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时,应立即敞开宝宝衣被降温。用温水擦拭身体,主要是前胸、后背、手心、脚心、腋下、大腿腹股沟处等部位,年长儿中暑应立即搬移至阴凉通风处或空调房间平卧,头部不要垫高。用物理降温的方法,一般不用退烧药,轻者一般经过上述处理会逐渐好转,再服一些人丹、十滴水、风油精。这种物理降温的方法难以奏效时,可给予药物降温。只有在下列情况之下可以用药: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伴有中暑高烧不退时。
中暑的同时伴有其他急性感染。
中暑高烧并伴有循环功能不全,经各种降温措施处理,体温仍居高不下者。
注意药的用量不宜过大,严重者应立即送医院诊治。
中耳炎
宝宝嗓子发炎很容易合并中耳炎,这是因为宝宝的咽部和耳部的连接管道(耳咽管)非常短,咽部的炎性分泌物很容易流到中耳腔内,引起耳部发炎。
出现发烧,哭闹不止,或用手频繁打脑袋时,2~3岁的宝宝会指着耳朵说疼,这时父母就要警惕宝宝是不是得了中耳炎,立即带宝宝到医院就诊。
治疗以抗生素为主,如果耳朵流脓、鼓膜穿孔,需要局部处理。
鼻炎、鼻窦炎
当宝宝感冒症状以鼻塞、流涕为主时,可能是宝宝得鼻炎了。不过没关系,婴幼儿鼻炎、鼻窦炎是感冒的常见伴随现象,一旦感冒缓解,鼻炎症状都会好转或消失。鼻腔和鼻窦是紧密相连的,鼻腔有一些分泌物流到鼻窦引起鼻窦炎也是一次性的感染。所以宝宝患鼻窦炎也不必担心,按医生所建议的方法,用1个疗程的抗生素都会好的。
疱疹性咽峡炎
夏天多发,称之“夏季感冒”,多见于1~3岁宝宝。
宝宝突然发高烧,体温为38℃~39℃,不吃任何东西,偶有咳嗽、流涕等表现。到医院检查发现咽部周围出现1~2毫米的小水疱,水疱破了之后就变成溃疡。发烧时间比普通感冒时间要长一些,3~6天体温下降,但咽部的溃疡愈合需要更长一些时间,一般需要7~10天。
病毒感染所致,不需要使用抗生素,咽部疼痛明显,疾病期间需要以流食为主,退烧和多饮水是主要治疗方法。
淋巴结肿大
淋巴结肿大时,若用指尖触摸会有点硬硬的感觉,并且在皮肤下转动时会肿得像米粒般大小。但即使摸起来有2~3个,只要不比红豆大,就不必担心。头上有湿疹、脓疱或被剃须刀刮伤时,淋巴结常常会肿大。这时必须先找出原因加以治疗。因为淋巴结本身不会痛,只要没有继续长大,就不必理会。它常会自然消失,但也可能会一直留下来,或者突然肿大,并有发烧的症状。扁桃体炎、咽喉炎、口腔炎、蛀牙的细菌侵袭人体后,引起的化脓性淋巴结炎,若用手指压感觉痛时需要治疗。
淋巴结如一下子肿得很大,并出现于颌下、腋下、腹股沟,虽不痛但脸色不好,或有好几处淤伤的皮下出血,则可能是白血病等恶性疾病。此外,淋巴结肿大而有发疹、发烧的症状时,可能是风疹或川崎病,需去医院接受检查。
眼屎过多
眼睛分泌眼屎多时,可能是眼疾或身体有疾病。
2~3个月的宝宝常常分泌眼屎,这是因为鼻泪管阻塞,眼泪流不出鼻腔,细菌感染所致。大多数的宝宝会自然痊愈,不必担心。可用消毒棉蘸凉开水为宝宝擦拭眼屎,另外要多给宝宝喂水,也可吃些蜂蜜。当宝宝感染了流行性角膜炎或流行性结膜炎时,眼睛会通红、流泪、视觉模糊,这时要立刻找眼科医生治疗。此外,因为眼睛周围长湿疹,也会分泌眼屎。有发烧、发疹的症状时,可能是川崎病、麻疹,这时也要立刻去医院。
感冒
