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莱特湾大海战
23042800000017

第17章 莱特湾最后的战火(1)

★结果,在接下来的整整一个下午的搜索中,栗田非但没有找到他的决战对象,反而3次遭到美国第3舰队舰载机累计150架次的空袭。

★而实际上,就算哈尔西及时收到电报,他也不会立即调头回援莱特湾。因为哈尔西一贯认为,自己的首要任务是打击和歼灭敌海上主力舰队,现在正是他大显身手的时候。

★所谓“神风”特攻,又叫“肉弹攻击”,其实是一种自杀性的攻击作战方法。这种方法就是指飞行员驾驶着携带重磅炸弹的飞机硬往敌舰船上冲撞。

★莱特湾大海战令日本的最后失败不可避免地来到了,正如日本海军军令部部长永野修身大将在得知战果后所说的:“这就是终结。”

1. 栗田健男的“退场”

栗田健男对美军的情况实在是心中没底。

因为在舰队出发前,日本联合舰队司令部就把他舰队的32架侦察机全部调给基地航空部队使用,使他的舰队像瞎子一样在危机四伏的大海上乱冲乱撞。

而现在特别让栗田心中没底的是,至今没有小泽舰队的消息,他不知道小泽的“诱敌北上”是否成功。

另外,栗田健男对自己舰队的损失也十分痛心。他一出师就不利,遭遇美军潜艇袭击,痛失重型巡洋舰“爱宕”号和“摩耶”号。接着,舰队又不断的遭遇美军空袭,超级战列舰“武藏”号沉没了,其他战列舰已经遍体鳞伤。担负舰队反潜、防空的巡洋舰、驱逐舰还在不断减少,现在舰队的作战能力已经大打折扣。

栗田健男不知道自己缺少空中保护的舰队一旦进入神妙莫测的莱特湾是个什么后果,也不知道美国的机动舰队现在到底在哪里,他既困惑又担心。

这时,栗田的参谋长小柳富次少将推门走了进来,向他报告了最新截获的美军情报。

小柳富次告诉栗田健男,美军正在向莱特湾调集强有力的航空兵力,美第3舰队主力群正以日本舰队为目标由北向南实施机动。最后,小柳富次又加上了一条参谋们的判断:登陆作战已经进行几天,美军登陆部队应已登岸,运输船队大概不在海湾内了。

听到小柳富次的报告和分析后,栗田的脑袋才终于清醒了许多。他喃喃自语道:“那么我们闯进不便机动的狭窄海域去岂不是把脑袋伸进去让美国人随便敲打吗?”小柳富次在旁边听到了栗田的话,意味深长地说道:“我们的最重要的任务是消灭敌主力舰队。”

原来在启动“捷1号作战计划”时,小柳富次少将曾经当着栗田的面问过负责向舰队传达作战命令的作战参谋神重德海军上校:“如果美军主力舰队出现,并阻止我们突入莱特湾,那时我们舰队是去攻击敌运输船队,还是去攻击敌主力舰队?是不是应该放弃运输船队,而去攻击敌主力舰队呢?”

而神重德当时曾毫不犹豫地回答:“当然,正是这样。”于是,栗田若有所思的也开始嘟囔道:“当然,正是这样。”

就这样,12时36分,日军联合舰队司令部收到了栗田的报告,报告中这样提到:“第1游击部队已停止突入莱特湾行动,现正沿萨马岛东岸北上,欲寻敌机动部队决战,尔后再突破圣贝纳迪诺海峡。”

据说,当时旗舰“大和”号的桅杆上升起的战斗信号是:“本舰队决定同位于苏禄安岛灯塔5度113海里处的敌机动部队作战。”得到这个信号的日本各战舰上顿时爆发出“万岁”的欢呼声。

显然栗田舰队的大多数官兵也认为,与袭击美军登陆场和陆上部队相比,和美国快速航空母舰决战,才是最佳的选择。

可是,日军联合舰队司令部看到栗田的这个报告,却气得说不出话来。他们搞不懂:栗田舰队历经劫难,付出重大损失,终于抵达莱特湾的大门口,马上就可以大显身手了,为什么放着到手的便宜不要,而调头北上,让种种努力付之东流。

