书城军事莱特湾大海战
23042800000005

第5章 战争方向(1)

★上百万太平洋战场上的盟军官兵似乎失去了下一个作战的大目标,位于布里斯班的西南太平洋战区司令部和位于珍珠港的太平洋战区司令部的参谋们,各自忙乎着自己顶头上司让他们干的事情。

★日本联合舰队司令官丰田副武上将已经来不及核实,他已经让这样的“胜利”冲昏了头脑,丰田令手下人综合几天以来的“赫赫战果”上报大本营海军部。

★与陶醉在“胜利”之中的日本普通民众不同,此时笼罩在大本营陆、海军部高官头上的却是凝重的阴云。

★鉴于航空兵力量太少,日军大本营打算一旦发动“捷1号作战”,便从日本本土、台湾岛、中国华北抽调11个飞行中队,从马来亚、法属印度支那抽调3个飞行中队来支援菲律宾战区。

1. 1944年的战局

日本牟田口廉也将军的“U-Go”计划连同“进军印度”的计划彻底崩溃了。

在英军第14军进军途中,士兵们发现退却的日军在一堵墙上草草的涂写了这样一句话:“英国人的大炮、坦克和部队太多了,日本人走了,但将在6个月内打回来。”

斯利姆将军现在获得了“缅甸战役第一次决战的胜利”,但他的目标不止于此,斯利姆还下令全速追击牟田口廉也士气低落的残兵败将。但在此后的4个月中,他的进展却十分缓慢,因为恰逢雨季,行军的道路十分泥泞。

另外,随着美军攻克了马里亚纳群岛中一个又一个海岛基地,在此后的8个星期里,美国也给日本裕仁天皇的陆海军将领们带来了一系列巨大的军事灾难。

随着美军潜艇在太平洋上的日趋活跃,日本船舶的损失直线上升。这对日本大本营来说当然不是什么好消息。

虽然,日军大本营向来对这种不利的消息采用的是“不承认”的态度,他们巧妙地使用着“掩耳盗铃”的方法,让自己像鸵鸟一样将头埋进沙堆里看不见敌人。他们把这些会使人沮丧的消息牢牢地封锁住了。

但是,由于日本国内日渐匮乏的物资供应和偶尔透露出来的传闻,还是令日本民众从中看出了一些端倪。

1943年的战势迫使日本军队放弃其在所罗门群岛的基地。1944年,盟军在一系列登陆行动中占领了马里亚纳群岛,突破了日军在太平洋的内防御圈。在6月的菲律宾海海战(马里亚纳海战)中日本的航母舰队被重创,盟军在西太平洋获得空中和海上的优势。

此时,盟军正开始考虑他们的下一步计划。1944年6月上旬,美军在马里亚纳群岛的登陆战役刚刚打响,最高统帅机关就已经在筹划下一步的行动了。

参谋长联席会议向西南太平洋战区总司令麦克阿瑟陆军上将和中太平洋战区总司令尼米兹海军上将征询是否可以从即将占领的马里亚纳群岛出发,进攻台湾岛或者经小笠原群岛直接进攻日本本土。对此设想,两人当时都表示反对,他们认为过于冒险。

关于太平洋战场1944年的军事行动,存在着各种不同说法。有些人认为,沿新几内亚岛沿海地区所实施的一系列登陆作战,才是通往菲律宾和日本的主要进攻路线,他们认为尼米兹部队经由中太平洋的进攻,仅仅是为了保障西南太平洋攻势的右翼。因此,这些人对美军绕过还在日军手中的加罗林群岛,直接从马绍尔群岛向马里亚纳群岛实施越岛作战的战略持批判态度。

照这些人看来,横渡中太平洋的进攻虽已正式定为主要进兵路线,然而并不名副其实。因为无论从部队的派遣方面,还是从武器和补给品的分配方面来看,这两个进攻方向都是处于平等对待的状态。

