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毒膝挛,骨节痛∶用豉心、五升,九蒸九曝,以酒一斗浸经宿,空心随性温饮。(《食医心镜》)。
手足不随∶豉三升,水九升,煮三升,分三服。又法∶豉一升微熬,囊贮渍三升酒中三宿。温服,常令微醉为佳。(《肘后》)。
头风疼痛∶豉汤洗头,避风取瘥。(孙真人方)。
卒不得语∶煮豉汁,加入美酒,服之。(《肘后》)。
喉痹不语∶煮豉汁一升,服,覆取汗,仍着桂末于舌下,渐咽之。(《千金》)。
咽生息肉∶盐豉和捣涂之。先刺破出血乃用,神效。(《圣济总录》)。
口舌生疮,胸膈疼痛者∶用焦豉末,含一宿即瘥。(《圣惠方》)。
舌上血出,如针孔者∶豉三升,水三升,煮沸。服一升,日三服。(葛氏方)。
堕胎血下烦满∶用豉一升,水三升,煮三沸,调鹿角末服方寸匕。(《子母秘录方》)。
妊娠动胎∶豉汁服妙。(华佗方也。同上)。
妇人难产,乃儿枕破与败血裹其子也,以胜金散逐其败血,即顺矣∶用盐豉一两,以旧青小儿胎毒∶淡豉煎浓汁,与三、五口,其毒自下。又能助脾气,消乳食。(《圣惠》)。
小儿 乳∶用咸豉七个(去皮),腻粉一钱,同研,丸黍米大。每服三、五丸,藿香汤下小儿丹毒,作疮出水∶豉炒烟尽为末,油调敷之。(姚和众方)。
小儿头疮∶以黄泥裹,煨熟取研,以 菜油调敷之。(《胜金》)。
发背痈肿,已溃、未溃∶用香豉三升,入少水捣成泥,照肿处大小作饼,浓三分。疮有孔,勿覆孔上。铺豉饼,以艾列于上灸之。但使温温,勿令破肉。如热痛,即急易之,患当减一切恶疮∶熬豉为末,敷之,不过三、四次。(出杨氏《产乳》)。
****生疮,痛烂者∶以豉一分,蚯蚓湿泥二分,水研和涂上,干即易之。禁热食、酒、蒜、芥菜。(《药性论》)。
蠼 尿疮∶杵豉敷之。良。(《千金》)。
虫刺螫人∶豉心嚼敷,少顷见豉中有毛即瘥。不见再敷,昼夜勿绝,见毛为度。(《外台》)。
蹉跌破伤筋骨∶用豉三升,水三升,渍浓汁饮之,止心闷。(《千金》)。
殴伤瘀聚,腹中闷满∶豉一升,水三升,煮三沸,分服。不瘥再作。(《千金》)。
解蜀椒毒∶豉汁饮之。(《千金方》)。
中牛马毒∶豉汁,和人乳频服之,效。(《卫生易简》)。
小蛤蟆毒,小蛤蟆有毒,食之令人小便秘涩,脐下闷痛,有至死者∶以生豉一合,投新汲中酒成病∶豉、葱白各半升,水二升,煮一升,顿服。(《千金方》)。
服药过剂,闷乱者∶豉汁饮之。(《千金》)杂物眯目不出∶用豉三、七枚,浸水洗目,视之即出。(《总录方》)。
刺在肉中∶嚼豉涂之。(《千金方》)。
小儿病淋∶方见蒸饼发明下。
肿从脚起∶豉汁饮之,以滓敷之。(《肘后方》)。
谷部第二十五卷谷之四
豆黄
(《食疗》)校正:原附大豆下,今分出。
释名:时珍曰∶造法∶用黑豆一斗蒸熟,铺席上,以蒿覆之,如 酱法,待上黄,取出晒干,捣末收用。
气味:甘,温,无毒。
诜曰∶忌猪肉。
主治:湿痹膝痛,五脏不足气,胃气结积,壮气力,润肌肤,益颜色,填骨髓,补虚损,能食,肥健人。以炼猪脂和丸,每服百丸,神验秘方也。肥人勿服(诜。出《延年秘录》方)。生嚼涂阴痒汗出(时珍)。
附方:新二。
脾弱不食,饵此当食∶大豆黄二升,大麻子三升。熬香,为末。每服一合,饮下,日四、五服,任意。(《千金方》)。