于是,有人把栗田此举视之为“无谋”,也有人斥之为“怕死”。

结果,在接下来的整整一个下午的搜索中,栗田非但没有找到他的决战对象,反而3次遭到美国第3舰队舰载机累计150架次的空袭。发动突袭的舰载机来自美军快速航空母舰编队第1大队。

第1大队刚刚在莱特湾东北400海里处的乌利西锚地加油完毕,受哈尔西之命,特地赶来增援金凯德的第7舰队。因为听说莱特湾十万火急,所以为了早一分钟赶到莱特战场,该大队不待航空母舰驶近交战海域,便命令舰载机携带副油箱和炸弹从较远的地方起飞。

如此一来,每架飞机都没有加挂沉重的鱼雷。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栗田舰队虽受到美军飞机的多次袭击却没有造成太严重的损失。

这次,日军的战列舰“金刚”号被炸开一道几公分宽的裂缝,油舱进水,推进轴变形。战列舰“榛名”号一个锅炉被炸毁。巡洋舰“矢矧”号舰身上出现多处弹洞,鱼雷管失火。只有驱逐舰“早霜”号伤势严重,最终沉没。

将近黄昏时分,栗田鉴于手下的驱逐舰所剩下的油料已经不多了,各舰的官兵也早已疲惫不堪,他便下令舰队“撤出战斗,开始返航。”

晚上9时30分,栗田舰队进入圣贝纳迪诺海峡,只有“野分”号驱逐舰为了从即将沉没的“筑摩”号重巡洋舰上接下舰员而落在后面。26日,掉队的“野分”号驱逐舰被日夜兼程南下救援的哈尔西所率的舰队消灭。

栗田的舰队逃脱了美国军舰的打击,却摆脱不了美国飞机的空袭。栗田本人早就想到了这一点。他发电报给驻菲律宾的日本第5航空队,请求大西泷治郎司令官在26日上午派出飞机,对可能出现在圣贝纳迪诺海峡北面莱加斯皮半岛附近的美国舰艇编队予以攻击,夺取那里的制空权,但发出去的电报却毫无反应。

26日上午8时34分,事情的发展果然不出栗田所料,30架美国飞机从云端俯冲而下,扑向一路急驶的栗田舰队。首先遭到攻击的是“能代”号轻巡洋舰,它被鱼雷击中而无法航行。很快,超级战列舰“大和”号也中了2颗炸弹,不过好在它的装甲比较厚,航行速度并没有降下来。

但是,执行第二波攻击的30架美国飞机在2个小时后又飞临了栗田舰队头顶。日军官兵发现,这次前来的对手更加可怕。这一次,美军的派出的是当时最大的B-24型“解放者”重轰炸机,携带的是500公斤的大威力炸弹。

在一片又一片爆炸声中,“大和”号的锚室首先进水,舰身被炸开一个大洞,接着,它的一号炮塔水线部位也被击中一颗炸弹。战舰的庞大身躯在周围十几丈高的水柱冲击下,就像地震中的建筑物似的摇晃起来,涌上甲板的海水冲走了一切没有拴牢的物品,甚至溅到站在舰桥上的栗田身上。

这还没有完,最致命的是美国飞机的第三波攻击。这次,美机猛烈的轰炸把勉强飘浮在水面上的“能代”号送入海底,他们还令战列舰“长门”号遍体鳞伤,也为“大和”号增加新的弹痕。

有“不沉战舰”之称的“大和”号舰艏涌入海水3000吨,过去高昂的船头差点扎入水中,水兵们不得不在战舰后部紧急注水2000吨,使它保持平衡,才又蹒跚前进。

28日夜晚9时30分,疲惫不堪、遍体鳞伤的日军舰队拖着长长的油迹悄然返回文莱湾。

他们6天前出征时拥有7艘战列舰、11艘重巡洋舰、2艘轻巡洋舰和15艘驱逐舰的强大阵容,现在只剩下弹痕斑斑的4艘战列舰、2艘重巡洋舰、1艘轻巡洋舰和8艘驱逐舰。“大和”号因为锚机破损,不能抛锚,只好与7000吨的油轮“雄凤丸”并靠在一起。