而另外一些人则认为麦克阿瑟部队的作战主要是在保障中太平洋部队的左翼和在保卫澳大利亚方面起了作用。

实际上,上述两种意见各执一个极端。盟军对菲律宾的进攻是沿着两个各自独立而又相互支援的方向向前推进的,这两个作战方向相辅相成,成功地利用了外线作战的冒险性。

在拉包尔的作战中,美军大大削弱了日本航空母舰舰载机的作战能力,使美第5舰队未受到什么严重抗击,就夺取了吉尔伯特群岛和马绍尔群岛。第5舰队对帛琉群岛的袭击,为麦克阿瑟部队的进攻扫清了道路。

麦克阿瑟部队在比阿岛的登陆,把日军的岸基航空兵从中太平洋吸引过去,从而使第5舰队在进攻塞班岛时没有遇到日军岸基航空兵的很大抵抗。

第5舰队进攻马里亚纳群岛,引开了企图袭击比阿岛麦克阿瑟部队的宇垣战列舰编队,并将日本的机动舰队诱至菲律宾海,从而才能“猎取马里亚纳火鸡”,彻底打垮了小泽舰队的舰载航空兵。

所以,盟军横渡太平洋的两路进攻部队是密切协同、相辅相成的,他们在作战中配合得非常默契。这两路大军,往往在这一方向上牵制日军,而在另一方向上发起主攻,以达成战略上的集中使用兵力。不仅内线作战,而且外线作战也能达成这种战略态势。不过,外线作战时,兵力较弱就比较冒险,于是他们也极力避免。

7月初,麦克阿瑟提出了具体的对日作战总攻时间表,这一时间表的主要内容是这样的:9月攻占帛琉群岛,10月25日在菲律宾棉兰老岛登陆,11月15日在菲律宾莱特岛登陆,1945年1月15日在菲律宾吕宋岛登陆,2月在吕宋岛南部的民都洛岛登陆,4月攻占马尼拉。

对于该计划,很多人都认为太过复杂,而且时间拖得也比较长。于是,海军上将尼米兹提出先在棉兰老岛登陆,孤立削弱日军在菲律宾地区的航空兵力量,而不是占领整个菲律宾,然后在台湾岛和中国大陆东部沿海地区登陆。

在这两个方案中,参谋长联席会议的主要成员陆军参谋长马歇尔上将和海军作战部长金上将都倾向于尼米兹,认为麦克阿瑟的计划实际上是采取美军早已摒弃的“逐岛作战”战略,进展慢且代价大。相比较后,尼米兹的计划简洁明了,似乎能够在最短时间里打败日本。

后来,尼米兹和麦克阿瑟也开始各抒己见。尼米兹建议进攻台湾岛,将日军阻挡在菲律宾。这样盟军可以控制联系日本和南亚的海路,切断日本与它南亚的驻军的联系,那么在南亚的日本驻军得不到补给必败。

麦克阿瑟将军主张在菲律宾登陆。因为菲律宾也位于日本的联系线上,将菲律宾让给日本对美国来说是一个丢脸的事,而且麦克阿瑟1942年逃离菲律宾时曾经发誓重返故地。

最后,罗斯福总统不得不作出决定,他支持了在菲律宾的登陆。马歇尔受到总统的影响,也转到了麦克阿瑟的立场上。

阿诺德空军上将和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莱希知道了总统的意向后则为菲律宾群岛上的日军飞机和坚固的陆上防御而忧心忡忡。一贯十分固执的金海军上将则不为所动,仍然坚持进攻台湾岛。

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上百万太平洋战场上的盟军官兵似乎失去了下一个作战的大目标,位于布里斯班的西南太平洋战区司令部和位于珍珠港的太平洋战区司令部的参谋们,各自忙乎着自己顶头上司让他们干的事情,前者重新审定了不包括棉兰老岛在内的菲律宾作战计划,后者则按照金海军上将的指示,忙着研究如何进攻中国台湾和厦门。

