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景曰∶今东西诸山县皆有之,自非易得。
颂曰∶今雍、洛、河东及怀庆、卫山中皆有之。形类大豕,而性轻捷,好攀缘,上高木,见人则颠倒自投于地。冬蛰入穴,春月乃出。其足名蹯,为八珍之一,古人重之,然之难熟。熊性恶盐,食之即死(出《淮南子》)。
时珍曰∶熊如大豕而竖目,人足黑色。春夏膘肥时,皮浓筋驽,每升木引气,或堕快,俗呼跌膘,即《庄子》所谓熊经鸟申也。冬月蛰时不食,饥则舐其掌,故其之熊蹯。其行山中,虽数十里,必有 伏之所,在石岩枯木,山中人谓之熊馆。刘敬叔《异苑》云∶熊性恶秽物及伤残,捕者置此物于穴,则合穴自死。或为棘刺所伤,出穴爪之,至骨即毙也。陆佃《埤雅》云∶其胆春近首,夏在腹,秋在左足,冬在右足。熊、罴皆壮毅之物,属阳,故书以喻不二心之臣,而诗以为男子之祥也。
脂释名:熊白。
弘景曰∶脂即熊白,乃背上肪,色白如玉,味甚美,寒月则有,夏月则无。其腹中肪及身中脂,煎炼过亦可作药,而不中啖。
修治: 曰∶凡取得,每一斤入生椒十四个,同炼过,器盛收之。
气味:甘,微寒,无毒。《别录》曰∶微温。
《日华》曰∶凉。其脂燃灯,烟损人眼,令失光明。
主治:风痹不仁筋急,五脏腹中积聚,寒热羸瘦,头疡白秃,面上饥,轻身长年(《本经》)。饮食呕吐(《别录》)。治风,补虚损,杀劳虫,酒炼服之(《日华》)。长发令黑,悦泽人面(苏恭)。
附方:旧二,新一。
令发长黑∶熊脂、蔓荆子(末)等分和匀,醋调涂之。(《圣惠方》)发毛黄色∶以熊脂涂发梳散,入床底,伏地一食顷,即出,便尽黑。不过用脂一升效。
(《千金翼》)白秃头癣∶熊白敷之。(《杨氏产乳》)肉气味:甘,平,无毒。
《别录》曰∶微温。弘景曰∶有痼疾不可食熊肉,令终身不除。鼎曰∶若腹中有积聚寒热者食之,永不除也。十月勿食之,伤神。
主治:风痹,筋骨不仁,功与脂同(孙思邈)。补虚羸(孟诜)。
发明:时珍曰∶按∶刘河间云∶熊肉振羸,兔目明视。因其气有余,以补不足也。
附方:旧二。
肉一斤切,入豉汁中,和葱、姜、椒、盐作腌腊半斤,如上法食之。(并《食医心镜》)掌修治:《圣惠方》云∶熊掌难 ,得酒、醋、水三件同煮,熟即大如皮球也。
主治:食之可御风寒,益气力(《日华》)。
胆 颂曰∶熊胆阴干用。然多伪者,但取一粟许滴水中,一道若线不时珍曰∶按钱乙云∶熊胆佳者通明。每以米粒点水中,运转如飞者良。余胆亦转,但缓尔。
周密《齐东野语》云∶熊胆善辟尘。试之以净水一器,尘幕其上,投胆米许,则凝尘豁然而开也。
气味:苦,寒,无毒。
权曰∶恶防己、地黄。
主治:时气热盛,变为黄胆,暑月久痢,疳 心痛疰忤(苏恭)。治诸疳、耳鼻疮、恶疮,杀虫清心,平肝明目去翳,杀蛔、蛲虫(时珍)。
发明:时珍曰∶熊胆,苦入心,寒胜热,手少阴、厥阴、足阳明经药也。故能凉心平肝杀虫,为惊痫疰忤、翳障疳痔、虫牙蛔痛之剂焉。
附方:旧五,新五。
