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本草纲目
22887700000264

第264章 水部(207)

妇人难产∶母丁香三十六粒,滴乳香三钱六分,为末,同活兔胆和杵千下,丸作三十六丸。每服一丸,好酒化下,立验。名如意丹。(《颐真堂经验方》)。

妇人阴冷∶母丁香末,纱囊盛如指大,纳入阴中,病即已。(《本草衍义》)。

鼻中息肉∶丁香绵裹纳之。(《圣惠方》)风牙宣露,发歇口气∶鸡舌香、射干各一两,麝香一分,为末,日揩。(《圣济总录》)。

龋齿黑臭∶鸡舌香煮汁,含之。(《外台秘要》)。

唇舌生疮∶鸡舌香末,绵裹含之。(《外台》)。

****裂破∶丁香末,敷之。(《梅师方》)。

妒乳乳痈∶丁香末,水服方寸匕。(《梅师方》)。

痈疽恶肉∶丁香末,敷之,外以膏药护桑蝎螫人∶丁香末,蜜调涂。(《圣惠方》)。

香衣辟汗∶丁香一两为末,川椒六十粒和之。

绢袋盛佩,绝无汗气。(《多能鄙事》)。

丁皮时珍曰∶即树皮也。似桂皮而浓。

气味:同香。

主治:齿痛(李 )。心腹冷气枝主治:一切冷气,心腹胀满,恶心,泄泻虚滑,水谷不消(用枝杖七斤,肉豆蔻(面煨)八斤,白面(炒)六斤,甘草(炒)十一斤,炒盐中三斤),为末。日药院方》)。

根气味:辛,热,有毒。

主治:风热毒肿。不入心腹之用(《开宝》)。

木部第三十四卷木之一

檀香

(《别录》下品)释名:旃檀(《纲目》)、真檀。

时珍曰∶檀,善木也,故字从。善也。释氏呼为旃檀,以为汤沐,犹言离垢也。

番人讹为真檀。云南人呼紫檀为胜沉香,即赤檀也。

集解:藏器曰∶白檀出海南。树如檀。

恭曰∶紫真檀出昆仑盘盘国。虽不生中华,人间遍有之。

不香尔。

时珍曰∶按∶《大明一统志》云∶檀香出广东、云南,及占城、真腊、爪哇、渤泥、暹罗、三佛齐、回回等国,今岭南诸地亦皆有之。树、叶皆似荔枝,皮青色而滑泽。叶廷《香谱》云∶皮实而色黄者为黄檀,皮洁而色白者为白檀,皮腐而色紫者为其木并坚重清香,而白檀尤良。宜以纸封收,则不泄气。王佐《格古论》云∶紫檀诸溪峒出之。性坚。新者色红,旧者色紫,有蟹爪文。新者以水浸之,可染物。真者揩壁上色紫,故有紫檀名。黄檀最香。俱可作带 、扇骨等物。

白旃檀气味:辛,温,无毒。

大明曰∶热。

元素曰∶阳中微阴。入手太阴、足少阴,通行阳明经。

主治:消风热肿毒(弘景)。治中恶鬼气,杀虫(藏器)。煎服,止心腹痛,霍乱肾气痛。

水磨,涂外肾并腰肾痛处(大明)。散冷气,引胃气上升,进饮食(元素)。噎膈吐食。又面生黑子,每夜以浆水洗拭令赤,磨汁涂之,甚良(时珍)。

发明:杲曰∶白檀调气,引芳香之物,上至极高之分。最宜橙、橘之属,佐以姜、枣,辅以葛根、缩砂、益智、豆蔻,通行阳明之经,在胸膈之上,处咽嗌之间,为理气要药。

时珍曰∶《楞严经》云∶白旃檀涂身,能除一切热恼。今西南诸番酋,皆用诸香涂身,取此义也。杜宝《大业录》云∶隋有寿禅师妙医术,作五香饮济人。沉香饮、檀香饮、丁香饮、泽兰饮、甘松饮,皆以香为主,更加别药,有味而止渴,兼补益人也。道书檀香谓之浴香,不可烧供上真。

