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莱特湾大海战
23042800000015

第15章 “大海战”(3)

凌晨4时20分,烈焰冲天的“扶桑”号战列舰从苏里高海峡的水面上消失了。“最上”号重巡洋舰仍勉强飘浮在海面上,可是船上到处燃起烈焰,它几乎完全失去了机动能力。

这时,西村的整个舰队就只剩下了“时雨”号驱逐舰。“时雨”号驱逐舰虽然中了几发炮弹,但因其舰轻体小,机动灵活,总算逃离了战场,几天后踉踉跄跄地返回文莱湾。

这场战斗虽然只持续了18分钟,但它却是海战史上最后一次战列舰对战列舰的近距离夜战。这一仗让美国战列舰的上水兵们痛痛快快地过了一把瘾,报了昔日珍珠港的一箭之仇。

当初,奥尔登多夫手下的6艘战列舰中,“马里兰”号、“西弗吉尼亚”号、“宾夕法尼亚”号、“加利福尼亚”号和“田纳西”号5艘战列舰都是在珍珠港之战中遭受重创而沉入海底的战舰。如今,它们被打捞出水,洗去淤泥,铲掉锈迹,油漆一新,其中“西弗尼吉亚”号、“加利福尼亚”号和“田纳西”号还装备了最新型的MK-8型火控雷达。

这一次,怀恨已久的美国水兵们把当年遭受的耻辱夹在劈头盖脑的弹雨中还给了日本人。倾刻间,由雷达操控的舰炮将300多发406毫米和356毫米炮弹、4000余发208毫米和152毫米炮弹倾泻在西村舰队身上。

“这是我有生以来看到过的最美丽的画面。在黑暗中,曳光弹划着弧线一闪而过,接着看到了远处的火光,继之听到了爆炸声,一艘敌舰被击中了。”一位美国舰长在描述当时的情景时这样说道。

身在“路易斯维尔”号巡洋舰上的奥尔登多夫海军少将后来回忆说:“我记得确实有一两发炮弹向我的旗舰打过来,但在那时候,我太兴奋了,竟忘了看一下炮弹落在什么地方。”

但是,黑夜中的搏斗也不可避免会造成一些误伤。这次这一倒霉的事情落到了美舰“艾尔伯特格兰特”号驱逐舰身上。

黑暗中,“艾尔伯特格兰特”号被美军巡洋舰“丹佛”号上的雷达误认为是日本驱逐舰“时雨”号。于是,先后有11发炮弹击中了它。日舰也冲它开了炮。

在敌舰和友舰的夹击下,这支战舰中弹19发,有34名海军官兵死亡,整个军舰被打成一堆废铁。

后来,为了不再误伤自己人,奥尔登多夫不得不下令战列舰和巡洋舰停止炮击,让驱逐舰群冲上去最后解决战斗。

而就在西村舰队几乎全军覆没后不到一个小时,又一支日本舰队一头撞进苏里高海峡。它们就是由志摩清英海军中将率领的第2游击部队。

如果说,西村是有意识的把这次行动当成一场自我解脱的“切腹作战”,那么,紧随西村舰队之后突入苏里高海峡的志摩清英,则是一个因不满而没有冷静思考、到战斗打起来还搞不清自己应当干什么的悲剧角色。

志摩中将率领的是第2游击部队。从编制序列上看,它既不属于栗田舰队,也不属于小泽舰队。在8月份以前,他们属于司令部在千岁的东北方面舰队,当时被称为第5舰队,而到了10月21日中午,联合舰队司令部参谋长的一纸电令,解除了这支部队与东北方面舰队的隶属关系,改称为第2游击部队,并把这支力量薄弱的海军派上战场。

至于到莱特湾去做什么,志摩清英是在颠簸不定的航行途中,才从联合舰队的电报中得知栗田和西村的作战企图。

就这样,无论从指挥系统来说,还是从资历方面来讲,志摩清英都不会接受西村的指挥。而西村方面则认为,自己既然是向苏里高海峡突击的主力,自然也不会接受中途加入的志摩中将的命令。

于是,日军在同一战场同时使用这两支部队,而且这两支部队又没有被任命担任的统一指挥司令官,这是大本营作战指挥混乱的典型一例。

在这种情况下,西村舰队单枪匹马地前进了,在西村舰队突进后约1小时,志摩舰队也擅自决定开始向苏里高海峡进击。

24日晚10时左右,志摩清英截收到栗田司令发给西村中将定于25日上午9时在斯里安岛东北10海里处会师的电令,他为了赶上栗田命令中规定的时间,提高了航速。志摩计划在凌晨4时许突入苏里高海峡,因此,他的舰队恰好闯入了西村舰队全军覆没的海战战场。

志摩清英的舰队由重巡洋舰“那智”号和“足柄”号、轻巡洋舰“阿武隈”号以及4艘驱逐舰“曙”、“潮”、“霞”和“不知火”号组成。

本来,他们应当在班乃岛以西海域与从马尼拉出发的日本第21驱逐舰大队的“若叶”号、“初霜”号和“初春”号会合,共同奔赴战场。可这3艘驱逐舰刚刚行驶到塞米拉拉群岛附近,就被美国飞机盯上了。

