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电影疗伤
22726000000017

第17章 冲破精神上的茧壳(2)

救援船救起了露丝,杰克却被冰冷的海水永远地吞没了。84年后,露丝又来到泰坦尼克号沉没的地方,将“海洋之心”抛入海中,以告慰杰克的在天之灵。

【人生悟语】

影片以真实的史实为基础加上虚构的爱情故事,将泰坦尼克号起航不到5天中的爱情、友情和灾难呈现在我们面前,它告诉了我们一个朴素的真理:永远要珍惜我们宝贵的生命。

这是一部让人永远无法忘记的电影,是一个最美丽的爱情神话。它之所以让我们感动,是影片中那女主人公生死不渝的爱情。在这里,爱,成为人类永恒的主题。

《泰坦尼克号》不仅是一部电影,还是一个现象,它带给大家的一个感受就是,它完成了大家在现实中无法实现的一个梦。尤其是其中的爱情故事,是现实中难以完成的,需要死亡考验的,可以生死相随的爱情。

当《泰坦尼克号》进入我们平常的生活空间时,我们的心得以在一个瞬间有了猛烈跳动的力量。也许我们无法挽留太多的记忆,也许我们无法指望全盘的拯救,但至少在这样的瞬间,我们抓住了一样东西,这就是爱情。在大的历史被解构之后,能抓住小的爱情,就应该算是收获,因为它同样能给我们灵感,能使我们的日常生活闪闪生辉。

感动之余,我不禁有诸多的发自内心的疑问。高度发达的物质社会,为什么我们已经拥有这么多自由之后,女主角这种起码的自由解放仍然能成为心灵的呼唤?拥有这么多自由的人类,为什么还时时需要透过更多更广泛的自由解放来安慰自己?即使是在西方社会法治已成熟的现实面前,还要如此歌颂“负责”,这是怎样的一种心灵要求呢?为什么在如此进步的现代社会中,却透过这部爱情电影,发出这种“自由”与“负责”的心灵呼唤?人类真正想要的自由是什么呢?人类能作为一生意义所系的价值是什么呢?

我的,我们的这些思考,也应是电影刻意留给我们的人生问题,电影本身则仿佛以爱情这一主题作为一种答案。女主角基于对男主角的爱与誓言,从此展开全新的人生;直到老年后回到泰坦尼克号事故现场,重新与泰坦尼克号所有勇敢赴死的人相遇:乐师、船工、船长、设计师……直到男主角;这一群人终于相会,每个人都走出了有意义的一生,也许这就是导演要表达的终极意义吧。

可以看出,如果将本片所讲述的真理进一步分解的话,那无疑是“自由”与“负责”两大主题,也就是电影所高唱的“自由”与“负责”两大价值理念,并把其赋予在主人公身上,以最终自我牺牲的方式而表达出来。

当然,我们不能对于一部商业电影的苛求过多,但是一个流行文化必定反映某种心灵呼唤。我希望自己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真正走入现实世界,去了解人心的喜怒哀乐,与之同悲同苦,而不只是站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解那些自己的高超修行经历与丰富知识。一个修行完整的人,更应对他人、对社会秉承起码的人文关怀、起码的社会责任。只有将自由与负责结合起来,心灵才会得到真正意义上的解放。

对于女主角罗丝而言,她和男主角的爱情被导演诠释成“心灵的解放与自由”,男主角死后,罗丝答应他要好好活下去,永不放弃任何求生机会。然后电影最后一幕一幕浏览整个老罗丝珍藏的照片,我们看到她开飞机、两腿分开像男生一样骑马、演戏……她的艺术生命透过男主角的救赎,而成为自由解放的人生。

男主角为什么有这种救赎罗丝的能力?因为电影把男主角塑造成一个“自由”人,全身的家当就是一身衣服,除了艺术心灵外别无他物。之所以搭上泰坦尼克号只因为赌赢了钱,参加贵族宴会仍能说出人生大道理。电影特意塑造一个“自由”的男人遇到一个“压抑”的女人,于是,自由得到胜利,女人得到爱情的救赎。

