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育儿早教一本全
2262900000033

第33章 早教是父母的必修课(3)

选用安全的杯子。虽然杯子时时握在父母手中,但宝宝仍有可能过来抢夺,或不耐烦地打倒杯子,所以杯子的选择,最好是打不破的,而且是比较轻便的。但不要选择塑料杯子、纸杯,因为这类杯子含有化学成分而且消毒不达标。

选用宝宝喜爱的杯子。在给宝宝使用杯子前,父母先选择几个杯子,然后分别拿给宝宝用。在用的过程中,就可以发现宝宝喜欢哪个杯子,以后就拿这个杯子让宝宝使用。别小看杯子的作用,如果宝宝喜欢这个杯子,那么,宝宝学习使用杯子的兴趣就大,学得就快,否则,宝宝就会拒绝使用杯子。比如,有尖嘴形设计的杯子,这种杯子虽然有助于宝宝从吸奶瓶转换到啜饮的阶段,但有些宝宝却十分厌恶这种杯子,一来可能因为吸取不易,二来可能宝宝希望和爸爸妈妈一样直接就杯而饮,不必经由尖嘴部分。

让宝宝尽量舒服。让宝宝坐在爸爸或者妈妈的腿上,也可以坐在婴儿车或高椅上,但四周一定要围好,要让宝宝既感到舒服,又有安全感。同时准备一个防水的围兜兜盖住宝宝,也为自己准备好一条防水的围裙,这样就不怕沾上水了。

选择合适的饮料。宝宝开始使用杯子时,喝的东西最好从水开始,也可喂母乳、婴儿配方奶或稀释的果汁。有些宝宝接受杯中的果汁,却不喝杯中的牛奶。有些宝宝则完全相反。

一次啜饮一些的方法。用杯子喂宝宝时,杯中先倒一点饮料,喝完再倒,这样既好喂又不至于从宝宝的嘴边流出。步骤是:先把杯子拿到宝宝嘴边,倒些进入宝宝嘴里,然后拿开杯子,让宝宝有机会咽下口中的饮料。如此做直到宝宝摇头、推开杯子为止。

鼓励宝宝参与。用杯子喂宝宝时,宝宝肯定会和爸爸或妈妈抢抓杯子,似乎在说“我自己也能来”,这时候父母就应让宝宝试试,不要怕宝宝打翻杯子,这是宝宝学习使用杯子的必经过程。

培养良好的进餐习惯

要想宝宝身体好,必须从小就让其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

要养成自食的习惯。从几个月大就可以让宝宝自己抱着奶瓶吃奶,1岁时可拿杯子喝水,1岁多就可开始学习拿勺吃饭。自食能引起宝宝极大的兴趣。一般2岁半以后宝宝就完全可以自己吃饭了。

让宝宝坐在固定位置吃饭,不能跑来跑去,也不能边吃边玩,否则进餐时间过长影响消化吸收。如果在饭桌上与大人一起吃饭,不要让他成为全桌人注意的中心。如果大家都吃得很香,这种气氛也一定会感染宝宝,增加他的食欲。

少吃零食,特别在饭前1小时不能吃。因为有的零食营养价值低,也影响宝宝的食欲。只吃零食不好好吃饭,会造成营养缺乏症。

不要暴食,好吃的东西要适量吃,特别对食欲好的宝宝要有一定的限制,否则会出现胃肠道疾病或者“吃伤了”,以后再也不吃了。

另外,父母还应注意宝宝的饮食质量,因为饭菜的色香味俱全会大大增加宝宝的食欲。

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吃得慢点,嚼得细点。教育宝宝进餐时充分咀嚼食物,不要着急。宝宝细嚼慢咽时能更好地感觉到吃饱,这样能防止吃得太多,帮助宝宝更好地品尝食物。

边吃边看电视不可取。这样吃饭,会使宝宝难以有吃饱的感觉,从而导致吃得过多。还可能将看电视与吃东西联系起来,使宝宝每次看电视就会想到要吃零食,这个习惯还会影响家庭成员间的交流。因此,父母应最好跟宝宝一起,在家里固定一个区域吃饭。

