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李世民的故事
22771500000026

第26章 平东突厥

贞观之治

公元626年8月,突厥首领颉利可汗乘唐朝发生“玄武门之变”、政局不稳之际,与突利可汗集结了数十万兵力,入侵到了靠近长安的武功一带,长安戒严。北方的突厥主颉利可汗,虽然曾与李世民在豳州定盟,但后来依然屡屡进犯,反反复复地忽和忽战。武德九年8月,颉利和突利再次举兵二十万,侵入唐的边境泾(jing)州(治今甘肃镇原东南)。

太宗下诏戒严,并派尉迟敬德为泾州道行军总管,带兵前去抵御。敬德到了泾州后,正好与突厥兵相遇,于是乘着锐气杀了过去,杀死突厥一千多人。吃了这一败仗后,颉利继续向长安进发,驻扎在渭水便桥之北,之后派遣心腹执失思力到长安面见太宗,以探虚实。

太宗召见执失思力,问他为何派兵侵犯。思力说:“你们派发给我们的金币,不但没有定额,有时还干脆不给。所以我国两可汗带兵百万前来请命。”

太宗毫不畏惧,义正词严道:“我与你国可汗当面约定和亲,前后赠送金不计其数。现在你们自己首先违背盟约,带兵入侵我大唐疆土,是你没有道理。我想你们虽居戎狄地区,也应懂得人之常情,怎么能够如此背信弃义?现在,我应先将你斩首,然后再与可汗作战,看你们可汗能不能取胜我军?”

执失思力听了,顿时十分沮丧,没办法只好破头谢罪。

有大臣进来提醒李世民:“两国相争,不斩来使,请皇上派人送还执失思力,以示宽容仁德。”

太宗说:“我如果遣还突厥来使,反而令他更加藐视我大唐尊严,这可是能够随便纵容的事么?”

太宗又回头对执失思力说:“我将派人把你的头颅送回去,让它看着我亲自带兵征战,究竞谁胜谁负?”

说完指令左右将执失思力关押起来。然后,太宗召集宫中禁军,自己亲自披上盔甲,跨上战马,带着高士廉、房玄龄等六人,直接奔赴渭水。

其时,颉利可汗正在营中坐等执失思力回来报告情况,忽然有人匆匆进营,说是:“唐天子来了。”

颉利上马出营,隔河遥望,只见对面巍然立着六位骑兵,为首的那位盔甲辉煌,果然是以前的秦王,当今主事中原的大唐天子。

颉利惊疑未定之间,对面唐天子已是朗声说道:“颉利可汗,我与你定盟豳州,约好不再相犯,近年来你多次负约,我正要兴师问罪,你却主动带队前来了,莫非是前来送死么?”

说到这里,唐天子又扬鞭指向空中:“苍天在上,我国未曾有负可汗,而可汗却负了我国。有负于我,就是有负于天,请问可汗,是否能够承担这个结果?”

那颉利听到这话,更加感到心惊。其随身带着的将士本来信鬼信神,又看唐天子高高在上,威风凛凛,不由得魂飞魄散,相继下马膜拜。忽然间,只听得锣声喧天,鼓声动地,生龙活虎的唐军陆续集结,迅速摆成了一字的长蛇阵,而太宗还在马背上昂然立着。真是声威显赫,不可小视。

大臣萧瑀担心太宗轻敌,一再坚持请求太宗还朝。

太宗悄悄对他说:“你还不知道,我都已经考虑好了。突厥敢举国前来进犯,是由于我国内有难,而我又刚刚即位。我们如果表现得怯懦,只是闭城自守,他必然让部队大肆抢掠。我为此特意只带少量人员,让他看到我从容不迫;同时又大张旗鼓集结军队,作出必然开战的阵势。他被我的正气所慑,又被我军威所震,再说毕竟是深入我腹地,心中多少也有担忧。在这种情势下,如果我们与之交战,则一定取胜;如果与之讲和,则必然长久稳固。是否制服突厥,就在这一招了。你看着吧,他们已经无能为力了。”

