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治:瘾疹痒,可作浴汤(《本经》)。捣汁服,主浮肿,下水,消恶毒疔肿、乳痈丹游等毒,并敷之。又服汁,主子死腹中,及产后血胀闷。滴汁入耳中,主 耳。捣敷蛇虺毒(下,血晕、血风、血痛,崩中漏下,尿血、泻血,疳痢、痔疾,打扑内损瘀血,大便、小便不通(时珍)。
发明:时珍曰∶益母草之根、茎、花、叶、实,并皆入药,可同用。若治手、足厥阴血分风热,明目益精,调女人经脉,则单用茺蔚子为良。若治肿毒疮疡,消水行血,妇人胎产诸病,则宜并用为良。盖其根、茎、花、叶专于行,而子则行中有补故也。
附方:旧十三,新十。
济阴返魂丹∶昝殷《产宝》曰∶此方,乃吉安文江高师禹,备礼求于名医所得者,其效神妙,活人甚多,能治妇人胎前、产后诸疾危证。用野天麻,又名益母,又名火 ,又名负担,即茺蔚子也。叶似艾叶,茎类火麻,方梗凹面,四、五、六月节节开花,红紫色如蓼花,南北随处皆有,白花者不是。于端午、小暑,或六月六日,花正开时,连根收采阴干,用叶及花子。忌铁器,以石器碾为细末,炼蜜丸如弹子大随证嚼服用汤使。其根烧存性为末,酒服,功与黑神散不相上下。其药不限丸数,以病愈为度。或丸如梧子大,每服五、七十丸。又可捣汁滤净,熬膏服之。胎前脐腹痛,或作声者,米饮下;胎前产后,脐腹刺痛,胎动不安,下血不止,当归汤下;产后,以童子小便化下一丸,能安魂定魄,血气自然调顺,诸病不生。又能破血痛,养脉息,调经络,并温酒下。胎衣不下,及横生不顺,死胎不下,经日胀满,心闷心痛,并用炒盐汤下。产后血晕,眼黑血热,口渴烦闷,如见鬼神,狂言不省人事,以童子小便和酒化下;产后结成血块,脐腹奔痛,时发寒热,有冷汗,或面垢颜赤,五心烦热,并用童子小便、酒下,或薄荷自然汁下。产后恶露不尽,结滞刺痛,上冲心胸满闷,童子小便、酒下。产后泻血水,以枣汤下。产后痢疾,米汤下。产后血崩漏下,糯米汤下。产后赤白带下,煎胶艾汤下;月水不调,温酒下。产后中风,牙关紧急,半身不遂,失音不语,童便、酒下;产后气喘咳嗽,胸膈不利,恶心吐酸水,面目浮肿,两胁疼痛,举动失力,温酒下。产后月内咳嗽,自汗发热,久则变为骨蒸,童便、酒下;产后鼻衄,舌黑口干,童便酒下。产后两太阳穴痛,呵欠心忪,气短羸瘦,不思饮食,血风身热,手足顽麻,百节疼痛,并米饮化下。产后大小便不通,烦躁口苦者,薄荷汤下。妇人久无子息,温酒下。
益母膏∶《近效方》∶治产妇诸疾,及折伤内损有瘀血,每天阴则痛,神方也。三月采益母草一名负担,一名夏枯草,连根叶茎花洗择令净,于箔上摊曝水干,以竹刀切长五寸,勿用铁刀,置于大锅中,以水浸过二、三寸,煎煮,候草烂水减三之二,漉去草,取汁约五、六斗,入盆中澄半日,以绵滤去浊滓,以清汁入釜中,慢火煎取一斗,如稀饧状,瓷瓶封收。每取梨大,暖酒和服,日再服。或和羹粥亦可。如远行,即更炼至可丸收之。服至七日,则疼渐平复也。产妇恶露不尽及血晕,一二服便瘥。其药无忌。又能治风,益心力。(《外台秘要》)女人难产∶益母草捣汁七大合,煎减半,顿服立止。无新者,以干者一大握,水七合,煎服。(韦宙《独行方》)胎死腹中∶益母草捣熟,以暖水少许,和绞取汁,顿服之。(韦宙《独行方》)。
