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被杀后,满朝文武和所有士兵都高呼万岁!长安老百姓高兴得在大街小巷载歌载舞,共同庆祝奸贼被诛。据说董卓死后,被暴尸东市,守尸吏把点燃的捻子插入董卓的肚脐眼中,点起天灯。因为董卓肥胖脂厚,“光明达曙,如是积日”,为城市亮化工程作出了杰出贡献。
王允一下翻身做主人了,由于本身职位就是司徒,诛杀掉董卓后,朝廷当中就属他的职位为尊。
即便三公有三人,但单说诛杀董卓这一功,就可以让那俩人自愧不如。再说,王允本身就是会溜须拍马的高手,第一个跑到宫里,鼻涕一把、泪一把的忽悠了刘协,让刘协一下认为全大汉就王允一个忠臣。
皇帝器重,这分量自然就不一样了。
于是,董卓伏诛之后一天,王允大摆筵席,大宴群臣,当时可是人人弹冠相庆,热闹非凡。
可有人却不长眼色,跑到董卓尸体旁边轻轻、轻轻地叹了一口气,听到这个消息,志得意满的王允对叹气声当然比较敏感,立即将人拿下审问。
待捉到此人后,众人莫不惊慨。
那人不是别人,正是蔡邕。
蔡邕虽然在故事里比较少露面,但他的才华在三国里是非常了得的,擅音律,好文辞,而且当时也在但任《汉书》的续写工作,才高任重。不单止蔡邕自己才华橫溢,蔡邕也有一个才情极高的女儿蔡琰,传世《悲愤诗》和《胡笳十八拍》,后人评价非常高,可谓是书香世家了。而蔡邕之所以哭董卓,是因为董卓深知蔡邕的才华,也很欣赏蔡邕。撇下董卓的人品不谈,作为领导这董卓还是很知才善用的,蔡邕感于董卓的知遇之恩,见董卓落得如此下场,所以心中就不由得生起了悲凉之意。
当时王允就大叱蔡邕:“蔡邕你他妈好胆哪!竟敢哭董卓?现在我是爷你知道不?现在我才是爷!你他妈这是存心跟爷我作对哪!”
王允大怒,不分青红皂白,定要杀蔡邕,百官惜蔡邕之才,不住劝说,又说蔡邕身负续写汉史的大任,不能随便杀,太傅马日磾就说道:“伯喈旷世逸才,若使续成汉,诚为盛事。”王允闻言,心中更恼,答道:“昔孝武不杀司马迁,后使作史,遂致谤书流于后世。方今国运衰微,朝政错乱,不可令佞臣执笔于幼主左右,使吾等蒙其讪议也!”
看着蔡邕人缘那么好,王允也不敢犯了众怒,就下令先将蔡邕入狱,稍后再做决断。
马超没空搭理这些琐事,此时的马超正在董卓赐给的大房子里面,密谋着一件大事。
“庞德、阎行,计划就是这样,你们依计而行,决不允许有半点差错!”
马超下令道,周身环绕着雄浑的霸气。
此时的马超,经此时间的磨练,已然成为一个合格的雄主,杀伐决断的气势浑然天成。
庞德和阎行对视一眼,均察觉到马超的不同,随后,两人恭敬的说道:“某晓得。”
两人同时退下,剩下马超一下轻叹一口气:董卓啊董卓,枉你一代大枭,却不曾想落得如此下场。
午时的阳光分外耀眼,而这个密室,丝毫没有光亮透入,流动的,只有不符合一个十四岁少年年龄的悲怆情思。
是的,来京城,不知不觉已经半年,此时的马超,已经度过了他十四岁的生日。
不过这个生日却是没有半分喜意,若不是月儿庆贺,马超甚至就忘了自己的生日。
想起月儿,马超冷漠的脸庞不自然浮现一丝微笑,他轻轻打开密门,想出去寻找月儿。
刺眼的阳光猛然燎痛马超的眼睛,马超微眯一下自己的双眼,感慨自己隐藏在黑暗中的时光太久了。不只是实际在密室遥控的时光,同样也包括他的心境。
待熟悉了猛烈的阳光后,马超信不朝月儿的房间走去,却发现门口仆役正在极力阻止着什么。
马超顿步,长时间的隐匿生活,让他开始不习惯如此喧闹的场景,伸手招来一个小厮,询问起缘由。
“回禀公子,有个女子在门口吵闹,说是一定要见你,让你去救她的父亲。”
“女子?救她的父亲?”
