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儿童骨与关节损伤
2264100000024

第24章 儿童骨折的并发症(3)

二、儿童下肢骨折畸形愈合

儿童下肢骨折畸形愈合,多见于频脑损伤或脊髓损伤。90%的儿童频脑损伤,在48小时内从昏迷中苏醒;84%的儿童初期为深度昏迷,将来却能自由行走。因此,应该假定儿童颅脑损伤都能完全恢复。如果儿童颅脑损伤,昏迷3天还未苏醒,应该对骨折进行内固定,不仅有助于临床护理和康复训练,而且最初数日的肌肉痉挛,容易引起牵引或石膏固定中的骨折产生成角、重叠移位(图6-13)。虽然非手术治疗能够使骨折愈合,但容易发生不可接受的成角和短缩畸形。因为特殊检查例如CT扫描、MRI检查,以及去手术室清创,都需要搬动患者,难免引起骨折的异常活动,这种异常活动或手法整复,都有増加颅内压的危险,因此,也是骨折内固定的手术指征。儿童急性四肢瘫痪或截瘫伴有长管状骨折者,也是切开复位和内固定的适应证,可以避免发生压疮,有助于临床护理和康复训练。

Bohn-Durbin提出要注意浮膝损伤即同侧股骨和胫骨骨折的处理。虽然10岁以下儿童对双90度牵引和小腿石膏固定,继之更换髋人字石膏固定这种非手术治疗反应良好,但年长儿童的股骨牵引,40%的患者发生成角畸形、不愈合和再骨折等并发症。与其相反,内固定治疗的股骨骨折,却很少发生并发症。值得强调的是,浮膝损伤的胫骨骨折却容易出现并发症,即使采取内固定或外固定器治疗,年长儿童的并发症高达50%,主要与创伤的严重程度有关,而不是年龄问题。

(第八节)交叉连接

交叉连接(crossunion)是儿童前臂骨折最严重的并发症,但非常少见。由于患者丧失前臂的旋转活动,因而产生明显的功能障碍。通常需要与骨化性肌炎相鉴别,后者在临床上更为常见,却很少影响前臂的功能。儿童前臂交叉连接多位于桡尺骨近端1/3,特别是桡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是产生交叉连接最大的危险因素,因此,比单纯性开放性骨折更可能产生交叉连接。有报道髓内钉固定也可能发生前臂交叉连接。其他危险因素包括骨折严重移位、未完全复位、骨膜嵌入骨折断端、延迟切开复位、反复手法整复,以及桡尺骨骨折处于同一水平。

Vince和Miller主张至少在交叉连接后1年,才允许考虑切除手术。核素骨扫描有助于确定是否完成愈合反应,即核素摄取量与邻近骨骼相似或相同,是完成愈合反应的可靠指征。在实施骨桥切除时,需要将骨桥及其骨膜完整切除,以减少复发的机会。为了防止复发,也有些作者采取硅胶、自体脂肪填塞在桡尺骨之间(图6-15)。如果切除手术延迟过长,容易发生软组织挛缩,则不能完全恢复前臂的旋转功能。

胫腓骨骨折后也可能发生交叉连接,在治疗原则上,与桡尺骨交叉连接相似,也允许在1年后作骨桥切除,恢复胫腓骨在踝关节水平的旋转活动。另一可供选择的方法,是切除一段腓骨,使用螺丝钉将腓骨远端与胫骨远端骨骶相固定。

(第九节)迟发性成角畸形

年幼儿童的胫骨近端干骺端骨折容易出现迟发性成角畸形,通常为胫骨近端干骺端无明显移位的骨折,或者容易复位的骨折,往往为单纯性胫骨骨折,并且在顺利愈合后数月出现进行性外翻畸形,产生明显的外观异常。一般在骨折后18个月至2年内,经过塑型而逐渐改善。

尽管有多种理论解释其发生机制,骨折引起的血管反应,刺激胫骨近端内侧骺板生长加速是最可能的发生机制。Ogden复习17例儿童胫骨近端骨折,发现胫骨近端与远端的生长都有加速现象,而且在胫骨近端发生非对称性过度生长。有趣的是,胫腓骨近端截骨矫形术后,也能诱发胫骨近端进行性外翻畸形,并且术后畸形容易复发。因此,对于没有自行塑型的病例,应该尽可能推迟矫形手术时间,因为年长儿童术后复发率比较低(图6-17)。

