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全世界成功者都在用的80个关键思维
22810800000033

第33章 永远保持黄金心态的十个关键思维(1)

心态决定行动,行动决定成功。一个人是否具有黄金心态对他能否走上成功之路具有决定性的关键意义。有的人积极向上,他的乐观不仅可以给自己带来好心情,还能感染身边的人,带给大家快乐的好心情;而有的人灰心失望,对一切都不管不顾,全然丧失兴趣,这种人就算有命运之神前来眷顾,恐怕也不会抓住机遇。所以说,一个好的心态,胜过一份盲目的努力。要想获得成功,还得有“黄金心态”保驾护航。

宽容思维:宽容待人,海阔天空

宽容待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是一种博大而深邃的胸怀,是人类的最高美德,是一种思想修养,也是人生的真谛。你能容人,别人才能容你。但是当别人出现了过错时,你会如何做呢?识人心理学的做人方式是,当别人出现过错的时候,请宽容些,因为你不会从计较别人的过错中得到任何好处。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宽容待人呢?

首先,要以平常的心态去面对周围发生的不正常的事,这些事中可能有别人的错误、失误,甚至有意的伤害。如果不宽容,可能就是争吵。

其次,要以宽阔的胸怀待人。“金无足赤,人无完人”,“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时风平浪静”。凡事要多一分理解,进行换位思考并主动沟通。  第三,要以良好的素养表现自己。宽容乃是人类性格的空间。“将军额头可跑马,宰相肚里能撑船”。懂得宽容别人,自己也有了回旋的余地。   第四,还要做到以爱心来指导行动。原谅那些曾伤害过我们的人,这虽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如果我们这样做了,就会从中体验到宽容的快乐。

当然,宽容并不是意味着可以不讲原则,宽容一切无理的行为。“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大事聪明,小事糊涂”。宽容是在不违背大原则的前提下的一种理解和谅解,是一种诚实和厚道。

我们生活在社会这个大群体里,人与人之间免不了会发生一些磕磕碰碰,常常因一时的疏忽,或冒犯了别人,或别人冒犯了我们。一句“对不起”,一声“没关系”,便能让一切不愉快烟消云散,使彼此重归和睦和友善。

“我从未遇见过一个我不喜欢的人。”威尔·罗吉士说。这位幽默大师能说出这么一句话,大概是因为不喜欢他的人绝无仅有。罗吉士年轻时有过这样一件事,可为佐证。

1898年的冬天,罗吉士继承了一个牧场。有一天,他养的一头牛,因冲破附近农家的篱笆去啃食嫩玉米,被农夫杀死了。按照牧场规矩,农夫应该通知罗吉士并说明原因。但农夫没有这样做。罗吉士发现了这件事,非常生气,便叫一名佣工陪他骑马去和农夫理论。

他们半路上遇到寒流,人身马身都挂满冰霜,两人差点冻僵了。到达木屋的时候,农夫不在家。农夫的妻子热情地邀请两位客人进去烤火,等她丈夫回来。罗吉士烤火时,看见那女人消瘦憔悴,也发觉五个躲在桌椅后面对他窥探的孩子瘦得像猴儿。

农夫回来了,妻子告诉他罗吉士和佣工是冒着狂风严寒来的。罗吉士本来要开口跟农夫理论,忽然决定不说了。他伸出了手。农夫不晓得罗吉士的来意,便和他握手,留他们吃晚饭。“二位只好吃些豆子,”他抱歉地说,“因为刚刚在宰牛,忽然起了风,没能宰好。”

盛情难却,两人便留下了。

在吃饭的时候,佣工一直等待罗吉士开口讲起杀牛的事,但是罗吉士只跟这家人说说笑笑。看着孩子们一听说从明天起几个星期都有牛肉吃便高兴得眼睛发亮的样子,他决定彻底忘掉这件事。

饭后,狂风仍在怒号,主人夫妇一定要两位客人留下。两人于是又在那里过夜。

第二天早上,两人喝了黑咖啡,吃了热豆子和面包,肚子饱饱地上路了。路上,罗吉士对此行来意依然闭口不提,佣工就责备他:“我还以为你为了那头牛会兴师问罪呢。”

罗吉士半天没有说话,然后回答:“我本来有这个念头,但是我后来又盘算了一下。你知道吗?我实际上并未白白失掉一头牛,我换到了一点人情味。世界上的牛何止千万,人情味才最珍贵。”

宽容的人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其内心可以宽容一切。罗吉士就是一个宽容的人,同时也是一个活在快乐中的人。宽容是温暖的阳光,可融化最坚固的冰川;是化解矛盾的良药,可让社会和谐安定。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孔子曰:“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有错、有过,该如何对待?明智的办法就是“宽容为上”。著名思想家波普曾说:“错误在所难免,宽恕就是神圣。”

宽容待人是一种美德,是一种思想修养,也是人生的真谛。你能容人,别人才能容你,这是生活的辩证法则。人不能孤立地生活,他需要立足于社会,而社会需要相互的谅解和相互的宽容。

