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扑朔迷离的历史真相
22788100000043

第43章 “南宫复辟”的难解谜团

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产生了数百个帝王。他们当中贤明者有之,昏庸者亦有之,甚至还有弱智低能的,荒唐胡闹的,可谓形形色色,不一而同。由于年代久远,人们逐渐忘记了他们的真实姓名,每每谈起总是说他们的年号,如明代的洪武、永乐等。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年号,而且是唯一的。明朝的英宗皇帝朱祁镇却显得与众不同,由于机缘巧合,他曾经两次为帝,当然也就“拥有”了两个年号。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得明英宗如此“了得”呢?这还要从他的身世说起。

宣宗朱瞻基的正宫皇后胡氏举止得体,贤良温淑,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好皇后。由于胡皇后没有为宣宗生下龙种,宣宗不免有些遗憾。后来,宣宗喜欢上一位姓孙的嫔妃,很快将其册立为贵妃。按说,孙贵妃应该知足了,但是她并不满足,她的目的是皇后的宝座。于是,她开始处心积虑想方设法排挤胡皇后,进而取而代之。经过苦思冥想,孙皇后发现如果能为宣宗皇帝生下一个皇子,那么就有可能母以子贵,登上皇后的宝座。不知什么原因,虽然宣宗对其宠爱有加,孙贵妃的肚子一直没有什么变化。孙贵妃又想出了另一条“妙计”,在进一步媚惑皇帝的同时,派出心腹宫女在宫中打探,如果发现有宫女被皇帝临幸后怀了身孕,就将其藏入秘室之中,如果生下龙子,对外就称是自己所生。不久后,还真有宫女被宣宗临幸后怀孕了,于是孙贵妃派人将其接入自己宫中,派心腹宫女负责饮食。然后又买通御医,对外宣称自己已怀龙种,并且伪装了许多怀孕的迹象。迫于孙贵妃的淫威,虽然很多宫女知道此事,但是谁也不敢透露半点风声。就这样,十月之后,那名宫女顺利产下一子,孙贵妃立即派人将孩子抱到身边,并秘密处死宫女,然后派人通知宣宗,再装出一副产后虚弱的样子。而这个男婴,就是后来的大明英宗朱祁镇。由于朱祁镇乃贵妃所生,又是长子,加上宣宗爱屋及乌,因此英宗出生四个月后就被立为太子。所谓母以子贵,孙贵妃也因此爬上皇后的宝座,胡皇后被迫让位。朱祁镇九岁时,宣宗皇帝身染不明之症,不久病逝于乾清宫。自此,九岁的朱祁镇开始走上大明权利的巅峰,开始了他传奇的一生。

由于英宗即位时年纪尚幼,大权一直都由太皇太后张氏掌握。张氏按照宣宗所嘱,重用四朝元老“三杨”内阁辅佐,大明帝国还算安定。后来,随着三杨的相继去世与引退,加之后宫宦官势力的急剧上升,大明帝国的政治日趋腐败,著名的大太监王振就是在此时期登上政治舞台的。

王振本是蔚州(今河北蔚县)人,年轻时也算饱读诗书,但屡试不第,甚至连个秀才都没考中,经人介绍做了一名教官,依然穷困僚倒。后来,王振见做教官没有前途,就自宫入宫。后来宣宗继位,见王振学问非浅,就安排他教习太子读书。事实求是地说,当时王振也极尽心思,年幼的朱祁镇对他非常信任、依赖。朱祁镇即位后,王振被任命为司礼监。初时,由于三杨与太皇太后尚在,王振倒也不敢放肆,随着三杨的或病或退,尤其是太皇太后死后,王振就开始变得肆无忌惮起来。他勾结内外官僚,扬作威福,对正直之士大加杀戮,投机之徒争相攀附,大明帝国日益衰弱。

