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多个心眼少上当
22676800000032

第32章 别把自己当回事儿(2)

以退为进是一种生存策略,也是一种理性而运用自如的人生智慧。人生的首要大事是生存,没有比它再重要的了。因此,如何生存是我们该考虑的问题。 我们有过面对艰难的挫折而无法忍受的时候,但是为什么要让自己苦苦忍受呢?为什么不后退一步呢?也许只要退后很小的一小步,你就找到了人生的新方向,你的人生将出现转机,生命的绿洲就此铺面展开。

“回头便是方向”,这是一个不失为我们可取的逆向思考,当你觉得无路可走的时候,不妨退后一步,也许那就是海阔天空;心灰意冷的时候,不妨换一种思路,你会恍然大悟你的新发现。

在加拿大的魁北克,延伸着一条南北走向的山谷,这条山谷与其他的山谷相比较,有一个引人注目的地方——它的西坡长满松、柏、女贞等各种树木,而东坡却只有雪松而。面对这一自然的奇景,许多人不明所以,试图找出原因,但却一直未能解开人们心中的迷惑,直到一对夫妇的出现。

在一年冬天,有一对夫妇面临着严重的婚姻危机。两个仍旧彼此相爱,但是他们面临的现实生活的又让他们无法在一起继续生活下去。于是,他们计划了一次浪漫的旅行。并决定如果能重拾昔日的爱情就继续生活,如果不能就洒脱地分手。

那对夫妇的浪漫之旅便是这座山谷。在他们来到的时候,鹅毛大雪纷纷扬扬,他们支起帐篷,望着漫天飞舞的雪花。无言地望着,最后他们注意到由于风向的缘故,东坡的雪总比西坡的雪来得大,来得密。不一会儿,雪松上就落了厚厚的一层雪。

但是这层厚厚的雪却未能对雪松造成伤害。当雪积到一定的程度,雪松的富有弹性的枝丫就会自动向下弯曲,而在雪从枝上滑落下去弹起。这样反复地积,反复地弯,反复地落,雪松安然无恙地生存着。而其他的树,则不会像雪松那样懂得弯曲,在厚厚的积雪的重压下,它们的树枝往往被压断了。西坡由于雪小,总有些树挺了过来,这就是为什么西坡只生长雪松,柘、柏和女贞之类的树木的原因。

发现了这个谜底之后,妻子兴奋地对丈夫说:“东坡肯定也长过很多其他的树,只是由于它们的枝条不会弯曲,所以它们因为大雪的摧毁,而无法生存。”丈夫也有和妻子一样的领悟。默默对望着,两人心有灵犀,他们相互吻着拥抱在一起。

这对夫妻揭开了,山谷奇异景观的未解之谜:对于外界的压力要尽可地去承受,但当承受不了的时候,就一定要懂得弯曲一下,像雪松一样让一步,这样才能在恶劣的环境中生存。

适当的弯曲是生存之道,他不同于倒下和毁灭,它是人生的一种处世艺术。我们提倡进退顺其自然,却不是同意对一切无所事事、听天由命。如果忍一时风平浪静,那么为何不忍呢?风平浪静不是更有益于我们施展想法?

为了进的退是一种进取的策略。暂时退却,养精蓄锐,以退为进,重新筹划,这时再进便会更快、更好、更有力。不是有“无心插柳柳成荫”的古话,追求得太迫切、太执著反而自寻烦恼。以柔克刚,以退为进,这种曲线的生存方式,有时比直线的方式更有成效,成功率更高。以退为进,这既是自我表现的一种艺术,也是生存竞争的一种策略,退一步下来,积蓄力量,而后锐意勃发,成功必是不难的。

我们是该肯定那些积极奋斗、努力争取、勇敢拼搏、锲而不舍的行为的,他们对社会的发展有着积极作用。但应该看到,人生的路并不是一帆风顺,面对复杂多变的形势,人们不仅需要慷慨陈词,也需要沉默不语;一味地穷追猛打,不一定就比退步自守好,停下来,蓄势待发,未尝不好。以退为进是大智慧。