学会宽容,人与人之间便会多几分理解,多几分感激。学会宽容,人世间便会多几分温暖,多几分关爱。一个人只有具备了宽容的品质,才会懂得理解和尊重他人,才会有爱人之心,有容人之量,成为识大体、顾大局的人。

可以说,宽容待人在为别人打开成功之路的同时,也在无形中为自己拓宽了成功的道路,我们在社会中生存,不能树立敌人,而要多交朋友,多为自己储存贵人。朋友和贵人多了自然做人就能成功,因为有大家的帮助能使你多了很多有力量的臂膀,扶助你走向成功。

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多些宽容,多些谅解,少些计较,也就懂得了幸福。人人怀有一颗宽容的心,世界将变得更加美好。

适度思维:控制贪欲,见好就收

人们常说,控制贪欲,见好就收,不要过分苛求自己的人才能活得快乐、幸福。不能成为第一,就坦然充当第二;不能拥有伟大,就甘愿静守平凡,用轻松的人生规则主宰自己的快乐又有何不可呢?因为任何事情都会“过犹不及”,懂得八分哲学并运用于实际生活的人才能拥有更多的快乐。

有一位农夫和一位商人出门寻找生意。他们发现了一大堆未被烧焦的羊毛,两个人就各分了一捆在自己的背上。

途中,他们又发现了一些布匹。于是,农夫将身上沉重的羊毛扔掉,选些自己扛得动的较好的布匹。而贪婪的商人将农夫所丢下的羊毛和剩余的布匹统统捡起来,重负让他气喘吁吁、行动缓慢。

走了不远,他们又发现了一些银质的餐具,农夫将布匹扔掉,捡了些较好的银器背上,商人却因沉重的羊毛和布匹压得他无法弯腰而作罢。突降大雨,饥寒交迫的商人身上的羊毛和布匹被雨水淋湿了,他踉跄着摔倒在泥泞当中,而农夫却一身轻松地回家了。他变卖了银餐具,生活富足起来。

大千世界,万种诱惑,什么都想要,往往会什么都得不到,该放就放,见好就收,才会轻松快乐一生。贪婪的人往往很容易被事物的表面现象所迷惑,甚至难以自拔,待时过境迁后才后悔不已。所以,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学习那个懂得见好就收的农夫,而不是贪心不足的商人。

其实,人活一世,凡事都不能太苛求,都应有度,要知道乐不可极,乐极生悲;欲不可纵,纵欲成灾;酒饮微醉处,花看半开时……人心不足蛇吞象,如果不能做到适可而止,做事贪得无厌,最终会使自己毁在无尽的贪欲上面。要知道,贪欲跟烦恼和失败是成正比的。

有一个寓言故事很值得我们深思。

有一个人穷困潦倒得连床也买不起,家徒四壁,只有一张长凳,他每天晚上就在长凳上睡觉。他向佛祖祈祷能给他一个发财的机会,佛祖看他可怜,就给了他一个装钱的口袋,说:“这个袋子里有一个金币,当你把它拿出来以后,里面又会有一个金币,但是只有当你把这个钱袋归还给我后才能使用这些钱。”

于是,那个穷人就不断地往外拿金币,整整一个晚上没有合眼,地上到处都是金币,他这一辈子就是什么也不做,这些钱也足够他花的了。每次当他决心归还那个钱袋的时候,都舍不得。就这样,他不吃不喝地一直往外拿着金币,直到屋子里全堆满了金币。

可他还是对自己说:“我不能归还钱袋,钱还在源源不断地出,还应该多一些钱才好!”到最后,他虚弱得没有了一丝力气,终于死在了钱袋的旁边,死在了一屋子的金币里。

在日常生活中,没有财富虽然是不行的,但如果过度地追求财富,就会使我们迷失生活的方向。凡事适可而止,才能把握好人生的方向。适可而止就是要选择在最为合适、最为有利的时机,立即停止所做的事情,以达到最佳的效果。在工作和生活中要掌握适度的原则,凡事注意分寸和火候,做到心中有数,才能成为生活的智者。

我们在做事情的时候要懂得见好就收,看见差不多就收手,不可太贪心。毕竟,任何人不可能一生总是春风得意。人生最风光、最美妙的往往是最短暂的。“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所以,见好就收便是最大的赢家。

人生变故,犹如水之应变能力,事盛则衰,物极必反。生活既然如此,做人也应处处讲究恰当的分寸。过犹不及,不及是大错,太过是大恶,恰到好处的是不偏不倚的中和。见好就收是一种谦让,一种宽容,一种释怀,聪明的人懂得见好就收,为未来留下无限可能。

平凡思维:用平常心去对待身边的一切

在日常生活中,你是否时常感到心力交瘁,疲惫不堪呢?其实,这一切也许都是因为你缺乏一颗平常心,不能用平常心看待自己以及身边的一切引起的。虽然说我们想通过自身努力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这是无可厚非的,但如果过度追求物质生活,心态不平衡,那就会让自己陷入无边的痛苦中。

