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本草纲目
22887700000348

第348章 水部(291)

麝香半钱,为末,敷之。(《奇效方》)天柱毒疮∶生脊大椎上,大如钱,赤色,出水。驴蹄二片,胡粉(熬)一分,麝香少许为末。醋和涂之。干则掺之。(《圣惠》)饮酒穿肠∶饮酒过度,欲至穿肠者。用驴蹄硬处削下,水煮浓汁,冷冻饮料之。襄州散将乐小蛮,得此方有效。(《经验方》)鬼疟不止∶用白驴蹄(锉炒)、砒霜各二分,大黄四分。绿豆三分,雄黄一分,朱砂半分。研,蜜丸梧桐子大。未发平旦冷水服二丸,即止。七日忌油。(《肘后》)溺气味:辛,寒,有小毒。

主治:症癖,反胃不止,牙齿痛。治水肿,每服五合良。画体成字者为燥水,用牝驴尿,不成字者为湿水,用 驴尿。(《唐本》)。浸蜘蛛咬疮,良(藏器)。治反胃噎病,狂犬咬伤,癣疠恶疮,并多饮取瘥。风虫牙痛,频含漱之,良(时珍。出《千金》诸方)。

发明:震亨曰∶一妇病噎,用四物加驴尿与服,以防其生虫,数十时珍曰∶张文仲《备急方》言∶幼年患反胃,每食羹粥诸物,须臾吐出。贞观中,许奉御兄弟及柴、蒋诸名医奉敕调治,竟不能疗。渐疲困,候绝旦夕。忽一卫士云∶服驴小便极验。遂服二合,后食止吐一半。哺时再服二合,食粥便定。次日奏知,则宫中五六人患反胃者同服,一时俱瘥。此物稍有毒,服时不可过多。须热饮之。病深者七日当效。后用屡验。

附方:新三。

狐尿刺疮∶乌驴尿顿热渍之。(《千金》)白癜风∶驴尿、姜汁等分,和匀频洗。(《圣惠方》)耳聋∶人中白一分,干地龙一条。为末,以乌驴驹尿一合和匀,瓷器盛之。每滴少许入耳。立瘥(《圣惠》)屎主治:熬之,熨风肿漏疮。绞汁,主心腹疼痛,诸疰忤。烧灰吹鼻,止衄甚效。和油,涂恶疮湿癣(时珍)。

附方:新四。

猝心气痛∶驴屎绞汁五合,热服即止。(《肘后方》)经水不止及血崩∶用黑驴屎烧存性研末,面糊丸梧桐子大。每空心黄酒下五、七十丸,神妙。(龚云林《医鉴》)疔疮中风肿痛∶用驴屎炒,熨疮上五十遍,极效。(《普济方》)小儿眉疮∶黑驴屎烧研,油调涂,立效。(《圣惠方》)耳垢主治:刮取涂蝎螫(崔氏)。

尾轴垢主治:新久疟无定期者。以水洗汁,和面如弹丸二枚,作烧饼。未发前食一枚,发时食一枚,效(苏恭)。

溺下泥主治:敷蜘蛛伤(藏器)。

驴槽主治:小儿拗哭不止,令三姓妇人抱儿卧之,移时即止,勿令人知(藏器)。

发明:时珍曰∶锦囊诗云∶系蟹悬门除鬼疾,画驴挂壁止儿啼。言关西人以蟹壳悬之,辟邪疟;江左人画驴倒挂之,止夜啼。与驴槽止哭之义同,皆厌禳法耳。

兽部第五十卷兽之一

(《食鉴》)释名:时珍曰∶骡古文作 。从马,从 ,谐声。

集解:时珍曰∶骡大于驴而健于马,其力在腰。其后有锁骨不能开有五,牡驴交马而生者,骡也;牡马交驴而生者,为(音宅陌);牡牛交驴而生者,为 (音谪 );牡牛交马而生者,为 。今俗通呼为骡矣。

肉气味:辛、苦,温,有小毒。

宁源曰∶骡性顽劣,肉不益人,孕妇食之难产。

时珍曰∶古方未见用骡者,近时小籍时有其方云。按∶《吕氏春秋》云∶赵简子有白骡甚爱之。其臣阳城胥渠有疾。医云∶得白骡肝则生,不得则死。简子闻之,曰∶杀畜活人,不亦仁乎?乃杀骡取肝与之。胥渠病愈。此亦剪须以救功臣之意,书之于此,以备医案。

