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李世民的故事
22771500000009

第9章 力挽狂澜

攻破西河以后,李渊让李元吉做太原留守,镇守晋阳。并任命李建成为左领军大都督,任命李世民为右领军大都督,裴寂等为谋士,从晋阳出发,计划南渡黄河入关。隋炀帝留守长安的儿子杨侑得知李渊起兵南下,大为恐慌,当即派将军宋老生率两万精兵驻守在五十里外的霍邑(今山西霍县)一带,派大将军屈突通驻扎在河东一带,共同防御李渊。

公元617年7月,李渊亲率三万大军继续南下,在距霍邑五十余里的贾胡堡安营扎寨,同宋老生对峙。由于连日暴雨,汾水泛滥,路面上水流成河,平地水深数尺,道路泥泞不堪,无法行军。李渊只得命令军队原地待命。士兵们久宿野外,每天浸在雨中,痛苦不堪,难免会有怨言。更糟糕的是,暴雨毁坏了交通,将李渊与军备物资供给部队的联系切断了,导致军中补给供应不足,粮食严重缺乏。此时兵困粮乏、军心浮动,每天都有士兵开小差偷偷溜走的。正在这危急关头,又有流言说刘武周勾结突厥,准备乘虚攻打太原。种种传闻,使军心极度涣散。

“宋老生、屈突通连兵据险,不容易迅速攻下啊。”在李渊召集的议事会上,裴寂忧虑重重地说道,“突厥贪婪无信,唯利是图,如果刘武周去引诱他,很难说他不会动心呀。传言不能说是真的,但谁又能保证它是假的呢?万一是真的,又怎么办?太原是一方都会,义兵的家属全在那儿,如果家属被人家抄走了,军队还不崩溃了么,所以与其困在雨中不能前进,还不如回救老巢,护住根本重地,等形势好些后,再西征也不晚哪!”

很多人都赞成裴寂的意见,认为这样持重是万全之策。

“这样做是非常危险的!”李世民着急地站起身来,话也因焦虑而说得飞快,“现在这里遍地都是麦苗,如果粮食真的断了,还可以煮麦浆吃,活人还怕被饿死吗?宋老生这人轻躁得很,可以一战而檎。刘武周与突厥表面上拉得很近,其实内心互相猜忌。他敢南下抄我们的太原,就不怕突厥抄了他的马邑么!当初我们举义起兵,就是要不顾一切代价先入长安,号令天下。现在遇到了一个小敌,就突然想班师回太原,这恐怕义军心凉,一朝解体啦。就算回到太原,守着一城之地,不过是做一个小贼而已,别说取天下了,恐怕最后连自己都保不了!”

“二郎啊,你把话说得过头了吧!”裴寂摇头表示不同意,他的眼皮眨了眨,语气显得很随便,“不回太原,就继续待在这儿躲雨,不进不退的,万一太原失守了,你能保证军队不哗变么?回了太原,军队就真的像你说的那样会散么,大将军的威望这么高,兵带了这么多年,会让军队说垮就垮么?”他胳膊伸得长长的,胡乱搗着食指,“二郎啊,我和大将军认识了几十年,你还没出生的时候,我们就成了好朋友啦,我们经历过的事多啦,知道做事是有章法的,很多事都坏在年轻人急躁冒进上面,还是稳当点儿好。”

李渊点了点头。

“谁知道这雨下到什么时候为止啊?往年这个时候,一下就是一个多月。”左领军长史陈演寿旁敲侧击地说道。

“是啊,是啊,稳当点儿好。”众人都表示同意。

“建成,你是什么意见?”李渊问道。

“我以为老二说的有理。爹爹,我们不能轻易退兵。”李建成温和地说道。

“裴长史,请问你们过去有过造反的经验么?”李世民脸涨得通红,但仍然竭力保持着语气的平静,“恐怕还是第一回吧?这次西征,老经验不见得都用得着!你看杨玄感,败就败在犹豫不决上,他要是早点西取长安——”

“你爹爹可不是杨玄感,”裴寂笑嘻嘻地摆摆手,打断了李世民的话,“杨玄感值得提么,此人有勇无谋,莽夫一个。”

“算了,大家就议到这里吧。”李渊出面平息了这场争议,他转向众人,作出了最后的决断,“那就先退回太原吧,看来不收拾刘武周,心里总不踏实。”

