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李世民的故事
22771500000024

第24章 谋定夺权

李世民知道,他跟李建成、李元吉之间的斗争终有一天会分出胜负,他有信心成为胜利的一方。不过,他对用何种方式赢得胜利还拿不定主意。从内心深处,他不希望采用暴力的方式,可又想不出别的温和的方法。

李建成、李元吉也知道李世民的秦王府中奇才异能之士众多,实力不凡。于是,他们就千方百计拉拢这些人,希望他们都能背叛李世民替自己做事。李建成私下用一车的金银宝器送给李世民的大将尉迟敬德,并写信给尉迟敬德,信中大肆吹捧尉迟敬德,并且提出要和他结交。

尉迟敬德看了信,推辞道:“我是一个贫贱的粗人,在隋末动荡中长期为叛贼宋金刚卖命,成了刘武周草寇队伍中的一员,犯了很大的罪。秦王不但不杀我,反而加以重用,待我如上宾。现在又推荐我担任秦王府的要职,对秦王的知遇之恩,我唯有以死相报。但我没有为太子殿下您立过功业,无功不受禄,实不敢接受这样重的赏赐。若我是个见利忘义、背信弃义的人,对殿下又有什么用处呢?殿下又何必结交于我呢?”他坚决不接受礼物,把东西退了回去,并报告了李世民。

李世民知道这件事情以后,说:“我知道将军立场坚定不会动摇。但是他们既然送你财宝,将军就应接受下来,这样就可以知道他们的阴谋。否则,你恐怕会遭到不测。”尉迟敬德笑道:“我乃一名武夫,当时没有想到这么多。”

果然,李建成被拒绝后勃然大怒,怀恨在心。他花高价收买了一个刺客,要刺杀尉迟敬德。一天晚上,刺客到尉迟敬德住宅门口徘(pai)徊,想趁机潜入。守卫看见他形迹可疑,立即报告尉迟敬德。尉迟敬德有所防备,故意敞开院子的重重大门,自己坐在屋里读书,使刺客不明底细,不敢入室行刺。李元吉又到李渊面前诬告尉迟敬德,说他在宋金刚手下当将领时,曾杀死过许多唐军将士。裴寂也从旁加以证明,还说他那年讨伐刘武周失败,与尉迟敬德替刘武周卖命有很大关系。李渊大怒,下令把尉迟敬德投入监狱,严加审讯,即将处决。李世民向李渊再三求情,才得以释放。

李建成、李元吉收买不成秦府的勇骁之士,又转而设计陷害李世民的谋臣。李建成对李世民府中的人才了如指掌,为了斩掉李世民的左膀右臂,他对李元吉说:“李世民手下的房玄龄和杜如晦最有智谋,留他们在迟早是个祸患,得设法把他们赶出秦王府。”于是,李元吉就马上启程赶往李渊宫中,准备进谗言。

哪知隔墙有耳,李建成和李元吉这番话被东宫的一个内侍听到了,他是李世民的心腹,便很快把李建成的话转告给李世民,李世民开始还不大相信。但是,他傍晚就得知李渊下令将杜如晦和房玄龄两人赶出秦王府的消息,大大地吃了一惊。李世民心绪纷乱、理不出个头绪。他压根儿没想到,他们兄弟之间竞然闹到这般地步。那碗毒酒一下子浇灭了他儿时对哥哥的美好记忆。现在,他又千方百计地把他身旁的得力干将一一调开,让他成为一根光秃秃的树干,然后再来慢慢地砍伐,这完全是为了翦除与他争夺王位的对手。李世民心乱如麻,一时拿不定主意。李世民的府中只剩下长孙无忌、高士廉、侯君集、尉迟敬德等心腹,他们也日夜不休地劝李世民先发制人杀掉太子和齐王。

李建成、李元吉早以金钱引诱秦王府大将段志玄,段志玄不肯屈从,所以李建成他们就想把段志玄调离。他们又诬陷秦王府大将程知节,调程知节为康州刺史,远离李世民。程知节借口有病,没有马上赴任,而对李世民说:“我们这些人,犹如大王的翅膀和左右手,现在眼看要被他们欲断和拔尽,我程知节会誓死效忠大王,但希望大王早点决定除掉太子!”李世民犹豫再三,恰好这时突厥又发大军南渡黄河,边境告急,这年是武德九年(公元626年)。以往,凡有战事,总是李世民挂帅征讨。这次,李建成不希望李世民重掌兵权,就向李渊推荐让李元吉代替李世民率大军去征讨突厥,李渊答应了。李元吉趁机把秦王府的大将尉迟敬德、程知节、段志玄、秦叔宝等都征调入伍,并要求从李世民部下中挑选一部分精锐。

李建成对李元吉说:“现在你统帅着数万大军,又把李世民的千将都抽调了出来,除掉秦王易如反掌。你出发那天,我假装请李世民一起在昆明池设宴送你饯行,你埋伏几个壮士,当场把秦王杀掉,就说他得了暴疾而亡。到时候,父皇也只好将信就信了。事成后我会派人劝说父皇,让他赶快让位给我。尉迟敬德等人一旦到你军中报到,你就把他们全活埋了,其他的人谁还敢不服我们?”

一看这局面,尉迟敬德和长孙无忌对李世民说:“大王如果再不早做决断,大祸就在眼前了。”李世民道:“都是手足兄弟,怎忍心下手?”

尉迟敬德说:“大王为何因为区区仁慈,就不顾大局?”李世民默然不答。说话间,太子率更丞(隋唐东宫掌礼乐、漏刻的长官)王晊(zhi)飞奔而至,好像有话要说,因见长孙无忌和尉迟敬德两人在旁,欲言又止。李世民察觉后,便起身与王晊密谈。

王晊说了几句话就退出离开了。李世民出来告诉长孙无忌:“王晊刚刚来说,太子李建成与齐王李元吉定下计谋,想让我和李建成到昆明池去,为李元吉北伐饯行,然后在宴席前埋伏勇士置我死地。”

长孙无忌不等李世民说完,抢过话头说:“先发制人,后发被人所制。您应该下决心了。”

李世民说:“骨肉相残,无论古今都是大罪。我也知道祸在旦夕,只是想等他先动手,我再仗义讨伐,才有道理。”敬德在旁接过话说:“如果大王实在不听敬德劝说,敬德不能留在大王身边束手被缚,请原谅我自此告辞。”

无忌也说:“大王如果不听敬德的话,无忌也要随他一同离开。”后来李世民召集府僚商议,大家都异口同声要李世民当机立断。但李世民还未最后下定决心,想用占卜决定。

众人正要取龟片为卜,突然有一人闯了进来,将龟片一把扔在地上,说:“占卜是因为有疑惑,局势已然十分明白,哪里还用占什么卜。现在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难道问卜不吉,我们就此罢休了吗?”

李世民一看,说话的是幕僚张公谨,便问:“在先生看来,事情真的可行么?”张公谨说:“非但可行,而且应该速行。”

经过这许多的周折,李世民这才下了决心,命令长孙无忌将房玄龄和杜如晦召来,一同定下密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