那人生的进退,我们该如何把握呢?“进”和“退”的选择取决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当主体力量明显占优势,居高临下,拥有以十当一的力量,采取行为以后,可以取得显著的效果时,应该“进”且要迅猛;而当主体处在劣势的位置上,稍一动作,就可能使自己不利,或者陷于更加被动的境地,那么,此时就要停下来,坚守无为才对。“退”是为了“进”而积蓄力量的过程,一种权宜之计、人生手段。一旦等到“进”的时机成熟,由守转为攻,很快便会直取目标。

真正的成功人士,有追求事业的热情,所以他们不计较“屈”,只有这样,他们才能退居聚光灯之后,开始更长远的谋略的策划,他的成功已经在路上。

要有自知之明

俗话说:“知人易知己难”,人通常很少有自知之明,而会认为别人不如自己。但是正如眼睛能望到百里之外,却看不见自己的眼毛一样,一个人的智慧并不在于他能够评价别人,而在于能够正确地评价自己,这是为人处世的道理。

一个聪明的人,懂得经常让自己脱掉重负回到起点,因为他们知道负重是根本跑不快的。你要学会忘记过去已经取得的荣誉,让自己清零,以新手的姿态出现在各个比赛的舞台上,人在永远保持谦虚、从容的心态下,才会充满竞争力。你要立志让今天的自己超越昨天的自己,努力刷新自己的纪录。如此这样,你的生活才真正能够焕发勃勃生机,才有意义。

因为你不知道一件事情该怎样做,所以你开始虚心学习,一件件事的积累,铸就了你的智能之塔。无论哪一门学问,不深人门径,都无法洞察其中的奥秘,也更无从知晓哪些是为我们所不知道的。人在掌握一定的常识后,会察觉自己的无知,知道哪些智慧大门尚未对自己开启,针对问题各个击破,最终获得智慧。

古希腊大哲学家柏拉图说:“有知识的人用不着去求知,因为他已经是知识渊博的人了;无知的人也不会求知,因为他所关心的只是些生活中的无聊琐事,像马厩里是否多出了邻舍的小马驹之类的。”这是一句多么充满哲理的话啊,人的安于现状阻止了他前行的脚步。

智慧与光明之神在神庙的门槛上用箴言告诫人们:“人人都应有自知之明。”

人是该有自知之明的,俗话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人在有参照物的情况下,才会真正地反省自己。因此,常常回忆自己走过的道路,不断总结经验和吸取教训,这样能够使你成熟、老练、聪明、趋于完美,最终促成你的目标的实现。

夏朝时期,夏禹的儿子夏启继承权位后,有一个部落有扈氏不服,起兵反抗。

夏启以“恭行天之罚”的名义讨伐有扈氏,但是初战遭受了挫折,他的部下很不服气,要求继续进攻。然而,夏启去阻止道:“不必了。我的兵比他多,地也比他广,却被他打败了。这一定是我的德行不如他,带兵方法不如他的缘故。不如他的地方,就要努力改正过来才是。”

战败后,夏启每天都很早便起床开始工作,以粗茶淡饭为食,对百姓关爱有加。他任用有才干的人,尊敬有品德的人。这样过了一年,夏启再次讨伐有扈氏,结果大获全胜,没掉了有扈氏,把俘虏来的人罚做牧奴。

世上没有谁是完美无缺的,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但是,对一个人来说,知道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却不容易。不然,怎么会有“人贵有自知之明”的慨叹!一个人只有能自知,才会发现自己的卓越与缺陷,认识自我的优势和劣势,从而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出对自己有利的抉择。在可实现性的前提下,选择的目的或理想,有很高的成功率。

然而,人总是轻狂的,特别是年少时。细心观察,你会发现生活中不断上演着没有自知之明闹剧。而且有些人他的一辈子甚至都不知道自己所短,也不晓得自己所长。这样的人生的意义何从谈起呢?我们常会下面的场面:

