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人物百科知识博览
22784600000030

第30章 世界著名思想家(1)

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公元前470~前399年),苏格拉底是著名的古希腊哲学家,他和他的学生柏拉图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被并称为“希腊三贤”。

苏格拉底被广泛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他早年从事雕刻石像的工作,后来研究哲学。在雅典,他和当时的许多智者辩论哲学问题,主要是关于伦理道德以及教育政治方面的问题,被认为是当时最有智慧的人。

作为公民,苏格拉底曾三次参军作战,在战争中表现得顽强勇敢。此外,他还曾在雅典公民大会中担任过陪审官。雅典恢复奴隶主民主制后,苏格拉底被控,以藐视传统宗教、引进新神、败坏青年和反对民主等罪名被判处死刑。他拒绝了朋友和学生要他乞求赦免和外出逃亡的建议,饮下毒酒自杀而死。

在欧洲文化史上,苏格拉底一直被看作是为追求真理而死的圣人,几乎与孔子在中国历史上所占的地位相同。多年来,他被认为是反民主的、维护反动的奴隶主贵族利益的哲学家。苏格拉底本人没有什么著作,他的行为和学说,主要是通过他的学生柏拉图和克塞诺芬尼著作中的记载流传下来。

柏拉图

柏拉图,也译为帕拉图(约公元前427~前347年),古希腊哲学家,也是全部西方哲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化中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他和老师苏格拉底、学生亚里士多德并称为古希腊三大哲学家。

柏拉图出身于贵族,青年时从师苏格拉底。后游历四方,曾到埃及、小亚细亚和意大利南部从事政治活动,企图实现他的贵族政治理想。公元前387年活动失败后逃回雅典,在一所称为阿加德米的体育馆附近设立了一所学园,执教40年,直至逝世。

柏拉图是西方客观唯心主义的创始人,其哲学体系博大精深,他提出了一种理念论和回忆说的认识论,并将它作为其教学理论的哲学基础。柏拉图的教学体系是金字塔形,其教学思想主要集中在《理想国》和《法律篇》中。

柏拉图才思敏捷,研究广泛,著述颇丰,以他的名义流传下来的著作有40多篇,另有13封书信。柏拉图的主要哲学思想都是通过对话的形式记载下来的,人物性格鲜明,场景生动有趣,语言优美华丽,论证严密细致,内容丰富深刻,达到了哲学与文学、逻辑与修辞的高度统一,不仅在哲学上而且在文学上亦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小知识

柏拉图式爱情

柏拉图式爱情是以西方哲学家柏拉图命名的一种异性间的精神恋爱,追求心灵沟通,排斥肉欲。

柏拉图认为:当心灵摒绝肉体而向往真理时,思想才是最好的。而当灵魂被肉体的罪恶所感染时,人们追求真理的愿望就不会得到满足。当人类没有对肉欲的强烈需求时,心境是平和的,肉欲是人性中兽性的表现,是每个生物体的本性,人之所以是所谓的高等动物,是因为在人的本性中,人性强于兽性,精神交流是美好的、是道德的。

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前322年),古希腊斯吉塔拉人,是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之一。

亚里士多德师承柏拉图。公元前335年,他在雅典办了一所叫吕克昂的学校,被称为逍遥学派。主张教育是国家的职能,学校应由国家管理。他首先提出儿童身心发展阶段的思想;赞成雅典健美体格、和谐发展的教育;主张把天然素质,养成习惯、发展理性看作道德教育的三个源泉。但他反对女子教育,主张“文雅”教育,使教育服务于闲暇。

亚里士多德一生勤奋治学,从事的学术研究涉及到逻辑学、修辞学、物理学、生物学、教育学、心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美学等领域,写下了大量的著作。他的著作是古代的百科全书,据说有400~1000部,主要有《工具论》、《形而上学》、《物理学》、《伦理学》、《政治学》、《诗学》等,其思想对人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亚里士多德还创立了形式逻辑学,丰富和发展了哲学的各个分支学科,对科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马克思曾称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人物,恩格斯称他是古代的黑格尔。

培根

弗兰西斯·培根(1561~1626年),英国哲学家、作家和科学家。他推崇科学、发展科学的进步思想和崇尚知识的进步口号,一直推动着社会的进步,是一生追求真理的思想家,被马克思称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

培根在逻辑学、美学、教育学方面也提出许多思想,著有《新工具》、《论说随笔文集》等。后者收入58篇随笔,从各个角度论述广泛的人生问题,精妙、有哲理,拥有很多读者。《论说文集》最能体现培根的写作风格:文笔优美、语言凝练、寓意深刻。

