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卡耐基写给青少年的口才书
22804300000018

第18章 技巧修炼篇——与童言无 “技”说再见(7)

这件事例中丰富的细节,很容易让听众身临其境。你就是要让听众看到你看到的,听到你听到的,感觉到你所感觉到的。要做到这一点唯一的方法,就是使用丰富而具体的细节。如同第二部第一章里所指出的,讲清楚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和发生的原因五个问题来刺激听众的视觉想象。

4.叙述时让经验重现

除了运用图画般的细节,讲演者还应该让情景再现。讲演和它的姊妹艺术“表演”有相近的地方,所有出名的演讲家都会有一种表演的成分。这并非一种只能在雄辩家身上找到的稀罕的特质,孩童们多有这种才能,我们所认识的许多人也都有这样的天赋,富于面部表情,善于模仿或做手势。我们多数人都有某种这样的技巧,只要稍加努力和练习,便能有更多的发展。

描叙事件时,在其中加入越多的动作和激动的情感,就越能给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讲演不论多么的富于细节,讲演者若不能以再创造的热情来讲述,就是没有力量的。你想给我们描述一场大火吗?那就把消防队与火焰搏斗时人们感受到的激烈、焦灼、兴奋、紧张的感觉传递给我们。你想告诉我们你同邻居间的一场争吵吗?把它再现在我们眼前,让它戏剧化。你想诉说在水中做最后挣扎时的惊恐袭上心头吗?就让我们感受到生命里那些可怕时刻里的绝望吧。举例的目的之一,就是让自己的讲演被人们牢记不忘。只有让事例深印在听众脑海中,他们才会记住你的讲演,以及你要他们做的事。我们总能记得华盛顿的诚实,是由于樱桃树的事情,已经凭借韦姆斯的传记而深入人心。圣经《新约》是嘉言懿行的丰富宝库,其道德操守原则,都是凭借富含人情趣味的事例来传达、强化,例如“善良的撒马利亚人”的故事即是。

这种事例,除了可以让自己的讲演容易被人记忆,还可使你的讲演更有趣,更有说服力,也更易理解。生命所教给你的经验,已为听众重新感知,他们,就某种意义而言,已经决心照你的意思做响应。

“我懂他说的,我知道他现在在哪里!”

就像一个导游,带着观光客,一天之内看过巴黎风光。这样不是办不到,但就像你也可以三十分钟就看完美国国家历史博物馆一样,你根本不知道自己看到了什么,像只敏捷的山羊,飞快地从这点跳到那点。

威廉·詹姆斯教授在向教师们发表演讲时指出,一个人在一次演讲中只能针对一个要点阐述自己的观点。他所说的演讲,是指那种时间限定在一个小时内的演讲,而我却听过一位演讲者三分钟的演讲,他一开头就说,他想要针对十一个要点进行谈论。平均用十六秒半的时间来说明一个要点。我当时感到无比的诧异,怎么会有这样“聪明”的人,居然想做如此荒谬的事情,不可思议吧?当然这也是个极端的例子,但是那种方式,就算不到那种地步,也足以妨碍到任何一个新手。就像一个导游,带着观光客,一天之内看过巴黎风光。这样不是办不到,但就像你也可以三十分钟就看完美国国家历史博物馆一样,你根本不知道自己看到了什么,像只敏捷的山羊,飞快地从这点跳到那点。

以劳工联盟的题目讲话为例吧,你根本不能妄想在三或六分钟内告诉我们他们成立的原因,他们采用的方法,他们的建树,他们的缺失,以及怎样解决工业争端,等等。如果你拼命还想这样做,没有人会对你所说的产生概念。它将只是一次混乱、含糊,而且太过简单的大纲罢了。

如果你只谈工联的一个方面,并且详细讲述,这样做是不是要更明智一些呢?那是当然。这样你会留给听众一个单一的印象,但透彻易懂,也容易记忆。

不过,如果一定要谈论的内容真的很多,那我建议你至少在结束部分做一个简要的总结。一天早晨,我去拜访一家公司的总经理,却发现他门上挂着陌生的名字。人事组长是我的老朋友,他说:“他的名字坑了他。”

“他的名字?”我不明白,“他不是控制这家公司的董事之一吗?”