婴儿时期是人一生中性格、习惯形成的重要阶段,在此期间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是十分重要的,而父母在培养宝宝饮食习惯中起着主导的作用。父母不仅要告诉宝宝为何要这样做,而且要以自己的行动教育宝宝,才能收到显著的效果。

自己刷牙

要想让宝宝学会刷牙,爸爸妈妈首先要以身作则,让宝宝经常模仿大人的动作,同时给宝宝讲些刷牙的简单道理。

牙刷。要选用儿童专用牙刷。牙刷刷毛软硬适中,太硬的牙刷易损伤牙齿表面和牙龈,太软的牙刷则起不到清洁的作用。一般牙刷在使用3个月后就应该更换,不过如果发现刷毛颜色变浅或者刷毛向外翻卷则要及时更换。

牙膏。最好选用刺激轻微而含水果芳香味的儿童牙膏,3岁以下宝宝不要使用含氟牙膏。最好早晚选用不同品牌的牙膏,因为牙膏中也含有杀菌的成分,如果总是使用同一种牙膏,口腔中的细菌就会适应这种牙膏,不利于除菌。

刷牙方法。教宝宝刷牙,一开始就应该注意让宝宝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避免使用拉锯式的横刷法。这种错误的刷牙方法不但不能把牙齿刷干净,还容易损伤牙齿最薄弱的地方——牙颈部,造成牙齿的楔状缺陷,把牙齿刷出一条沟来,以后使用稍硬的牙刷刷牙触及到牙髓就会疼痛。

正确的刷牙方式是顺牙缝由上而下、由下而上地竖刷。上下、内外都是顺着牙根向牙尖刷。牙合面可以横刷,这样清洁才彻底。

每次刷牙至少需要3分钟时间。冬天最好用温水刷牙。

洗手

宝宝天生喜欢玩水,要使宝宝习惯洗手相对容易,只要父母带头坚持这么做,并在洗手时向宝宝说明,这是讲卫生必须做的事情,宝宝自然会跟着模仿。然而,有时宝宝会因为玩得高兴忘记洗手,此时,只需父母及时提醒就可以了。

在宝宝能独立洗手之前,还需要父母的提醒和帮助,直至宝宝完全掌握洗手要领。父母可以把洗手的程序,编成一段顺口溜或一首朗朗上口的儿歌,在教宝宝洗手时,一边做动作一边说这些要领。给宝宝擦手的毛巾,应该是宝宝专用的,这样做不仅是为了卫生,还有助于树立宝宝的自主意识。宝宝一般都非常重视自己的专用物品,也会千方百计地找机会使用这些物品,所以,如果为他准备一条漂亮的小毛巾,并强调说这是给他专用的,宝宝就会更加喜欢洗手了。

另外,还需注意,要把这条毛巾和宝宝用的香皂固定放在宝宝够得着的地方,以便宝宝自己洗手。在宝宝开始出现自觉洗手的行为时,父母一定要及时表扬,鼓励宝宝把这种好的行为坚持下去。

洗脸

一般宝宝两岁左右,就可以教他自己洗脸了。到了洗脸的时间,就为宝宝把毛巾、肥皂等洗漱用具准备好,放在他够得到的地方,然后教他怎样洗。宝宝洗时,父母站在旁边应该不时鼓励一下。宝宝洗完后,可以让宝宝对着镜子,指给他看哪里没洗干净;父母帮他再洗一遍后,再照一下镜子,对比是妈妈洗得干净,还是他自己洗得干净,慢慢地,宝宝就会形成“干净”的概念,能自己把脸洗干净了。不过,这一般要等到宝宝4岁左右。

(第四节)做一个好爸爸、好妈妈

母爱的作用

对于刚出世的小宝宝来说,没有比母爱更珍贵、更重要的了。当宝宝觉醒时,妈妈可以搂着宝宝,轻轻地呼唤宝宝的乳名并逗引宝宝。他可能会凝视、皱眉、撅嘴,很快就会报以微笑。人们常说,笑得越早的宝宝越聪明。逗笑是宝宝的感觉系统(视、听、触等)与运动系统(微笑)之间建立起神经网络联系、形成条件反射的重要标志,是宝宝对你的音容笑貌、逗引、爱抚作出的综合性主动回报。这些视觉、听觉、触觉、平衡等方面的综合刺激,对宝宝需要刺激的大脑,提供了发育的营养素。更重要的是,它将在宝宝身上产生一种欢快的情绪惯性,这是宝宝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

