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清朝历史,尤其是雍正五朝,很多人都自然而然会想到了一个人,那就是年羹尧。自从康熙三十九年中进士以来,他先后任四川、广东两省乡试主考官;四川总督、川陕总督、抚远大将军。在任期间,先后平定过干伟罗都之乱、里堂、边塘、乍了、察木多察之乱以及青海之乱。一时间功盖天下,位极人臣。雍正二年入京时,又受到雍正帝的特殊宠遇,可谓志得意满。好景不长,就在翌年十二月,弹劾他的奏章开始像雪片一样飞来,直至被雍正帝削官夺爵,赐自尽而死。从显赦一时到身败名裂,年羹尧的事迹不能不让人为之扼腕。对于他为何被杀,学术界以及民间一直以来众说纷纭,至今没有一个准确答案。
对于年羹尧的死因,目前学术界主要以下几种观点:
一是“杀人灭口”。很多人尤其是普通老百姓认为,雍正之所以能登上皇位与年羹尧和隆科多二人有着很大关系。如果没有两人的支持,雍正不可能登上皇位。因此,雍正即位后,因怕当年登基的阴谋泄露,所以采取杀人灭口的手段,甚至连他的亲舅舅隆科多也没放过。
据说,康熙帝原已指定皇十四子胤禵继位,雍正帝使用阴谋夺位成功,年羹尧也曾参与其中。他受雍正指使,拥兵威慑在四川的皇十四子胤禵,使其不敢争夺帝位。虽然雍正登基之初对年羹尧大加恩赏,但这实际上是欲擒故纵之计,之所以没有当时处死他,是因为在等待时机。
关于雍正篡改遗诏夺取皇位的故事,许多著述都有记载,学术界也是各执一词。虽然有历史学家提出更有力的根据——康熙传位于雍正是因为看好雍正的儿子弘历,即后来的乾隆。客观地说,雍正即位一事确实疑点很多,即位后不久就处置了原来最为得力的助手隆科多和年羹尧,很难不让人联想到这是杀人灭口。由于没有更有力的证据证明雍正确实是靠阴谋才夺取帝位的,所以这种说法只能停留在推论的基础上,让人半信半疑。
二是“先下手为强”。除了杀人灭口之说,还有一种广泛流传的说法是年羹尧拥兵自重,想要谋反。雍正为了自保,不得不假装糊涂,先下手为强。乾隆时间的学者萧奭在《永宪录》中曾提到,年羹尧与静一道人、占象人邹鲁曾商谈过图谋不轨的事。有的学者支持这一观点,认为“羹尧妄想做皇帝,最难令人君忍受,所以难逃一死”。《清代轶闻》中甚至记载了年羹尧被夺兵权后,“其幕客有劝其叛者,年默然久之,夜观天象,浩然长叹曰:不谐矣。始改就臣节”。说明年羹尧确有反叛之心,只因夜观星相“事不谐”,才改“就臣节”。也就是说,如果当时星相“事谐”,年羹尧很可能自立为王。
其实,这种想法也没有充分依据,而且这些记载不见于正史,都是雍正时期以后才出现的。这明显是为附会年羹尧谋反一说而出。
专家指出,虽然年羹尧在一定程度上“违法乱纪”,但是总体来说,年羹尧还是忠于雍正的,甚至到了最后关头,也对雍正抱有很大幻想。在赴任杭州途中,年羹尧曾想过雍正或许会改变决定,因而在江苏仪征一留再留,观望不前。这反而使雍正非常恼火,更加坚定了除去年羹尧之心。接到雍正令其自裁的谕令后,年羹尧迟迟不肯动手,还在幻想雍正会下旨赦免他。试想一下,一个想要谋反的大臣还会对皇帝抱有这种不切实际的幻想吗?所以,从这一点上来说,年羹尧是忠于雍正的,而叛乱谋反实属莫须有之罪。
还有一些专家认为,年羹尧没有选择的必要。也就是说,雍正帝对年羹尧的待遇可谓仁至义尽。另外,当时满清政权经过顺治、康熙两朝已经很稳固,不造反可以永享富贵恩宠,造反却极有可能死无葬身之地。相信年羹尧还是明智的。
