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人物百科知识博览
22784600000004

第4章 中国历代帝王(3)

神龙元年(70年5)正月,武则天身染重病,卧床不起,只有宠臣张易之和张昌宗侍侧。宰相张柬之与大臣敬晖、崔玄暐、桓彦范、袁恕己等率羽林军500余人,冲入宫中,杀张易之兄弟,武则天被迫传位给太子李显,上尊号为则天大圣皇帝。恢复唐国号、百官、旗帜、服色、文字等皆复旧制,恢复以神都为东都。

同年11月,武则天卒于上阳宫,年82岁。遗制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神龙二年(706年)5月,与高宗合葬乾陵。

唐玄宗

唐玄宗(谥: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简称唐明皇)李隆基(685~762年),唐睿宗李旦第三子,母昭成窦皇后(窦德妃)。

唐玄宗李隆基个人素质优秀,善骑射,通音律、历象之学,多才多艺。李隆基出生的时候,正是武则天主政要做女皇的时候,所以他小时候就经历了错综复杂的宫廷变故,这也许促使他形成了意志坚定的性格。

唐玄宗即位后,不仅慧眼识贤相,还对吏治进行了整治,提高官僚机构的办事效率。他采取了很多的有效措施,如精简机构,设立严格的考核制度,加强对地方官吏的管理等。玄宗知人善任,赏罚分明,办事干练果断,这是他能开创开元盛世的主要原因。

唐玄宗不仅对内政进行有效的治理,对于边疆也进行了有成效的治理,将原来丢失的领地重新夺了回来。唐玄宗在位时施行的一系列有效措施,使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都得到发展,超过了他的先祖唐太宗,开创了中国历史上强盛繁荣、流芳百世的“开元盛世”。

开创盛世之后,唐玄宗逐渐开始满足了,沉溺于享乐之中,没有了先前的励精图治精神,也没有改革时的节俭之风了。正直的宰相张九龄等人先后被罢官,小人李林甫爬上了相位。李林甫病死后,又使杨国忠掌权,致使政治更加黑暗。

后来,唐玄宗封杨妃为贵妃,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杨贵妃。玄宗对她恩宠备至,奢侈之风越来越盛,朝政愈加混乱,最终导致安史之乱,唐朝大伤元气。“安史之乱”发生后,唐玄宗仓皇出逃。

上元三年(762年)4月5日,唐玄宗死在长安太极宫神龙殿,享年77岁。唐玄宗前期重用贤臣,励精图治,社会经济继续发展,出现了封建社会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但他在位的后期,沉湎酒色,荒淫无度,重用奸臣,政治腐败,终于爆发了安史之乱,唐朝由此转衰。所以说,唐玄宗是一位功过都很突出的历史人物。

宋太祖

宋太祖赵匡胤为宋朝第一代皇帝,纪元960~976年在位。

927年3月21日,赵匡胤生于洛阳夹马营的一个军人家庭。显德七年(960年)正月初四,掌握禁军的归德(治宋州,今河南商丘南)节度使、殿前都点检赵匡胤,乘“主少国疑”之机,发动“陈桥兵变”,夺取了后周政权,建立宋王朝(史称北宋),改元建隆。

太祖的日常生活很朴素,衣服、饮食都很简单,这是历代皇帝中较少见的。曾经流浪的痛苦经历,使赵匡胤对民生问题十分关注。天下初定,就实行了宽减徭役的政策,以便使农民休养生息,发展生产。太祖通过对藩镇权力的剥夺,对武臣的压抑,改变了五代时期藩镇割据、朝廷寡弱、武人跋扈、文臣无权的状况,加强了中央的威权,结束了唐朝中叶以来的藩镇割据局面,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但这些措施也使得官员增多,开支增大,权力互相钳制、地方实力削弱,埋下日后积贫积弱的种子。

