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孔子思想
22612800000025

第25章 雍也(1)

本章讲中庸。孔子中庸之道就是“守中道而用之”。

庸者用也。这是朱子的解释,我很认同。“守中道而用之,”这话有三层意思:一,守中道。二,一切的道都要运用,在运用一切道的过程中找到中道,择中道而用之(单独用之,终生用之)。也就是说,在用中道前不妨用别的道(根本无法选择!),一旦找到中道就只能用中道,他是最好、最现实的道。三,用“道”来统领“中”和“用”,关键是“守”,坚持。也就是说,有了道的坚守,就可以中而用之,或中而不用。“中”在此处指调和,即和谐。中庸是和谐之道。

关于“守中道”。孔子的弟子宰予问:“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意思是:假如有人告诉一个仁者,另一个仁者掉进水井里啦,他会不会跟着进去?这个问题问的傻,孔子马上说:“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意思是说:怎么会那样呢?君子可以死,不可以被陷害。可以受屈辱,不可以被欺骗。宰予的问题可以说傻到家了,孔子首先指出的不是他的话对还是不对,而是指出他假设的前提本身是荒谬的。什么叫“井有仁者”?仁者根本不会跑到井里去。孔子讲的“守中道”是坚持基本信念。三人成虎,慈母惊心;革命者在最后一刻崩溃,岂非悲剧?《一九八四》上面的人强迫另一个人承认“四就是五”,对双方而言又有什么益处?四就是四,五就是五,真理是客观事实。孔子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最大的知识。曾有人向微生(孔子时代的一个人)借醋,微生没有醋,就向邻居转借了一瓶醋,借给了来向他借醋的人。孔子批评这种做法,没有就是没有,用不着转借。很多人可能会对此感到意外,孔子不是提倡仁爱吗?现在我想尽办法给人好处,他孔子为什么还是说我做错了?事情是这样的,孔子说仁者爱人,这仁爱是从自身亲自发出,有多少光发多少光,有多少力出多少力,这是真实的爱。之所以不提倡转借,怕的是在转借过程中债务不清,人情不清,最后把本心丧失,良心也给借没了!鲁迅小说中讲到了江南农村过去曾有典妻之事,连妻子都可以典当,问题是在这典来当去的过程中,就丧失了原貌。借胎生子,弄得不好狸猫换太子。借夫还愿,也属大难。还是不借好,各人自守不自盗。这叫中道。有了这中道,自然会好起来。万物因自力而成长,万事因他力而丰收。在自力与他力之际,尤其要守中道。守中道才会丰收。麦子稻子黄澄澄、沉甸甸的,农夫才喜悦,不然就要扔了,葬在火里。

关于“先用他道,择中道而终生用之”。比如庄稼,不一定都能生长在良田沃土,贫瘠的土地照样能生长。一切土地都可以种庄稼,这就叫“道无所选。”刚开始良田有限,庄稼不妨先生长在其他田地中,这叫“先用他道”。我们不断创造出良田,选择出最好的品种与方法进行耕耘,自然好收成。注意,再好的收成也要知足,不能贪得无厌。不要说:“可以更好!”要说:“珍惜眼前!”这样才会有福报。这就叫“择中道而终生用之”。孔子说:“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是这样的,刚开始是博采众长,然后只选一样,在这一博一约中,就树立了信心,并找到了方式方法,开了智慧,形成专长。有专长才有共性,专长是人立身之本,自己不抛弃,别人也就弗畔(不背叛)了。

关于“守道而中,中而用之”。道在坚守中,庄稼因风雨而成长。一切庄稼都必须生长在大自然,生长在露天、野地。温室可以养花,温室也可以培育种子,但温室无法收割大片庄稼。很多科学家在温室中培养的种子之所以失败,原因就在于忽略了风雨的因素。有时风雨会把庄稼吹倒,但仁爱的农夫会把它扶起来,一一立好。果农对每一个果子都上心,才会收获满园甘果蜜实。子贡在孔子弟子中是熟知生财之道的大富商,又是精通人际交往的大外交家,但子贡对做人的根本还没吃透,有次子贡问孔子:“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孔子回答说:“何事于仁,必也圣乎!”意思是说能做到博爱,施舍人、帮助人,岂但可以称仁者,简直就是圣人啊。施舍一词不好听,但实用,做人都要靠施舍,本事越大越靠施舍过日子。要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道中有道,最是奇妙。道是白白的恩典,白白的施舍,如果我们连这个都不知道,真就白活了。得了施舍赶紧珍惜,不用宣传,暗中享受好处,这叫“守道而中”。必要时大大方方拿出来,给出去,好东西总是越分越多,这叫“中而用之”。不用就不灵,用才灵光。孔子接着刚才的话说:“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就是儒家著名的做人原则:己立立人,己达达人。推己及人的原则。从品性上讲,这是仁爱。从智慧上讲,这是公理。好东西要分出去才彼此无害。一个人享受不了满园春色,一家子才能享受满园春色。千万别说人太多,你可以在角落里欣赏春光。春天到了,哪里都一样。但春天的人容易自私,这又是必须要克制的。