产后血晕,心气欲绝∶益母草研汁,服一盏,绝妙。(《子母秘录》)产后血闭不下者∶益母草汁一小盏,入酒一合,温服。(《圣惠方》)带下赤白∶益母草花开时采,捣为末。每服二钱,食前温汤下。(《集验方》)小便尿血∶益母草捣汁,服一升立瘥。此苏澄方也。(《外台秘要》)赤白杂痢困重者∶益母草(日干)、陈盐梅(烧存性),等分为末。每服三钱,白痢干姜汤、赤痢甘草汤下。名二灵散。(《卫生家宝方》)小儿疳痢垂死者∶益母草嫩叶,同米煮粥食之,取足,以瘥为度,甚佳。饮汁亦可。(《广济方》)痔疾下血∶益母草叶,捣汁饮之。(《食医心镜》)一切痈疮∶妇人妒乳乳痈,小儿头疮,及浸淫黄烂热疮,疥疽阴蚀∶并用天麻草(切)五升急慢疔疮∶《圣惠方》∶用益母草捣封之,仍绞五合服,即消。《医方大成》∶用益母草四月连花采之,烧存性。先以小尖刀十字划开疔根,令血出。次绕根开破,捻出血,拭干。
以稻草心蘸药捻入疮口,令到底。良久当有紫血出,捻令血净,再捻药入,见红血乃止。
一日夜捻药三、五度。重者二日根烂出,轻者一日出。有疮根胀起,即是根出,以针挑之。
出后仍敷药生肌易愈。忌风寒、房室、酒肉、一切毒物。疖毒己破∶益母草捣敷,甚妙。(《斗门方》)勒乳成痈∶益母为末。水调涂乳上,一宿自瘥。生捣亦得。(《圣惠方》)喉闭肿痛∶益母草捣烂,新汲水一碗,绞浓汁顿饮,随吐愈。冬月用根。(《卫生易简方》)粉刺黑斑∶《闺阁事宜》云∶五月五日收带根天麻紫花者,晒干烧灰。以商陆根捣自然汁,加酸醋和搜灰作饼,炭火 过收之。半年方用,入面药,甚能润肌。苏颂曰∶唐天后炼益母草泽面法∶五月五日采根苗具者,勿令着土,曝干捣罗,以面水和成团,如鸡子大,再曝干。
仍作一炉,四旁开窍,上下置火,安药中央。大火烧一炊久,即去大火,留小火养之,勿令火绝。经一复时出之,瓷器中研治,筛再研,三日收用,如澡豆法,日用。一方∶每十两加滑石一两,胭脂一钱。
马咬成疮∶苦低草,切细,和醋炒涂之。(《孙真人方》)新生小儿∶益母草五两,煎水浴之,不生疮疥。(《简要济众》)草部第十五卷草之四
錾菜
(音惭。《拾遗》)集解:藏器曰∶錾菜生江南阴地,似益母,方茎对节,白花。
时珍曰∶此即益母之白花者,乃《尔雅》所谓 是也。其紫花者,《尔雅》所谓KT 是也。 、KT 皆同一音,乃一物二种。故此条亦主血病,与益母功同。郭璞独指白花者为益母,昝殷谓白花者非益母,皆欠详审。嫩苗可食,故谓之菜。寇宗 言茺蔚嫩苗可煮食,正合此也。
苗气味:辛,平,无毒。
主治:破血,产后腹痛,煮汁服(藏器)。
草部第十五卷草之四
薇衔
(薇,音眉。《本经》上品)释名:糜衔(《本经》)、鹿衔(《唐本》)、吴风草(《唐本》)、无心(《吴普》)、无颠(《吴普》)、承膏(《别录》)、承肌(《吴普》)。