打击青肿∶大豆黄为末,水和涂之。(《外台秘要》)。
谷部第二十五卷谷之四
豆腐
(《日用》)集解:时珍曰∶豆腐之法,始于汉淮南王刘安。凡黑豆、黄豆及白豆、泥豆、豌豆、绿豆之类,皆可为之。造法∶水浸 碎,滤去滓,煎成,以盐卤汁或山矾叶或酸浆、醋淀就釜收之。又有入缸内,以石膏末收者。大抵得咸、苦、酸、辛之物,皆可收敛尔。其面上凝结者,揭取晾干,名豆腐皮,入馔甚佳也。
气味:甘、咸,寒,有小毒。原曰∶性平。
颂曰∶寒而动气。
瑞曰∶发肾气、疮疥、头风,杏仁可解。
时珍曰∶按∶《延寿书》云∶有人好食豆腐中毒,医不能治。作腐家言∶莱菔入汤中则腐不成。遂以莱菔汤下药而愈。大抵暑月恐有人汗,尤宜慎之。
主治:宽中益气,和脾胃,消胀满,下大肠浊气(宁原)。清热散血(时珍)。
附方:新五。
休息久痢∶白豆腐,醋煎食之,即愈。(《普济方》)。
赤眼肿痛有数种,皆肝热血凝也∶用消风热药服之。夜用盐收豆腐片贴之,酸浆者勿用。(《证治要诀》)。
杖疮青肿∶豆腐切片贴之,频易。一法∶以烧酒煮贴之,色红即易,不红乃已。(《拔萃方》)。
烧酒醉死,心头热者∶用热豆腐细切片,遍身贴之,贴冷即换之,苏省乃止。
谷部第二十五卷谷之四
陈廪米
(《别录》下品)释名:陈仓米(古名)、老米(俗名)、火米。
时珍∶有屋曰廪,无屋曰仓,皆官积也。方曰仓,圆曰 ,皆私积也。老亦陈也。火米有三∶有火蒸治成者,有火烧治成者,又有 田火米,与此不同。
集解:弘景曰∶陈廪米即粳米久入仓陈赤者。以廪军人,故曰廪尔。方中多用之。
人以作醋,胜于新粳米也。
藏器曰∶廪米,吴人以粟为良,汉地以粳为善。亦犹吴 郑缟,贵远贱近之意。确论其功,粟当居前。
宗 曰∶诸家注说不言是粳是粟,然二米陈者性皆冷,煎煮亦无膏腻,频食令人自利,与经说稍戾。
时珍曰∶廪米,北人多用粟,南人多用粳及 ,并水浸蒸晒为之,亦有火烧过治成者。
入仓陈久,皆气过色变,故古人谓之红粟红腐,陈陈相因也。
气味:咸、酸,温,无毒。
藏器曰∶廪米热食即热,冷食即冷,假以火气也,体自温平。同马肉飧,发痼疾。
时珍曰∶廪米年久,其性多凉,但炒食则温尔,岂有热食即热者乎?主治:下气,除烦渴,调胃止泄(《别录》)。补五脏,涩肠胃(《日华》)。暖脾,去惫气,宜作汤食(士良)。炊饭食,止痢,补中益气,坚筋骨,通血脉,起阳道。以饭和酢捣封毒肿恶疮,立瘥。北人以饭置瓮中,水浸令酸,食之,暖五脏六腑之气。研取汁服,去卒心痛(孟诜)。宽中消食。多食易饥(宁原)。调肠胃,利小便,止渴除热(时珍)。
发明:时珍曰∶陈仓米煮汁不浑,初时气味俱尽,故冲淡可以养胃。古人多以煮汁煎药,亦取其调肠胃、利小便、去湿热之功也。《千金方》治洞注下利,炒此米研末饮服者,亦取此义。《日华子》谓其涩肠胃,寇氏谓其冷利,皆非中论。
附方:新五。
霍乱大渴,能杀人∶以黄仓米三升,水一斗,煮汁澄清饮,良。(《永类钤方》)。
反胃膈气,不下食者∶太仓散∶用仓米或白米,日西时以水微拌湿,自想日气如在米中。
次日晒干,袋盛挂风处。每以一撮,水煎,和汁饮之,即时便下。又方∶陈仓米炊饭焙研。
每五两入沉香末半两,和匀。每米饮服二、三钱。(《普济方》)。