与此同时,蒙古的瓦剌部落逐渐强大起来,并不断骚扰明朝边境。

正统14年,瓦剌再次犯边,竟然打到大同城下。掌握军国大权的王振想借此机会青史留名,便怂恿英宗亲征。英宗年轻气盛,不顾众人劝阻,从京师附近临时拼凑了50万大军,开始亲征。天公不作美,英宗等人从出征一始就淫雨连绵,加上粮饷接济不上,士气难免低落。当大军行至大同附近时,王振得知前线战事惨烈,心生胆怯,又劝英宗退兵,英宗对其言听计从,大军开始撤退。瓦剌大军得知明军刚来即走,料定明军胆怯,于是趁机追击。此时王振的虚荣心又开始作祟:他的老家蔚州就在大同附近,于是他决定大军绕道蔚州撤退,让乡亲们一睹他衣锦还乡的风采。虽然大臣们一致反对,但是英宗对其给予支持,大军向蔚州方向行进。走了几十里之后,王振又忽然想到,如果行军毁坏家乡的庄稼,自己就会背上骂名,因此又建议英宗按原路撤军,大军又开始倒退。与此同时,瓦剌大军也在加速行军,意图全歼明军。当大军行到怀来附近时,由于王振的1000多车财物未到,王振命令大军驻扎在水源匮乏的土木堡驻扎,不久瓦剌大军赶上并包围明军,切断明军的水源,然后派出使者假意议和,又趁明军不备之际发动了总攻。一场血战,明军全军覆没,英宗皇帝也被敌军俘获。愤怒的明将樊忠高呼“我为天下杀此贼”,将王振杀死。英国公张辅、兵部尚书邝野等大臣血染沙场、马革裹尸而还。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土木堡之变”。英宗第一次当皇帝自此结束,开始了北狩生活。

俘获了大明皇帝,倒让瓦剌首领也先很是为难,是杀是留无法定夺。此时,也先的弟弟伯颜帖木儿进言说,英宗毕竟是大明皇帝,说不定能用英宗敲开大明的边关。就这样,英宗得以保全性命。从此,也先视英宗为奇货可居,多次带着英宗前往边关,诳骗守将开关,但都被明朝边将识破。与此同时,在于谦等主战派的支持下,英宗的弟弟成王朱祁钰被拥立为帝,是为明代宗,年号景泰,尊英宗为太上皇,并立英宗之子朱见深为太子。同时发下诏谕,不许任何人私自与也先联系。这样一来,也先想靠英宗大捞一把的计划宣告落空,于是亲率大军,以送英宗回朝的名义直指北京。明朝方面早已做好准备,在兵部尚书于谦等人的带领下,瓦剌大军受到大明军民的沉重打击,也先不得不退回蒙古。这就是著名的北京保卫战。

虽然俘虏了大明的天子,但是与大明的战争让也先苦不堪言。除了损兵手折将之外,最主要的是战乱以后,明政府禁止了一切与蒙古人的互相市易,这使当时还处于游牧状态的蒙古民众缺乏必备的生活用品,生活可想而知。加上明朝又新立了皇帝,把英宗留在手中没什么用处,于是也先派出使者,称想把英宗还给明朝,重新修好。

对于也先的请求,代宗极不情愿,他担心英宗回来后重新夺回皇位,甚至遭受杀身之祸。大臣一致认为应该迎接英宗回朝,兵部尚书于谦也劝皇帝说:“经此一役(北京保卫战),陛下的皇位已经稳固,即使太上皇归朝,也不会影响到您的地位。现在瓦剌要送太上皇回来,如果陛下将他拒之门外,这在道义上是说不过去的。”无可奈何之下,代宗只得派人把英宗接了回来。

回北京之前,英宗还幻想只要回到朝中,弟弟就会将皇位还给自己。令他没有想到的是,代宗不但没有将皇位还给他,反而视他为最大威胁。

举行了短暂的仪式之后,“太上皇”英宗就被软禁在南宫,不仅不许召见百官,不许过问朝政,甚至不允许他走出南宫一步。后来,代宗还命人将南宫的大门上锁并灌了铅,另开一个小洞,专为传递每日食物之用。为了防止英宗越墙而走,代宗不仅派了很多锦衣卫负责看守,还派人将南宫所有树木全部伐光。这样的日子,还不如英宗北狩的生活。后来,代宗甚至克扣英宗等人的饮食。幸亏英宗原配钱皇后精擅女红,靠太监出城变卖才能聊以裹腹。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也许英宗就会在南宫中度过一生,或者一不留神被代宗抓住把柄杀掉。令英宗自己都没有想到的是,做了7年囚徒都不如的太上皇后,也就是景泰八年,一切都改变了。