另一方面,日方对盟军的步骤却很清楚。日军联合舰队最高长官丰田副武制定了4个方案:捷1号作战方案是针对菲律宾的重大海军作战方案;捷2号作战方案是针对台湾岛的作战方案;捷3号和捷4号作战方案分别是针对琉球群岛和千岛群岛的作战计划。

而他的这4个计划都是孤注一掷的、复杂的和大胆的行动计划,它们将日本所有的力量都投入到了一次决定性的战役。

美国为了填充这一段战略空白时间,不让太平洋上空的枪炮声完全停息下来,参谋长联席会议坚持让尼米兹在9月15日进攻帛琉(帕劳)群岛,而让麦克阿瑟集中力量于11月15日进攻棉兰老岛。麦克阿瑟经过再三考虑,决定在尼米兹进攻帛琉群岛的同时进攻莫罗泰岛。

按照“一个舰队、两套指挥班子”的轮换制度,外号叫“蛮牛”的哈尔西刚刚接替了斯普鲁恩斯的职务,他的舰队驶离珍珠港后,第5舰队便改称第3舰队,快速航空母舰第58特混编队也改称第38特混编队。

在麦克阿瑟出发去进攻哈马黑拉岛的前一天,哈尔西乘坐4.5万吨级的战列舰“新泽西”号,率快速航空母舰编队到达菲律宾附近海域。他奉尼米兹之命,轰炸帛琉,为进攻作准备。为了不使帛琉成为第二个塔拉瓦,他指挥舰队深入到菲律宾中部轰炸日军机场。9月12日和13日,他共派出2400架次的飞机,击落、击毁(地面)日机378架,而己方仅损失8架飞机。

干劲十足的哈尔西惊奇地发现,他在这里根本就没有多少硬骨头要啃,他派出空袭莱特岛的飞机没有遭到日本飞机像样儿的抵抗。一名在莱特岛上空跳伞并被救回的飞行员告诉他:据菲律宾人说,岛上没有多少日军,一攻就破。

哈尔西据此强烈要求:立即取消进攻帛琉群岛、棉兰老岛和雅浦岛的计划,把陆、海军部队尽快用来进攻莱特岛,第38特混舰队负责掩护登陆,可以等部队在岛上修建机场后再撤离。

尼米兹接到报告后大吃一惊,他的第一个念头是不同意取消进攻帛琉群岛的计划,理由是作战准备的庞大机器已经开始运转起来了。但他马上想到了几天前回到珍珠港的斯普鲁恩斯也表示不想攻打台湾岛而主张打硫黄岛和冲绳岛。理由是可以在硫黄岛和冲绳岛分别建立战斗机和轰炸机基地,为海军在日本海域的作战提供掩护,并直接轰炸日本南部。更何况他自己也对台湾岛作战信心不足。

于是,尼米兹把哈尔西的报告连同斯普鲁恩斯的建议一起转送给参谋长联席会议,同时建议把第3两栖作战部队和正从珍珠港准备出发去攻打雅浦岛的陆军第24军划归麦克阿瑟指挥。这个意见也通知了西南太平洋战区总司令部。

★美国于1944年在旧金山召开的会议

1944年9月29日至10月1日,美军海军总司令兼作战部长金海军上将与美军太平洋战区高级指挥官们在旧金山召开了一次高级会议。

参加这次旧金山会议的人员有:太平洋舰队司令官尼米兹上将、第5舰队司令官斯普鲁恩斯上将、陆军航空部队司令官哈蒙中将、第10集团军司令官巴克纳中将,此外还有一位尼米兹手下负责作战的谢尔曼少将。会议的主要议题就是统一思想,确定美海军对太平洋战场下一个战略进攻目标的看法。众所周知,金上将一直坚决主张“迂回菲律宾而攻占台湾岛”。