“陈桥兵变”后,赵匡胤兵不血刃登上帝位,不仅统一了大半个中国,而且治国有方,宋朝的经济和文化达到我国历史上的又一个高峰。历史证明,赵匡胤是一位推动历史发展的杰出人物。

小知识

陈桥兵变的“陈桥”在哪里

后周显德七年(960年),赵匡胤在赵普、石守信等人的策划下,攻打后周,军队行至陈桥驿(今河南封丘东南陈桥镇)时,三军拥戴殿前部点检赵匡胤为天子。回到东京,建立北宋,史称“陈桥兵变”。

成吉思汗

元太祖成吉思汗(1162~1227年),孛儿只斤氏,名铁木真。蒙古族,世界历史上的杰出政治家、军事家、冒险家。

成吉思汗生于蒙古贵族世家。约在1170年,其父也速该被塔塔儿人毒死,也速该的遗孀月伦领着铁木真和他的几个弟弟度过了数年艰难的生活。少年时期的艰险经历,培养了铁木真坚毅勇敢的品质。蒙古部主忽都剌汗死后,蒙古部众大都在札木合控制之下,铁木真投靠札木合,随他游牧。后来,铁木真笼络人心,招徕人马,最后脱离札木合,建立自己的斡鲁朵。

约在12世纪80年代,铁木真称汗。札木合率领札答阑、泰赤乌等13个部来攻,铁木真兵分13翼迎战。但因实力不敌而败退,史称十三翼之战。

1196年,铁木真和克烈部脱里汗出兵助金,于斡里札河(今蒙古东方省乌勒吉河)打败了塔塔儿人。金授铁木真以察兀忽鲁(部长)官职,封脱里汗为王(脱里从此称王汗,语讹为汪罕)。铁木真与王汗联兵攻打古出古·乃蛮部,回师途中又与乃蛮本部相遇。王汗见敌势盛,不告而退,把铁木真留在乃蛮兵锋之下。铁木真发觉后,迅速撤兵,回到自己牧地撒里川(在今蒙古克鲁伦河上游之西),反而把王汗暴露在敌前。王汗大败。因为有许多蒙古部众在王汗处,铁木真怕他们被乃蛮吞并,对自己不利,便派称为四杰的博尔术、木华黎、博尔忽、赤老温领兵援救王汗,击退乃蛮。

铁木真在部落争战中善于利用矛盾,纵横捭阖,逐渐摆脱了对王汗的臣属地位。1201~1202年,铁木真和王汗联兵,与札木合联盟(塔塔儿、乃蛮等部落联盟)大战获胜,札木合投降王汗。1202年,铁木真消灭了四部塔塔儿,占领了呼伦贝尔高原,实力猛增。1203年,王汗对铁木真发起突然袭击,铁木真败退到哈勒哈河以北。不久,铁木真乘王汗不备,奇袭王汗牙帐,克烈部亡。同年,汪古部也归附铁木真。1204年,铁木真消灭了乃蛮太阳汗的斡鲁朵,成为蒙古高原最大的统治者。

成吉思汗二十一年,率军10万歼灭西夏军主力(次年西夏灭亡)。当成吉思汗正欲集中全力攻金,却于二十二年月十二(1227年8月25日)在六盘山下清水县(今属甘肃)病逝,享年66岁。临终遗嘱:利用宋金世仇,借道宋境,联宋灭金。其子窝阔台和拖雷遵此遗策,于窝阔台汗六年(1234年)灭亡金朝。

元世祖

元世祖忽必烈(1215~1294年),成吉思汗之孙,蒙哥汗(宪宗)弟,蒙古族。名字全称孛儿只斤·忽必烈,讳名呼必赉,睿宗第四子,蒙古族,拖雷正妻唆鲁禾帖尼的第二子(总第四子)。元朝的创始皇帝,庙号世祖,谥号圣德神功文武皇帝,蒙古语尊称薛禅皇帝。