赤目障翳∶熊胆丸,每以胆少许化开,入冰片一二片,铜器点之,绝奇。或泪痒,加生姜粉些须。(《齐东野语》)如三日不开,服四物加甘草、天花粉。(《全幼心鉴》)小儿鼻蚀∶熊胆半分,汤化抹之。(《圣惠方》)十年痔疮∶熊胆涂之神效,一切方不及也。(《外台》)肠风痔 ∶熊胆半两,入片脑少许研,和猪胆汁涂之。(《寿域方》)蛔虫心痛∶熊胆一大豆,和水服之,大效。(《外台》)小儿惊痫∶方见主治。
风虫牙痛∶熊胆三钱,片脑四分,每以猪胆汁调少许搽之。(《摄生方》)水弩射人∶熊胆涂之。更以雄黄同用酒磨服,即愈。(《斗门方》)诸疳羸瘦∶熊胆、使君子末等分研匀,瓷器蒸溶,蒸饼丸麻子大。每米饮下二十丸。(幼大全》)脑髓主治:诸聋(苏恭)。疗头旋。摩顶,去白秃风屑,生发(《日华》)。
血主治:小儿客忤(苏恭)。
骨主治:作汤,浴历节风,及小儿客忤(孟诜)。
附录:罴、 (音颓) 时珍曰∶熊、罴、 ,三而色黄白者,罴也;小而色黄赤者, 也。
头长脚高,猛憨多力,能拔树木,熊。罗愿《其白如熊白,而理粗味减,功用亦同。
兽部第五十一卷兽之二
羊
(《本经》中品)释名:羚羊(俗)、 羊(音钤)、时珍曰∶按王安石《字说》云∶鹿则比类,而环角外向以自防; 则独栖,悬角木上以远害,可谓灵也。故字从鹿,从灵省文。后人作羚。许慎《说文》云∶ ,山羊也,大而细角。《山海经》作 ,云∶状如羊而马尾。费信至尾,垂九块,名九尾羊。
集解:《别录》曰∶羚羊角出石城山川谷及华阴山。采无时。
弘景曰∶今出建平、宜都诸蛮山中及西域。多两角,一角者为胜。角多节,蹙蹙圆绕。
别有山羊角极长,唯一边有节,节亦疏大,不入药用。乃《尔雅》名 羊者,羌夷以为羚羊,能陟峻 。
恭曰∶羚羊,南山、商、淅间大有,今出梁州,真州、洋州亦贡。其角细如人指,长四五有藏器曰∶山羊、山驴、羚羊,三种相似,而羚羊有神,夜宿防患,以角挂树不着地。但角弯中深锐紧小,有挂痕者为真,如此分别,其疏慢无痕者非也。真角,耳边听之集集鸣者良。陶言一角者谬也。
颂曰∶今秦、陇、龙、蜀、金、商州山中皆有之,戎人多捕得来货。其形似羊,青色而大。其角长一二尺,有节如人手指握痕,又最坚劲。郭璞注《尔雅》云∶ 似羊而大,其角细而圆锐,好在与《尔雅》之 羊,陶注之山羊,苏注之山驴,大都相似。今人相承用之,以为羚羊。其细角长四五寸如人指多节蹙蹙圆真羚羊角,而世多不用何也?又闽、广山中,出一种野羊,彼人亦谓之羚羊也。陈氏谓耳边听之鸣者良。今牛羊诸角,但杀之者,听之皆有声,不独羚角也。自死角则无声矣。
宗 曰∶诸角附耳皆集集有声,不如有挂痕一说为尽之。然有伪作者,宜察焉。
时珍曰∶羚羊似羊,而青色毛粗,两角短小; 羊似吴羊,两角长大;山驴,驴之身羚之角,但稍大而节疏慢耳。陶氏言羚羊有一角者,而陈氏非之。按《寰宇志》云∶安石山出羚羊,一角极坚,能碎金刚石。则羚固有一角者矣。
金刚石出西域,状如紫石英,百炼不消,物莫能击;惟羚羊角扣之,则自然冰泮也。又貘骨伪充佛牙,物亦不能破,用此角击之即碎,皆相畏耳。羚羊皮,西人以作座褥。
羚羊角修治: 曰∶凡用,有神羊角甚长,有二十四节,内有天生木胎。此角有神力,可抵千牛。凡使不可单用,须要不拆元对,绳缚,铁锉锉细,重重密裹,避风,以旋旋取用,捣筛极细,更研万匝入药,免刮人肠。