影片结尾处,那一次次灿烂升起而又转瞬即逝的烟花,仿佛不是求援的信号,而是那些行将离去的生命,在大西洋的夜空进行美丽的告别,是生命之光最后的闪耀。

话说回来,《泰坦尼克号》仅仅是一部电影而已,我们能否透过它反思自己是否真正活出一个“诚恳的人生观”,还在于我们自己本身的态度所定。

【智慧辞典】

那些真的、永恒的美好,就在你的心里,就在你看见的每一个地方,根本不用费心就能找到,你仅需要实践于你自己的生活中。

25《美丽心灵》

——自己是拯救自己的上帝

【背景资料】

导演:朗·霍华德

主演:罗素·克洛

埃德·哈里斯

珍妮弗·康奈利

类型:剧情

片长:135分钟

《美丽心灵》是一部关于一个真实天才的极富人性的剧情片。故事的原型是数学家小约翰·福布斯·纳什。英俊而又十分古怪的纳什早年就做出了惊人的数学发现,开始享有国际声誉,但纳什出众的直觉受到了精神分裂症的困扰,使他向学术上最高层次进军的辉煌历程发生了巨大改变。面对这个曾经击毁了许多人的挑战,纳什在深爱着的妻子艾丽西亚的相助下,毫不畏惧,顽强抗争。经过了几十年的艰难努力,他终于战胜了这个不幸,并于1994年获得诺贝尔奖。这是一个真人真事的传奇故事,今天纳什继续在他的研究领域中耕耘着。

本片荣获第74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最佳女配角4项大奖。

【看电影】

1947年小约翰·福布斯·纳什进入普林斯顿大学学习并研究数学。优雅的社会交际他根本不屑一顾,上课也提不起什么兴致。他整天沉迷着的只是一件事:寻找一个真正有创意的理论。他深信这才是他应该从事的事情。

普林斯顿的数学系竞争十分激烈,由于纳什经常独处不和群,这让他的一些同学十分乐于看到纳什的失败。当然,他们仍然十分容忍他,有意无意地变相称赞他会成为一个伟大的人物。

有一天晚上,纳什与一些同学在当地一个酒吧消遣,当他看到很多同学对一个热情的金发碧眼的女人引起的反应这一情形时,引发了他的灵感。当纳什观察着这些学习中的竞争对手时,常常在他脑海里酝酿的想法突然变得清晰起来。他随之撰写出了关于博弈论的论文——“竞争中的数学”——大胆地将现代经济之父亚当·斯密的理论做出了不同的解释。这个已经被人们接受了150年的思想突然变得陈旧过时了,纳什的生活也从此发生了改变。

之后,纳什获得了在麻省理工学院进行研究和教学的工作机会,这是一个让无数同行都翘首以待的工作环境,但是他对这些并不热衷。纳什认为,科学曾为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获胜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现在,冷战盛行,自己应在这场新的冲突中发挥自己的优势。

终于,他的这一期盼得到了实现的机会,神秘人物威廉·帕彻,埃德·哈里斯饰招募他参加一个绝密的任务,破解敌人的密码。

这样,纳什在麻省理工学院工作的同时,全身心地投入到这个耗神的工作当中。在这里,纳什受到了一种全新的挑战,但是这次的挑战却是来自光彩照人的艾丽西亚·拉迪,一个物理系学生,她向纳什引入了一个从来没有认真考虑过的观念——爱情。

不久,纳什和艾丽西亚结婚了,但是他不能告诉她他正在为帕彻所从事的危险项目。他深深地知道,这项工作稍有不慎泄了密,后果将不堪设想。纳什被这项工作深深地迷住了,并最终迷失在这些无法抵御的错觉中。这严重影响了他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秩序,经诊断,他得的是妄想型精神分裂症。

