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扑朔迷离的历史真相
22788100000036

第36章 另京城震惊的反案的真相

出身平民,当过和尚的朱无璋之所以能够坐上皇帝宝座,除了他自身能力出众外,那些伴随他多年征战南北、出谋划策的文臣武将们无疑功不可没。朱元璋登基后,把这些开国功臣都封了大官,仅他的安徽濠州同乡中就有6人被封为国公,封侯者更是多达28个。好景不长,这些刚刚过了几天太平日子的功臣们就开始变得惶惶不可终日,这主要与后来发生的两起谋反案有关。

洪武十三年,京城南京发生了一件震惊全国的大案,丞相胡惟庸因谋反罪被杀,诛连三族,此案前后延续十余年,受牵连被诛杀者多达三万余人。

洪武二十六年,大将军蓝玉也以谋反罪被诛杀,与其有瓜葛者达一万五千余人,皆被杀。

两场大案历时长达14年,明朝的开国功臣们几乎被朱元璋诛杀殆尽。实事求是地说,胡惟庸和蓝玉谋反并非不无可能,多达数万人的谋反却让人难以置信。因此,一直以来,人们都对这两起明初大案的定论持怀疑态度。那么,事情真相究竟是怎样的呢?

到目前为止,学术界对于朱元璋连兴大案的原因主要有两种说法:一部分学者认为,天下平定之后,胡、蓝等人居功自傲,飞扬跋扈,朱元璋念其战功,对其容忍,反倒助长了他们的气焰,进而觊觎神器,但为朱无璋所察,反遭杀身之祸;另一部分学者认为,胡惟庸与蓝玉等人目无法纪等“小节”或可有之,谋反一事则是朱元璋为了加强中央集权,保证朱明王朝千秋万代,而故意栽赃陷害,只不过是兔死狗烹、鸟尽弓藏的历史重演。

胡惟庸,凤阳府定远县人,系朱元璋同乡。早年随朱元璋起兵,颇受宠信,历任元帅府奏差、宁国知县、吉安通判、太常少卿等职。洪武三年,经李善长举荐,官至中书省参知政事,三年后升任中书省右丞相,洪武十年,胡惟庸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官至左丞相,位居百官之首。早在封侯列相之初,胡惟庸等人就居功自傲,与李善长等人组成了淮西帮,势力颇为强大。升任丞相后,胡惟庸等人更加骄横,据《明史》记载,他不但擅自决定重要官员的生杀升黜,而且敢于拆阅呈送给皇上的奏折,对自已不利的就隐匿不报。一些善于钻营之徒也投其所好,对于大肆贿赂,胡惟庸来者不拒,一时间气焰十分嚣张。

对此,朱元璋早有察觉,他认识到这样下去,自己迟早会大权旁落,于是起了“杀之而后快”之心。

正在这时,胡惟庸自己送上门来了。有一次,胡惟庸的儿子由于乘坐马车在街上狂奔,结果不慎坠落车下,当场一命呜呼。胡惟庸痛失爱子,牵怒于驾车的奴仆,将其杀死。此事被朱元璋得知,朱元璋怒责胡惟庸,令其抵命。其实在当时,朝廷要臣杀死一个奴仆,也并非什么大不了的事。胡惟庸见朱元璋发怒,表示愿意对死者家属进行赔偿,朱元璋并不答应,坚持让胡惟庸偿命。胡惟庸十分害怕,知道朱元璋不会原谅自己,便先下手为强,想尽一切办法拉拢因犯法而受朱元璋谴责的吉安侯陆仲亨、平凉侯费聚等人,密谋造反。此外,他还勾结中丞涂节、御史大夫陈宁等人,准备共同起事。不料事发之前,涂节见造反无望,竟然向朱元璋揭发了此事。朱元璋大怒,以“擅权植党”等罪名将胡惟庸下狱,最后将与其来往密切的官员全部抄家灭族。之后,朱元璋又借题发挥,将包括李善长在内的大批功臣悉数诛杀,此后延续十年之久,被牵连者多达3万余人,其中绝大部分属于无辜者。

为了永绝后患,扩大影响,朱元璋还特地颁布了《昭示奸党录》,废除实行了一千多年的丞相制度,并严格规定以后不得再立丞相,有敢谏者处死。自此,皇帝的权力得到进一步加强。

按史料记载,胡惟庸等人被杀可谓咎由自取,对于胡惟庸到底有无谋反之心甚至谋反之实,学术界历来众说纷纭,没有一个定论。当时的史学家如王世贞等人就对此持否定态度,他们认为朱元璋不过是想借胡惟庸一案肃清开国功臣,稳固自己的统治地位。虽然我们不能证明胡惟庸的确没有谋反企图,但是因为胡惟庸谋反一案被牵连而致死的功臣却是大家有目共睹的。据统计,仅被处决或被夺爵位的开国功臣就多达数十人,其中李善长等人更是为大明江山立下了汗马功劳。而且,胡惟庸被处死后,朱元璋竟然将告发有功的涂节也抄家灭门,理由竟然是嫌涂节告发太迟,大有杀人灭口之嫌。