恭曰∶南人谓之吴风草。一名鹿衔草,言鹿有疾,衔此草即瘥也。
时珍曰∶据苏说,则薇衔、糜衔当作麋衔也。鹿、麋一类也。按郦道元《水经注》云∶魏兴锡山多生薇衔草,有风不偃,无风独摇。则吴风亦当作无风,乃通。
藏器曰∶一名无心草,非草之无心者,方药少用。
集解:《别录》曰∶薇衔生汉中川泽及冤句、邯郸。七月采茎叶,阴干。
恭曰∶此草丛生,似茺蔚及白头翁,其叶有毛,赤茎。又有大、小二种∶楚人谓大者为大吴风草,小者为小吴风草。
保升曰∶叶似茺蔚,丛生有毛,其花黄色,其根赤黑色。
茎叶气味:苦,平,无毒。《别录》曰∶微寒。
之才曰∶得秦皮良。
主治:风湿痹,历节痛,惊痫吐舌,悸气贼风,鼠 痈肿(《本经》)。暴症,逐水,疗痿蹶。久服轻身明目(《别录》)。妇人服之,绝产无子(藏器)。煎水,洗瘭疽、甲疽、恶疮(时珍,出《外科精义》)。
发明:时珍曰∶麋衔乃《素问》所用治风病自汗药,而后世不知用之,诚缺略也。《素问》∶黄帝曰∶有病身热懈惰,汗出如浴,恶风少气,此为何病?岐伯曰∶病名酒风。治之以泽泻、术各三、五分,麋衔五分,合以三指撮为后饭。后饭者,先服药也。
附方:新二。
年深恶疮∶无心草根、钓苓根、野狼毒、白丁香各五钱,麝香一字,为末掺之。又方∶无心小儿破伤风病,拘急口噤∶没心草半两,白附子(炮)二钱半,为末。每服一字,薄荷酒灌下。(《圣济录》)附录:无心草(宋《图经》) 颂曰∶生秦州及商州,凤翔各县皆出之。三月开花,五月结实,六、七月采根苗,阴干用。性温,无毒。主积血,逐气块,益筋节,补虚损,润颜色,疗 泄腹痛。
时珍曰∶麋衔一名无心草,此草功用与之相近,其图形亦相近,恐即一物也,故附之俟访考焉。鼠耳草,亦名无心,与此不同。
草部第十五卷草之四
夏枯草
(《本经》下品)释名:夕句(《本经》)、乃东(《本经》)、燕面(《别录》)、铁色草。
震亨曰∶此草夏至后即枯。盖禀纯阳之气,得阴气则枯,故有是名。
集解:《别录》曰∶夏枯草生蜀郡川谷,四月采。
恭曰∶处处有之,生平泽。
颂曰∶冬至后生,叶似旋复。三月、四月开花,作穗紫白色,似丹参花,结子亦作穗。
五月便枯,四月采之。
时珍曰∶原野间甚多,苗高一、二尺许,其茎微方。叶对节生,似旋复叶而长大,有细齿,背白多纹。茎端作穗,长一、二寸,穗中开淡紫小花,一穗有细子四粒。丹溪云无子,亦欠察矣。嫩苗瀹过,浸去苦味,油盐拌之可食。
正误:宗 曰∶今谓之郁臭。自秋便生,经冬不悴,春开白花,夏结子。
震亨曰∶郁臭草有臭味,即茺蔚是也;夏枯草无臭味,明是两物。俱生于春,夏枯先枯而无子;郁臭,后枯而结子。
茎叶气味:苦、辛,寒,无毒。
之才曰∶土瓜为之使。伏汞砂。
主治:寒热瘰 鼠 头疮,破症,散瘿结气,脚肿湿痹,轻身(《本经》)。
发明:震亨曰∶本草言夏枯草大治瘰 ,散结气。有补养厥阴血脉之功,而不言及。
观其退寒热,虚者可使,若实者以行散之药佐之,外以艾灸,亦渐取效。
时珍曰∶黎居土《易简方》∶夏枯草治目疼,用沙糖水浸一夜用,取其能解内热、缓肝火也。楼全善云∶夏枯草治目珠疼,至夜则甚者,神效。或用苦寒药点之反甚者,亦神效。