肘内翻或提携角减少是肱骨外髁骨折常见的晚期并发症,多数病例没有明显的功能障碍及外观异常。So曾指出无移位的外髁骨折、提携角平均10°,或者有移位骨折、提携角平均9.6°,应该采取切开复位和内固定。然而,未复位的外髁骨折更容易产生严重的肘内翻畸形。肱骨远端外侧因血供増加,产生过度生长是产生肘内翻的可能机制。

(第十节)髋臼Y形骶板软骨损伤

儿童创伤性髋臼Y形骺板软骨损伤并不常见,但10岁以下儿童的髋臼骺板软骨损伤,可导致提早闭合及髋臼变浅,从而产生髋臼-股骨头不匹配或半脱位,需要髋臼重建手术。单纯性Y形骺板软骨移位性骨折,具有良好的预后,而挤压性损伤却容易造成骺板早闭,产生髋臼发育障碍的不良结果,但在初期X线片上,很难做出诊断,CT扫描却有助于诊断。某些间接征象,例如伴有股骨颈骨折、股骨近端骨骺分离、创伤性髋脱位,以及伴有骨盆骨折,往往意味有髋臼Y形骺板软骨挤压性损伤。严重的Y形骺板软骨损伤也常有骶髂关节损伤,导致髂骨发育紊乱。年长儿童因生长潜力小,此种损伤通常不产生有临床意义的生长紊乱。

有时同时伴发股骨近端生长异常,随着股骨头骨骺的増大,出现向外上方移位,从而増加髋臼上部的压力,影响正常的软骨内骨化,使髋臼指数増大,产生相似于脑瘫儿童伴发髋关节半脱位的改变。实验所诱发家兔的Y形骺板软骨闭合,也支持这种假说。如果早期发现Y形骺板软骨骨桥,也是骨桥切除和脂肪填塞的适应证,实际上是在Y形骺板软骨完全闭合,才能做出诊断。

CT扫描对评价骨盆骨折,特别是伴有骨软骨损伤很有帮助。如果出现持续性关节间隙増宽,即使缺乏髋脱位的病史,也应该怀疑曾发生髋关节脱位。关节造影没有诊断意义,但核素骨扫描却有助于评价股骨头的血供状态。儿童骨盆骨折的手术指征问题,一般认为只有髋关节不稳定和严重的股骨头移位,才考虑切开复位和内固定。

(第十一节)股骨干骨折的过度生长

股骨干骨折可产生平均1cm的过度生长(介于0.4-2.7cm之间)是大家熟知的现象。Shapiro发现这种现象与儿童年龄、股骨干骨折的水平,以及愈合时的位置,都没有明显的关联,但2岁以下儿童不出现过度生长。Stephens认为过度生长与骨折断端重叠有关,归因于有更多的骨膜剥离。过度生长也发生在整个下肢,同侧胫骨通常产生平均0.29cm的过度生长(0-0.5cm)。82%的股骨骨折出现过度生长,其中78%的病例在骨折后18个月内产生过度生长,9%的病例为持续、缓慢的过度生长,直到骨骼发育成熟。Staheli注意到44岁的儿童,过度生长的幅度更大。文献资料表明,过度生长是血运増加的结果是一种愈合反应,并非是对骨骼短缩的代偿机制。此种现象对医生的启示,使年幼儿童的股骨干骨折重叠1-1.5cm,有望克服过度生长的问题。然而,髓内钉固定或外固定器治疗的儿童股骨干骨折,因恢复了骨骼的长度,却带来了过度生长问题。

Hunter-Hensinger曾报道未累及骶板的股骨骨折,产生整个下肢骶板自发性完全早闭,导致肢体严重的短缩畸形,其他学者也发现了这种现象。

上肢骨折后发生过度生长却非常少见,大组前臂骨折病例研究证明,桡尺骨骨折很少出现过度生长,平均不超过0.44cm。Davids注意到儿童肱骨外髁骨折,偶有发生外侧过度生长,并产生外观异常。