大草原上,一只拥有尖利的双爪和带钩的嘴的鹰,向一只羊发起最猛烈的攻击。羊在凶悍猛烈的强劲对手的攻击下,毫不抵抗地让对方捉住。

见到鹰如此轻而易举地获得猎物,在一旁观看的乌鸦,也向羊俯冲下来。然而,面对乌鸦的来袭,羊没有惊慌,甚至还暗暗嘲笑:“你一只平庸的黑鸟,岂敢在我的头上动土,真是自不量力。”是啊,乌鸦既没有尖利的双爪,又没有鹰带钩的嘴,更没有鹰凶悍猛烈的冲击力,它凭什么呢?结果,乌鸦被牧羊人猎杀。

多么没有自知之明的乌鸦啊,它只看到了鹰猎取羊的成功,却主观忽略了鹰独有的长处和优势;而更不该的是,他没有正确估计自己的短处和劣势。乌鸦本来不具备捕猎羊的条件,而又硬要去做,它的失败是必然。

而就是如此简单又明白的道理,却不被人们所懂。人往往因为没有自知之明,而导致了自己的失败。他们在既没有发现客观世界的奥秘,也没有发现主观世界的长短的无知条件下行动了,他们的失败也是必然。

每个人的特点和缺陷,来自于生物遗传密码的千差万别;后天教育与环境的差异,又造就了每个人不同的志性格、志趣和人生取向,其中虽然不只是迷人之处,但那些遗憾之处却也能在“自我”真实地表露中,焕发魅力的最动人风采。牵强自己,一味要求自己与令我们羡慕的人看齐,常常会丧失美好的东西,最终只能在遗憾中,苦苦搜寻自己的影子。

孔子问弟子子贡:“你和颜回哪一个强?”

子贡谦虚地答道:“我怎么敢和颜回相比呢?他能够以一知十;我听到一件事,却只能知道两件事。”

子贡的自知之明和从容,让他拥有了更博大的胸怀,虽然他不能以一闻十,但是他的独特的人格魅力却至今为人传唱。

我们都有自尊心里,喜好听好话、奉承话。但是这些漂亮话只是为了满足我们的虚荣心的。然而,不自知的人却把它们信以为真,飘飘然,觉得自己很伟大。人还有一种本性,就是不会没有目的地做事,自然奉承你也不例外,它有着各种利益目的。《战国策·齐策》中的邹忌就是个自知之明者,他明白:“妻子说我美,是因为偏爱我;妾说我美,是因为害怕我;客人说我美,是要我帮他做事。”

古代有一个知府,他并没有什么真正的才识,但却很喜好写文章。人家奉承他两句,他便拿钱犒赏人家。后来他的夫人劝他说:“你自己也知道没什么学识,那那些夸奖你的人,一定是在拿你寻开心。”听到夫人这般一说,知府若有所悟,因此后来不管别人怎么说,如何天花乱坠,他也不肯拿钱犒赏了。

一个装满水的瓶子,不可能再容纳一滴水了,一个人的自满使他接受不了任何东西。流星一旦在灿烂的星空中炫耀自己的光亮,它的生命也便结束于瞬间的灿烂。因此,你应该有自知之明,对于别人要有谦虚的态度,

换一个角度看你自己,你的自我就会实现真实的表达。你要先着手“察己”,客观地审视自己,跳出自我,查看自身。就像在照镜子一样,一览无遗地看待自己。这包括你的正面、反面;自身的亮点,自身的瑕疵。孤芳自赏总是太自鸣得意,切忌妄自尊大。另外,你还要不断地进行自我完善。一个人想要成为一个怎样的人,你可以通过自我完善,做出选择。

有自知之明的人,不会抱怨别人,从而避免了陷入困窘的境地。有自知之明的人,懂得扬长避短,从而避免了一味地盲目追逐。有自知之明,是成功的前提,正如上面所述,一个人在意识到自己无知的时,才会去探求知识,而知识的积累,就能够构筑就成功。