父爱的作用

英国一项研究证实,宝宝出生后的第一个月,爸爸如果能多与宝宝交流,则宝宝到1岁后在运动、图案辨认、单词识记等方面的能力会有显著提高。爸爸对育儿的参与程度越高,宝宝就越聪明,适应力就越强。1993年,哈佛大学的一项研究显示,爸爸陪在宝宝们身边的时间长短可以影响他们在数学方面的能力。还有研究者发现,受到爸爸精心照顾的宝宝,性格更加宽容,更富有责任感。

研究表明,在宝宝成长过程中,对世界的认识必须通过成人来实现,如果宝宝缺乏与成人交往的经验,他的心理就不能正常发展。在与宝宝交流的过程中,父母能够提供给宝宝的刺激是有区别甚至是完全不同的。父爱是促进宝宝发育的催化剂,因此,父亲在宝宝成长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目前大多数家庭依然沿袭了由妈妈承担绝大部分养育宝宝责任的传统,而爸爸对宝宝的关注相比较而言则比较少。爸爸应该尽可能多地承担养育宝宝的责任,比如和妈妈一起逗宝宝玩,拥抱宝宝,轻轻地抚摸宝宝,和宝宝一起游戏、说话、哄宝宝入睡等,以给宝宝提供与妈妈不一样的刺激,帮助宝宝对环境的变化作出积极的反应,从而更好地促进宝宝的发育。

判断宝宝的哭声

宝宝来到这个世界后的第一个反应就是啼哭。对于宝宝哭声所表达的意思,国内外学者做过大量的科学研究和分析,破译了部分内容。现介绍几种啼哭的特点:

饥饿。常在喂奶后2~3小时啼哭,其哭声较短,声音不高不低,长短均匀,富有节律,与此同时可见宝宝转动头部和张开小嘴左右寻觅。吸入奶头后,立即停止啼哭,吃饱后安静入睡。

尿布湿了。常在吃完奶或睡醒后哭,哭声长短不一,高低不均,没规则,常常边哭边活动臀部。换上干净的尿布后,即停止哭闹,或玩耍或入睡。

要求被抱。常在吃饱后入睡前或玩耍时哭,哭声长短不一,高低不均,无节奏感,常哭哭停停,睁着眼睛左顾右盼。抱起后即停止哭,放下后即开始哭。

过热。常在室温较高或衣服、被子太厚时啼哭,哭声较高,并且四肢乱蹬乱伸,伴有面部及全身出汗,自己蹬开被子后,哭闹即停止。

疼痛。哭声无规律性,较高且长而有力,多为阵发性,身体活动与平常大致相同。这时喂奶不会让宝宝安静,宝宝会吐出奶头继续哭闹。

病情严重。啼哭无规律性,哭声低沉,短而无力,甚至呈呻吟状,同时反应淡漠,不吃奶,发热或体温不升。发现这种情况应及时到医院检查。评的法。

父母应当心平气和地对宝宝的不当行为进行批评,这样才不会伤害宝宝的自尊心,如果说“我根本不喜欢你这种坏宝宝”,或动辄责骂宝宝、很少或根本不对宝宝进行表扬,那么经常受到指责的宝宝,必然会形成自己无法使爸爸妈妈满意的印象,甚至认为父母根本就不喜欢他。为了忍受爸爸妈妈经常一连串的责骂,有时宝宝对父母的话会变得无动于衷,但内心却十分不安和沮丧。出现这种情况,宝宝会感到十分痛苦,甚至对父母产生愤恨情绪。

因此,宝宝不听话、做错事、惹大人生气是常有的事,父母生气时最好自己先克制情绪,等平静下来后再用和蔼的语气把道理讲给宝宝听,使宝宝意识到自己错在哪里,这样比单纯地训斥宝宝效果好得多,也不会伤害其自尊心。

回答宝宝各种问题

宝宝会说话以后,求知欲强烈,总想对周围的事物问个水落石出,对于宝宝的这种精神,父母应该非常珍惜,不能采取不关心、不负责的态度。不要高兴时给予详细或一般性的解答,心情不佳时,敷衍了事地搪塞几句,或者干脆用斥责的语言训走宝宝。殊不知,爸爸妈妈的这种错误做法,就像在宝宝获得知识的起点上给他当头一棒,打击了宝宝的求知欲望。那么,应怎样回答宝宝提出的问题呢?