忽必烈是第五代蒙古大汗,1260~1294年在位。1260年3月,忽必烈在部分诸王的推戴下,即汗位于开平,建元中统。在中央设中书省,以王文统任平章政事,在各地分设十路宣抚司,任汉人儒士为使。至元八年(1271年),取《易经》“大哉乾元”之义,建国号为大元,正式即位为皇帝,并开始南下攻打南宋的计划。此后,确定以大都为首都。中央集权政治的重新确立,恢复了正常的统治秩序。1279年,陆秀夫背着8岁的小皇帝宋帝赵昺跳海而死,南宋亡,忽必烈统治全中国。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统治全国的王朝,它初步奠定了现代中国疆域的规模。全国统一后,忽必烈的保守、嗜利和黩武等消极因素都有了发展。至元三十一年(公元1294年)忽必烈病逝,享年80岁。有子11人。

明太祖

明太祖朱元璋(1328~1398年),字国瑞,原名朱重八,后取名朱兴宗,后改现名元璋。大明王朝开国皇帝,民族英雄,也是继汉高帝刘邦以来第二位平民出身并且统一全国的君主。濠州钟离(今安徽省凤阳县)人,汉族。1368~1398年在位,年号洪武。谥号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葬于明孝陵。

朱元璋自幼贫寒,父母兄长均死于瘟疫,孤苦无依,入皇觉寺为僧。率兵出征,有攻必克。1364年,灭陈友谅,自称吴王。1367年,灭张士诚,后以徐达为征虏大将军,举兵北伐,进攻元大都。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在位三十年(1368~1398年),建立了全国统一的封建政权。

在位期间,朱元璋实行了抗击外侵、革新政治、发展生产、安定民生等一系列有利于社会发展的政策,在政治、经济、军事、思想等方面大力加强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统治。与此相适应,在法律思想上鉴于元末法纪纵弛导致的各种弊端,巩固了明朝政权。

但是,他也有许多措施功过难断或者遭人诽议,如廷杖大臣、废丞相、设锦衣卫、大杀功臣、擅杀文人、重开殉葬制度、八股文取士制度、实行君主集权和高压统治等举措,所以他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具争议的皇帝之一。他将自己的陵墓修在了钟山南麓,称为孝陵。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病逝,启用地宫与马皇后合葬。

小知识

朱元璋名字的由来

朱元璋早年做过放牛娃,还讨过饭,后来又在皇觉寺当过和尚。元末群雄风起时,朱元璋投身于郭子兴的农民起义军中。随着朱元璋在起义队伍中不断擢升,他也渐渐觉得“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因此改名为“元璋”。其中的“元”为“第一”之意;而“璋”为美玉的意思。“元璋”即为“天下第一美玉”、“天下第一好汉”的意思。

清圣祖

清圣祖康熙,名爱新觉罗·玄烨,清朝入关后的第二代皇帝,康熙的称谓来自其年号。

顺治十一年三月十八日(1654年5月4日),玄烨生于北京紫禁城景仁宫,佟妃之子;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1722年12月20日),卒于北京畅春园清溪书屋。终年69岁。在位61年(1661~1722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康熙继位时只有8岁,是顺治的第三子。康熙即位之时,清朝处于虽然已建立国家但出于百废待兴的局面。康熙以退为进,在祖母的支持和帮助下,一方面避免与鳌拜发生正面冲突,一方面韬光养晦,专心学习治世本领,并寻找适当时机剪除鳌拜。1669年5月,康熙剪除鳌拜,废除了辅政体制,真正开始了亲政。

康熙执政期间,撤除吴三桂等三藩势力(1673年),统一台湾(1684年),平定准噶尔汗噶尔丹叛乱(1688~1697年),并抵御了沙俄对我国东北地区的侵略,签定了中俄《尼布楚条约》。他曾多次举办博学鸿儒科,创建南书房制度,并亲临曲阜拜谒孔庙。向来华传教士学习代数、几何、天文、医学等方面的知识,并颇有着述。康熙帝在加强皇权的同时,也着手完善满清官僚政治制度。