“什么时候开拔?”长孙顺德问道。

“今天下午。兵贵神速。”李渊回答。

雨像在印证裴寂的话似的越下越稠,到了黄昏,还刮起了风,白白的水汽被风吹得长长的,像一波一波的水国骑兵向前飘忽。天渐渐地黑了下来,秋雨在黑暗中淅淅沥沥地洗着。

李世民穿着长靴,乘着茫茫的夜色,在凹地的水凼(dang)中趟来趟去,不远处,将士正一队队地向太原方向撤退,那哗哗的趟水声,就像命运的脚步,踢踏在他的心上。

这个看来很平常很平常的雨夜,可能就是决定大军,决定众人,包括自己的命运的时刻。

天机啊天机,一失不再来!李世民恍惚看到,在大军一队队撤向太原的时刻,天机就像一条朦胧的龙,正在黑暗和夜雨中沿着水凼的表面滑行,朝着大军撤退的相反方向飞去。

是时候啦,大丈夫该出动了,再做一次努力,豁出去了再赌一把吧。

大雨中李世民走到父亲的住处。大帐外站着四位穿蓑衣的卫士,为首的见了李世民,轻声地说:“二郎,大将军已经睡了,他说明日要赶早走!”

“我想叫醒爹爹,有紧要事要和他商量!”李世民着急地说。

“不行啊,二郎!”那卫士为难地说,“大将军专门交代过,就是他儿子来了,也不准叫他!”

好容易聚集的希望像一堆码起来的砖瓦,被人一推而倒。李世民的心几乎揪成了一坨儿,像个陀螺急速地旋转着,他绝望地仰头看着黑暗的夜空,雨水打在他的脸、眼睛、鼻子、嘴巴上。

夜空似乎从高处向下坠落!“爹啊——”李世民突然忍不住放声号哭起来,“爹啊,这样怎么得了啊!爹啊,这样怎么得了啊!”他的哭声好像猛兽受伤后的号叫。突然大帐中有一个熟悉的声音问道:“是谁在外边哭?”李渊醒了!

“是我,爹,我有紧要话和您说,爹——”李世民哭喊道。“好啦,好啦,别哭啦,我马上就起来了。”李世民进门时,李渊惊问道:“世民,你怎么没穿蓑衣,全身都淋透了?”

“爹爹,我是哭我们要完啦,你一定要听我把话说完啊!爹——”李世民又哽咽了。李渊劝道:“世民,既然进来了,就慢慢说,急什么?在那边坐下吧!”李世民仍然一动不动地站着,他吸了一口气,终于平静地说道:

“爹爹,您曾经指挥过多少次战斗,知道军队是不能随便后撤的。现在我军刚刚举义,看起来声势很大,其实心里非常脆弱,如果一直向前进,大军就会斗志高昂;如果一向后撤,它就会一哄而散;大军一散,后面的敌人跟着上来,我们不是很快就要灭亡了吗!”“继续讲你的吧!”李渊用命令的口气说道。

“现在朝廷听说我们起了兵,非常忧虑,把骁将精兵都布置在我军西进的路上。这是一个两军决战、在战场上分出个你死我活的架势啊,如果我们没和敌人接触就轻率地撤退,士兵们哪知道是怎么回事呢,还以为敌人太强大啦,还以为我们自己垮啦,士兵们胡乱恐慌,你吓我我吓你,肯定会出问题的!那样军营内外都成了我们的敌人。那时候北边的突厥和刘武周将趁火打劫,南边的宋老生和屈突通也会追逼过来,我们南不能南,北不能北,回没有个回处,去没有个去路,就像掉到了河里,不用别人打,自己就能把自己给淹死啦!怎么能说不危险呢!现在断了粮食又怕什么,遍地都是生麦浆可以煮着吃,最可怕的是临战怯场。只要向前进,就总会有粮食,总会有军队。总之就是要进取才行!李密把几个粮仓看得过于金贵,结果没有一点深谋远虑,把整个关中白白地让给我们,我们难道也像他那么傻,放着关中不要,又让给别人吗?宋老生行军打仗历来轻躁,我军向前去,攻破他的霍邑是没有任何问题的。我们这支队伍大都是新军,非常需要一场胜利来建立信心,可不是需要一场撤退和逃跑!我们能否成就大业,建立威望,就看这第一场战斗能否取得全胜了!”

“爹爹,您可不能真的信了他们的话,他们口头上说是要保卫太原,其实是想顾他们的家,保他们的命,为这找一个好听的借口罢了!孩儿是那种上战场不要命地拼杀的人,不是那种讲空话的人。爹爹,您常说种地要问种地的,织布要问织布的,现在打仗您是不是要问我们这些打仗的,问他们那些文人做什么!爹爹,等雨停了向前进军,如果不能杀了宋老生,攻下霍邑,孩儿愿意割下脑袋见您!”

“世民啊,你终于把为父的给说服啦。”李渊感慨地说,“先派卫士把你大哥叫来说一说吧!”

李建成很快到来了,他对父亲说,他完全赞成弟弟的意见!“你们兄弟俩的谋划才是对的,就这么决定了!”

李渊既高兴又不满,“那些懦夫之徒,差点儿坏了老子的大事!”

没过几天,就在28日,太原运来的第一批军粮到了,这时候大军库存的粮食仅仅还够吃一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