由于7月26日罗斯福总统亲临太平洋战区召开檀香山军事会议,在会上会下,麦克阿瑟从政治和军事两个方面成功地说动了罗斯福总统。参谋长联席会议受总统的影响,转到了麦克阿瑟的立场上,固执的金上将成了孤家寡人。

金上将要寻求支援,寻求同盟,他要改变参联会的决定。金上将跑到旧金山来召开这次高级会议的本意,是要让他的部下们支持他的主张,并以美国海军高级会议决议的形式向参谋长联席会议施加压力。

而以尼米兹为首的这5名美军高级将领却想通过这次会议,让他们的顶头上司放弃攻打台湾岛的主张,并同意他们提出的新方案——攻占硫黄岛和冲绳岛。

尼米兹当着作战部长金上将的面发表自己的看法。他说:“我认为,迅速攻占日本本土乃是美国的最高目的。为了达到这个最高目的,美军完全可以不经过台湾岛和中国大陆沿岸,而从吕宋岛、冲绳和马里亚纳、小笠原两个方向实施进攻。这样做,对美军更为有利。因为美军如果攻占了吕宋岛,美军就可以在菲律宾建立一些海空基地,封锁中国海海域的海上交通,与此同时还可以削弱台湾岛的威胁,进而达到攻占冲绳的目的。如果美军攻占了冲绳、小笠原,美军就可以更加容易地对日本本土发动进攻。从而,可以更快地结束这场战争。如果仅仅是为了获取海空基地而向台湾发动进攻的话,那么美军付出的代价可就太大了。”

最后,旧金山会议终于有了一个圆满的结果,金上将同意了尼米兹等人的意见并上报参谋长联席会议。

1944年10月3日,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对麦克阿瑟和尼米兹下达了命令。命令麦克阿瑟在1944年12月20日攻占吕宋岛,并为尔后尼米兹的军队占领琉球群岛提供支援。命令尼米兹为攻占吕宋岛提供必要的支援,并在1945年1月20日之前在小笠原群岛至火山群岛一线占领一至数个岛屿,在3月1日之前占领琉球群岛的一至数个岛屿。

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的这个命令,为美国最终攻占日本本土确定了今后的战略进攻方向。

2.来自美军的空袭,“第二个珍珠港胜利”

美国海军进攻菲律宾的登陆点在莱特岛。金海军中将的第7舰队的旧式战列舰以及护航航空母舰用于支持登陆部队。哈尔西海军上将的第3舰队航空母舰特混舰队用于掩护两栖作战并寻歼日本舰队。

1944年10月12日尼米兹的航母对台湾岛进行了一次空袭来保证那里的日军飞机无法介入在莱特岛的登陆。日本因此开始执行捷1号作战方案。一波再一波的飞机被投入对美国航母的战斗。在此后3天中日本损失了600架飞机,这几乎是其大部分的空军力量,使得日本海军基本丧失了空军保护。

按“捷1号作战方案”小泽治三郎中将的机动部队使用显然易被打击的航母将美国第3舰队从其应该保护的登陆力量引走。美国登陆力量在丧失其空中掩护后受到从西方开入的3支日本舰队的打击:驻扎在文莱的栗田健男中将率领第2舰队进入莱特湾消灭盟军登陆力量。西村祥治和志摩清英中将的舰队组成第5舰队作为运动攻击力量。这三支舰队没有航母和潜艇,完全由水面舰只组成。

显然这个计划的结果是这4支舰队中至少一支要被消灭。战后丰田对美国调查者是这样解释的:“假如我们丧失菲律宾,而舰队幸存下来,那么我们南北之间的海道就被割断了。假如舰队呆在日本领海的话,那么它得不到燃料补给。假如它呆在南海的话,那么它就得不到武器弹药的补给。因此假如我们失去菲律宾的话,那么保存这支舰队也没有意义了。”

哈尔西的第3舰队空袭了台湾岛及西南诸岛,并在12日至15日期间与从台湾岛和九州方向飞来的日军陆基飞机进行过连续几天的激烈空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