那些对战争真相和日本的战争能力并不知情年轻水兵站在甲板上,他们穿着还在散发着浓重硝烟气味的军服,七嘴八舌的谈论着刚刚发生过的那场战斗。

其中一个人说道:“过去我们的战列舰多厉害,几乎没怕过谁,可是,美国人却一次又一次地用飞机对付我们,让我们有劲使不出来。这真是让人感到无比的窝囊啊!”而另一个人则作出一副神秘的样子说:“你们不知道吧,国内正在加紧制造新型航空母舰,‘云龙’号和‘天城’号已经在装备索具,而‘葛城’号就快要竣工了。只要这3艘航空母舰投入作战,日本海军还可以东山再起,我们那个时候也可以用飞机打美国的军舰了!”

★令栗田名声扫地的海战

此时,站住舰桥上的栗田听到这些议论,嘴角露出一丝苦笑。作为一名长期在海军前线作战的高级将领,他很清楚日本海军的现状。栗田深深知道遭受如此惨重损失的日本舰队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是无力重返战场的,而那些仍趴在船台上的新建航空母舰要达到出航作战的要求更是很久以后的事。

毫无疑问,莱特湾海战之后,日本海军主力将不得不告别海上战场。

在其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乃至日本投降后的几年间,栗田健男一直对这场令自己声名扫地的海战保持沉默,他对待任何人的提问和指责,总是一声不哼。

当他终于打破沉默,开口谈论莱特湾海战时,则不得不承认自己“是一名在棒球比赛中失败的投手”。栗田承认自己多次改变作战目标,让寻歼美国航空母舰舰队的想法占据了他大脑的主要地位。至于发布那道在莱特湾大门口掉头返航的命令,他则说那是当时自己认为的“最好的办法”。

后来,一位访问者问他:“现在你如何看待当时那个所谓的‘最好的办法’?”

栗田不得不这样回答道:“现在仔细想起来,那是在非常疲劳的情况下做出的判断,就算是一个错误吧!”

当10月25日凌晨,栗田舰队突破圣贝纳迪诺海峡,西村和志摩舰队冲入苏里高海峡的时候,负有保卫莱特湾登陆美军责任的哈尔西正率领着第3舰队正杀气腾腾地向北疾驰,他扑向了小泽治三郎中将指挥的第1机动部队。

小泽所率领的航空母舰舰队,曾经在偷袭珍珠港的作战中扮演过主要角色,是日本海上作战的主要机动力量。但是经过珊瑚海海战、中途岛海战和马里亚纳海战等几次大规模交锋,日本的航空母舰和舰载机都受到极大损失。

但是,在1944年夏天,小泽所率领的日本海军第1机动部队仍然是一支不可小视的力量。它包括栗田率领的第2舰队,拥有“大和”号和“武藏”号超级战列舰;志摩率领的第5舰队,拥有“那智”号、“足柄”号等重巡洋舰,还有小泽率领的第3舰队,包括3艘大型航空母舰和5艘改造的航空母舰。

只是随后不久,这支尚有一定实力的机动舰队便因“捷”号作战计划被联合舰队司令长官丰田拆得七零八落。

其中,栗田舰队从机动舰队分了出来,他们单独南下林加锚地进行“百日训练”,准备担任主力,闯进莱特湾。志摩舰队被编入东北方面舰队。

更令其难过的是,10月12日至16日哈尔西的第3舰队在台湾岛附近海域与日军爆发了一场海空大战,日军飞行员误报和夸大战果,声称取得了重大胜利。联合舰队司令长官丰田头脑发胀,又把归小泽指挥的第3航空战队和第4航空战队拥有的300多架飞机也匆匆调往台湾岛方向,企图一举歼灭“正在溃败中”的美国舰队。