果然过了片刻,就有突厥使者渡过渭水,来向太宗请求讲和了。太宗大声责骂来使,来人也只得俯首听命。最后,太宗勉强同意与之和谈,并限期次日订盟。

于是遣还来使,太宗回到宫中。第二天,又亲临城西与颉利在便桥相会。再次定盟后,双方即指挥退兵,太宗也将执失思力放了回去。

太宗后来告诉大臣,之所以与之讲和,是因为自己刚刚即位,国家还未安定,百姓还不富强,也考虑到如果交战过多,突厥必定生怨,由怨而惧,就会发愤图强,将来肯定会来抱怨。而现在结盟而退,今后很可能更加志骄气傲,而不再防备唐军,到那时才可以一举消灭。

这时期,唐朝境内基本安稳,只是北方的梁师都仗着突厥势力未平定。于是太宗派遣右卫大将军柴绍前去讨伐梁师都。师都连忙向突厥告急,颉利派兵相援,但很快被唐军大败。后来,由于被唐军围困的时间太长,城中食物都已吃尽,师都的弟弟将其杀死后,全城投降。至此,中原全境才真正统一。

这里有必要交代一下:突厥强盛时,统领当时北方各部落,威震塞外,后来突厥分为东西两部,各部落便逐渐分裂,有的属于东突厥,有的属于西突厥。当时的十五个部落中,便有被征服的铁勒族薛延陀和回纥(he)等。后来颉利衰落后,薛延陀等就脱离颉利而自立门户了。

太宗曾经派人前去了解突厥境内情况,回来的人向太宗建议,进攻突厥的时机到了,因为其各部四分五裂,人心离散,势力正在逐渐衰微。但太宗顾念曾经与之结盟,认为只有等他前来挑衅,再出军攻伐,才是师出有名。没想到唐讨伐梁师都,颉利却派突利带兵来援。后又因突利连战失败,颉利竞对其实行责骂鞭打,幽禁十多天才释放。

这突利一被释放,就派使者向唐太宗请求归顺。而颉利得到消息,气愤不过,竞又前去攻打突利。突利便请唐派援兵救急。太宗召集群臣商议,说:“我与突利为兄弟,兄弟有难不可不救。但与颉利也是同盟,真是进退两难。”

在座诸位都认为这实在是消灭突厥的好机会。但太宗只是命令准备军需,想要等颉利有进一步对唐的不利行为再行动。后来,因屡有大臣上书请求攻打突厥,太宗才于贞观三年(公元629年)11月,任命并州都督李勣为通汉道行军总管、兵部尚书李靖为定襄道行军总管并及柴绍、薛万彻等,统率十万大军北征。

到贞观四年(公元630年)春,太宗接到北征军的捷报:颉利被李靖打得落荒而逃。

颉利被李靖突破后,

一口气奔往碛(qi)

石,正想在此重整旗鼓,将来东山再起。

万万不料并州都督李世觔,不知从哪儿杀将出来,颉利可汗如临大敌,立即调兵作最后一搏。但是他的队伍已是不堪一击,交战不久就溃不成军。

颉利估计这碛石也守不住了,又窜入铁山苟延残喘,一面命令执失思力赴唐都长安谢罪,表示情愿举国投降。

太宗于是派遣鸿胪卿唐俭和将军安修仁一同前往安抚;又下令让李靖率兵相迎。

李靖接到命令后,

对副将军张公谨说:“颉利虽然失败了,但其旗下余部势力还比较强大。如果不乘胜追击,今后结局很难预料。为了不留后患,最好趁皇上派去安抚的使者到突厥时,我们即派兵出击。那颉利肯定不会有所防备,还来不及反抗和躲避,便被我擒获了。”

但张公谨说:“皇上已经下了诏书,同意突厥投降,如果我们再发兵袭击,虽然胜利是肯定的,但派去的使者不是要被害了?”

李靖答道:“机不可失,当年韩信破齐就用的这个计策。唐俭等人有什么可惜的呢?”说罢连夜派兵进发。

这时,正好李世觔也率军前来会合,李靖把自己的意见一说,两人一拍即合。于是由李靖做先锋,李世勤为后应。沿途碰到突厥的巡逻兵,一律擒获,令其充作向导。

那颉利可汗刚刚接见了唐朝的来使唐俭和安修仁,了解到唐天子已经同意他投降,连日紧绷的情绪宽慰了很多,正在高高兴兴地设宴款待两人。

忽然有人进来报告颉利:“唐兵已到,离这不到十里了。”颉利一听大惊,质问唐的使者:“这……这到底是什么意思?大唐天子既然允许我归附,却又出兵前来袭击,竟然这么言而无信么?”