经过美军的两次空袭结束后,“若叶”号便翻沉到海底。“初春”号打捞其幸存的水兵后,护卫着受伤的“初霜”号朝马尼拉方向返航了。势单力薄的志摩舰队还没有进入战斗,战斗力就大打折扣了。

另外,在莱特湾海战中,志摩与栗田、西村之间也没有建立无线电通信联系。他们各自听命于远在千里之外的陆上联合舰队司令部的指示。

虽然,志摩清英与西村早年一同在海军军官学校学习,但谈不上交谊深厚,后来几十年的宦海沉浮中,两人各使心计,以至产生了隔阂。

志摩晋升将军比西村早半年,作战经验也丰富得多,可在战争期间只让他指挥巡洋舰、驱逐舰等吨位较小的军舰。这一点一直使志摩愤愤不平。

当时,他所在的军舰虽然也截收到了栗田和西村之间的电报,但是联合舰队司令部没有给他明确指示,他也懒得主动与栗田、西村沟通,他决定自作主张,依靠截收栗田、西村之间的电报来判断战场形势,选择自己的行动。

24日晚10时,志摩根据截收到的西村发给栗田的电报,决定让舰队提高航速,在25日凌晨4时突入苏里高海峡。

志摩清英率领舰队以30节的速度突入苏里高海峡,对刚刚发生的激烈战斗,特别是西村舰队的惨败,一无所知。

正在拼命逃窜的“时雨”号驱逐舰发现了志摩舰队。慌乱中,它用日语向高速驶来的舰队询问:“你们是哪部分的?”对方立即回答:“我们是‘那智’号。”

但是,惶惶然如丧家之犬的“时雨”号驱逐舰竟没有告诉前边战场的真相就与志摩舰队擦肩而过了。这样一来,志摩正式的闯入了西村全军覆没的战场。

总算志摩清英的头脑还算清醒,他透过微弱的晨曦,看到冲天而起的浓烟和曳光弹的弧形弹迹,看到了在附近海面上熊熊燃烧的“最上”号重巡洋舰,接着又发现了相距不远的美国舰队。他觉得自己像是走进了坟墓,死亡之神正伸出双手等着他。

于是,为了逃避覆灭的危险,志摩一边下令“全队右转90度,马上撤退。”一边盲目地发射鱼雷、施放烟幕,准备溜之大吉。

没想到在慌乱之中,日军“那智”号重巡洋舰一下子将“最上”号左舷撞开个大洞。气得“最上”号的日本水兵破口大骂:“慌什么,简直是瞎了眼!竟看不出我们这艘燃着大火的军舰!”经此一番折腾,早已是遍体鳞伤的“最上”号基本失去了机动能力。

此时,志摩清英回想起昨天下午接收到栗田舰队的一份电报后便与之中断了联系。他只收到联合司令长官的回电:“仰仗神明的庇护,全军猛烈进行突击。”但是,志摩跟本不知道栗田在哪里。因此,志摩清英终于意识到此时前进的危险性太大了,他决定撤退,另外寻找战机。

到了第二天黎明,志摩才逃脱了美国战舰的追击,但灾难并没有结束。日军“曙”号驱逐舰护卫着“最上”号低速航行,在横渡保和海时又遭到美国飞机的轰炸。

不久,“曙”号眼看“最上”号就要不行了,“曙”号便在收容了该舰舰员之后,用鱼雷将其击沉。

而日军“阿武隈”号巡洋舰在南撤途中因遭受鱼雷艇攻击而掉了队。该舰在“潮”号驱逐舰的护卫下勉强以10节航速驶往保和海西边的达皮丹港,后在行驶至内格罗斯岛附近时,美国飞机再次“光临”,最终被击沉。

于是,美军在苏里高海域的最后一项任务就成了痛打已经溃败的日军。

美国驱逐舰“哈钦斯”号击沉了浮在水面上的“满潮”号驱逐舰。随后,美军战列舰用火炮轰击失去了动力的驱逐舰“朝云”号。“路易斯维尔”号巡洋舰用炮火击沉断成两截的“扶桑”号。

然而,奥尔登多夫此时并没有因为美军取得了胜利而高兴起来。因为他刚刚收到了一份令人震惊的情报:在他北方200英里的海面上,栗田舰队正在以24节的航速接近圣贝纳迪诺海峡,位于莱特湾最北端的几艘脆弱的护航航空母舰正面临严重危机。

24日晚上11时30分,栗田舰队驶入圣贝纳迪诺海峡。整个舰队的22艘战舰成单纵队阵式,首尾相衔,摸黑通过最窄处不足2英里的海峡水道。从军舰上看去,两岸无一灯影,而军舰上也实行了灯火管制,到处是一片漆黑的世界。水兵们个个屏住呼吸,蹑手蹑脚。此情此景,不由得令人想起“鞭声肃肃过夜河”的诗句。