紫檀气味:咸,微寒,无毒。

主治:摩涂恶毒风毒(《别录》)。

刮末敷金疮,止血止痛。疗淋(弘景)。醋磨,敷一切猝肿(千金)。

发明:时珍曰∶白檀辛温,气分之药也。

故能理卫气而调脾肺,利胸膈。紫檀咸寒,血分之药也。故能和营气而消肿毒,治金疮。

木部第三十四卷木之一

降真香

(《证类》)释名:紫藤香(《纲目》)、鸡骨香。

曰∶《仙传》∶拌和诸香,烧烟直上,感引鹤降。醮星辰,烧此香为第一,度 功力极验。降真之名以此。

时珍曰∶俗呼舶上来者为番降,亦名鸡骨,与沉香同名。

集解:慎微曰∶降真香出黔南。

曰∶生南海山中及大秦国。其香似苏方木,烧之初不甚香,得诸香和之则特美。入药以番降紫而润者为良。

时珍曰∶今广东、广西、云南、汉中、施州、永顺、保靖,及占城、安南、暹罗、渤泥、琉球诸地皆有之。朱辅《溪蛮丛笑》云;鸡骨香即降香,本出海南。今溪峒僻处所出者,似是而非,劲瘦不甚香。周达观《真腊记》云∶降香生丛林中,番人颇费砍斫之功,乃树心也。

其外白皮,浓八、九寸,或五、六寸。焚之气劲而远。又嵇含《草木状》云∶紫藤香,长茎细叶,根极坚实,重重有皮,花白子黑。其茎截置烟炱中,经久成紫香,可降神。按∶嵇氏所说,与前说稍异,岂即朱氏所谓似是而非者乎?抑中国者与番降不同乎?气味:辛,温,无毒。

主治:烧之,辟天行时气,宅舍怪异。小儿带之,辟邪恶气(李 )。疗折伤金疮,止血定痛,消肿生肌(时珍)。

发明:时珍曰∶降香,唐、宋本草失收。唐慎微始增入之,而不着其功用。今折伤金疮家多用其节,云可代没药、血竭。按∶《名医录》云∶周 被海寇刃伤,血出不止,筋如断,骨如折,用花蕊石散不效。军士李高用紫金散掩之,血止痛定。明日结痂如铁,遂愈,且无瘢痕。叩其方,则用紫藤香瓷瓦刮下研末尔。云即降之最佳者,曾救万人。罗天益《卫生宝附方:新二。

金疮出血∶降真香、五倍子、铜花等分为末,敷之。(《医林集要》)痈疽恶毒∶番降末、枫、乳香,等分为丸,熏之,去恶气甚妙。(《集简方》)木部第三十四卷木之一

(《别录》下品)校正:并入《海药》闸极木皮,《拾遗》 木枝叶。

释名: (与楠字同)。

时珍曰集解:藏器曰∶ 木高硕,叶如桑,出南方山中。

宗 曰∶楠材,今江南造船皆用之,其木性坚而善居水。久则当中空,为白蛾所穴。

时珍曰∶楠木生南方,而黔、蜀诸山尤多。其树直上,童童若幢盖之状,枝叶不相碍。

叶似豫章,而大如牛耳,一头尖,经岁不凋,新陈相换。其花赤黄色。实似丁香,色青,不可食。干甚端伟,高者十余丈,巨者数十围,气甚芬芳,为梁栋器物皆佳,盖良材也。色赤者坚,白者脆。其近根年深向阳者,结成草木山水之状,俗呼为骰柏楠,宜作器。

楠材气味:辛,微温,无毒。藏器曰∶苦,温,无毒。

大明曰∶热,微毒。

主治:霍乱吐下不止,煮汁服(《别录附方:新三。

水肿自足起∶削楠木、桐木煮汁渍足,并饮少许,日日为之。(《肘后方》)心胀腹痛,未得吐下∶取楠木削三、四两,水三升,煮三沸,饮之。(耳出脓∶楠木烧研,以棉杖缴入。(《圣惠方》)皮气味:苦,温,无毒。