马超无心管这种闲事,正打算让仆役赶走那个女子时,却听那个小厮接着说道:
“是的,她说她叫蔡琰。”
马超抬起的脚停住了,思虑片刻之后,马超吩咐道:“将她带进来吧。”
蔡文姬,在三国当中,这是一个身世坎坷的奇女子。
蔡文姬生于书香门第,自小耳濡目染,既博学能文,又善诗赋,兼长辩才与音律。蔡文姬从小以班昭为偶像,也因此从小留心典籍、博览经史。并有志与父亲一起续修汉书,青史留名。可惜东汉末年,社会动荡,蔡文姬被掳到了南匈奴,嫁给了虎背熊腰的匈奴左贤王,饱尝了异族异乡异俗生活的痛苦,才生儿育女。十二年后,曹操统一北方,想到恩师蔡邕对自己的教诲,用重金赎回了蔡文姬。
蔡文姬的一生是悲苦的,“回归故土”与“母子团聚”都是美好的,人人应该享有,而她却不能两全。多年被掳掠是痛苦的,可一旦要结束十二年的羶肉酪浆生活,离开对自己恩爱有加的左贤王,和天真无邪的两个儿子,她那时分不清是悲是喜,只觉得柔肠寸断,泪如雨下,在汉使的催促下,她在恍惚中登车而去,在车轮辚辚的转动中,十二年的生活,点点滴滴注入心头,从而留下了动人心魄的《胡笳十八拍》。
蔡女昔造胡笳声,一弹一十有八拍。胡人落泪沾边草,汉使断肠对归客。
归汉后,曹操将蔡文姬嫁于董祀,蔡文姬感伤乱离,作《悲愤诗》,是中国诗史上第一首自传体的五言长篇叙事诗。
蔡文姬也确实非常有才气。在一次闲谈中,曹操表示出很羡慕蔡文姬家中原来的藏书。蔡文姬告诉他原来家中所藏的四千卷书,几经战乱,已全部遗失时,曹操流露出深深的失望,当听到蔡文姬还能背出四百篇时,又大喜过望,于是蔡文姬凭记忆默写出四百篇文章,文无遗误,可见蔡文姬才情之高。曹操把蔡文姬接回来,在为保存古代文化方面做了一件好事。历史上把“文姬归汉”传为美谈。
如此命运多舛的奇女子,马超不能不动容。
带仆役将那蔡文姬带来之后,马超哑然失笑:自己又犯了一个常识性错误,光记得历史名人的事迹,却忽略了他们的年龄。
蔡琰蔡文姬生于公元177年,也就是说,此时的蔡文姬只是一个比马超还小一岁的小萝莉。
蔡文姬看到马超,慌张下拜,期盼的说道:
“公子,请救我父亲性命!”
说罢,俯脸于地,长跪不起。
其实不用细看,刚进门的时候,马超已经看清蔡琰的面容,虽说小女未长成,但已经出落出美人模样,即便是有绝世佳人月儿常伴的马超,也不禁在一瞬间恍然。
尤其小文姬身上带着翰墨之香,文华自入气质,显得尤为娴静淡雅,端庄可人。
马超静静看着悲戚的蔡文姬,默默思虑着王允的所为:
其实,蔡邕哭董卓之事只是一个借口,王允总有一天都要把蔡邕做掉的。不为什么,只因为蔡邕当时的工作──续写汉史。
王允本身也算是一个知识分子,同时却也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小人,不仅如此,还因为董卓的存在,使王允产生了严重的心理扭曲,此人非常可怕。王允自命清高,但是面对强大的董卓,他又不得不溜须拍马天天将自己整出一副孙子模样。这种对董卓阿谀奉承的小人作态是他这个知识分子一生中最大的污点,现在王允杀了董卓,那么,在这个感念董卓知遇之恩的蔡邕眼里,会怎么看待王允的这个人生污点呢?最重要的是,在史书里,这蔡邕会怎么记录王允这段为人不耻的小人姿态呢?
王允要立一个perfect的牌坊,所以绝不能留下这个深知来龙去脉的蔡邕。所以王允说蔡邕是佞臣,不能让他写谤书,“使吾等蒙其讪议”。这句话乍听起来是不想让蔡邕出于私情而在史书里为董卓说好话,实际上却是不想让蔡邕记录下自己人生最大的污点,遗笑千古。也因此,王允上位,这蔡邕就必须要死。
借用马日磾后来说王允的一句话:“王允其无后乎!”
所以,救蔡邕的直接代价就是和王允反目,而此时,马超没有做好这方面的准备。
救或是不救?
马超面无表情看着已经开始低声悲泣的蔡文姬,开始陷入深深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