蹄主治:难产。烧灰,入麝香少许,酒服一钱(《普济方》)。

屎主治:打损,诸疮,破伤中风,肿痛。炒焦裹熨之,冷即易(时珍)。

兽部第五十卷兽之一

(宋《开宝》)释名:橐驼(《汉书》)、骆驼。

时珍曰∶驼能负囊橐,故名。方音讹为骆驼也。

集解:马志曰∶野驼、家驼生塞北、河西。其脂在两峰内,入药俱颂曰∶野驼,今惟西北番界有之。家驼,则北中人家蓄养生息者,入药不及野驼。

时珍曰∶驼状如马,其头似羊,长项垂耳,脚有三节,背有两****如鞍形,有苍、褐、黄、紫数色,其声曰 ,其直上如野狼烟。其力能负重,可至千斤,日行二三百里。又能知泉源水脉风候。凡伏流人所不知,驼以足踏处即得之。流沙夏多人以为验也。其卧而腹不着地,屈日行千里。土番有独峰驼。《西域呼为封牛,亦曰《南史》云滑国有两脚驼,诸家所未闻也。

驼脂即驼峰。脂在峰内,谓之峰子油。入药以野驼者为良。

宗 曰气味:甘,温,无毒。 《镜源》曰∶能柔五金。

主治:顽痹风瘙,恶疮毒肿死肌,筋皮挛缩, 损筋骨。火炙摩之,取热气透肉。亦和米粉作煎饼食之,疗痔(《开宝》)。治一切风之(大明)。主虚劳风,有冷积者,以烧酒调服之(《正要》)。

附方:新一。

盏和化服之,加至一匙,日三服。(《圣济总录》)肉气味:甘,温,无毒。

主治:诸风下气,壮筋骨,润肌肤,主恶疮(大明)。

乳气味:甘,温,无毒。

主治:补中益气,壮筋骨,令人不饥(《正要》)。

黄气味:苦,平,微毒。

主治:风热惊疾(时珍)。

发明:时珍曰∶骆驼黄,似牛黄而不香。戎人以乱牛黄,而功不及毛主治:妇人赤白带下,最良(苏恭)。颔毛∶疗痔,烧灰,酒服方寸匕(时珍。出崔行功《纂要》)。

附方:新一。

阴上疳疮∶驼绒烧灰,水澄过,入炒黄丹等分为末,搽之即效。(龚屎主治:干研 鼻,止衄(寇宗 )。烧烟,杀兽部第五十卷兽之一

(音洛。《唐本草》)释名: (音栋)。

集解:恭曰∶牛、羊、水牛、马乳,并可作酪。水牛乳作者,浓浓味胜。 牛、马乳作酪性冷。驴乳尤冷,不堪作酪也。藏器曰∶酪有干、湿,干酪更强。时珍曰∶酪 ,北人多造之。水牛、 牛、 牛、羊、马、驼之乳,皆可作之。入药以牛酪为胜,盖牛乳亦多尔。

按∶《 仙神隐》云∶造法∶用乳半杓,锅内炒过,入余乳熬数十沸,常以杓纵横搅之,乃倾出罐盛。待冷,掠取浮皮以为酥。入旧酪少许,纸封放之,即成矣。又干酪法∶以酪晒结,掠去浮皮再晒,至皮尽,却入釜中炒少时,器盛,气味:甘、酸,寒,无毒。时珍曰∶水牛、马、驼之酪冷, 牛、羊乳酪温。