其实,平常心并非深不可测的玄机,它只是普通人的平凡心态而已,说穿了即是吃饭好好吃,睡觉好好睡,做事当认真,为人不计较。但是,为何如此简单的事情许多人却很难做到呢?那是因为人们在生存竞争的巨大压力下,在名与利的多重诱惑下,滋长了自私、贪欲、痴迷、浮躁、报复、好胜、狂妄等种种不良心态,从而打破了一颗平常心,导致痛苦、烦恼和噩运纷至沓来。

用平常心来看待当下的生活,虽然只是简单的一句话,但在现实生活中,却是人们很难超越的一道坎,因为我们并不懂得何为真正的平常心,也不懂得怎样来保持平常心,更不懂得怎样来利用平常心,更是常常忘记了生活需要保持一颗平常心。

用平常心来看待当下生活,首先需要我们保持一种心境,不仅对待周围的环境要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更要对周围的人和事做到“宠辱不惊,去留无意”。这样,我们的生活才能有一份平静与和谐。

其实,用平常心来看待当下生活也是一种境界。慧能大师曾云:“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他这种超然物外、超越自我的境界正是平常心最好的解释。平常心不是看破红尘,更不是消极遁世,其所要表现的是一种积极的心态。以平常心观不平常事,则事事平常。

关牧村就是一位能够用平常心来看待生活的人,所以,她才得到了那么人的喜爱。

关牧村有一个简单的哲学理念,那就是:“平常心是道,简单生活是福。”面对大千世界的五彩缤纷,她始终心静如水,坦然处之。这种心态也许就是她在音乐艺术上能够达到高境界的最重要的基础吧。

1983年,关牧村主演、主唱了中国第一部音乐故事片《海上生明月》,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1986年在中央音乐学院进修期间,她主演、主唱了电视歌舞剧《最后的悲歌》,又获得了观众好评。而1993年拍摄的电视艺术片《吐鲁番的葡萄熟了》,则把她的事业推向了一个高潮。

如今,关牧村在演唱的同时还热心于公益事业。她说,人们给了她这么多,她只能尽自己的全力来回报社会。对于下一步的打算,她说,既然选择了唱歌,既然人们还需要她的歌声,她就要矢志不渝地唱下去,一生无悔!

这些年,我们看惯了演艺圈中波浪起伏,恩怨情长,而关牧村却依然保持一颗平常心,在平和中透出一种释然,在关爱中流出无限情深。那是一种惊涛骇浪后的宁静和安详,那是经过大难大苦后的脱俗,是人性的至善至美。

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人过得并不富裕,但却活得真实、轻松。为什么呢?关键是心态好,能够用一颗平常心来看待当下生活。有的人可能一生都在不停地追逐名利,却从没停下脚步来认真欣赏一下人生的美景,感受一下生活本质的甜美,在欲望永不满足的心态下,生活对他来说只能是一个字:累!其实,人生在世,不如意者十之八九。古人说得好: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因此,只有对生命充满感激,对生活充满热爱,珍惜所拥有的,用平常心看待当下的生活,幸福才能常伴左右。

我们的生活需要我们保持一颗平常心,因为拥有一颗平常心的人往往是一个宽宏大量的人。面对失败,能够坦然处之,跌倒了能够再爬起来。面对成功与他人的赞扬,能够欣然接受,但又绝不因此而骄傲,在这种宠辱不惊中笑看生活的起起落落。

用平常心来看待当下生活的人能够看透人生沉浮。生活本来就不可能一帆风顺,有成功,也有失败;有开心,也有失落。如果我们把生活中的这些沉浮看得太重,那么生活对于我们来说永远都不会坦然,永远都没有欢笑。比如说驰骋生意场上,有时亏损,有时赚钱,甚至会遭遇逆境,这并不完全是环境的缘故,也不一定是运气的原因,仅仅是经营方法上出了问题,如果我们没有用平常心去看待这种局面,相信这样的生活肯定没有阳光。事实上,人生本就有高潮和低谷,何必要让这些本就无法避免的事情主宰我们的情绪呢?如果我们用一颗平常心来看待它们,就能安然处之,就能时刻体会到人生的乐趣。

用平常心来看待当下生活的人,可以减少忧虑,生活得更加的健康。要知道,现代人的疾病不仅仅是生理上的,更严重的是来自于心理,而心理上的疾病大多由忧虑所引起。医生指出,医院里一半以上病人的病情都是由忧虑引起的,或因忧虑而加重了病情。

我们往往会发现,先前我们所忧虑的事情简直是小题大做,甚至是荒谬可笑的,只是因为当时缺乏这种平常心的调节而导致心不平气不和。比如说有人会为几乎不可能得的病、几乎不可能发生的变故感到忧虑,事后我们会发现其实是杞人忧天。

所以,在我们有限的生命中,不管遇到什么样的情况,都要保持一颗平常心,因为你所拥有的一切都是生活的馈赠,你拥有了,生活就会平静,如果失去了,那么道路就会坎坷,人生也会从此不再平静。只有用平常心来对待、品味当下的生活,才能永享安然和快乐。

积极思维:不要为昨天而哭泣

成功学专家劳埃尔·皮科克说:“成功人士的首要标志,是他思考问题的方法。一个人如果是个积极思维者,喜欢接受挑战和应付麻烦事,那他就成功了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