纳什的糟糕情形让艾丽西亚吓坏了,她挣扎在被毁天才爱的重压下。似乎每一天都会有无法预料的恐怖事件发生在他们身上,这对令人羡慕的伴侣已失去了当初让人羡慕的份儿。但是艾丽西亚仍然深爱着这个男人,在他身上,她感受到了他的超凡魅力,这也是支撑她对他爱的承诺的源泉所在。纳什被艾丽西亚坚贞不渝的爱情和忠诚深深感动,他最终决定与这场被认为是只能好转、无法治愈的疾病作斗争。

在治病期间,处在病魔的重压之下,他仍然被那令人兴奋的数学理论所驱使着,他决心寻找自己的恢复常态的方法。纳什凭着坚强的意志,一如既往地继续进行着他的工作,并于1994年获得了诺贝尔奖。与此同时,他在博弈论方面颇具前瞻性的工作成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理论,而纳什也成了一个不仅拥有美好情感,并具有美丽心灵的人。

此时,为了治疗纳什的疾病而付出了一生辛劳与爱心的艾丽西亚感到了莫大的安慰。

诺贝尔奖的获奖舞台上,纳什对妻子的感谢词令人动容:

“谢谢大家,我一直确信用方程式和伦理学说明万物之因的数学,但是,有一天突然有了这样的疑问:所谓的伦理到底是什么?谁能决定因果?这样的探索将我推向了物理学,形而上学和妄想。当回到自己的生活当中的时候,我发现了在我的研究和人生当最重要的东西,那就是用任何逻辑或者理由都无法发现的神秘的爱情方程式,(看着妻子)因为有你我才能站在这里,你是我生命的理由,你才是我的理由。”

舞台上我们看到了一个光芒万丈的纳什,一个洗尽铅华的纳什,一个再次伟大的纳什。每个人都为他高兴,每一次掌声都代表了一次了美好的祝福。以此告知纳什:“你是当之无愧的!”

【人生悟语】

这是一个关于生存的故事,也绝对是个充满励志色彩的感人故事。在这里,智慧与勇气在痛苦与脆弱中获得胜利。

这部影片的重点不在于真正介绍纳什在科学上所取得的成就,而是他的生活。20岁的纳什进入普林斯顿大学读博士,21岁发表博士论文,奠定了他一生的学术地位。曾经被财富杂志评为最耀眼的科学新星,称之为天才并不过分。事实上纳什也被诸如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冯·诺伊曼等世界级大科学家看好的时刻,却在30岁的时候不幸患上了妄想性精神病。

不知道是为了让观众对纳什的幻觉有直接的体会还是什么原因,影片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纳什的幻觉是以非常正常的形式的表现出来的,以至于观众也随之迷失,甚至到影片进行到将纳什送入精神病院我们都在怀疑是不是政府的阴谋。因为纳什不仅仅在麻省理工教微积分,而且同时他也在政府秘密部门担任密码分析的工作。或许正是这样的工作带给了纳什不能承担的心理压力,最终导致了他的妄想性精神病。

纳什在青年时代性格内向,几乎没有朋友。在影片中纳什甚至在普林斯顿读书期间,就已经很可能是精神分裂了。因为他幻觉出了一个朋友,一个个性、性格几乎和他完全相反的朋友。在纳什的幻觉中,一共出现了3个人物,大学的室友及其侄女、交给他秘密任务的国防部官员威廉。

影片中,让人为之心动的是,当纳什的妻子听到纳什几乎崩溃地告诉她自己在普林斯顿的丑态百出时,纳什有些绝望地对妻子说:“我想我还是回医院接受治疗。”而她,轻轻地握住了纳什的手,温暖地对他说:“Maybeyoucantryagaintomorrow。(或许,明天你就会好起来。)”非常简单的话语,但那么真挚那么虔诚。她让纳什又找回了面对明天的勇气。

