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全世界成功者都在用的80个关键思维
22810800000021

第21章 让财富得到倍增的十个关键思维(1)

同样是公司的普通白领,同样的辛勤工作,挣的钱也都差不多,为什么有些人几年过后就有了自己的房、车,甚至自己的企业,而有些人,却还停留在原来的位置,辛苦地工作?一个有智慧的人,不仅应当知道如何通过自己的劳动赚钱,还应当知道如何才能让自己的财富成倍增加。本章的十个思维,就是告诉你如何让自己的财富倍增的。

过冬思维:提前准备好过冬的粮食

你为自己准备好过冬的粮食了吗?一场金融危机,让世界人民都感受到了冬天的寒冷。有人说,现在不仅是冬天来了,而且还是“零下20度的冬天”。为什么很多中国企业会觉得这个冬天特别冷、特别难熬?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从根本上考察,最本质的原因是盲目的乐观思维,使企业缺乏忧患意识和风险管理观念。

2008年7月23日,马云在一封发给员工的题为《冬天的使命》的邮件中,号召阿里巴巴全体人员准备“过冬”,并表示全球经济处于困难时期,“整个经济形势不容乐观,接下来的冬天会比大家想象的更长!更寒冷!更复杂!”在这封信中,马云郑重地将“过冬”筹备工作提上了日程。

这并不是马云第一次提“过冬”,早在2007年12月的一个商业论坛上,马云和柳传志就已呼吁准备“过冬”。而2008年2月,马云也在员工大会中表示,阿里巴巴上市的目的之一,就是为“冬天”的来临准备更多的粮草。

与马云英雄所见略同的是华为的任正非,他发出了8年里的第3次“冬天”警告,提醒员工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因为经济形势可能出现下滑,“也许2009年、2010年还会更加困难。”

有了粮草,企业不仅能安然“过冬”,甚至能为下一个机会的来临做好充分的准备。

在春天呆得久了,让我们许多人完全忘记了还有冬天这个季节的存在。很多企业和个人都习惯了在繁荣时期的思维和行动,各种决策都受“繁荣思维”支配,他们从未想过在经济的繁荣中准备过冬的粮食。

事实上,大自然有节气,经济也有其周期。春种夏管,秋收冬藏,这是人类适应自然的结果。这场金融危机给我们普通人的教训就是,不管在哪个季节,都要为自己留出足够的过冬粮食。

人如果平平安安,自然是莫大的幸福,但人生变幻莫测,在积极的人生中还应考虑“最坏的可能”。现实生活告诉我们,人生难免有冬季:中年下岗,生意破产,孩子不读书,家庭破裂,生病或者遭遇车祸等等,这些都是不知何时就会到来的冬天。人生美满与否,有二手准备总不会错;人生或悲或喜,却在于是否有二手准备,因为积极的人生需要未雨绸缪。

美国劳动部提供了一份数据,在25岁的100人中,40年后,1人富裕,4人经济独立,5人继续工作,12人破产,29人死去,49人靠退休金、社会福利或朋友。在100人中,只有几个经济独立,他们的共性是都在年轻时做过详尽的理财规划。那么,你打算成为100人中的哪类人呢?不妨问问自己如下几个问题:

你打算如何结婚购房?

你打算如何抵抗可能的疾病风险?(常见重大疾病的治疗费接近30万)

你打算为老年生活准备多少退休金呢?(退休金至少是年薪的10倍)

你打算为子女提供怎样的教育?(国内大学至少10万;美国、英国大学100万)

你打算如何赡养父母?(两个人四个老人,至少40万)

很多人都没有这些规划,以至于在冬天到来时一筹莫展。孩子读书需要钱了,才发现自己没有预留足够的教育基金,这样的父母是不合格的;父母生病住院时,却拿不出足够的钱来给他们做最好的治疗,这样的子女是失败的。而这些“抗灾费”怎么来?都需要我们在繁荣时期一点一点攒出来。毕竟,什么都可以不准备,过冬的粮食却是不能不准备的,因为我们不会一直待在春天的繁华里面。

有一个商人,他在迪拜开了一个批发商店,在当地很有名气,许多东欧客商都从他那里进货。而且他财大气粗,基本上都是放账给他们,即货可以先拿走,钱可以3~5个月内付清。因为他的名气,当地的银行也给他许多支持,给他许多信用额度,也就是说他只要在银行有10万美元的存款,银行便可以给他开出100万美元的信用证明。

但他毫无征兆地破产了。他把货发给了一个捷克商人,但是捷克商人突然出事,钱都没有回账。而这个迪拜商人用银行的信用额度买了800多万美元的货,大都被捷克人拿去,钱却没有回来。而他连一点应急的流动资金都没有准备,无奈只能把余下的货当作抵偿给银行,宣布破产。

而破产之后,他的生活更加艰难。他把全部家当都投在自己的生意里面,平时也没有拿出部分钱给家里,连保险都没有买一份。生意垮掉之后,他的衣食住行都成了问题。在英国留学的儿子也因为教育金跟不上,最后只能辍学打工,养家糊口。