诸般积聚∶太仓丸∶治脾胃饥饱不时生病,及诸般积聚,百物所伤。陈仓米四两,以巴豆梧子大。每姜汤服五丸,日二服。(《百一选方》)。
暑月吐泻∶陈仓米二升,麦芽四两,黄连四两(切),同蒸熟焙研为末,水丸梧子大。
每谷部第二十五卷谷之四
饭
(《拾遗》)释名:集解:时珍曰∶饭食,诸谷皆可为之,各随米性,详见本条。然有入药诸饭,不可类从者,应当别出。大抵皆取粳、 、粟米者尔。
新炊饭主治:人尿床,以热饭一盏,倾尿床处,拌与食之,勿令病者知。又乘热敷肿毒,良(时珍)。
寒食饭饭也。
主治:灭瘢痕及杂疮,研末敷之(藏器)。烧灰酒服,治食本米饮成积,黄瘦腹痛者,甚效(孙思邈)。伤寒食复,用此饭烧研,米饮服二、三钱,效(时珍)。
祀灶饭主治:卒噎,取一粒食之,即下。烧研,搽鼻中疮(时珍)。
盆边零饭主治:鼻中生疮,烧研敷之(时珍)。
齿中残饭主治:蝎咬毒痛,敷之即止(时珍)。
飧饭飧音孙,即水饭也。
主治:热食,解渴除烦(时珍)。
荷叶烧饭主治:浓脾胃,通三焦,资助生发之气(时珍)。
发明:李杲曰∶易水张洁古枳术丸,用荷叶裹烧饭为丸。盖荷之为物,色青中空,象乎震卦风木。在人为足少阳胆同手少阳三焦,为生化万物之根蒂。用此物以成其化,胃气何由不上升乎?更以烧饭和药,与白术协力,滋养谷气,令胃浓不致再伤,其利广矣大矣。
时珍曰∶按∶韩 《医通》云∶东南人不识北方炊饭无甑,类呼为烧,如烧菜之意,遂讹以荷叶包饭入灰火烧煨,虽丹溪亦未之辩。但以新荷叶煮汤,入粳米造饭,气味亦全也。
凡粳米造饭,用荷叶汤者宽中,芥叶汤者豁痰,紫苏汤者行气解肌,薄荷汤者去热,淡竹叶汤者辟暑,皆可类推也。
谷部第二十五卷谷之四
青精干石饭
(宋《图经》)释名:乌饭。
颂曰∶按∶陶隐居《登真隐诀》载∶太极真人青精干石 饭法。 音信。 之为言飧也,谓以酒、蜜、药草辈溲而曝之也。亦作 。凡内外诸书并无此字,惟施于此饭之名耳。陈藏器《本草》名乌饭。
集解:颂曰∶《登真隐诀》载南烛草木名状,注见木部本条下。其作饭法∶以生白粳米一斛五斗舂治,淅取一斛二斗。用南烛木叶五斤,燥者三斤亦可,杂茎皮煮取汁,极令清冷,以溲米,米释炊之。从四月至八月末,用新生叶,色皆深;九月至三月,用宿叶,色皆浅,可随时进退其斤两。又采软枝茎皮,于石臼中捣碎。假令四、五月中作,可用十许斤熟舂,以斛二斗汤浸染得一斛也。比来只以水渍一、二宿,不必用汤,漉而炊之,初米正作绿色,蒸过便如绀色。若色不好,亦可淘去,更以新汁渍之。洒KT 皆用此汁,惟令饭作正青色乃止。高格曝干,当三蒸曝,每一燥辄以青汁溲令 。每日可服二升,勿复血食。填胃此之谓也。
今茅山道士亦作此饭,或以寄远。重蒸过食之,甚香甘也。
藏器曰∶乌饭法∶取南烛茎叶捣碎,渍汁浸粳米,九浸九蒸九曝,米粒紧小,黑如 珠,袋盛,可以适远方也。
时珍曰∶此饭乃仙家服食之法,而今之释家多于四月八日造之,以供佛耳。造者又入柿叶、白杨叶数十枝以助色,或又加生铁一块者,止知取其上色,不知乃服食家所忌也。
气味:甘,平,无毒。
主治:日进一合,不饥,益颜色,坚筋骨,能行(藏器)。益肠胃,补髓,灭三虫,久谷部第二十五卷谷之四
粥
(《拾遗》)释名:糜。