要做春风不容易。孔子高度评价他的弟子冉雍说:“雍也可使南面”。意思是说冉雍已得圣人守中之道,可以南面为君了。南面为君不容易,南面为君必须要承受北面的压力。扛得住大旗才是旗手,战胜风浪才是舵手,敢下刀才是包公,包公是伟大的刽子手。那北面的风呼啸吹来,坐北向南的君子稳如泰山,为世人遮蔽风雨,亮出阳光。世人只知道他坐在宝座上享受尊荣,却不知他正在与风雨作殊死的拼搏!必须要稳如泰山,才不至于被风吹倒。所有南面为君的人背后都被万箭射穿,但他不能动,只能稳稳地坐在那里发号施令。一阵风一阵箭向他射来,他也只能默默承受。阳光打在他脸上,人们都说他有王者的尊严,谁知他有地狱的苦楚?一位真正的君王之所以伟大,就在于他为天下人挡风挡箭,给出的只是阳光。

一位真正的君王,从前面看他是老虎,从背面看他是刺猬,别看他人前风光,谁知他背后受伤。因此我们都要尊敬这只老虎,呵护这只老虎。虎有虎德,所以被称为山君,百兽之王。虎有三德:虎毒不食子,爱护他的子民;虎有孝心,老虎是孝子的化身;虎有忠义仁爱,人称义虎,与神龙合德,所以《易经》上说:“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以前我们说“龙虎斗”,其实龙虎是朋友,不会斗的,现在我们要说“龙虎友”,龙虎同心,龙虎同德,那么就会有王者之天下。我听人说:“伴君如伴虎”,又听人说:“与君王说话好比在油锅里舀油”,都要分外小心,其实,独来独往的老虎内心渴望朋友,热爱这片森林,他愿意给出自己,成就别人。虎为什么啸?虎啸不同于狼嚎,狼嚎是叫魂,虎啸是申张正义,所以它能虎啸生风,威震八方。

他的坚守使他成了工具,必须牺牲,才有幸福。工具的命运就是为工作而生,为工作而死,坚守工作岗位,为工作服务,为工作牺牲。需要对拿起工具,必要时把工具抛一边,完成时再拾捡,这就是伟大的工作,伟大的工具。面对此情,颜渊说:“愿无伐善,无施劳”。颜渊有良好的祝愿,希望善良人不再被伤害,不要太劳累,他这祝愿很好。孔子则说:“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以恭,其事上以敬,其养民以惠,其使民以义。”这恭己、敬上、惠民、义使四样,使天下人收益。他的坚守最终成就自身。中庸之道于此尽矣,我不能再述一分。

子曰:“雍也可使南面1。”仲弓问子桑伯子2,子曰:“可也简3。”仲弓曰:“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4?居简而行简,无乃大简乎5?”子曰:“雍之言然6。”

1,雍:冉雍。孔子弟子。使:主使。南面:诸侯之位。

2,仲弓:冉雍的字。子桑伯子:其人不详。鲁国人。

3,简:简约。指办事简约有效,而不麻烦。

4,居敬:身居诚敬之心。行简:行为简约有效。临:面对。此处指治理民政。不亦可乎:不是亦可以么。

5,居简:心存粗放、粗简之心。无乃:不是。大简:简单粗放。大,音同泰。

6,雍:冉雍。言然:这话说的很对。

哀公问1:“弟子孰为好学2?”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3,不迁怒4,不贰过5。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6,未闻好学者也7。”

1,哀公:鲁哀公。

2,弟子:孔门弟子。好学:喜好礼乐。

3,对曰:孔子对鲁哀公的敬辞。颜回:孔子弟子,早卒。

4,不迁怒:不将怒气移至他人身上。

5,二过:错误从不重复两次。

6,今:现在。则亡:则无好学者。

7,未闻:没听过。

子华使于齐1,冉子为其母请粟2。子曰:“与之釜3。”请益。曰:“与之庾4。”冉子与之粟五秉5。子曰:“赤之适齐也6,乘肥马,衣轻裘。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7。”原思为之宰8,与之粟九百9,辞10。子曰:“毋11!以与尔邻里乡党乎12!”

1,子华:孔子弟子。姓公西,名赤,字子华,比孔子小四十二岁。使于齐:当时子华仕鲁,为鲁使齐。朱熹更细致地说,子华是为孔子而出使齐国的。此时孔子在鲁为官。使:去声。

2,冉子:冉有。为:去声。其母:子华的母亲。请粟:请求给予粮食。

3,釜:粮米的计量单位。即六斗四升。

4,请益:请求增益。即增加粮食。与之:给与。庾:十六斗。

5,与之:给与。秉:十六斛。十斗为一斛。

6,赤:即子华。适齐:去往齐国。

7,肥马:壮马。衣:去声。轻裘:轻便的皮衣。吾闻之:我听说。君子:有德者。周急:周济急需者。继富:过继富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