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每天读点趣味心理学
22829000000017

第17章 出头鸟就应该被枪打吗

严父出孝子,慈母多败儿。枪打出头鸟,刀砍地头蛇。风吹鸡蛋壳,财去人安乐。谁言碧山曲,不废青松直。谁言浊水泥,不污明月色。

——《增广贤文》

杨修之死

三国时的杨修曾是曹营里的一名主簿,他是个非常聪明的人,很多时候,他能比任何人都更明白曹操的心思。

一次,曹操去看了自己新近命人建造的花园,看过之后不置可否,只是在进入花园的门口挥笔写了一个“活”字。大家都很纳闷,唯有杨修看出了他的意思,对工匠说:“门内有活,不就是阔嘛,丞相是嫌这个门太阔了,可将其改窄一些。”

事情传到了曹操的耳朵里,他表面上很高兴,但内心却对此人产生了防范。

又一次,塞北进贡酥糖。曹操饶有兴致地在酥糖盒子上写下了“一合酥”,然后出去了。回来的时候,却发现大家已经把这盒酥分吃净了。曹操有些不悦,杨修却站出来说:“丞相在盒子上写‘一人一口酥’,难道不是让我们把这盒酥分吃了吗?”曹操没有理由发作,只得一笑而过。

第一次让曹操对杨修动了杀意的事件发生在曹操与刘备两军对峙汉水之时。

215年,曹操挥军南下,意欲平定汉中,一举歼灭刘备势力。无奈刘备营中的诸葛亮用兵如神,曹操连吃败仗,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一日,曹操在营帐中宴饮,席间正思索着,不知该进该退。要进军刘备,奈何诸葛亮善用兵法,进无可进。假使退兵回许都,他耗尽心机的宏图伟业就难以实现,错失此次时机,恐怕再难挫败刘备。想到这里,曹操眼角瞥向了弃置在宴席上的鸡肋。他拿起鸡肋,端详着,一时有感而发,觉得这鸡肋吃与不吃,就好像他现在退与不退的处境一样,于是大叹一声:“只是鸡肋啊!”在座的众人不知道曹操口中“鸡肋”二字指代什么,都面面相觑。

此时帐中唯有杨修心领神会。大家知道杨修聪明,纷纷向他请教。杨修素来高傲,他胸有成竹地向众人解释道:“鸡肋这东西吃起来没有味道,丢了又很可惜。刚刚曹公一声感叹,说明曹公心里已经有所决定,现在是想退兵了。”

曹操不料自己只是一句感叹,就被杨修看透心机,心中对杨修更是忌惮,暗暗起了杀修之念,颇有深意地看了杨修一眼。

果然,第二天,曹军退出汉中。杨修说得并没有错,要说他有错,只是错在太过展露才华,却忽略了主公是心胸狭窄之人。

曹操故弄玄虚之时,大家都被迷惑,唯有杨修耳聪目明,知道便罢,却还要说出来。如此几次之后,曹操杀心愈来愈重。再加上杨修是袁术的外甥,曹操忧心他会成为后患,下定决心要杀他。终于,聪明过头的杨修为自己招引来杀身之祸。

这样的出头鸟确实太过引人注目、招人不满。

枪打出头鸟

所谓“枪打出头鸟”,是指猎人的枪会打那只露出头的鸟,亦指那些凡事好出风头的人容易遭到打压。

中国的传统文化教育人们不要做过于出头的事情,凡事应该学会收敛,要懂得中庸之道,而非走极端。“树大招风”、“人怕出名猪怕壮”、“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这些似乎都在说着同一个道理:出头鸟千万不要做,因为这个社会总是避讳出头鸟,出一只打一只,出一对打一双。

于是,当我们的意见和领导以及大部分人的意见相悖时,当别人需要帮助而大部分人麻木以对时,当大家的权利遭受侵犯却没有人站出来时,自己的内心总会出现一个声音,提醒着自己:你也不要站出来,不要做极个别的人,不然肯定要被当做出头鸟而打掉。就算错,大家一起错好了,反正法不责众嘛,但如果只有一个人站在前面的话,吃亏的肯定是那个人。这样的“集体主义”使人们一方面憎恶别人的麻木,一方面又心怀好奇,想要看第一个出头的人的笑话。

自然界中,斑马、麋鹿、羊等都属于群居动物,它们只有在集体的大家庭中才能够生存。它们总是一起觅食,一起迁徙,一起享受生活中的阳光雨露。当某一个个体遭受强敌袭击之时,它们也是“万众一心”地站在一起,保持沉默,事不关己。

很多年前,鲁迅先生就曾表达过这样一种愤慨,即人们的集体冷漠和奴性,在自己同胞遭受残忍杀害之时,竟然没有一只出头鸟敢于站出来,制止悲剧的发生。试想如果当时真的站出了这样一只出头鸟,接着站出第二只、第三只,结果还会一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