时珍曰∶粥字象米在釜中相属之形。《释名》云∶煮米为糜,使糜烂也。粥浊于糜,育育然也。浓曰 ,薄曰酏。
小麦粥主治:止消渴烦热(时珍)。
寒食粥(用杏仁和诸花作之)主治:咳嗽,下热气,调中(藏器)糯米、秫米、黍、米粥气味:甘,温,无毒。
主治:益气,治脾胃虚寒,泄痢吐逆,小儿痘疮白色(时珍)。
粳米、 米、粟米、粱米粥气味:甘,温、平,无毒。
主治:利小便,止烦渴,养脾胃(时珍)。
发明:时珍曰∶按∶罗天益《宝鉴》云∶粳、粟米粥,气薄味淡,阳中之阴也。所以淡渗下行,能利小便。韩 《医通》云∶一人病淋,素不服药。予令专啖粟米粥,绝去他味。旬余减,月余痊。此五谷治病之理也。又张耒《粥记》云∶每晨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胃虚,谷气便作,所补不细。又极柔腻,与肠胃相得,最为饮食之良。妙齐和尚说∶山中僧,每将旦一粥,甚系利害。如不食,则终日觉脏腑燥涸。盖粥能畅胃气,生津液也。大抵养生求安乐,亦无深远难知之事,不过寝食之间尔。故作此劝人每日食粥,勿大笑也。又《苏轼帖》云∶夜饥甚。吴子野劝食白粥,云能推陈致新,利膈益胃。粥既快美,粥后一觉,妙不可言也。此皆着粥之有益如此。诸谷作粥,详见本条。古方有用药物、粳、粟、粱米作粥,治病甚多。今略取其可常食者,集于下方,以备参考云。
赤小豆粥 利小便,消水肿香港脚,辟邪疠。
绿豆粥 解热毒,止烦渴。
御米粥 治反胃,利大肠。
薏苡仁粥 除湿热,利肠胃。
莲子粉粥 健脾胃,止泄痢。
芡实粉粥 固精气,明耳目。
菱实粉粥 益肠胃,解内热。
栗子粥 补肾气,益腰脚。
薯蓣粥 补肾精,固肠胃。
芋粥 宽肠胃,令人不饥。
百合粉粥 润肺调中。
萝卜粥 消食利膈。
胡萝卜粥 宽中下气。
马齿苋粥 治痹消肿。
油菜粥 调中下气。
菜粥 健胃益脾。
菠 菜粥 和中润燥。
荠菜粥 明目利肝。
芹菜粥 去伏热,利大小肠。
芥菜粥 豁痰辟恶。
葵菜粥 润燥宽肠。
韭菜粥 温中暖下。
葱豉粥 发汗解肌。
茯苓粉粥 清上实下。
松子仁粥 润心肺,调大肠。
酸枣仁粥 治烦热,益胆气。
枸杞子粥 补精血,益肾气。
薤白粥 治老人冷利。
生姜粥 温中辟恶。
花椒粥 辟瘴御寒。
茴香粥 和胃治疝。
胡椒粥、茱萸粥、辣米粥 并治心腹疼痛。
麻子粥、胡麻粥、郁李仁粥 并润肠治痹。
苏子粥 下气利膈。
竹叶汤粥 止渴清心。
猪肾粥、羊肾粥、鹿肾粥 并补肾虚诸疾。
羊肝粥、鸡肝粥 并补肝虚,明目。
羊汁粥、鸡汁粥 并治劳损。
鸭汁粥、鲤鱼汁粥 并消水肿。
牛乳粥 补虚羸。
酥蜜粥 养心肺。
鹿角胶入粥食 助元阳,治诸虚。
炒面入粥 食止白痢。
烧盐入粥 食。止血痢谷部第二十五卷
谷之四
(尺沼切《拾遗》)校正:原附粟下,今分出。
释名:糗(去九切)。
时珍曰∶ 以炒成,其臭香。故糗从臭, 从炒省也。刘熙《释名》云∶糗,龋也。
饭而磨之,使龋碎也。
集解:恭曰∶ ,蒸米、麦,熬过,磨作之。
藏器曰∶河东人以麦为之,北人以粟为之,东人以粳米为之,炒干饭磨成也。粗者为干糗粮。
米麦 气味:甘、苦,微寒,无毒。
藏器曰∶酸,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