景泰八年,景泰帝忽染重病卧床不起,由于当初代宗不守诺言废掉了朱见深的太子之位,所以储嗣的问题一直没有确定下来。大臣们商议决定准备于第二日早朝之时上奏代宗复立沂王为太子。他们没有想到的是,就在当天夜里,在徐有贞、石亨、曹吉祥等人的密谋帮助下,英宗再次登上皇位,史称夺门之变。

当天晚上,徐有贞会同石亨叔侄、曹吉祥叔侄等人,带领一千多精干兵卒,开始向皇城进发。由于石亨掌握着皇城的钥匙,一行人畅通无阻。到四鼓时分,大队人马从长安门直接进入皇城。皇城内的守军虽然十分奇怪,但见了为首的几位都是显贵,倒也不敢过问。

据说,就在一行人快要到达南宫之时,本来晴朗的天空突然乌云密布,伸手不见五指。迷信的众人恐遭天谴,迟疑不前。徐有贞见此情况,谎称这并非凶兆,而是吉兆,一行人又开始前进,不一会到达南宫门前。南宫的宫门坚固,兵卒们怎么也打不开。情急之下,石亨派人取来宫中巨木,悬于绳上,数十兵卒合力举木撞门,谁知宫门岿然不动,倒是宫门右侧的宫墙被震坍一个大洞,众人见墙破,索性舍弃宫门,从墙洞中一拥而入。当时英宗尚未休息,正在秉烛夜读,突然看到一大群人破墙而入,以为是代宗派来永绝后患的,不禁万念俱灰。谁知这些人一齐俯伏在地,高呼万岁。英宗恍然大悟,问道:“莫非你们想请我复位么?这事须要审慎。”正在此时,天空乌云突然散尽,月明星稀。众人见此吉兆,更是士气高涨,当下也不管英宗是否同意,簇拥着英宗直奔大内。很快,一行人来至东华门,守门的士兵见有人深夜闯宫,赶紧上前阻拦,这时英宗站了出来,表明了自己的身份。守门的士兵一听傻了眼,无人敢问,众人兵不血刃进入皇宫。很快,英宗朱祁镇被扶上奉天殿宝座。接着石亨敲响钟鼓,召集群臣上朝。

这时天色已经微明,早已商量好要上奏立储的大臣们已等候在午门之外,听到钟鼓齐鸣后,众人迫不及待进入奉天门,却没有看到他们看惯了的代宗,而是八年以前的英宗朱祁镇。群臣不知发生了何事,一时间面面相觑。正在众人犹豫之际,徐有贞从皇位站出来大喊一声:“上皇复辟了!”英宗随即对百官说道:“景泰皇帝病重,群臣迎朕复位,诸位爱卿仍然担任各自的官职。”大臣们见此,只好跪倒参拜,向英宗行朝见大礼。

就在英宗接受百官朝拜之时,在宫中静养的代宗也听到了动静,他做梦也没有想到这是英宗复辟的声音,还以为是城外百姓欢庆无宵佳节之声传入宫中呢。直到英宗派来的亲兵闯入宫中,宣布太上皇复辟,他才如梦初醒。一切都已晚了,代宗很快就受到当初英宗的待遇,只是地点稍有变化,被幽禁在西宫之中。代宗本来身染重病,再遭此变故,几天之后便一命呜呼。

为了报答徐有贞等人的拥立之功,英宗给所有参与夺门之变的人都加官进爵。徐有贞等人成了朝中的风云人物。与此同时,于谦等准备上奏拥立沂王的大臣被英宗以莫须有之罪杀害,成为英宗夺门复辟的牺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