这就是一个不给自己留过冬粮的典型悲剧。

狡兔有三窟,冬眠的松鼠会搜集上万个干薯作干粮,成功的人也都知道为自己留条后路,备好过冬粮食。“过冬的粮食”就是我们为突发的,对自己和家庭影响比较大的事件而留出的备用金。我们都无法知道自己什么时候会碰到意外,疾病什么时候会降临到我们身上。所以,我们需要在有能力、意外发生之前,为自己准备好这笔急用的现金,备好充足的过冬粮食。

投资思维:不要金钱躺在银行不动

挣钱指是人们凭自己的努力工作来获取收入,而赚钱则大多指人们凭自己的资本来获取收入,即让钱生钱。可以说,只有懂得如何让钱生钱,才能让自己真正地获得财富自由。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国人挣钱的目的只有两个,一个目的是过日子,另外一个目的是储蓄。在计划经济年代,省钱是每家每户的硬道理,一个月三四十元工资的普通工人在省钱,一个月一二百元高工资的演员、知识分子、干部也在省钱。他们的区别只是省下来的钱有多少,但省下的钱做什么?无一例外,全部储蓄。

大多数靠上班挣钱的人,从不敢奢望进行任何形式的投资。经济紧张时,他们只会更加努力地工作。可是,每天的时间有限,工作时间越长,你能用以学习、思考和提升自己能力的时间就越少。大多数人都意识不到,光靠辛苦工作是很难发财的。

富兰克林在他那近乎经典的文章中告诉人们:“要记住,金钱具有孳生繁衍性。金钱可以产生金钱,其孳息可以再生更多的孳息。如此下去,五先令一变就是六先令,再变成七先令三便士……一直变成一百英镑。钱数越多,每次转变所产生的钱也越多,这样利润的增长也就越来越快。谁要是杀掉一只育龄母猪,谁就毁掉了它数以千计的后代。谁要是毁掉了一个克朗,也就是毁掉了它可能产生的一切,甚至可达无数英镑。”

因此说,要善用你的财富。如果让钱躺在银行账户上,那钱就永远只能是数字。

《圣经》上有一则劝人善加投资理财的故事:

马太有一天要外出远游,便将他的财产托付给三位仆人保管。他给了第一位仆人5 000金币,给第二位仆人2 000金币,给第三个仆人1 000金币。马太告诉他们,要好好珍惜并善加管理自己的财富,等到一年后他将检查他们的理财成果。

马太走后,第一位仆人将这笔钱作了各种投资;第二位仆人则买下原料,制造商品出售;第三位仆人为了安全起见,将他的钱埋在树下。

一年后,马太如约回来了。这时候,第一位及第二位仆人所管理的财富皆大大地增加了,马太甚感欣慰。唯有第三位仆人的金钱丝毫未增加,他向马太解释说:“唯恐运用失当而遭受损失,所以将钱存在安全的地方,今天将它原封不动奉还。”马太听了直摇头:“你这愚蠢的家伙,竟不好好利用你的财富。”于是马太拿回了给第三个仆人的金币,赏给了前两位仆人。

故事中的第三位仆人受到责备,不是由于他乱用金钱,也不是因为投资失败遭受损失,而是因为他根本没有好好利用金钱,没有用来投资。

你呢?你是不是也像第三个仆人一样,“唯恐运用失当而遭受损失”,所以让钱“安全地躺在银行”呢?

有些人因为擅用投资而使得自己的财富迅速增值,吉姆·罗杰斯就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一位。

罗杰斯的名字,对中国人来说并不陌生。他在短短十年间赚到足够一生花用的财富,被股神巴菲特誉为“对市场变化的掌握无人能及的趋势家”,他是一个两度环游世界,一次骑车、一次开车的梦想家。

吉姆·罗杰斯21岁开始接触投资,那时他的口袋中只有600美元。但是经过一系列投资,使得这600美元不断增值,16年之后,也就是37岁时,罗杰斯决定退休,因为他已经赚到了一生都花不完的财富。罗杰斯与索罗斯共创了全球闻名的量子基金,70年代,该基金成长超过4000%,同期间标准普尔500股价指数才成长不到50%——吉姆·罗杰斯的投资才能已得到数字证明。

从口袋只有600美元的投资门外汉,到37岁决定退休时身价不菲的世界级投资大师,吉姆·罗杰斯用自己的故事证明,投资是致富的重要途径。

对于个人或家庭来说,投资理财的根本目的是使自己的财产保值增值。我们提倡科学理财,就是要善用钱财,使自己的财务状况处于最佳状态,满足各层次的需求,从而拥有幸福的人生。

有一位年轻人,今年28岁。他没有什么家庭背景,学历也只是本科。他从月薪800元的工作开始,只用了短短的5年时间,就成为拥有3套房产,净资产几百万元的80后百万富翁。