“我说的是他的绰号,”朋友说,“他的绰号叫‘他现在在哪里’。人人都叫他‘他现在在哪里·钟斯’。于是他没撑多久,这个家族另换了一个亲戚取代他的位置。他因为从来不肯花心思去了解公司的整个业务概况,于是这里窜一下,那边窜一下,这样窜来窜去、满场乱跑的方式打发漫漫长日。他觉得看到船运部门的职员关掉一盏灯,或见到速记员拾起一张纸,要比他研究一桩大买卖更重要。他很少待在办公室,因此我们叫他‘他现在在哪里’。”

“他现在在哪里·钟斯”让我想起很多讲演者,他们之所以不能表现得更优秀一点,就因为他们像钟斯先生一样,想去包揽太多的范围。你不是听过他们的讲演吗?他们讲着讲着,你有没有想过:“他现在在哪里?”

一些经验丰富的演讲者,有时也犯这样的错误。也许是他们身具多方面的才华,以致看不到精力分散的危险。你不要像他们,应该紧扣主题。如果你让自己清楚明了,听众就会这么说:“我懂他说的,我知道他现在在哪里!”

所有的题材,几乎都可利用时间顺序、空间顺序或者事物的逻辑顺序进行演讲。

比如时间顺序,可以按照过去、现在、未来这样的安排来处理材料,也可以从某一天开始进行倒叙。讲演的过程,都是从粗糙的原材料开始,然后经过各种各样的制造阶段,最后完成的产品。至于其中纳入多少细节,当然就看能有多少时间来确定。

在空间的顺序上,可以以某个点作为立足点,然后由此往外拓展;或者按照方位来处理,例如北方、南方、东方和西方。如果你要描述华盛顿城,你可以领着听众从国会山庄的顶端,按照各方向叙述有趣味的各个地方。如果说明一部喷气引擎或一部汽车,最好把它分解成各部分的组成零件,再来谈论。而有些题材本身具有自己的逻辑顺序。例如,美国政府的结构,有其原有的组织形态,如果你按它的立法、行政、司法三部门来做讨论,效果必然清晰。

用视觉材料增强讲演效果

中国有这样一句谚语:“百闻不如一见。”因此,如果你想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就应该生动地描绘你所说的要点,把你的想法具体化。

中国有这样一句谚语:“百闻不如一见。”因此,如果你想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就应该生动地描绘你所说的要点,把你的想法具体化。科学研究表明,从眼睛通入脑部的神经,要比从耳朵通往脑部的神经多好几倍。而且,科学实验发现,我们对眼睛暗示的注意力是对耳朵暗示的25倍。已故著名的美国收银机公司总裁派特森,就是采用这种方法获得成功的。他在为《系统杂志》写的一篇文章中,简要说明了他向工人和销售人员演讲时使用的方法:

“我认为,一个人不能指望仅仅借助言语,让别人了解他的想法,或得到别人的注意力。我们需要一些具有戏剧性的补充,最好的方法是使用图片,以图片表现出对和错的两面。图表比语言文字更具说服力,而图片又比图表更具说服力。对某一主题最理想的表现方法,就是将每一部分配上图片,而文字与语言只是用来与它们配合的手段。我很早就发现,在和人们交谈时,一张图片胜过我的任何话。

“小巧而幽默的图画效果会很好。我有一整套的漫画或图表说明。一个圆圈内画上美元的符号,表示这是一张钞票,一个袋子画上美元的符号,代表很多的钱。像月亮般的圆脸孔可以有很好的效果:画个圆圈,添上几笔作眼睛、鼻子、嘴巴和耳朵。把这些线条稍作变化,还能产生各种不同的表情——落伍的老古板嘴角下垂;愉快、时尚的小伙子嘴角上翘。这些图画都很简单,但最受欢迎的漫画家并不是那些一心想画出最漂亮的图画的画家,重要的是表现出要表现的观念和对比。

“装钱的大袋子和小袋子并排放在一起,很自然表现出正确与错误方法的对比:一个表示赚很多钱,另一个则表示赚钱不多。如果你能在谈话时迅速地画出这些线条简单的图画,听众的注意力绝不会分散,他们一定想看看你到底在干什么,也不会错过你所说的每一句话,从而了解你要传达的要点。有趣的图画还能让大家感到轻松愉快。