主治:霍乱吐泻,小儿吐乳,暖胃正气,并宜煎服(李 )。

木部第三十四卷木之一

(《拾遗》)释名:时珍曰∶其木理多纹章,故谓之樟。

集解:藏器曰∶江东KT 船多用樟木。县名豫章,因木得名。

时珍曰∶西南处处山谷有之。木高丈余。小叶似楠而尖长,背有黄赤茸毛,四时不凋。

夏开细花,结小子。木大者数抱,肌理细而错纵有纹,宜于雕刻,气甚芬烈。豫、章乃二木名,一类二种也。豫即钓樟,见下条。

樟材气味:辛,温,无毒。

主治:恶气中恶,心腹痛鬼疰,霍乱腹胀,宿食不消,常吐酸臭水,酒煮服,无药处用之。煎汤,浴香港脚、疥癣风痒。作履,发明:时珍曰∶霍乱及干霍乱须吐者。以樟木屑煎浓汁吐之,甚良。又中恶死者,以樟木烧烟熏之,待苏乃用药。此物辛烈香窜,能去湿气、辟邪恶故也。

附方:新一。

手足痛风,冷痛如虎咬者∶用樟木屑一斗,急流水一石,煎极滚泡之,乘热安足于桶上熏之。以草荐围住,勿令汤气入目。其功甚捷,此家传经验方也。(虞抟《医学正瘿节主治:风疰鬼邪(时珍)。

附方:新一。

三木节散∶治风劳,面色青白,肢节沉重,膂间痛,或寒或热,或躁或嗔,思食不能食,被虫侵蚀,症状多端。天灵盖(酥炙,研)二两,牛黄、人中白(焙)各半两,麝香二钱,为末。

别以樟木瘤节、皂荚木瘤节、槐木瘤节各为末五两,每以三钱,水一盏,煎半盏,去滓,调前末一钱,五更顿服,取下虫物为妙。(《圣惠方》)木部第三十四卷木之一

钓樟

(《别录》下品)校正:并入《拾遗》枕材。

释名:乌樟(弘景)、KT时珍曰∶樟有大、小二种,紫、淡二色。此即樟之小者。按∶郑樵《通志》云∶钓樟亦樟之类,即《尔雅》所谓“KT ,无疵”是也。又相如赋云∶ 、楠、豫、章。颜师古注云∶豫即枕木,章即樟木。二木生至七年,乃可分别。观此,则豫即《别录》所谓钓樟者也。根似乌药香,故又名乌樟。

集解:弘景曰∶钓樟出桂阳、邵陵诸处,亦呼作乌樟,恭曰∶生郴州山谷。树高丈余。叶似楠叶而尖长,背有赤毛,若枇杷叶上毛。八月、九月采根皮,晒干。

炳曰∶根似乌药香。

藏器曰∶枕生南海山谷。作KT 船,次于樟木。

根皮气味:辛,温,无毒。

主治:金疮止血,刮屑敷之,甚验(《别录》)。磨服,治霍乱(萧炳)。治奔豚香港脚水肿,煎汤服。亦可浴疮痍疥癣风瘙,并研末敷之(大明)。

茎叶主治:置门上,辟天行时气(萧炳)。

木部第三十四卷木之一

乌药

(宋《开宝》)释名:旁其(《拾遗》)、时珍曰∶乌以色名。其叶状似 鲫鱼,故俗呼为 树。《拾遗》作旁其,方音讹也。

南人亦呼为矮樟,其气似樟也。

集解:藏器曰∶乌药生岭南。邕州、容州及江南。树生似茶,高丈余。一叶三丫,叶青阴白。根状似山芍药及乌樟,根色黑褐,作车毂纹,横生,八月采根。其直根者不堪用。

颂曰∶今台州、雷州、衡州皆有之,以天台者为胜。木似茶 ,高五、七尺。叶微圆而尖,面青背白,有纹。四、五月开细花,黄白色。六月结实。根有极大者,又似钓樟根。然根有二种∶岭南者黑褐色而坚硬,天台者白而虚软,并以八月采。根如车毂纹、形如连珠者佳。

或云∶天台者香白可爱,而不及海南者力大。承曰∶世称天台者为胜。今比之洪州、衡州者,天台香味为劣,入药功效亦不及。但肉色颇赤,而差细小尔。时珍曰∶吴、楚山中极多,人以为薪。根、叶皆有香气,但根不甚大,才如芍药尔。嫩子,生青熟紫,核壳极薄。其仁亦香而苦。