康熙在位61年,逐步恢复了清朝的经济,让清朝成为当时世界上幅员最为辽阔、人口众多、经济最富庶的帝国。

清世宗

清世宗雍正帝(1678~1735年),名爱新觉罗·胤祯,康熙皇帝第四子,康熙病死后继位,为清代入关第三帝。在位13年,传说为侠女吕四娘报家仇所暗杀,终年58岁;一说为正常死亡,葬于河北泰陵(今河北省易县西)。

雍正是一位十分复杂而矛盾的历史人物,他是勇于革新、勤于理政的杰出政治家,对康熙晚年的积弊进行改革整顿,一扫颓风,使吏治澄清、统治稳定、国库充盈、人民负担减轻。

雍正的主要功绩有以下几项:摊丁入地;创立军机处,推广奏折制度;改土归流。此外,还有有惩治贪污、解放贱民、平定罗卜藏丹津、始派驻藏大臣等,为中国的统一与发展作出了贡献。

但是,雍正也有严重的过失和局限。他在位期间,虽没有出现大规模农民起义,但零散的反抗经常发生,雍正的镇压措施十分严厉。雍正遵奉重农业、轻工商的信条。在对外交往中亦固步自封,还好大喜功,急于求成。

雍正的继位至今还存在很多疑点,可能出于矫诏篡立。但是,雍正统治的13年是清朝统治的重要时期,承上启下,为以后乾隆时期的繁荣盛世打下了基础。

清高宗

清高宗乾隆(1711~1799年),姓爱新觉罗,讳弘历,是雍正帝第四子,生于康熙五十年(1711年)8月,卒于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是清朝第六任皇帝,入关后的第四任皇帝。谥号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庙号高宗,史称乾隆皇帝,是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

雍正元年(1723年),弘历被其父雍正秘密建储,十一年被封为和硕宝亲王,开始参与军国要务。雍正十三年(1735年),雍正去世,弘历即位,改年号乾隆。由此,他站到了当时中国社会的至高点,开始施展其“文治武功”。

乾隆在位60年,退位后又当了三年太上皇,无疾而终,终年89岁。葬于裕陵(今河北遵化西北70里昌瑞山)。乾隆60年的统治,也是中国封建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经过漫长沉淀之后的集大成的时代。而乾隆末年,亦是清朝由盛转衰的过渡。乾隆末期,所谓歌舞升平,“十全武功”的“盛世”已经宣告结束。在60年漫长的“盛世”之后,是成倍增长的人口压力、尖锐的民族矛盾及阶级矛盾,以及统治集团的彻底腐败。

乾隆利用清朝强大的军事力量和少数民族之间的隔阂,两次平定西北的准噶尔部,一次平定新疆回部,两次征服西南的大小金川,一次镇压台湾林爽文起义,一次出征缅甸,一次出征越南和两次出征尼泊尔的廓尔喀。其中,对历史影响最大的是西北方面的军事行动,密切了中原与少数民族的关系,加强了中央集权。而且,乾隆对西藏的治理是康乾盛世一项主要的内容,它有力地维护了祖国的统一和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乾隆帝儒雅风流,一生著文吟诗,其诗作竟达4.2万余首,几与《全唐诗》相埒。乾隆帝还曾六次下江南,六莅五台,奠孔林等。嘉庆四年(1799年),乾隆帝去世,庙号高宗。葬河北遵化清东陵之裕陵。

乾隆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一位赫赫有名的皇帝。他在康熙、雍正两朝文治武功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使社会经济文化有了进一步发展,形成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康乾盛世”。

小知识

乾隆皇帝的“十全武功”

“十全武功”是指乾隆皇帝时期的十次重大军事行动,即两次平定准格尔之役、平定大小和卓之乱、两次金川之役、镇压台湾林爽文起义、缅甸之役、安南之役以及两次攻击廓尔喀之役。因此,乾隆皇帝也自称自己是“十全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