“我经常聘请画家跟我到各个店里走走,悄悄地把店里不大适当的做法勾勒下来,然后画成图画。我召集所有的人来,向他们出示他们做错了什么。我听说市面上出现一种有立体效果的双灯放映机,我立即买了一部。把图画放映到墙上,当然比纸上更有效果。接着又出现了电影。我想是我买了最早出售的一部放影机。目前我公司的各个部门有很多放影机,还有6万多张立体幻灯片。”

当然,也不是每一个讲题或场合都适合展示图画。但只要可以使用,我们就该使用它们。它们能吸引别人的注意力,激起听众的兴趣,而且可以让我们的意思表达得更清楚。

也要记住,如果是使用图表,一定要让它足够大,可以看得清楚,也千万别做过了头。一长串的图表也会令人感觉无聊的。如果是边讲边画,也一定要在黑板上简单而快速地画,听众可对伟大的艺术作品并不感兴趣。使用缩略语,要写得大而容易辨认;画或写的时候,不要停止讲话,随时转身面对听众。

另外,利用展示物时,请注意以下建议,这可以保证你能获得听众的注意。

——展示物应先藏起来,直到准备使用时再出示。

——使用的展示物应该有足够大,使最后一排都能看见。听众如果看不见展示物,也就不能从展示物学到东西了。

——在讲话的时候,绝不能让展示物在听众间传阅,你不会想到给自己找个对手竞争吧?

——展示东西时,把它举到听众看得见的地方。

——记住,一件能打动听众的展示物,强过十件打不动人的东西。所以如果可以,先示范一下。

——讲话时不要盯着你的展示品,你要与听众沟通,不是要和展示品沟通。

——展示物使用后,尽可能收起,不让听众再看见。

——如果展示物非常适合做“神秘处理”,就把它放在一张桌上,讲演时放在身边,把它盖住。演讲时,多提它几次,这会引发好奇心——不过不要告诉听众它是什么。当你展示的时候,你早已引发了好奇心和真正的兴趣。

用视觉材料增强演讲效果,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策略。尤其是在有备而来的情况下,在听众面前把自己想的说给他们听、展示给他们看,更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美国的两位总统——林肯、伍卓 ·威尔森都是语言大师。他们指出,清晰的表达能力是训练与自我控制的结果。林肯曾经对诺克斯大学校长贾立佛博士说,他早年是怎样培养对简单明了的语言的“狂热”:

“我记得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遇到有人用我听不懂的方式跟我说话,我会非常生气。在我一生当中还没有对别的事情生过气。可是,听不懂别人讲话总会让我发脾气,现在都这样。记得在听邻人和父亲欢谈整晚后,我走回自己的小卧室,大半夜里都走来走去,企图思考一些语言的确切意义。在我开始这样的时候,常常想睡了,可就是睡不着,一直到我能把它用明浅的语言说出来、自认可让我认识的每个男孩都理解才肯罢休。这是我的一种狂热情绪,它一直紧紧地跟着我。”

狂热的情绪?是的,一定是这样子的。新撒勒姆学校的校长葛拉罕作证说:“我知道,林肯经常用好几个小时,研究怎样用三种最简洁的方式说明一件事情。”

人们为什么无法让表达清晰易懂,有一个最普遍的原因:他们甚至对自己表达的东西也是不太清楚的。模糊的概念,不明确、不清楚的念头,结果呢?他们先坠入一场精神里的浓雾中,甚至比不上用照相机在浓雾中拍照更清晰。应该像林肯一样,培养对语意不明及晦涩难懂的文字或语言的愤怒。他们也应该使用林肯的方法。

另一位杰出的总统伍卓·威尔森,有一些忠言,正好为本篇文章画上一个精彩的注脚:

“家父是一位有大智慧的人,我最好的训练就来自于他那里。他不能忍受含混隐晦。从我开始提笔写字到1903年他81岁高龄去世,我总是随身携着自己写给他的所有东西。

“他会让我把它大声读出来,这对我来说真是苦差事。他老是不时止住我,‘你这是什么意思?’要我告诉他。自然,我会用比写在纸上更简明的方式表达自己。‘那怎么不这样说?’他会继续训下去。‘别用鸟枪来瞄射自己的意思,结果击得满乡遍野一片凌乱;要用来福枪瞄射自己要说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