培根一生在学问上成就很大,然而作为政客他饱尝了仕途之艰辛。做女王掌玺大臣的父亲去世后,他一直未得到女王的重用。直到詹姆斯一世当政,他才逐渐得到升迁,先后担任过法院院长、检察长、掌玺大臣等,还被封男爵、子爵等贵族尊号。然而,后来他又被免除了一切官职。成为平民之后,培根将全部的精力投入到学问研究中,他最终成为中世纪英国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创始者。

1626年4月,培根离开了人世。

休谟

休谟(1711~1776年),18世纪英国哲学家、历史学家、经济学家。他被视为苏格兰启蒙运动以及西方哲学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休谟12岁进入爱丁堡大学,18岁起专攻哲学。1732年,刚满21岁的休谟就开始撰写他的主要哲学著作《人性论》,1734年去法国自修,继续哲学著述。1748年,出使维也纳和都灵,次年回家潜心著述。1763年,任驻法使馆秘书;1765年升任使馆代办;1767~1768年任副国务大臣;1769年8月,退休返回爱丁堡。

休谟的哲学受到经验主义者约翰·洛克和乔治·贝克莱的深刻影响,也受到一些法国作家的影响,他吸收了各种英格兰知识分子如艾萨克·牛顿、弗朗西斯·哈奇森、亚当·斯密等人的理论。他首次倡近代不可知论,对感觉之外的任何存在持怀疑态度,对外部世界的客观规律性和因果必然性持否定态度。在伦理观上,主张功利主义,认为快乐和利益是一致的。他还用其经验论、怀疑论和功利主义伦理学论述了有关上帝观念和宗教问题。

虽然现代对于休谟的著作研究聚焦于其哲学思想上,他最先是以历史学家的身份成名。他所著的《英格兰史》一书在当时成为英格兰历史学界的基础著作长达60~70年。历史学家们一般将休谟的哲学归类为彻底的怀疑主义,但一些人主张自然主义也是休谟的中心思想之一。

狄德罗

D·狄德罗(1713~1784年),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家、美学家、文学家、教育理论家,百科全书派代表人物,第一部法国《百科全书》主编。

狄德罗1713年生于朗格里,1732年获得巴黎大学文科硕士学位。他精通意、英等几国文字,以译述沙夫茨伯里的《德性研究》而著称。在主编《百科全书》的25年中,狄德罗深受弗朗西斯·培根、霍布斯和洛克等人,尤其是培根的思想的影响,使他坚定了献身《百科全书》事业的决心。

狄德罗还撰写了大量著作,在《哲学思想录》、《对自然的解释》、《怀疑者漫步》、《论盲人书简》、《生理学的基础》、《拉摩的侄儿》、《关于物质和运动的哲学原理》、《达朗贝尔和狄德罗的谈话》、《宿命论者让·雅克和他的主人》。《驳斥爱尔维修〈论人〉的著作》等中,他表述了唯物主义的哲学思想;在他的《美之根源及性质的哲学的研究》、《论戏剧艺术》、《谈演员》、《绘画论》、《天才》等著作中,表述了他的“美在关系”的美学思想。

狄德罗的哲学思想既反映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又夹杂着一些辩证法的因素。在认识论方面,狄德罗强调感觉论。狄德罗在坚持唯物主义哲学观点的同时,又具有同时代唯物主义者缺乏的辩证法思想,有些学者认为他的唯物主义应该称为过渡性的唯物主义。

康德

伊曼努尔·康德(1724~1804年),德国哲学家、天文学家、星云说的创立者之一,德国古典哲学的创始人,唯心主义、不可知论者,德国古典美学的奠定者。

1755年,康德完成大学学业,此后任讲师15年。在此期间,康德除讲授物理学和数学外,还讲授逻辑学、形而上学、道德哲学、火器和筑城学、自然地理等。18世纪60年代他的主要著作有《关于自然神学和道德的原则的明确性研究》、《把负数概念引进于哲学中的尝试》、《上帝存在的论证的唯一可能的根源》。所著《视灵者的幻梦》检验了有关精神世界的全部观点。

1770年,康德被任命为逻辑和形而上学教授,同年发表了《论感觉界和理智界的形式和原则》。从1781年开始,康德九年内出版了一系列涉及广阔领域的有独创性的伟大著作,如《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短期内带来了一场哲学思想上的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