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改变一生的闪念
22726500000015

第15章 一念宽容,一念怨恨——天宽地宽没有我心宽(1)

当你在生活当中受到伤害之后,你是选择宽容还是怨恨?怨恨,有时就像个枷锁,将我们的痛苦锁住,又像个心火的牢狱,让我们无时无刻不在痛苦的火焰中,自己折磨自己。要超越怨恨,我们就要选择宽容。当我们心灵为自己选择了宽恕的时候,我们便获得了应有的自由。因为我们已经放下了仇恨的包袱,无论是面对朋友还是仇人,我们都能够赠以甜美的微笑。宽容,不止是一种思想,更是一种可以实践的本质。当我们学会宽容的时候,我们就在超越自我,提升自我,使自己走向洁净的心境。当我们学会宽容的时候,我们原谅别人给别人一个改过的机会,就是给自己一个更加广阔的空间。

闪念38:相逢一笑泯恩仇

有一块浑身长满青苔的石头落入了一条小溪中,石头“不怀好意”地挡住了水前进的方向,并且弄脏了溪水。水并没有因此而抱怨和仇恨石头,它用流动的身体不停地冲刷这块长满青苔的石头,不一会儿,石头被水冲洗干净,露出了光滑的身体。面对着水的宽容和大度,石头感到很羞愧,它不仅为自己的行径而道歉,而且还决定与水和睦相处。水以德报怨,还原了石头的本来面目。可谓是:相逢一笑泯恩仇。其实,人世间也常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

生活在尘世中,难免有误会、有矛盾、有分歧,只要能够拥有一颗宽容、友爱、谅解、忍让的心,相信所有的人都可以和谐共处。

古时候,一个丞相的管家准备修一个后花园,希望花园外留一条三尺之巷,可邻居是一个员外,他说那是他的地盘,坚决反对修巷。管家立即修书京城,看到丞相回信后的管家放弃了原计划,员外颇感意外,执意要看丞相的回信,原来丞相写的是一首诗: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员外深受感动,主动让地三尺,最后三尺之巷变成了六尺之巷。

由此可见,宽容是甘露,它能化干戈为玉帛,如果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也就不会那么难处了。

一个木匠和他的邻居,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伤了和气,背地里,他们用各种恶毒的语言攻击对方,都有一种要置对方于死地而后快的意思。这样一来,不但他们两家形同陌路,就连和他们很要好的朋友,为了怕引起不必要的误会,也对他们敬而远之了。

后来,木匠感觉到了事情的严重,心中有愧的他很想和邻居和好如初,为此,他亲自上门道歉。但是邻居并不领情,反而怀疑他是别有用心。万般无奈之下,他只好向一位德高望重的智者请教。

智者听罢木匠的话,并没有立刻给他什么对策,而是给他讲了一个有关禅宗的故事:

一个人想要探求天堂的幸福与地狱不幸的人的生活状况,为此他来到这两个天壤之别的地方。实地参观后,他感到很吃惊。所谓享有天堂幸福与地狱不幸的人所处的环境,竟然一模一样。他们坐在同样饭菜的桌前,手举长勺,只是因为勺太长了,谁也无法用它把饭菜放到自己嘴里。然而天堂的人满脸微笑,地狱的人却一脸沮丧。地狱的人之所以愁眉苦脸,是因为他们手里的长勺是用来敲击他人手中的长勺,以防他人比自己先吃到饭;而天堂里的人之所以喜笑颜开,是因为他们是用自己手中的长勺,盛满了饭先给对方吃。

故事讲罢,智者见木匠还没有开悟,就对他说:“从今天开始,只要有机会,你就向所有认识你的人赞美你邻居的优点,相信你们一定能够和好如初。”

木匠按照智者的吩咐去做了。时间一长,木匠发现邻居的态度有了转变,见了他不再是横眉立目,更让木匠高兴的是,有许多人不断地上门找他打家具,而那些人都说是木匠的邻居告诉他们说木匠的手艺是方圆百里最好的。由此看来,木匠的邻居也开始迈出了和解的步伐。