放低自己的姿态

我们都爱出风头,也都有表现自身优越感的愿望。但是你想让人亲近你,或是为自己建立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你就要学会倾听,而倾听别人就需要你放低姿态。古语有话:“木秀于林,风必吹之。”一个锋芒太露的人,最终会招致祸端。

与人交往中,有一个潜规则,即是你想把要做的事办成,就要在别人的面前表现出“老二”的形象。你需要表现得谦虚、平和、朴实、憨厚,有些时候甚至需要愚笨、毕恭毕敬,你要竭尽全力地使对方感受到你的尊敬,比别人聪明。如此这样,在谈事的过程中,对方就会放松自己的警惕性,觉得自己用不着花费太大精力去对付一个傻瓜了。而此种情况,是有利于实现你的想法,办你的事的。当事情明显有利于你的时候,对方也会不自觉地以一种高姿态来对待你,故意不与你争长短,以让着你的做法来显示自己驾驭一切。

放低姿态是一种手段,老二的形象在对方那里很受用。你满足他的虚荣心后,他便开始对你产生好感,最终原意与你是合作。聪明的人都会表现谦虚,当你表现出大智若愚,置对方于自我感觉良好的陶醉气氛中时,你的成功已经可以预见。

放低姿态你需要做到:

一、不显山不露水。聪明的人行动前,都会为自己做一个很好的掩护,像是老鹰站在那里像睡着了,老虎走路像有病,这都是掩人耳目的手段,他们是要开始猎捕了。做到不炫耀聪明,不显露才华,如此才能培养出肩负重大使命的毅力。一个有真才实学的人绝不会自我夸耀,他们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一个具有才华的人,最好能保持深藏不露的态度。一个人在有限的精力里,只能做很少的事。切忌忙于小而忽视大,贪得多便难以专了。心无旁骛、不露才华地为自己的大业积蓄力量,该是你唯一的目的。

二、不摸“逆鳞”。你不该去碰触他人的软肋,俗话说:“打人莫打脸,揭人莫揭短。”这是与人交际的基本原则。如果你拿他人的缺陷来做突破口,对任何人来说都不是件愉快的事。因此,你不能揭别人的伤疤。据说在龙的喉部以下,约直径一尺的部位上有“逆鳞”,这一部位是不能被碰触的,一个不小心就会引起龙的大怒,最终被它杀害。而对于人类来讲,不管是人格多么高尚伟大的人,他的身上都有一块禁区——“逆鳞”。所谓“逆鳞”就是我们所说的“痛处”,是一个人的缺点、自卑感。不想被“杀死”,我们就不要去碰触它。

三、不处处占上风。枪打出头鸟,这是有史可寻的。《史记》中记载:孔子去拜访老子,向他请教“礼”。老子回应道:“一个聪明而富于洞察力的人经常身处身上危险中,那是因为他喜欢批评别人。雄辩而学识渊博的人也会遭遇相同的命运,那是因为他暴露了别人的缺点。因此,一个人应该有节制地做事,即不可处处占上风,要谨慎又有余地地做人办事。”

老子还阐述道:“君子盛德,容貌若愚。”这里说的是,那些才华横溢的人,外表上看起来会和愚鲁笨拙一样。

另外,《庄子》有载:先秦哲学家杨朱去拜访老子时,老子也谆谆告诫他不要太盛气凌人,而是要谨言慎行、谦虚待人。可能你会觉得谦虚和谨慎,是消极被动的办事态度。然而,一个人若能谦虚诚恳地待人,就会得到被人的喜爱和赏识;若能谨言慎行,更会赢得人们的尊重。而这些足以促进一件事情成功。

老子留话与后人道:“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译作白话是,一个人不自我表现,反而显得与众不同;一个不自以为是的人,会超出众人;一个不自夸的人,会赢得成功;一个不自负的人,会不断进步。相反的,一个锋芒毕露的人引致杀身之祸的实例,历史和现在都是屡见不鲜的。一个处处占上风的人,便会遭到别人的嫉恨和非议,那么他身首异处就可想而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