有的宝宝动不动就流鼻涕或打喷嚏,很容易感冒。这多发生于出生后0.5~1岁的宝宝。这个时期由于妈妈先天赋予他的抵抗力逐渐减弱,而自身的免疫力又很差,对病原体的抵抗力也很弱,所以容易感染各种疾病。
过敏体质的宝宝经常会长湿疹、患腹泻,也常流鼻涕或气喘。
父母外出回来后,没有洗手就抱宝宝;送到托儿所的0~1岁宝宝;宝宝被带到公共场所;家人感冒,这些情况都可能导致宝宝感冒。
所以,为了预防宝宝感冒,爸爸妈妈必须注意一些事项,例如,外出回来后应先把手洗干净再抱宝宝等。
惊厥
宝宝发生惊厥时,应当把宝宝的脸撇向旁边,以免呕吐物和唾液误入气管,口中应放入纱布,以吸收唾液,然后导出口外。
让宝宝躺在安全的地方,给宝宝宽衣,使呼吸顺畅,并观察惊厥状态,数分钟后惊厥就会停止,然后立即送医院治疗。
冷静观察惊厥状态,然后告诉医生,这是非常重要的,还需确定是否发烧。发烧的话可能是高热惊厥,也可能是癫痫。手脚伸直痉挛或间歇性手脚不停颤抖痉挛,以及发作时的部位是全身性还是局部性,患者是否有意识等都要仔细观察。
反复发生惊厥时,必须接受医生治疗,如果是反复间歇性惊厥,则需要接受脑电图检查,以确定原因,如果是癫痫,则需服药,直到痊愈。
呕吐
把宝宝的脸移向旁边,让身体侧躺,这时呕吐物很可能从鼻孔流出,必须立即用口或以吸管吸出。观察呕吐状况与呕吐物,注意情形是否良好,是否咳嗽或有其他症状,以及观察呕吐的次数及呕吐物是否含有胆汁,有的话呕吐物呈绿色。
在呕吐尚未停止前,不可给宝宝喂任何食物。呕吐停止后,可给宝宝喂少量的水,确定不再呕吐后,才可逐渐增加饮食。呕吐时给宝宝喂水,反而会诱发呕吐,造成脱水症。
腹泻
腹泻是最为常见的婴幼儿疾病。护理得当几天就可治愈,护理不得当或不及时可以持续数天、数周乃至数月,引起机体营养不良,影响身体发育。因此每一位父母必须了解宝宝的腹泻症状,尽量减少腹泻的发生,配合医生做好腹泻的治疗,保证宝宝身体正常发育。
母乳性腹泻
母乳喂养的宝宝排便次数比较多,一般为2~5次,大便呈黄色稀糊状;有时带有一些小颗粒,一些父母误认为是奶瓣没有消化所致,其实这些小颗粒是由于吸入母乳过多,其成分凝固所致;泡泡状大便也是一种很常见的母乳性排便表现;有一些宝宝几乎在每次哺乳后都要排便,但便量很少,粪质很稀。
母乳性腹泻应视为正常现象,可能与吃奶量比较大或者妈妈食用大量蛋白和脂肪有关。只要宝宝胃功能好,体重增长正常,就不必过于担心,出生2~3个月以后就会逐渐减少的。
生理性腹泻
多见于6个月以内体质偏胖的宝宝,出生不久就开始腹泻,大便次数增多、大便呈稀糊状、夹杂一些泡沫或颗粒,无其他症状,食欲好,不影响生长发育,一部分宝宝伴有湿疹,添加辅食以后大便逐渐转为正常。
也有专家认为与宝宝乳糖不耐受有关。
喂养不当性腹泻
喂养不当可以引起腹泻,多见于人工喂养儿,原因主要为喂养不定时,食奶量过多,过早添加辅食,如米粉、果汁、肉汤等;或对肠道有刺激的食物,如富含纤维素的食物、食物调料等。
许多父母看到自己的宝宝食欲好,食奶量大,长得比较胖,就以为宝宝消化能力强,随意给宝宝添加一些本月龄不该加的辅食,如给1个月的宝宝添加菜汁、苹果汁等,导致宝宝出现腹泻。
喂养不当性腹泻只需停用添加不当的食物和减少食奶量,大多能恢复正常,但有一部分宝宝好转比较慢,可能与胃肠道功能紊乱有关。
胃肠型感冒
胃肠型感冒的原因以病毒性感染为主,气候突然发生变化时多见。起病急慢不一,可有发烧、咳嗽、流涕等感冒症状;腹泻和呕吐轻重不等,稀便或水便,伴有腹痛;病情重者可有发烧等症状。这类腹泻为自限性疾病,一般持续1~3天大多自愈。粪便和血象检查均正常。治疗以止泻、助消化、补液等对症治疗为主。