洪武二十三年,历时十年之久的胡惟庸案终于告一段落,那些幸免于难的朝臣们不禁松了一口气。还没等他们适应过来,洪武二十六年,又有锦衣卫密告大将蓝玉谋反,于是又一场大屠杀拉开了序幕。

蓝玉是名将常遇春的妻弟,自幼跟随常遇春、徐达等人南征北讨,素以英勇善战而得重用。洪武十四年被封为永昌侯,洪武二十年官拜大将军。洪武二十一年,经捕鱼儿海一战,蓝玉大破北元,杀北元太尉蛮子,俘虏北元王室一百二十余人,官员上千,人口七万多,牛羊数十万头。捷报传至京师,朱元璋大喜,将蓝玉喻为汉将卫青和唐将李靖,并封其为凉国公。

正所谓人无完人,位高权重后的蓝玉也开始日益骄傲起来。据《明史》记载,蓝玉在家中蓄养了数千名庄奴,并仗势侵占了大量民田。当御史对其询问时,他竟将御史痛打一番。每次北征后,蓝玉都会私占大量珍宝、马匹,一次回师经过喜峰关时,守关小吏开门稍迟,蓝玉竟纵兵毁关而入。当然,这一切很快就被朱元璋得知,他的所作所为,让朱元璋非常不满。

当时,太子朱标尚在,与蓝玉私交甚厚。一天,北归后的蓝玉见到太子,闲聊中说道:“臣在北方时曾经参观过燕王的府邸,燕王的一言一行都跟皇上一样。另外,我听人说,一个道士曾经说过燕王有天子气,希望殿下早做准备。”太子闻言说:“燕王乃我兄弟,必无二心。”蓝玉自讨没趣,告辞而去。谁知后来太子在一次闲谈时将这件事告诉了朱元璋,朱元璋听后气恼蓝玉多事,暗生杀害之心。

此后不久,锦衣卫蒋献等人密告蓝玉谋反。于是蓝玉被捕,严刑拷打之后,蓝玉承认自己与鹤庆侯张翼、普定侯陈垣、景川侯曹震、吏都尚书詹徽、户部侍郎傅友文等,准备趁皇上出宫时乘机起事等等。

朱元璋闻听此言勃然大怒,命令锦衣卫将一众人犯悉数拿来,经过审讯后,无论是否属实一并正法,并全部抄家灭族。甚至凡是与蓝玉有交往的朝臣,都难逃一死。虽然蓝玉一案只持续了两个多月,却有一万五千余人被诛杀,其中多是办案者捕风捉影而受牵连者。

之后,朱元璋又故伎重演,颁布了一份《逆臣录》,以示所杀之人皆十恶不赦之徒。

后来,颍国公傅友德、定远侯王弼、宋国公冯胜等人也因琐事而被朱元璋诛杀,大有斩尽杀绝之意。至此,数十位开国功臣中只有徐达、常遇春、李文忠、汤和、邓愈、沐英六人保全了声名。其中徐、常、李、邓都死于胡蓝之前,剩下的沐英留镇云南,得以寿终,汤和及早告老还乡而幸免一死。

那么,蓝玉谋反是否真如《明史》所说证据确凿呢?有学者分析史料后指出,蓝玉谋反的罪名显然是捏造出来的。如《逆臣录》中曾记载,有一个名叫蒋富的人曾招认说蓝玉北征回来之后,一日请他赴宴,酒酣耳热之际曾劝他“共谋大事”。据据学者考证,蒋富只不过是一个普通渔民而已;还有一个名叫张仁孙的供认蓝玉曾对他说要“成就大事”,并命令他准备武器,多多联络志同道合者,并说他日事成之后共享富贵等等。专家考证后发现,这个张仁孙的真实身份却是一个普通的憔夫!

很明显,这不符合逻辑。即便蓝玉真想谋反,也不可能放着数万大军不结交,而联络这些无足轻重之人,更不会轻易说诸如“共举大事”等掉脑袋的话。可见,蓝玉谋反之罪非常值得怀疑。

那么,胡惟庸与蓝玉二人到底有没有谋反呢?我们认为,胡蓝二人虽然可能有些骄横跋扈、仗势欺人,但是纵观朱元璋的一生及其他开国功臣的可悲遭遇,胡蓝之狱很有可能是朱元璋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和大明江山的万世长存而刻意栽赃,并借题发挥,从而大开杀戒、滥杀无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