事实上,雍正对待年羹尧的恩宠可谓达到了极至。史料记载,青海叛乱平定后,雍正喜出望外,不仅晋升其为一等公,还额外加封其子年斌子爵爵位,其父年遐龄也晋升为一等公,外加太傅衔。在有关重要官员的任免和人事安排上,雍正也频频与年羹尧“交换意见”,并授予他特权,在年羹尧管辖的范围内,所有官员的任免年羹尧可自行决定,不必向雍正汇报。另外,据史料记载,本非总理事务大臣的年羹尧进京后却与马齐、隆科多(二人皆为总理事务大臣)一同处理军国大政,雍正还说年羹尧“能宣朕言”,令其“传达旨意,书写上谕”。这在雍正一朝甚至大清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
公事之外,年羹尧与雍正私交也很好。据资料记载,雍正曾经不止一次说,如果大清有十来个像年羹尧这样的人,那么国家的治理就不再话下,自己也不用那么累了。在青海叛乱平定后,喜出望外的雍正甚至称年羹尧为“恩人”。这种恩宠可谓史无前例。
除了为年羹尧加官进爵外,雍正在生活上也对年羹尧关怀备至。史料记载,年羹尧以及妻子几次身体不适,雍正都再三垂询,甚至派太医为其诊断,赐予名贵药材,其余如奇宝珍玩之类的赏赐更是不在话下。传说,一年夏天,雍正吃荔枝时突然下令赐予远在西安的年羹尧新鲜荔枝。为保证荔枝鲜美,雍正下令驿站6天内从京师送到西安。这种恩宠在历史上还只有那位“三千宠爱在一身”的杨贵妃享受过。所以说,无论从哪方面来说,年羹尧都没有造反的必要。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雍正对这位显赦一时的年大将军痛下杀手呢?专家认为,真正导致年羹尧身败名裂的原因有以下两点:
第一是结党营私。除了上文提到的年羹尧拥有管辖区域内的人事任免权外,在当时的文武官员选任方面,雍正也给予特权:凡是年羹尧保举的人,吏部必须优先考虑。年羹尧把这种特权用过了头,不仅培植个人势力,而且排斥异己。久而久之,身边形成一个“势力集团”。官员们为了自保或高升,纷纷投奔其门下。阿谀奉承者有之,投其所好者有之,贿赂者更是数不胜数,且数额往往数以十万计。一时间,搞得朝廷乌烟瘴气。
第二是作威作福。自从青海平叛以后,由于雍正对其恩宠有加,年羹尧日益骄傲自大。培养了自己的势力集团后,在官场中更是气势凌人。如他把发给总督、将军的文书称为“令谕”,根本不把其他平级官员放在眼里;回赠属下官员礼物时,“令其向北叩头恩”,甚至清廷一向尊敬的蒙古贵族阿宝见他时要行跪拜大礼。
除了以上主要原因外,雍正还列举了年羹尧很多罪状,共大罪92款,其中包括大逆罪狂悖罪、专擅罪6条、残忍罪、贪婪罪、侵蚀罪等。用雍正的话说,其中应服极刑及立斩的就有30多条,虽然有些罪名纯属欲加之罪,但很多罪行是年羹尧无可辩白的,如贪污受贿等。
还有人认为,雍正帝之所以杀掉年羹尧,不仅由于他功高震主,主要是大清根基已稳。如果当时大清帝国战乱频繁的话,也许雍正帝还是会利用年大将军的用兵之道,为其卖命。专家认为,这种说法只是揣测之言,没有真凭实据,不足为信。
综上所述,雍正之所以对年羹尧痛下杀手,就在于他自恃功高、妄自尊大,不善低调作人,不守为臣之道,甚至结党营私,贪赃受贿。实属咎由自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