秋季腹泻(轮状病毒肠炎)
秋、冬季婴幼儿腹泻是最常见的疾病。以消化道感染和呼吸道传染为主,局部有小流行趋势。病初有发烧和呼吸道感染表现,大便次数多、量多、水分多、大便呈蛋花汤样,无脓血和酸臭味。如果不给予及时治疗,可引起脱水和电解质紊乱。治疗以止泻、助消化、补液等对症处理为主。自然病程3~8天,少数宝宝的病程较长,可达1~2周。
急性胃肠炎
多为食用不洁食物引起细菌感染所致。起病急,发烧时体温很高,可达39℃,严重者出现高热惊厥;腹泻频繁,大便黏液多、带脓血、有腥臭味;常伴有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大便化验可见红细胞和白细胞。治疗以抗生素为主,对症治疗腹泻和高烧等。
痢疾
痢疾多以杆菌感染为主,迅速出现高烧、头痛、腹痛和腹泻,大便为脓血样,水分不多。老要上厕所,可又排不出便来。大便化验可见大量白细胞和红细胞。如果不及时治疗,很快就会出现惊厥、意识改变、感染性休克,甚至死亡。以抗生素和补液治疗为主。
腹痛
宝宝腹痛时,妈妈首先必须观察是否还有其他的症状。因为有许多疾病不立刻处理就会发生危险,如肠套叠、急性阑尾炎、腹膜炎、胰腺炎等。
在判断是不是急性病时要注意下列几点:
发烧、呕吐、脸色不好,又十分痛苦时,必须立刻接受医生诊断。腹痛时,如果身体状况还不错,就不必太紧张。
宝宝在5岁前肚脐剧痛,但是没有呕吐和腹泻,4~5分钟后就若无其事了,这种情形反复发生可能是蛔虫症。
仅是由于便秘引起的腹痛,灌肠排便后就舒畅了。
宝宝疾病中最严重的是肠套叠,爸爸妈妈务必高度重视这种疾病。通常,宝宝由于严重呕吐和间歇性发作的腹痛,会痛哭不停。此外,出现周期性呕吐症时,也常腹痛。不断腹痛或即使没有发烧也剧烈腹痛时,常是腹型癫痫,需要做脑电图检查。
宝宝发烧、严重腹泻腹痛,或有血便时,要赶紧接受医生的诊察。宝宝也会出现阑尾炎,病情发展比大人快,因此发烧时不要随便服用泻药或灌肠。
夏季还必须特别注意避免食物中毒。
宝宝剧烈腹痛并排出黑色粪便时,注意观察下肢是否有紫斑,如果有则可能患有过敏性紫癜病。
宝宝有咳嗽的症状,爸爸妈妈要先稳定心情,观察咳嗽的性质、有无并发症以及全身症状,再决定是否立刻就医。
以下情况不必担心:清晨咳嗽是因为体质的关系;虽然咳嗽又有发烧,但是精神好时,大多是感冒或扁桃体炎。
以下情况要赶紧就医:突然咳得很严重,呼吸困难时,可能有异物堵住了气管;咳嗽又伴随着发烧、脸色不好、呼吸痛苦时,则可能是肺炎或支气管炎。
要应付宝宝的咳嗽,重要的是先判断咳嗽的方式和性质。重点有下列几项:
有时持续2~3分钟。夜咳可能是过敏性咳嗽,如果喘气时喉间有痰鸣声,就不必担心。此外,因为感冒,晚上钻进被窝保暖时,也会突然不停地咳嗽。
若是咳嗽突然发作,喘鸣不停时可能是支气管异物。容易误吞的东西有花生、铅笔套、药丸、纽扣、硬币、糖果等。如果能够立刻发现,采取急救措施取出来还好,如果一直没有发现有异物卡在气管就十分危险了。
长期持续的咳嗽有百日咳,此外,因病毒或支原体感染而引起的肺炎,常会持续好几个星期。没有发烧、持续咳嗽、痰很多时,可能是慢性支气管炎或支气管扩张症。结核病也会长期持续咳嗽。尤其家人有结核病却没有接种卡介苗时,必须接受检查。