虚假的“辉煌战果”很快露出真相,两支紧急增援的航空战队在接下来的激战中损失巨大,再也没有回到小泽的麾下来。

于是,保护航空母舰的水面舰只没有了,发挥航空母舰战斗力的舰载机也没有了,到莱特湾海战爆发前,小泽所率领的日本海军第1机动部队几乎成了“光杆司令”。整个机动舰队的战斗力和防护力令小泽担忧。

现在,小泽的手里只剩下“瑞鹤”号、“瑞凤”号、“千代田”号和“千岁”号4艘正规航空母舰,以及由“伊势”号和“日向”号2艘战列舰改造的航空母舰。全部作战飞机只有108架飞机。编制上归小泽指挥的还有“天城”号和“云龙”号2艘航空母舰,还都在建造之中,远水难解近渴。配备给这2艘战舰的130架飞机也不能参战。除此之外,小泽就只有几艘轻巡洋舰和驱逐舰可充门面了。

另外,缺少作战飞机还不是令小泽头痛的惟一问题。在中途岛海战后,那些曾经在珍珠港事件和马来亚海战中有上乘表现的优秀飞行员大都死掉了,取而代之的是没有技战经验的毛头小伙子。

这些年轻的飞行员缺少严格而系统的教育训练,战术和技术自然不过硬,能够在恶劣的天气里,在急驶的航空母舰甲板上自由起降并对敌舰实施鱼雷攻击的人寥寥无几。

小泽不缺用来打击敌舰队的大威力高爆鱼雷和250公斤炸弹,缺的是把它们带上天并丢到美国战舰上的飞机和飞行员。

小泽舰队如果按照原“捷1号作战计划”行动,他应当从北方海域径直南下,策应栗田舰队突入莱特湾的行动,并实施突击。不过,小泽觉得让实力大减的航空母舰舰队突入莱特湾太不实际。

于是,小泽向丰田建议扮演“诱饵”的角色,把敌人的主力舰队诱向北方海域,从而减轻栗田舰队进击莱特湾时的压力和损失。这一建议得到丰田的批准。

2.

恩加诺角海面之战,哈尔西将军的决定

美军把小泽舰队与哈尔西舰队的交战称之为“恩加诺角海战”。

为了引起美军的注意,小泽舰队先于栗田的第1游击部队行动。他于20日17时大摇大摆地从日本丰厚水道出击,开始南下,并在航行中多次发出假电报。

但是,小泽却没有把这个无异于自杀的行动计划告诉全体官兵,以致在20日下午5时30分当旗舰“瑞鹤”号航空母舰的桅杆上高高升起“出击”的信号旗的时候,舰队官兵们还以为要把美国舰队引向菲律宾北方海域并要加以痛击。

在驶往菲律宾途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更让小泽心灰意冷。他派出去执行空中搜索任务的飞机竟然有3架没有返回。他估计这是由于飞行员的素质太低而令飞机掉进了大海了,这样的素质如果到了打仗的时候可是十分不容乐观的。

24日晨,小泽又派出十余架飞机进行115至220度的扇面搜索。上午9时,他接到报告说“发现一支航空母舰特混编队”,可由于美舰队上空大团的云雨很快使没经验的飞行员丢掉了目标。小泽手下的舰载机没能升空作战。

中午12时左右,小泽根据陆基侦察机报告的目标方位,下令58架舰载机起飞,这是他能拼凑起来的全部攻击力量。

小泽为了给那些技术生疏的飞行员找一条生路,免得他们在返航降落时被摆动幅度很大的航空母舰甩进大海。他在临行前告诉这些飞行员:“如果天气不佳,不用驾机归舰,可以飞向菲律宾的尼科尔斯机场或其他航空基地,但在着陆后必须与本舰队取得联系。”

小泽望了望渐渐远去的飞机,又望了望变得空空荡荡的甲板,心中暗暗向东京皇宫方向祈祷:“请天皇保佑我此次诱敌作战一举成功。”

然而,小泽这一次丢出去的诱饵打了水漂,他想引诱哈尔西的目并没有达到。那些从“瑞凤”号、“千代田”号和“千岁”号上起飞的舰载机虽曾与美国飞机展开过激战,但是曾与日机交手的美国第3快速航空母舰大队并没有觉查到小泽舰队就在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