首先,父母应对宝宝提出的问题表示感兴趣,这样可培养宝宝爱动脑筋、积极向上、大胆考虑问题的好习惯,天长日久会积累大量的知识。在回答宝宝的提问时,尽量用形象生动、浅显易懂的道理给予明确的解答,如果实在回答不出宝宝的提问,可以对他说:“这个问题我也不太懂,等我看看书或问问别人,弄明白以后再告诉你。”这样,既不挫伤宝宝的积极性,又可让宝宝懂得,对于不懂的问题,可向别人请教或从书中寻找答案,从而培养宝宝好学好问的好品格。

其次,父母千万不能不懂装懂,胡乱编造,欺骗宝宝。如果宝宝提出离奇古怪而又不好回答的问题,爸爸妈妈应因势利导,跟宝宝讲,等他长大了,知识多了,自然就明白了。

多大送幼儿园

送宝宝上幼儿园,要在宝宝具备了能自己大小便、自己进食、基本能用语言表述自己的需要等基本生活自理能力时比较合适,我国通常入园的年龄在3岁左右,但还需要根据每个家庭及宝宝的具体情况而定。

入园前的准备

宝宝到了3岁时,就可以进幼儿园了。为了宝宝进幼儿园,父母一般要做以下准备。

物质准备。由于这个年龄的宝宝活泼好动,衣服容易弄脏,所以要准备几套换洗的衣服。还要准备一套适合宝宝使用的洗漱用具。

心理准备。父母由于要暂时离开日夜守护的宝宝,宝宝也要开始离开爸爸妈妈,无论是父母,还是宝宝本人,都要经历一个心理适应的过程。在入园之前,父母一定要提前和宝宝讲幼儿园的事,让宝宝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行为准备。首先要教会宝宝自己吃饭,哪怕是吃得满地都是饭粒也没关系。学会在口渴时向老师提出喝水的要求,或自己主动找水喝。学会想要大小便时告诉老师,以免因为不敢告诉老师而憋着或拉到裤子里。最好让宝宝学会自己脱裤子、擦屁股等事情。要让宝宝学会不舒服时说出来或用手指出不舒服的具体地方,以便老师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总之,需要宝宝掌握一些独立生活的本领后再进幼儿园,这样宝宝才会较快地适应幼儿园生活。

上幼儿园的好处

幼儿园里宝宝的同龄人非常多,在幼儿园可以增加宝宝与小朋友接触的机会,因此,在家里感到孤独的宝宝有了与人交往的机会,可避免以自我为中心。由于幼儿园是集体生活,在与其他小朋友的交往中,宝宝将学会谦让、容忍的品质。集体生活对于培养宝宝独立生活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大有好处,还可以帮助宝宝形成良好的自立能力。专业幼教对宝宝身心的帮助明显优于家庭。

选择幼儿园的基本原则

正确目的原则。一些父母,往往把宝宝进幼儿园的目的锁定在学外语或学琴、学画等特长上。其实学习外语不是幼儿园的必修课,如果父母会说外语,宝宝学习外语的效果可能就会好些;如果父母不懂外语,宝宝学过后多半也会忘记,效果一般也不会好。特长教育不一定适合每一个宝宝。因为这个时期的宝宝需要全面发展,如果父母对宝宝的兴趣培养过早地定向,或盲目跟风,过多地偏重一个项目,必然会影响宝宝其他潜能的发展。父母要重视宝宝的启蒙教育,不能以技能、技巧教育为目的和标准。

量力而行原则。目前,依据幼儿园的规模、设施、管理水平、师资水平、保教质量、卫生保健全面评估,将幼儿园划分出等级。现在的宝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所以不少父母不顾幼儿园学费的高低。还有些父母就想尽办法把宝宝送进一级一类的幼儿园,但这并不是所有宝宝的唯一选择,选择时要根据自己的家庭状况综合考虑,比如费用或路途远近等都是应该考虑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