纷繁的人生牵涉到千头万绪,随便哪一方面、哪个时刻的有意无意之间,都可能造成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原本和谐的人际关系会人为地出现一道道鸿沟。但是,天下没有解不开的疙瘩,没有打不破的坚冰,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翻过人际关系这堵墙,你将步入他人的心灵世界,去构筑友谊、构筑爱情、构筑你五彩斑斓的辉煌前程。

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乃是处好人际关系的关键。一方面,我们要严格要求自己: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给人一张微笑的脸;时刻反省自己,提醒自己,尊重别人,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为人处事,三思而后行;总之,这世上,没有谁要与你过不去,你也别给人家制造难受。另一方面,我们要宽以待人:逢人三分喜,得饶人处且饶人,只要不是原则性的问题,就别求全责备,哪怕别人有缺点,我们也要尽可能去容忍,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既然如此,我们就要学会宽容人家,理解人家。

闪念39:为人处世贵在忍耐

古人说:“忍人之所不能忍,才能为人所不能为。”“忍”意味着善解人意、通情达理能容人。做人如水,就是要遇事多为别人着想,善于体谅他人的难处,助人为乐。能够宽以待人严以律己,必要时为了顾大局,可以做到宁可自己吃亏受委屈而忍辱负重、委曲求全并且做到虚怀若谷。由此可见,善于忍让是一种优秀的美德;是一种贤良的品质;是一种美好的世界观;是智慧和善良的结晶。

《史记留侯世家》记载:秦朝末年,张良在博浪沙谋杀秦始皇没有成功,便逃到下邳隐居。一天,他在镇东石桥上遇到位白发苍苍、胡须长长、手持拐杖、身穿褐色衣服的老人。老人的鞋子掉到了桥下,便叫张良去帮他捡起来。张良觉得很惊讶,心想:你算老几呀?敢让我帮你捡鞋子?张良甚至想拔出拳头揍对方,但见他年老体衰,而自己却年轻力壮,便克制住自己的怒气,到桥下帮他捡回了鞋子。

谁知这位老人不仅不道谢,反而大咧咧地伸出脚来说:“替我把鞋穿上!”张良心底大怒:嘿,这糟老头子,我好心帮你把鞋捡回来了,你居然还得寸进尺,要让我帮你把鞋穿上,真是过分!

张良正想脱口大骂,但又转念一想,反正鞋子都捡起来了,干脆好人做到底。于是默不作声地替老人穿上了鞋。张良的恭敬从命,赢得了这位老人孺子可“教”的首肯。又经过几番考验,这位老人终于将自己用毕生心血注释而成的《太公兵法》送予张良。

张良得到这本奇书,日夜诵读研究,使之后来成为满腹韬略、智谋超群的汉代开国名臣。

张良克制自己的不快,为老人拾鞋、穿鞋,看上去好像很窝囊,但这并不是软弱的表现。明知自己比老人身强力壮,处处礼让,这既表现为对老人的尊重,也表现为对自身品格的完善。张良正是在不断礼让的过程中,磨砺了意志,增长了智慧,最终成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

忍耐,绝不是意味着人格的渺小,自我的萎缩,它只是将可贵的、独立的自我暂时“隐藏”起来,他仍在(默默地)干自己想干的事,仍在(悄悄地)做自己想做的事。这种人的忍耐,软中透硬,柔中带刚,不以牺牲自己独立人格为代价,不奴性十足,不苟安偷生,不窝囊,也就没有失意之感。

古时候有个叫杨翥的人,以忍让聪慧闻名。有一次,他的邻居丢了一只鸡,指骂姓杨的偷鸡不得好死。家人愤愤不平,杨翥却非常淡然:“满世界又不只我一个人姓杨,随他骂去吧。”还有一次,屋外下着瓢泼大雨,一个邻居把自己院中的积水排到了杨翥家中,全家深受潮湿的苦楚。杨翥仍然很淡然:“不要斤斤计较,总是晴天的时日多,落雨的日子少。”久而久之,大家都被杨翥的忍让打动了。后来,有一伙强盗密谋抢夺杨家的财宝,就是这些邻居们自发组织起来,避免了这场灾祸。