气味:咸,寒,无毒。《别录》曰∶苦,微寒。
甄权曰∶甘,温。能缩银。
主治:明目,益气起阴,去恶血注下,辟蛊毒恶鬼不祥,常不魇寐(《本经》)。除邪气惊梦,狂越僻谬,疗伤寒时气寒热,热在肌肤,温风注毒伏在骨间,及食噎不通。久服,强筋骨轻身,起阴益气,利丈夫及热毒痢散产后恶血冲心烦闷,烧末酒服之。治小儿惊痫,治山瘴及噎塞(《药性》)。治惊悸烦闷,心胸恶气,瘰 恶疮溪毒(藏器)。平肝舒筋,定风安魂,散血下气,辟恶解毒,治子痫痉疾(时珍)。
发明:时珍曰∶羊,火畜也,而羚羊则属木,故其角入厥阴肝经甚捷,同气相求也。
肝主木,开窍于目;其发病也,目暗障翳,而羚羊角能平之。肝主风,在合为筋;其发病也,小儿惊痫,妇人子痫,大人中风搐搦,及筋脉挛急,历节掣痛,而羚角能舒之。魂者,肝之神也;发病则惊骇不宁,狂越僻谬,魇寐卒死,而羚角能安之。血者,肝之藏也;发病则瘀滞下注,疝痛毒痢,疮肿 ,产后血气,而羚角能散之。相火寄于肝胆,在气为怒;病则烦懑气逆,噎塞不通,寒热及伤寒伏热,而羚角能降之。羚之性灵,而筋骨之精在角;故又能辟邪恶而解诸毒,碎佛牙而烧烟走蛇虺也。《本经》、《别录》甚着其功,而近俗罕能发扬,惜哉!附方:旧七,新四。
噎塞不通∶羚羊角屑为末,饮服方寸匕,并以角摩噎上。(《外台》)胸胁痛满∶羚羊角烧末,水服方寸匕。(《子母秘录》)腹痛热满∶方同上。
堕胎腹痛,血不出∶羚羊角烧灰三钱,豆淋酒下。(《普济》)产后烦闷汗出,不识人∶《千金》∶用羚羊角烧末,东流水服方寸匕。未愈再服。又方∶加芍药、枳实等分(炒),研末,汤服。
血气逆烦∶羚羊角烧末,水服方寸匕。(《肘后方》)临产催生∶羚羊角一枚,刮尖为末,酒服方寸匕。(《产宝》)小儿下痢∶羚羊角中骨烧末,饮服方寸匕。(《秘录》)遍身赤丹∶羚羊角烧灰,鸡子清和,涂之,神效。(《外台》)赤 如疮,瘙痒,甚则杀人∶羚羊角磨水,摩之数百遍为妙。(《肘后方》)山岚瘴气∶羚羊角末,水服一钱。(《集简方》)肉气味:甘,平,无毒。
主治:恶疮(藏器)。和五味炒熟,投酒中,经宿饮之,治筋骨急强,中风。北人恒食,南人食之,免蛇、虫伤(孟诜)。
肺气味:同肉。
主治:水肿鼓胀,小便不利(时珍)。
发明:时珍曰∶羚羊肺本草不收。《千金翼》载太医山连治韦司业水肿莨菪丸用之,盖取其引药入肺,以通小便之上源也。其方用羚羊肺一具,沸汤微炸过,曝干为末。莨菪子一升,用三年醋浸一伏时,蒸熟捣烂和,丸梧桐子大。每用四丸,麦门冬汤食后服,候口中干、妄语为验。数日小便大利,即瘥。无羚羊,以青羊肺代之亦可。
胆气味:苦,寒,无毒。
主治:面上 ,如雀卵色,以酒二升,同煮三沸,涂四五次良(时珍)。
附方:新一。
面 ∶羚羊胆、牛胆各一枚,醋二升,同煮三沸,频涂鼻主治:炙研,治五尸遁尸邪气(时珍。《外台》方中用之)。
附录:山驴 恭曰∶见上文。