舰队越是接近莱特湾,栗田司令官越是感到紧张。他的担心不是没道理的,如果美军在海峡出口两岸配备潜艇部队,第7舰队和第3舰队所有的巨炮也对准海峡出口,加上拂晓后将会蜂拥而来的美军飞机,那么他无论如何也逃不脱全军覆灭的命运。

然而,当栗田的舰队于25日零时35分驶出海峡出口时,竟然没有看到一艘美军舰只的影子,日军官兵对此感到十分惊讶。

于是,一向慎重的栗田下令舰队继续向东急驶,大约前进了20海里,才命令舰队转舵向南,奔莱特湾开去。

整个舰队分成前后两个阵列:第一阵列从左至右是“矢矧”、“熊野”、“羽黑”、“能代”4个战队,每个战队之间保持5公里的间隔,展开宽达20余公里的进攻正面;第二阵列是主力战列舰,在第一阵列后面约5公里跟进,由“大和”战队和“金刚”战队组成,各舰均保持每小时18海里的航行速度。

25日晨5时,栗田下令全舰队由夜间搜索行进队形改成防空作战队形。6时27分,在乌云低垂的水天线上,太阳女神露出它火红的娇颜。20分钟之后,舰桥上的日军瞭望哨发现了远处的4根军舰桅杆,不久又发现同一方向升空的两架飞机,立即大喊:“发现美国航空母舰!”

此刻,栗田马上作出判断:这是哈尔西率领的美国快速航空母舰部队!他庆幸苍天有眼,赐与他在近距离上攻击美国航空母舰主力的机会,让日本的超级战列舰充分发挥其威力,让他有机会展示林加锚地训练的成果。

栗田立即下令:“全速突进!先用炮火封闭敌舰上的飞机,使之无法离舰,然后一举消灭敌机动舰队!”于是,刚刚在广阔的海面上完成队形调整的各战队开足马力,向美军舰队扑去。

而实际上,栗田舰队发现的是美国第7舰队下属的护航航空母舰舰队。第7舰队共有18艘护航航空母舰,它们与9艘驱逐舰、14艘护卫舰一起被编成三个护航航空母舰大队。此时,第1大队配置在迪纳加特岛东南海域,第2大队被配置在苏禄安岛东北海域。栗田碰上的则是第3大队。

★脆弱的美军护航航空母舰舰队

美军护航航空母舰第3大队由斯普拉格海军少将指挥,舰队辖有6艘护航航空母舰、3艘驱逐舰及4艘护卫舰。由于护航航空母舰实在是不堪一击,在美国水兵中间,护航航空母舰被戏称为“蕃茄罐头”。

值得指出的是,护航航空母舰并不是为进行海上作战而建造的,它是为掩护海上运输船队以及为登陆部队提供空中掩护和空中火力支援而设计的。

护航航空母舰可舰载12至18架战斗机、11至12架俯冲轰炸机,这也是护航航空母舰的惟一攻击力量。

护航航空母舰有很多弱点:首先,它的吨位小,防空火力差,全舰只有一门127毫米口径的火炮;此次,它的外壳薄,不能有效保护船上的油库和弹药库;最后,它的航速只有18海里,关键时刻很难靠速度逃生。

所以,很显然,美军的这种护航航空母舰如果与战列舰、巡洋舰交锋,无疑会吃很大的亏。这一次,一直倒霉透顶的栗田终于遇到了“大好事”。

4.

圣贝纳迪诺海峡,美军护航航空母舰的苦战

就在消灭了日本南路舰队的夜战在苏里高海峡激烈进行的同时,向北200英里,栗田正率领北路舰队穿越圣贝纳迪诺海峡。

早在前一天晚上9时30分,美军的巡逻队就已发现日本舰队掉头向东驶去。他们还当即向哈尔西发了报告,表示敌战列舰显然是在向这个没有设防的海峡驶去。

这一报告证实了李海军少将的怀疑,即第34特遣舰队可能真的扑向北边的一个假目标了。这位战斗舰队指挥官把他的担心通过无线电告诉了旗舰,但他只得到了“知悉”这一简短的回答。

尽管“因为现在由哈尔西指挥”,米彻尔决定早点睡觉,但他还是被叫醒了,由于他们收到了巡逻队的报告,说圣贝纳迪诺海峡两侧岛上的航标灯都亮了。米彻尔证实旗舰确实收到了这一报告后,便上床睡觉了。

而哈尔西不愿只是为了“保护第7舰队”而放过一个夺取伟大胜利的机会。凌晨2时后,因为一支夜间巡逻队发现了日军的航空母舰,他就也没有再考虑这个问题。哈尔西说完:“我们找到它们了!”便下令其舰队全速前进,并命令所有飞机准备在拂晓发动攻击。

美国第7舰队始建于1943年3月15日﹐隶属于美国太平洋舰队﹐是目前美国常驻海外的最强大一支舰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