他是如何走上致富之路的呢?是通过投资。

他在20岁时(2001年),也就是在读本科的时候,因为在校外租房时感受到房价快速上涨,所以索性就在父母的资助下买下了自己的第一套房。虽然是50平方米的小居室,但这是他走向独立生活的开始。随着房价的上涨,他得到了自己的第一笔财富。

毕业后他从事房地产工作,虽然工资不高,月薪仅800元,但尝到了甜头的他还是在2003年初,和女友一起买下了第二套房子,并用第一套房子的租金归还第二套房子的贷款。2003年年底,他的收入增加了不少,因此又买了第三套房子。

随着这些年房价的大幅攀升,他的三套房产也日益增值,而很多与他年龄相仿的新新白领青年,却还在做着“月光”一族透支未来。

尽管他与同龄人有着相同的起点,但他们在财富上的差距却在拉大,今后还会越来越大。而一切差距的根源,不过就是面对金钱的态度。

他的致富故事,可以说,有一定的运气成分,但更多的还是因为他的投资意识和对机遇的把握。不少人也遇到了同样的机会,但却没有像他一样富起来。这种由于投资意识和观念上的差距会造成日后财富上的巨大差异。

投资相当于管理一门生意,需要认真打理。在以前,如果两个人的收入差不多,那么其生活水平和质量也就差不多。可是理财的时代则不同,同样收入的两个人由于各自的投资水平不一样,他们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就很可能会有天壤之别。因此,我们要想使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加幸福、美好,除了勤奋工作以外,还需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投资能力和水平。

分散思维:把鸡蛋分放到不同的篮子里

如果有人问你,关于投资的最著名的格言是什么?相信你一定会回答: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我们身边的亲人朋友也许都有过这样的经历:经常把身份证、钱、银行卡、工作证等都一并放在钱包里,结果,当钱包一丢或者被小偷偷走的时候,我们不仅身无分文,而且连带里边所有的证件也都丢了。丢了钱事小,丢了身份证、工作证、银行卡之类的还得去补办……一系列的麻烦就因为丢了一个钱包,为什么?因为我们把所有的东西都放在了里面。

影片《建国大业》中,毛泽东讲到战斗的时候说,“不要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嘛!分开放,打烂了一坨,还有一坨。”这是《建国大业》中党中央分散战争风险的原则,在进行投资理财时,同样应该做到“不要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

如果鸡蛋都在一个篮子里,一旦篮子摔了,鸡蛋就可能全碎了,损失就比较大。相反,如果把鸡蛋分散放在不同的篮子里,即使有一只篮子摔了,其他的鸡蛋仍然会完好无损。

投资也是如此。眼光再好的分析师,也有判断失误的时候。所谓“天有不测风云”,此时如果把所有的资金都集中投资到一个品种上,一旦遇到不测,就会给自己带来灭顶之灾。

在家庭生活得到一定的保障后,如何使家庭资产更快增值、提高家庭生活的品质就成了大部分家庭理财的主要目标。那么,我们是不是该将所有的存款都拿去购买高风险、高收益的股票,或者全部购买风险较低的国债,抑或简单地存银行呢?答案都是否定的。

以投资股票为例,仅买一只股票,如果这只股票大涨,您会赚很多;如果这只股票大跌,就会损失很多。早年,美国很流行股票,很多人把房子都卖了,全身心投入股市,但一夜之间股市狂跌,市值仅有原来的3%左右,很多人顿时倾家荡产。但如果您买了5只股票,不太可能每只都大涨,也不太可能每只都大跌,在5只股票的涨跌互相抵消之后,结果一般是小赚或者小赔。如此一来,分散投资使得结果的不确定性更小,也就意味着风险降低了。

可以说,投资市场上的很多悲剧都是因为孤注一掷把所有的钱都放在了一处。有些人看到股市的赚钱效应,便将自己的房子卖了去炒股,或者把自己的养老金都放在里面,结果损失惨重。

胡华就是这样一位不幸的散户。50多岁的胡华是从2002年开始介入股市的,当时投入的十万元几乎全部被套,一直到去年才解套。去年中旬经过一场暴涨后,她又加仓十万元,其中就有她原先存在银行的退休金和住房公积金,现在股市账户的钱几乎是她除了房子之外的全部身家。

结果,经过前一阵几轮暴跌,胡华的资金一下子缩水十几万元,这让她原本已经开始盈利的账户又出现了亏损。

你不理财,财不理你。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手中有了余款,要让手中的钱保值增值,需要有一定的投资意识和投资风险意识。在现有的金融市场中,个人和家庭的投资已不局限于银行存款储蓄,而是向多样化发展。当前的投资方式包括:财物保值(例如集邮、集币、集古董和艺术品等)、换外汇、债券投资、保险投资、股票投资、基金投资、购买房产等等。各种投资方式均有不同程度的收益,但各有风险。要做到合理投资,首先应分散投资,不宜把资金投向单一渠道。

目前比较流行的家庭资产配置比例可以简单地归纳为4321定律,即家庭资产的合理配置比例是,家庭收入的40%用于供房及其他方面的投资,30%用于家庭生活开支,20%用于银行存款以备应急之需,10%用于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