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每天读点趣味心理学
22829000000088

第88章 你需要催眠为你做什么

“在深刻的身心放松之下,在经历了美好的回忆之后,在摆脱了世俗的烦恼和内心的困顿之时,我下达了催眠结束的指示,其实不管对于他还是对于我来说,这都是一段曼妙的旅程。然而,他突然问我,我可不可以等一下再结束?”

催眠帮你告别悲伤

这段文字来自一位催眠师的手记,个案中的被催眠者曾经经历过深深的苦痛,他在两年之内接二连三地失去了几位至亲之人。他想到过结束生命,这似乎成了唯一的选择,因为活着已经找不到什么意义了。可是想到自己的妻子在临死时对自己说的那些话,想到妻子用生命保护了自己,他又下不了那个决心。

选择催眠,是因为他想从悲伤中站起来。

很多人在最初认识催眠以及接触催眠的时候,其实都是迷茫的,好奇大于需求。如果接受尝试,也只是为了想看看催眠究竟能把自己怎么样,在催眠过程中能够发生一些什么事情。

观看者的好奇使得很多催眠师们开始努力寻求一种能够使更多人看到催眠并且了解催眠的方式,于是众多的催眠秀诞生了。

假装醒不过来

一位催眠大师到高校演讲有关催眠的知识,中间还需要穿插一段催眠秀。他让一群志愿者上台来接受催眠。全场静悄悄的,气氛非常好,不但台上的人被催眠了,连台下看的人们也感觉到意识有些缥缈,身体也是轻飘飘的。

结果,示范完毕,解除催眠的时候,有一位女生一直没有反应,不管催眠大师怎么喊,甚至周围的人都加入进来,也不能把她叫醒。

难道她是中了蛊,醒不过来了?人群有些惊慌。

催眠大师倒是很镇定,他提前结束了演讲,对大家宣布散场。他请大家先不要移动那位“醒不过来”的女生,以免妨碍了她在催眠状态下的内心活动。并且他让大家不要担心,他会马上请一位更厉害的催眠师来将这名女生唤醒。

人们相信了催眠大师,纷纷离场。等到报告厅里只剩下自己和那位女生的时候,他轻轻地说:“好了,现在大家都走了,你可以醒来了吧。”

女生笑着睁开眼睛,起身走了。都说是一场催眠秀了,众目睽睽之下作秀,成为焦点,谁会不愿意呢?

最适合的观众

但这样却给催眠师背上了“卖弄”的背包,催眠也变得让人怀疑起来。

但怀疑归怀疑,很多人还是乐于观看一场看上去很玄妙的催眠秀。而在秀的推动下,催眠本身也变成了热门话题。

可是,真正的研究者们其实非常鄙夷那些所谓的催眠秀。作秀的人不乏那些不学无术的人,误导大众对催眠的印象。而且每次催眠秀,参与的人都很多,总会“制造”出那么几个产生严重精神困扰的观众。

一位曾经做过很长时间催眠秀的催眠师讲述道,一场成功的催眠秀,除了催眠师的手法必须纯熟之外,还需要很多条件配合,比如最适合的观众。

原本,最适合被催眠的人,应该是那些催眠敏感度好、最容易受暗示的人,并且对催眠术持信任态度,他们可以在催眠师的指导下迅速进入深度催眠的状态,并在催眠师下达命令之后,完美地去执行。

但这只是理想状态。实际的催眠秀中,那些参与进来的观众,或多或少都有想要秀一下的心理成分。他们多半是想感受一下站在台上受到众人瞩目时的风光,这些人一般动机强,表演欲旺盛,配合度高。

只是一场秀

可以说,他们不是主动走上来接受催眠的,而是打着被催眠的幌子,任意地表现自己。当站在舞台中央的时候,他们就已经自信地觉得自己才是这场秀的主角,众人的目光都会被他完全吸引,而不会注意到他是真的被催眠还是伪装的。

要想完美地完成任务,秀出自己,他必须全力配合,而且乐在其中。只要催眠师的指令不触犯道德底线,不会让他感到丢面子,他乐于像被催眠了一样去行动。

结果就是,下面的观众被这场充满激情的催眠秀征服了,全场高潮迭起,催眠师受到了敬仰,而被催眠者也得到了很多的关注。

秀场毕竟只是秀场,催眠术并不是一个拿出来炫耀的本领,也不是一个哗众取宠的工具。正确运用催眠术的催眠师能帮助被催眠者改善情绪,减轻压力,解开心结,开发潜能,等等。

选择催眠,请先想清楚,你到底需要催眠为你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