患冷、患痢人,勿食羊乳酪。甜酪合酢食,成血瘕及尿血。

主治:热毒,止渴,解散发利,除胸中虚热,身面上热疮、肌疮(《唐本》)。止烦渴热闷,心膈热痛(《日华》)。润燥利肠,摩肿,生精血,补虚损,壮颜色(时珍)。

发明:时珍曰∶按∶戴原礼云∶乳酪,血液之属,血燥所宜也。

附方:旧三。

用牛酪灌入即出。若入腹,则饮二升,即化为黄水。(《广利方》)马出黑汗∶水化干酪灌之。

(藏器)兽部第五十卷兽之一

(《别录》上品)释名:酥油(北虏名马思哥油)。

集解:弘景曰∶酥出外国,亦从益州来。本牛、羊乳所作也。恭曰∶酥乃酪作,其性与酪异。然牛酥胜羊酥,其 牛酥复胜家牛也。

诜曰∶水牛酥与羊酪同功。其羊酥胜牛酥。

热者宜之;羊酥不离温,病之兼寒者宜之。各有所长也。 酥虽胜,然而难得。时珍曰∶酥乃酪之浮面所成,今人多以白羊脂杂之,不可不辨。按∶ 仙《神隐》云∶造法∶以牛乳入锅煮二三沸,倾入盆内冷定,待面结皮,取皮再煎,油出去渣,入在锅内,即成酥油。一法∶以桶盛牛乳,以木安板,捣半日,候沫出,撇取煎,去焦皮,即成酥也。凡入药,以微火熔化滤净用之良。

牛、白羊酥气味:甘,微寒,无毒。

主治:补五脏,利大小肠,治口疮(《别录》)。除胸中客热,益心肺(思邈)。除心热肺痿,止渴止嗽,止吐血,润毛发(《日华》。益虚劳,润脏腑,泽肌肤,和血脉,止急痛。

治诸疮。温酒化服,良(时珍)。

牛酥气味:甘,平,无毒。

主治:去诸风湿痹,除热,利大便,去宿食(思邈)。合诸膏,摩风肿、 跌血瘀(藏器)。

垢,又追毒瓦斯发出毛孔间也。

附方:旧二,新一。蜂螫∶用酥涂之,妙。(《圣惠》)虫咬∶以酥和盐涂之。(《圣惠方》)眯目∶以酥少许,随左右纳鼻中。垂头卧少顷,令流入目中,物与泪同出也。(《圣济总录》)兽部第五十卷兽之一

醍醐

(《唐本草》)集解:弘景曰∶《佛书》称乳成酪,酪成酥,酥成醍醐。色黄白作恭曰∶醍醐出酥中,乃酥之****也。好酥一石,有三四升醍醐。熟抨炼,贮器中待凝,穿中至底便津出,取之。陶言黄白作饼,乃未达之言也。韩保升曰∶一说∶在酥中,盛冬不凝、盛夏不融者,是也。宗 曰∶作酪时,上一重凝者为酪面,酪面上,其色如油者为醍醐。熬之即出,不可多得,极甘美,用处亦少。 曰∶醍醐乃酪之浆。凡用以重绵滤过,铜器煎三两沸用。藏器曰∶此物性滑,物盛皆透,惟鸡子壳及壶芦盛之,乃不出也。

气味:甘,冷利,无毒。

主治:风邪痹气,通润骨髓,可为摩药,功优于酥(《唐本》)。添精补髓,益中填骨。

久服延年,百炼弥佳(孙思邈)。主惊悸,心热头疼,明目,敷脑顶心(《日华》)。治月蚀疮,润养疮痂最宜(宗 )。

发明:机曰∶酥、酪、醍醐,大抵性皆润滑,宜于血热枯燥之人,其功亦不甚相远也。

附方:旧三,新二。风虚湿痹∶醍醐二两,温酒一杯,每服和醍醐一匙,效。(《心镜》)中风烦热皮肤瘙痒∶醍醐四两,每服半匙,温酒一中盏和服,日一。(《圣惠方》)一切肺病咳嗽脓血不止∶用好酥五十斤,炼三遍,停凝当出醍醐。每服一合,日三服,以瘥为度,神效。(《外台方》)小儿鼻塞不通,不能食乳∶刘氏∶用醍醐二合,木香、零陵香各四分,汤煎成膏。涂头上,并塞鼻中。(《外台》)兽部第五十卷兽之一

乳腐

(宋《嘉 》)释名:乳饼。

集解:时珍曰∶诸乳皆可造,今惟以牛乳者为胜尔。《 仙神隐书》云∶造乳饼法∶以牛乳一斗,绢滤入釜,煎三五沸,水解之。用醋点入,如豆腐法,渐渐结成,漉出以帛裹之,用石压成,入盐,瓮底收之。又造乳团法∶用酪五升煎滚,入冷浆水半升,必自成块。