根气味:辛,温,无毒。

好古曰∶气浓于味,阳也。入足阳明、少阴经。

主治:中恶心腹痛,蛊毒疰忤鬼气,宿食不消,天行疫瘴,膀胱肾间冷气攻冲背膂,妇人血气,小儿腹中诸虫(藏器)。治一切气除一切冷,霍乱、反胃吐食泻痢,痈疖疥疠,并解冷热,其功不可悉载。猫、犬百病,并可磨服(大明)。理元气(好古)。中气香港脚疝气,气厥头痛,肿胀喘急,止小便频数及白浊(时珍)。

发明:宗 曰∶乌药性和,来气少,走泄多,但不甚刚猛。与沉香同磨作汤点服,治胸腹冷气甚稳当。

时珍曰∶乌药辛温香窜,能散诸气。故《惠民和剂局方》治中风中气诸证,用乌药顺气散者,先疏其气,气顺则风散也。严用和《济生方》治七情郁结,上气喘急,用四磨汤者,降中兼升,泻中带补也。其方以人参、乌药、沉香、槟榔各磨浓汁七分,合煎,细细咽之。

《朱氏集验方》治虚寒小便频数,缩泉丸,用同益智子等分为丸服者,取其通阳明、少阴经也,方见草部益智子下。

附方:新十一。

乌沉汤∶治一切气,一切冷,补五脏,调中壮阳,暖腰膝,去邪气,冷风麻痹,膀胱、肾间冷气,攻冲背膂,俯仰不利,风水毒肿,吐泻转筋,症癖刺痛,中恶心腹痛,鬼气疰忤,天行瘴疫,妇人血气痛。用天台乌药一百两,沉香五十两,人参三两,甘草( )四两,为末。每服半钱,姜盐汤空心点服。(《和剂局方》)一切气痛∶不拘男女,冷气、血气、肥气、息贲气、伏梁气、奔豚气,抢心切痛,冷汗,喘息欲绝。天台乌药(小者,酒浸一夜,炒)、茴香(炒)、青橘皮(去白,炒)、良姜(炒)等分,为末。温酒、童便调下。(《卫生家宝方》)男妇诸病∶香乌散∶用香附、乌药等分,为末。每服一、二钱。饮食不进,姜、枣汤下;疟疾,干姜、白盐汤下;腹中有虫,槟榔汤下;头风虚肿,茶汤下;妇人冷气,米饮下;产后血攻心脾痛,童便下;妇人血海痛、男子疝气,茴香汤下。(《乾坤秘韫》)。小肠疝气∶乌药一两,升麻八钱。水二钟,煎一钟,露一宿,空心热服。(孙天仁《集效方》)。香港脚掣痛∶乡村无药。初发时即取土乌药,不犯铁器,布揩去土,瓷瓦刮屑,好酒浸一宿。次早空心温服,溏泄即愈。入麝少许,尤佳。痛入腹者,以乌药同鸡子瓦罐中水煮一日,取鸡子,切片蘸食,以汤送下,甚效。(《永类钤方》)。血痢泻血∶乌药,烧存性,研,陈米饭丸梧桐子大。每米饮下三十丸。(《普济方》)。

气厥头痛∶不拘多少,及产后头痛。天台乌药、川芎 等分,为末。每服二钱,腊茶清调下。

产后,铁锤烧红淬酒调下。(《济生方》)。

一盏,先噙后咽,吐出痰涎为愈。(《经验方》)。孕中有痈∶洪州乌药(软白香辣者)五钱,水一盏,牛皮胶一片,同煎至七分,温服。乃龚彦德方也。(《妇人良方》)。心腹气痛∶乌药(水磨浓汁)一盏,入橘皮一片,苏一叶,煎服。(《集简方》)嫩叶主治:炙碾煎饮代茗,补中益气,止小便滑数(藏器)。

发明:时珍曰∶乌药,下通少阴肾经,上理脾胃元气。故丹溪朱氏加乌药叶也。

子主治:阴毒伤寒,腹痛欲死。取一合炒起黑烟,投水中,煎三、五沸,服一大盏,汗出阳回即瘥(《斗门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