生活中的事情就是这样,只要不是什么原则问题,最好做到能忍则忍,特别是在日常工作中,“小不忍则乱大谋”。一时的冲动往往会导致日后的悔恨,实在有些得不偿失。与其说这是一种勇敢,还不如说是一种莽撞。人只要活着,就不可避免地受到一些有意无意的伤害,任何人都是如此。所以,聪明的人总是尽可能地迁就对方,这看似懦弱的举动其实正是生存的智慧。

闪念40:放低姿态为对手叫好

水,滋养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它为花的艳丽而感到骄傲,为草的葱绿而感到自豪,为树的茁壮而感到高兴,它不会羡慕和妒忌,相反,它用奔腾的流水声唱出一曲曲乐章,为万物的生长加油、助威、叫好。做人也应该如水一样,学会为别人鼓掌、叫好。

一位成功人士说:“为竞争对手叫好,并不代表自己就是弱者。为对手叫好,非但不会损伤自尊心,相反还会收获友谊与合作。”

为对手叫好,就要舍得为他“付出”,对方陷入困境的时候,你要保持冷静,不能见机踹他一脚,当你成功的时候,不要在对方面前趾高气扬,应克制自己,不要流露出得意。做到这些就是“付出”,勇敢的“付出”。

为对手叫好是一种大度,你付出了赞美,得到的是感激。为对手叫好是一种智慧,因为你在欣赏他们的同时,也在不断提升和完善自我;为对手叫好是一种修养,为对手叫好的过程,也是自己矫正自私与妒忌心理,从而培养大家风范的过程。

在一档世界职业拳王争霸赛中,参加比赛的是两个美国职业拳手,年长的叫卡非拉,年轻的叫巴雷拉。上半场两人打了六个回合,实力相当,难分胜负。

在下半场第七个回合中,巴雷拉接连击中老将卡非拉的头部,顿时,卡非拉鼻青脸肿。

短暂的休息时,巴雷拉真诚地向卡非拉致歉,他先用自己手中干净的毛巾一点一点擦去卡非拉脸上的血迹,后把矿泉水洒在卡非拉头上,一脸歉意,那神情仿佛受伤的是自己。

接下来两人继续交手。也许是年纪大了,也许是体力不支,卡非拉一次又一次被巴雷拉击中后倒在地上。

按规则,裁判连喊10下,如果倒地的拳手起不来则对手胜利。卡非拉挣扎着起身,裁判开始报数:“1、2……”可3还没出口,巴雷拉就一把将卡非拉拉了起来。

裁判很吃惊,这样的举动在拳场上很少见。

巴雷拉向裁判解释说:“我犯规了,只是你没有看见,这局不算我赢。”卡非拉站起来后,他们微笑着击掌,继续交战。

最终,卡非拉以108:110的成绩负于巴雷拉。观众潮水般涌向巴雷拉,向他献花、致敬、送礼物。

巴雷拉拨开人群径直走向被冷落的老将卡非拉,把鲜花送给了他。两人紧紧地抱在一起,相互亲吻被击中的部位,俨然是一对亲兄弟。卡非拉真诚地向巴雷拉祝贺,他握住巴雷拉的手高高举过头顶,向全场观众致敬。

卡非拉虽然败了,但败得很有风度;巴雷拉赢了,赢得很大度。从某种意义上说,两个人都赢了,他们相互为对方叫好,赢在人格。

为对手叫好,是一种谋略,能做到放低姿态为对手叫好的人,那他在做人做事上必定会成功。

为对手叫好,是从心底承认对手的实力;为对手叫好,是对自身缺陷的一次深刻反思;为对手叫好,彰显出了一种直面输赢的成熟与大气;为对手叫好,是一种历经千锤百炼才具有的昂扬姿态。

亚历山大和大流士在伊萨斯展开激烈大战,大流士失败后逃走了。一个仆人想办法逃到大流士那里,大流士询问自己的母亲、妻子和孩子们是否活着,仆人回答:“他们都还活着,而且人们对她们的殷勤礼遇跟您在位时一模一样。”