未成,更入浆一盏。至成,以帛包搦,如乳饼样,收之。又造乳线法∶以牛乳盆盛,晒至四边清水出,煎热,以酸奶浆点成。漉出揉擦数次,扯成块,又入釜荡之。取出,捻成薄皮,竹签卷扯数次, 定晒干,以油炸熟食。

气味:甘,微寒,无毒。诜曰∶水牛乳凉,主治:润五脏,利大小便,益十二经脉。微动气(孟诜)。治赤白痢,切如豆大,面拌,酸浆水煮二十余沸,顿服。小儿服之,弥良(萧炳)。

附方:新一。血痢不止∶乳腐一两,浆水一钟,煎服。(《普济方》)兽部第五十卷兽之一

阿胶

(《本经》上品)释名:傅致胶(《本经》)。弘景曰∶出东阿,故名阿胶。时珍曰∶阿井,在今山东·兖州府·阳谷县东北六十里,即古之。东阿县也。有官舍禁之。郦道元《水经注》云∶东阿有井大如轮,深六七丈,岁常煮胶以贡天府者,即此也。其井乃济水所注,取井水煮胶,用搅浊水则清。故人服之,下膈疏痰止吐。盖济水清而重,其性趋下,故治淤浊及逆上之痰也。

集解:《别录》曰∶阿胶出东平郡·东阿县,煮牛皮作之。弘景曰∶今东都亦能作之。

用皮有老少,胶有清浊。熬时须用一片鹿角即成胶,不尔不成也。胶有三种∶清而薄者画家用;清而浓者名覆盆胶,入药用;浊而黑者不入药,但可胶物尔。颂曰∶今郓州亦能作之,以阿县城北井水作煮者为真。其井官禁,真胶极难得,货者多伪。其胶以乌驴皮得阿井水煎成乃佳尔。今时方家用黄明胶,多是牛皮;《本经》阿胶,亦用牛皮,是二皮可通用。但今牛皮胶制作不甚精,只可胶物,故不堪入药也。陈藏器言诸胶皆能疗风止泄补虚,而驴皮胶主风为最,此阿胶所以胜诸胶也。时珍曰∶凡造诸胶,自十月至二三月间,用 牛、水牛、驴皮者为上,猪、马、骡、驼皮者次之,其旧皮、鞋、履等物者为下。俱取生皮,水浸四五日,洗刮极净。熬煮,时时搅之,恒添水。至烂,滤汁再熬成胶,倾盆内待凝,近盆底者名坌胶,煎胶水以咸苦者为妙。大抵古方所用多是牛皮,后世乃贵驴皮。若伪者皆杂以马皮、旧革、鞍、靴之类,其气浊臭,不堪入药。当以黄透如琥珀色,或光黑如 漆者为真。真者不修治:弘景曰∶凡用皆火炙之。 曰∶凡用,先以猪脂浸一夜,取出,柳木火上炙燥研用。时珍曰∶今方法或炒成珠,或以面炒,或以酥炙,或以蛤粉炒,或以草灰炒,或酒化成膏,或水化膏,当各从本方。

气味:甘,平,无毒。《别录》曰∶微温。张元素曰∶性平味淡,气味俱薄,浮而升,阳也。入手太阴、足少阴、厥阴经。得火良。薯蓣为之使。畏大黄。

主治:心腹内崩,劳极洒洒(音藓)。如疟状,腰腹痛,四肢酸痛,女子下血,安胎。

久服,轻身益气(《本经》)。丈夫小腹痛,虚劳羸瘦,阴气不足,脚酸不能久立,养肝气(《别录》)。坚筋骨,益气止痢(《药性》。颂曰∶止泄痢,得黄连、蜡尤佳)。疗吐血衄血,血淋尿血,肠风下痢。女人血痛血枯,经水不调,无子,崩中带下,胎前产后诸疾。男女一切风病,骨节疼痛,水气浮肿,虚劳咳嗽喘急,肺痿唾脓血,及痈疽肿毒。和血滋阴,除风润燥,化痰清肺,利小便,调大肠,圣药也(时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