时珍曰∶《南史》云∶滑国出野驴,有角。《广志》云∶驴羊似驴。《山海经》云∶晋阳悬瓮之山、女几之山、荆山、纶山,并多闾。郭璞注云∶闾即 也,似驴而歧蹄,马尾,角如羚羊,一名山驴。俗人亦用其角以代羚羊。又《北山经》云∶太行之山,有兽状如羚羊,而四角马尾,有距善旋,其鸣自叫。此亦山驴之类也兽部第五十一卷兽之二
山羊
(《日用》)释名:野羊(《图经》)、 羊。
时珍曰∶羊之在原野者,故名。
集解:弘景曰∶山羊即《尔雅》 羊,出西夏,似吴羊而大角、角椭者。能陟峻 ,羌夷以为羚羊,角极长,唯一边有节,节亦疏大,不入药用。
恭曰∶山羊大如牛,或名野羊,善斗至死,角堪为鞍桥。
颂曰∶闽、广山中一种野羊,彼人谓之羚羊。其皮浓硬,不堪炙食,其肉颇肥软益人。
吴瑞曰∶山羊似羚羊,色青。其角有挂痕者为羚羊,无者为山羊。
时珍曰∶山羊有二种∶一种大角盘环,肉至百斤者;一种角细者,《说文》谓之苋羊桓)。
陆氏云∶ 羊状如驴而群行,其角甚大,以时堕角,暑天尘露在上,生草戴行。故《代都赋》云∶ 羊养草以盘桓。
肉气味:甘,热,无毒。
颂曰∶南方野羊,多啖石香薷,故肠藏颇热,不宜多食之。
主治:南人食之,肥软益人,治冷劳山岚疟痢,妇人赤白带下(苏颂)。疗筋骨急强、虚劳,益气,利产妇,不利时疾人(吴瑞)。
兽部第五十一卷兽之二
鹿
(《本经》中品)校正:《本经》上品白胶,中品鹿茸,今并为一条。
释名:斑龙。
时珍曰∶鹿字篆文,象其头、角、身、足之形。《尔雅》云∶鹿,牡曰 ((音攸),其子曰 (音迷),绝有力曰KT云∶鹿与游龙相戏,必生异角。则鹿得称集解:时珍曰∶鹿,处处山林中有之。马身羊尾,头侧而长,高脚而行速。牡者有角,夏至则解。大如小马,黄质白斑,俗称马鹿。牝者无角,小而无斑,毛杂黄白色,俗称 鹿,孕六月而生子。鹿性淫,一牡常交数牝,谓之聚 。
同旅,居则环角外向以防害,卧则口朝尾闾,以通督记》云∶鹿千岁为苍,又五百岁为白,又五百岁为玄。玄鹿骨亦黑,为脯食之,可长生也。
《埤雅》云∶鹿乃仙兽,自能乐性,六十年必怀琼于角下,角有斑痕,紫色如点,行则有涎,不复急走。故曰∶鹿戴玉而角斑,鱼怀珠而鳞紫。沈存中《笔谈》云∶北狄有驼鹿,极大而色苍黄,无斑。角大而有文,坚莹如玉。茸亦可用。《名苑》云∶鹿之大者曰麈,视其尾为准。其尾能辟尘,拂毡则不蠹,置茜帛中,岁久红色不黯也。
鹿茸修治:《别录》曰∶四月、五月解角时取,阴干,使时燥。
恭曰∶鹿茸,夏收之阴干,百不收一,且易臭,惟破之火干大好。
曰∶凡使鹿茸,用黄精自然汁浸两日夜,漉出切焙捣用,免渴人也。又法∶以鹿茸锯作片,每五两,用羊脂三两,拌天灵盖末涂之,慢火炙令内外黄脆,以鹿皮裹之,安室中一宿,则药魂归矣。乃慢火焙干,捣末用。
《日华》曰∶只用酥炙炒研。
宗 曰∶茸上毛,先以酥薄涂匀,于烈焰中灼之,候毛尽微炙。不以酥,则火焰伤茸矣。
时珍曰∶《澹寮》、《济生》诸方,有用酥炙、酒炙,及酒蒸焙用者,当各随本方。
发明:《抱朴子》曰∶南山多鹿,每一雄游,牝百数至。春羸瘦,入夏惟食菖蒲即肥。
当角解之时,其茸甚痛。猎人得之,以索系住取茸,然后毙鹿,鹿之血未散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