(第十二节)骨折不愈合

儿童长骨骨折不愈合非常少见,根据MayoClinic的大组病例统计,其中儿童胫骨骨折不愈合约占50%,依次为股骨、尺骨、肱骨、桡骨和腓骨。一般认为,高能量损伤、开放性骨折伴有软组织损伤或感染,容易发生不愈合。

Cullen发现粉碎性骨折、多节段骨折,是延迟愈合最有意义的预测因素。深部感染增加了不愈合的发生率,而不适当的切开复位和内固定,特别是产生骨折分离的内固定,也是产生不愈合的重要因素。年龄是另一个因素,11—12岁儿童的骨折,比6岁以下儿童相同的骨折,明显的增加了不愈合的危险。骺板骨折不愈合多见于感觉异常的儿童,例如罹患脊髓发育不良、截瘫的病例。

儿童骨折不愈合的治疗,通常也需要采取与成人病例相似的治疗方法。

为了改善骨内膜的成骨能力,切除骨折断端的致密纤维组织和软骨痂,使两端的骨髓腔相通。一般需要采取内固定和自体骨移植,特别是髓内钉固定,有助于保持骨折的稳定。虽然钢板螺丝钉固定,能够提供坚强的内固定,但需要广泛的剥离骨膜及周围软组织,并有减少骨骼血流之虞。Ilizarov外固定器不仅能够治疗假关节,还允许同时矫正成角畸形、进行骨骼延长。

肱骨外髁移位型骨折不愈合是儿童常见的骨折不愈合,初期只有轻度的分离,但随着软骨折页断裂,在石膏固定早期可发生明显的移位。因此,非手术治疗的移位型外髁骨折,必须密切随访观察。一旦出现骨折移位,因为旋转使外髁表面离开干骺端骨折床,容易出现骨折不愈合。

为了防止外髁骨折再移位和不愈合,Flynn主张骨折间隙>2mm时,应该采取切开复位和克氏针内固定治疗。

肱骨外髁骨折不愈合的治疗,应该根据骺板是否开放、外髁移位的程度,选择治疗方法。如果骺板仍然开放,外髁虽有移位,但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多数学者主张尽早使用克氏针内固定和骨移植治疗。延迟处理可引起外髁骺板早闭,从而失去改善肘关节功能的良好机会。对于骨折无明显的侧方或旋转移位,允许采取切除纤维组织和骨移植。假若有比较大的移位,通常需要切除更多的纤维组织,使外髁复位至骨折床上,再用螺丝钉或螺纹克氏针固定,但可能产生肘关节活动受限。为了防止发生骨折块缺血性坏死,无论采取哪种手术方法,都应该尽可能减少软组织的分离,但必须使外髁骨折块复位,才能避免发生肘关节不稳定和迟发性尺神经麻痹。晚期病例因不可能复位,只能采取原位固定,保留肘关节的最大活动范围,再根据需要实施髁上截骨,恢复肱骨的力线。

儿童腕舟骨骨折不愈合,通常见于年长儿童,并在初期遗漏诊断所致。早期使用石膏固定,很少发生骨折不愈合。切开复位、骨骼移植和内固定,是成人舟骨骨折不愈合的标准治疗。这种方法也适用于儿童舟骨骨折不愈合的治疗。选择掌侧手术入路,自体骨骼移植和使用内固定,是舟骨骨折不愈合的经典方法,儿童可采取相似于成人的手术方法,治疗舟骨骨折不愈合(图6-20)。

但是,儿童因为舟骨体积小,增加了手术操作的难度,而且选择内固定物也是一个因素,儿童使用无螺纹克氏针,可能比舟骨螺丝钉更好。

腓骨远端因创伤性缺失、感染或手术切除,由于丧失了腓骨远端的扶壁作用,通常可产生踝外翻畸形。利用踝关节韧带使腓骨干向远端移位,可补偿腓骨短缩1cm左右。如果在骨骼发育成熟之前2年内,发生腓骨远端骺板早闭,腓骨干下移却不足以补偿腓骨短缩畸形,从而出现距骨外移,导致踝外翻畸形。如果骨折不愈合的间隙很小,应该采取切开复位和骨移植。假若间隙比较大,则需要实施腓骨远端截骨、截骨远端下移,并用螺丝钉与胫骨远端骨骺固定。这种手术方法也是切取腓骨作移植材料的常规操作。

(第十三节)次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