盖目珠连目本,即系也,属厥阴之经。夜甚及点苦寒药反甚者,夜与寒亦阴故也。夏枯禀纯阳之气,补厥阴血脉,故治此如神,以阳治阴也。一男子至夜目珠疼,连眉棱骨,及头半边肿痛。用黄连膏点之反甚,诸药不效。灸厥阴、少阳,疼随止,半日又作,月余。以夏枯草二两,香附二两,甘草四钱,为末。每服一钱半,清茶调服。下咽则疼减半,至四、五服良愈矣。
附方:旧一,新六。
明目补肝,肝虚目睛痛,冷泪不止,筋脉痛,羞明怕日∶夏枯草半两,香附子一两。为末赤白带下∶夏枯草(花开时采,阴干)为末。每服二钱,米饮下,食前。(《徐氏家传方》)血崩不止∶夏枯草为末,每服方寸匕,米饮调下。(《圣惠方》)产后血晕,心气欲绝者。夏枯草捣绞汁服一盏,大妙。(《徐氏家传方》)扑伤金疮∶夏枯草(口嚼烂), 上即愈。(《卫生易简》)汗斑白点∶夏枯草煎浓汁,日日洗之。(《乾坤生意》)瘰 马刀,不问已溃、未溃,或日久成漏∶用夏枯草六两,水二钟,煎七分,食远温服。
虚甚者,则煎汁熬膏服,并涂患处,兼以十全大补汤加香附、贝母、远志尤善。此物生血,乃治瘰 之圣药也。其草易得,其功甚多。(薛己《外科经验方》)草部第十五卷草之四
刘寄奴草
(《唐本草》)释名:金寄奴(大明)、乌藤菜(《纲目》)。
时珍曰∶按李延寿《南史》云∶宋高祖刘裕,小字寄奴。微时伐荻新洲,遇一大蛇,射之。明日往,闻杵臼声。寻之,见童子数人皆青衣,于榛林中捣药。问其故。答曰∶我主为刘寄奴所射,今合药敷之。裕曰∶神何不杀之?曰∶寄奴王者,不可杀也。裕叱之,童子皆散,乃收药而反。每遇金疮敷之即愈。人因称此草为刘寄奴草。郑樵《通志》云∶江南人因汉时谓刘为卯金刀,乃呼刘为金。是以又有金寄奴之名。江东人谓之乌藤菜云。
集解:恭曰∶刘寄奴草生江南。茎似艾蒿,长三、四尺,叶似山兰草而尖长,一茎直上有穗,叶互生,其子似稗而细。
保升曰∶今出越州,蒿之类也。高四、五尺,叶似菊,其花白色,其实黄白色作穗,夏月收苗日干之。
颂曰∶今河中府、孟州、汉中、滁州亦有之。春生苗,茎似艾蒿,上有四棱,高二、三尺以来。叶青似柳,四月开碎小黄白花,如瓦松,七月结实似黍而细,根淡紫色似莴苣。六月、七月采苗及花子通用。
时珍曰∶刘寄奴一茎直上。叶似苍术,尖长糙涩,面深背淡。九月茎端分开数枝,一枝攒簇十朵小花,白瓣黄蕊,如小菊花状。花罢有白絮,如苦 花之絮。其子细长,亦如苦子。所云实如黍稗者,似与此不同,其叶亦非蒿类。
子(苗同)修治: 曰∶凡采得,去茎叶,只用实。以布拭去薄壳令净,拌酒蒸,从巳至申,曝干用。
时珍曰∶茎、叶、花、子皆可用。
气味:苦,温,无毒。
主治:破血下胀。多服令人下痢(苏恭)。下血止痛,治产后余疾,止金疮血,极效(《别录》)。心腹痛,下气,水胀血气,通妇人经脉症结,止霍乱水泻(大明)。小儿尿血,新者研末服(时珍)。
附方:旧一,新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