大流士听完之后又问他的妻子是否仍忠贞于他,仆人回答仍是肯定的。于是他又问亚历山大是否曾对她强施无礼,仆人先发誓,随后说:“大王陛下,您的王后跟您离开时一样,亚历山大是最高尚的人,最能控制自己的英雄。”

大流士听完仆人这句话,双手全十,对着苍天祈祷说:“啊!宙斯大王!您掌握着人世间帝王的兴衰大事。既然您把波斯和米地亚的主权交给了我,我祈求您,如果可能,就保佑这个主权天长地久。但是如果我不能继续在亚洲称王了,我祈祷您千万别把这个主权交给别人,只交给亚历山大,因为他的行为高尚无比,对敌人也不例外。”

大流士虽然战败了,但却能够主动赞赏亚历山大,这说明他有一个博大的胸怀。

称赞对手,为对手叫好,特别是为刚刚打败自己的对手鼓掌,不仅需要那么一点勇气,敢于面对自己失败的勇气,更需要一种胸怀,即战胜了人性弱点,容纳自己,更容纳别人的胸怀,做到了这两点的人,有时觉得他们比强者还可爱,或者说,他们才是从失败中站起来的强者。

闪念41:得饶人处且饶人

这是一个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故事:

一支部队在森林中与敌人相遇激战,最后两名战士与部队分开,失去了联系。他们之所以在战场上还能相互照顾,彼此不分,因为他们是来自同一个小镇的朋友。

两个人在森林中艰难跋涉,他们互相鼓励、互相安慰,十多天过去了,他们仍然未能与部队联系上。这一天,他们打到了一只鹿,依靠鹿肉他们又艰难地度过了几天。可是也许是战争的原因,动物都四散奔逃,或被杀光了,他们这以后再也没有看到任何动物。仅剩下的一点鹿肉背在年轻一点的战友身上,这一天,他们在森林的边上又遇到了敌人,经过再一次激战,他们巧妙地避开了敌人。就在自以为安全的时候,他们饥饿难忍,这时只听见一声枪响,走在前面的年轻战士中了一枪,幸亏是在肩膀,后面的战友惶恐地跑了过来,他害怕得语无伦次,抱着战友的身体泪流不止,赶忙把自己的衬衣撕开包扎战友的伤口。

晚上,未受伤的战士一直叨念着母亲,两眼直勾勾的,他们都以为他们的生命即将结束。虽然饥饿,身边的鹿肉谁也没有动。天知道,他们怎么度过了那一夜,第二天,部队救了他们。

事隔离30年,那位受伤的战士安德森说:“我知道谁朝我开了一枪,他就是我的朋友,他去年去世了。在他抱住我的时候,我碰到了他发热的枪管,我怎么也不明白,但当晚我就宽容了他,我知道他想独吞我身上带的鹿肉活下来,但我也知道他活下来是为他的母亲。此后的30年,我装作根本不知道此事,也从不提及。战争太残酷了,他的母亲还是没能等到他回来,我和他一起祭奠了老人家。他跪下来说,请我原谅,我没让他说下去,我们又做了二十几年的朋友,我没理由不宽容他。”

正所谓:冤冤相报何时了,得饶人处且饶人。唯有包容方可达到自己的快乐。古希腊一位哲人说过:“学会宽容,世界会变得更为广阔;忘却计较,人生才能永远快乐。”看来,只有度量大的人,他才可以有稳定的、积极的、健康的情绪,而只有这样的情绪才可以创造出一个真正快乐的人。

一个以敌视的眼光看人,对周围的人戒备森严,心胸狭窄,处处提防,不能宽大为怀的任,必然会因孤独而陷于忧郁和痛苦之中,而宽宏大量,与任为善,宽容待人,能主动为他人着想,肯关心和帮助别人的人,则讨人喜欢,被人接纳,受人尊重,具有魅力,因而能够更多地体验快乐。

要做一个快乐的人,一定要学会宽容别人,不计较别人带给你的不快乐,更不要用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让自己不快乐,所以宽容别人的同时也会给自己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