也许你会说,我们都只有普通的智商,不是像纳什一样是个天才,但是,我们应该知道,面对人生,谁都有自己的痛苦,这种经历本质上却是相同的。尽管引起痛苦的原因各异,但由此带来的感受却极其相似。

当然,面对苦难、荣辱与沉浮,不是每个人都能从打击中浮出水面,有太多人在命运的河流中沉了下去,就再看不到他的脸孔。

后来纳什一天天地做研究,一天天地把图书馆的窗户贴满他的草稿,如同多年前一样的打草稿习惯。很多年,日子也就这样林林总总又漫长地过去了。

影片淡化了这几十年的光阴中纳什一家的痛苦。那是纳什一生中最艰难的日子。到处都是轻视的眼神,到处都是鄙夷的目光。妻子和孩子显得那么卑微与无助。然而这些全被影片一笔带过,不着痕迹却令人刻骨铭心。这就是影片的微妙所在,因为对于一个观众,仅仅用简单的想像,就能生动地出现那些谁都了解,但又是谁都不能体会的痛苦。

从某种角度来看,我们可以把这个故事看作一个生命的蜕变。曾经的天才遭到无数同行的敌视与嘲讽时;深爱的家人在深夜独自绝望地宣泄时;幻觉不断唆使自己去做一些伤人又害己的蠢事时;面对众人却无处辩解时……无数无数的绝望让人不堪忍受。其中包含了无数的矛盾和复杂的关系。纳什最终选择了躲避,他决定不再理会那些使自己沦落到此番境地的幻觉。纵使有时候那些幻觉使自己不得不恼火,他依旧坚强。

一个人在遭遇困境之时,真正走出精神茧壳的力量仍发自当事人的内心,只有自己才能拯救自己,自己才是自己的上帝。当然,在自我挑战人生困局之时,要真心接受和感谢那些生命中来自亲情、友情、爱情甚至陌生人的援助之手,就像纳什在妻子的帮助下,重新恢复人生常态一样。

【智慧辞典】

很多时候,一句简单的安慰比成千上万用文字堆积的华丽词藻更能让人心怀感激,心有希望。我们常常抱怨没人关心自己,其实,静下心来看看周围那些时刻凝望我们的眼神,那一句句看似简单的祝福,那一声声让你也许瞬间遗忘的叮嘱,一切也许早就豁然开朗了。

26《心灵捕手》

——只要热爱生命,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背景资料】

导演:格斯·范·山特

主演:罗宾·威廉姆斯

马特·戴蒙

本·阿弗莱克

类型:剧情

片长:127分钟

《心灵捕手》的剧本是出自剧中主要演员马特·戴蒙与本·阿弗莱克二人之手。这不但是部关于投入生命的生长故事,也是二人多年以来在攀登演艺生涯高峰彼此激励、扶持的友情结晶。

本片荣获第70届奥斯卡最佳原著剧本、最佳男配角奖,1997国家评论协会奖电影制作特别成就奖,1998金球奖最佳编剧,1998柏林银熊杰出成就奖。

【看电影】

影片开始是一位麻省理工学院知名的数学教授,在学校长廊的公布栏出了一道相当难解的数学题,过去只有如爱因斯坦等几个人曾解出该题的正确答案。影片中,前述难解的数学题却被一个名叫威尔的年轻的清洁工轻易解开了。

威尔在麻省理工学院担任卑微的临时清洁工,由于内心深处烙印着累累伤痕的童年梦魇,因此就显露出相当愤世嫉俗与叛逆不羁的乖戾性格。威尔很喜欢到麻省、哈佛学生们经常出入的公共场所,以艰深的学术论述挑衅那些家世显赫、学养专精的尊贵大学生,也常和几名在营建工地打零工的死党朋友四处找人打架滋事,由于他犯罪的频率高得惊人,最后终于被少年法庭的法官判处重刑而送进少年看护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