咳嗽有干咳和湿咳两种,通常会发出喘鸣的呼吸声和鼻塞的声音。干咳,大部分是上呼吸道发炎,如感冒或扁桃体炎等,喉咙会痛并流鼻涕。若是急性喉炎,喉咙会痛得发出嘶哑声,病情加重时呼吸变得很困难,咳嗽像狗叫一样。湿咳时,因支气管炎导致气道的分泌物较多,或因鼻炎、鼻咽腔炎、副鼻窦炎而鼻腔周围的分泌物流到喉咙上,受到刺激才引起咳嗽。咳嗽喘鸣时,可能是支气管哮喘。此外,支气管炎有异物也会喘鸣。
发高烧、咳嗽、喘鸣伴有呼吸困难时,需要紧急处理。宝宝很容易罹患毛细支气管炎,这是肺炎的一种,脸色不好,常会发紫。
一直轻微咳嗽并鼻塞时,常在喉咙和鼻腔交界处发炎,称为慢性鼻咽腔炎。
由上可知,咳嗽的疾病种类繁多,除了这些咳嗽的状态外,还可由全身症状来判断病情的轻重,如有无发烧、呼吸困难等并发症、脸色怎么样、情绪好坏、有没有食欲等。如果怀疑是肺炎、毛细支气管炎、气管有异物等,就要赶紧就医。
扁桃体炎
急性扁桃体炎是指扁桃体黏膜红肿发炎,和感冒一样,是由各种细菌引起的,如果是溶链菌,会引起肾炎或风湿热,而且可能会造成猩红热。
扁桃体发炎可分为I度、II度、III度,III度最为严重,有时只是单纯性的红肿,也有时扁桃体表面凹凸不平或有脓点。
扁桃体炎的主要症状是发烧、咳嗽、精神不振等全身症状,此外还有咽痛、局部发炎、下颌或颈部淋巴结肿大等症状。
对付扁桃体发炎,抗生素十分有效。但扁桃体炎必须完全治愈,如果致病菌是溶链菌,要彻底消灭,否则会引起肾炎、猩红热,所以必须特别注意。生病期间,咽部会剧烈疼痛、食欲减低,因此最好供给刺激性的食物或液体食物。
呼吸困难
宝宝抽动鼻翼,呼吸困难时,大多是紧急的情况,要赶快送医院治疗。但若是像气喘一样不断发作时,只要身体状况一切正常则不必太慌张。
以下情况需及时就医:
发高烧,脸色不好,呼吸困难时,疑是支气管炎时。
突然不断地咳嗽并喘鸣得十分痛苦,可能是有异物阻塞了呼吸道时。
因气喘发作而导致脸色发紫时。
发作时没有发烧,大多是支气管哮喘。若宝宝常无故气喘,要请医生诊治。如果能在要发作前正确地服药,痛苦会减轻。宝宝罹患喘息性支气管炎,会喘鸣得很厉害,但若是身体状况一切正常,宝宝本身并不会觉得很痛苦。宝宝没有发烧,却突然引起呼吸困难时,可能是有异物阻塞支气管,宝宝会爬行时,会随手摸到花生等豆类、铅笔套、糖果球、硬币等就放进嘴里。妈妈要观察四周确定宝宝有没有吞食了什么,若确定误食,应立刻让宝宝倒立,并轻拍其背部,若异物仍吐不出来时要立刻去医院。
手足口症
这种疾病通常没有发烧症状,除了在嘴里,同时在手掌及足背也出现米粒大的水疱,主要特征是水疱仅会出现于手、足、口等部位。爸爸妈妈可带宝宝去医院诊治,除此之外不需要特别的治疗,不过,若喉部形成水疱,会因疼痛而影响食欲。
由于饮食、居住环境的改变,大气污染等因素而过敏引起咳嗽的宝宝越来越多。过敏性咳嗽的特点是咳嗽时间比较长,持续数周以上;与季节有关,春冬季和潮湿季节多见;咳嗽有痰,早晚明显,白天和夜间咳嗽少;经常流鼻涕和揉鼻子;夜间睡眠不踏实,在床上滚来滚去;用抗生素治疗无效,用抗过敏的鼻喷剂或口服抗过敏药有效。
婴幼儿哮喘
婴幼儿哮喘的主要诱发因素是上呼吸道感染,但直接导致发病的原因还是接触过敏源,如灰尘、螨、烟、化学气体、油漆、汽车尾气、冷空气等,食物主要有鸡蛋、花生、鱼虾等,此外,阿司匹林也可以引起哮喘。
哮喘症状阵发性咳嗽和喘息,以夜间和清晨为重,听诊可听到大量喘鸣音。喘息发作超过3次以上。有的宝宝有过敏性湿疹或过敏性鼻炎病史,父母有哮喘病家族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