唐俭等人急忙从座上起身说:“可汗不必怀疑,我两人是从长安来的,还没有到李总管的部队去接洽,大概李总管还不知情,所以带兵来了。现在如果由我两人出去阻止,一定可以让他们撤军。可汗不必担心!”

说完,唐俭和安修仁两人携手出了突厥营帐,跃马扬鞭,很快就不见了踪影。

颉利听了唐俭的话后,认为他说的是实情。待唐俭离去后,还认为不必设防抵抗,眼巴巴地望他退军。

谁知营帐外的警报却是源源不断地传来,一会说唐军还相距七里,一会说只相距五里了。于是颉利亲自出门遥望,果然看见大队的唐军浩浩荡荡地开过来了。他知道这一切时已经太晚,来不及部署兵力迎接战斗了,只得慌忙跨上战马自个儿逃去。主帅如此,其部下也只好抱头鼠窜。唐军闯入大营之后,东杀西砍,如入无人之境。

颉利可汗原来是去投奔一位叫苏尼失的部将,这苏尼失在颉利势力的打压下逐渐衰落,而其余各部大都不再买颉利的账时,苏尼失依旧对颉利忠诚不二。颉利见到苏尼失后,建议两人去投奔正在壮大的吐谷浑。苏尼失有些犹豫不决。

正好李靖这时凯旋退军,只是命令灵州总管、任城王李道宗出兵追捕颉利。道宗于是派人送信给苏尼失,让他将颉利交出来;同时又派副总管张宝相率军进逼。可怜颉利听到这个消息后,不得不躲到荒山野外去了。

苏尼失听说唐军马上就到,而自己又无力抵御,只好到处搜寻,终于将颉利抓住。正巧唐军黑压压地到了。苏尼失将颉利带上,率领众人出来投降。

4月,颉利可汗被送到长安。长安大街上人山人海,百姓争先恐后来看被俘的颉利可汗,一睹李世民的英姿。颉利可汗被带到顺天楼下,顺天楼周围布满了李世民的军队,士兵们整齐地站立在四周,刀枪和盔甲在阳光下闪闪发亮,威武雄壮。李世民在百姓的欢呼声中,缓缓登上了顺天楼,俯视着自己的臣民和颉利可汗,一种指点江山的豪迈情感油然而生。

太上皇李渊听到抓获颉利的捷报,高兴地说:“过去汉高祖被匈奴困在白登城,汉家子弟都无法报此仇。我儿曾说,十年内必灭突厥。现在才五六年,颉利便被活捉了,我的心头大患也解了。这真是我传位得人啊,我可以死而无憾了!”

于是,李渊大摆酒宴,庆贺胜利。吃到高兴处,李渊自弹琵琶,李世民翩翩起舞,群臣高呼万岁,彻夜不眠。

至此,唐朝基本消除了边境隐患,也为将来的盛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这一点上,唐太宗李世民实在是中国古代皇帝中少有的能君。

颉利被送回长安后,太宗在顺天楼举行了盛大的召见仪式。颉利伏地请罪,太宗高声说:“你借父兄遗业残害人民,自取灭亡,这是你的第一大罪;与我多次结盟又多次违背誓言,这是你第二大罪;恃强好战,不顾人民死活,这是你第三大罪;践踏我的庄稼,掠夺我的人民,这是你的第四大罪;我派遣使者招安,你却迟迟不来,这是你第五大罪。但我念你自从便桥之盟以后,总算没有再来侵犯,所以赐你不死,你不要再不知道感恩啊!”

颉利闻言,一边下泪一边连声称谢。太宗于是命人将颉利带下去,好好款待,并加封李靖和李世勣为光祿大夫。

再后来,太宗将原来突利的地盘分为四州,颉利的地盘分为六州,左置定襄都督府,右置云中都督府,分别统率已经被唐廷降服的突厥部落;又命令突利为右卫大将军北平郡王兼任顺州都督。

之后,太宗命颉利为右卫大将军,留住京城。而苏尼失擒获颉利有功,特封为怀德郡王,授宁州都督。

那颉利留京时间一长,郁郁寡欢,渐渐地形容憔悴,不久即染病而逝。苏尼失听说颉利去世,悲伤至极,也随颉利的亡魂去了。

突厥灭后,李世民一方面积极促进唐朝社会经济文化的全面繁荣发展,一方面大力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往来交流,充分显示了唐王朝包容万象、开放恢宏的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