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在全年的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种生物(病毒、细菌、真菌和害虫)和非生物(霜冻、冻害、干旱、盐碱、肥害、营养不良或过剩、化学物质等)的胁迫为害,影响杏的正常生长和果实的品质。因此,在杏的生长过程中,一定要做好对各种病虫、不良环境、非正常农事作业的预防工作。
(第一节)优质高档杏生产的农药使用与标准
使用农药是防治果树病虫害必不可少的手段,在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农药特别是化学农药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以及农药残留对人体的毒害也相当严重。因此,生产优质高档杏果最重要的是按照农药使用原则与标准正确选择。
一、农药对果品的污染
1.残留农药的污染
树上用药的10%左右黏附在树上,其余绝大部分进入土壤;防治地下害虫时需地面用药,且残效期要足够长,这都是土壤农药污染的途径。农药通过降水或灌水被根系吸收后,间接污染果实。
农药还可通过树体枝干、叶片和果实表皮组织的吸收直接进入果实,如残留量过大,特别是剧毒农药的残留,被人食用后可造成急性中毒症状(头昏、恶心、休克以致死亡等)。
除了农药急性中毒症状外,有些农药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的作用,残留农药超标的果实被人们食用后,在体内积累会有上述慢性中毒症状。
2.农药破坏果园生物群落而加剧污染
(1)病虫抗性增加,加大农药用量:具体表现在浓度和绝对数量的增大。据资料介绍:世界已知有500多种害虫对1种或多种农药产生了抗性;我国目前已知有27种主要害虫和螨类对16种农药产生了抗性;美国在过去的50年里,杀虫剂用量增加了10倍,害虫为害损失却由7%增至13%;我国在1949年原药产量仅0.2万吨,到1996年增至38万吨,增加了79倍,而病虫害发生面积与同期相比却增加了3倍多。据报道,1984年,沧州应用2.5%溴氰菊酯4万~6万倍防治枣尺蠖的效果可达99%以上;至1987年其浓度为1万倍左右,防治效果仅为80%~90%;到1994年其应用浓度为2000~3000倍,防治效果不足60%。短短10年,用药浓度增加15~25倍,甚至上百倍,目前该杀虫剂在果园基本停用,其他拟除虫菊酯类也有明显向这方面发展的趋势。
(2)有益生物数量锐减,使用药量增加:果园害虫多为植食性,依赖果树生存,而害虫的天敌多为捕食性或寄生性,依赖害虫做食物生存。害虫(螨类)只面对农药杀伤的威胁,而天敌有益生物却要面临害虫(螨类)季节性缺乏和农药杀伤两方面的威胁,再加上用除草剂或人工除草,使作为天敌食物来源的草中昆虫大幅度减少,这样也加剧了有益生物种群数量的锐减。一旦抗药性病虫大发生时,常没有足够数量的天敌生物同步控制,只能单纯依靠化学农药防治。这些都是使天敌生物消失的因素,由此导致病虫害防治进入了用药量增加的恶性循环状态。
(3)人们认识上的偏差导致用药量增加:人们在病虫防治中求速、求彻底的心理,认为快速彻底地消灭病虫害只能依靠化学农药,而天敌生物及制剂、无公害农药类防效慢、不彻底的性质使人们不愿意接受这方面的技术。这样做的效果仅是眼前见效,一旦害虫抗药性产生,病虫害就难以控制,因此只有加大用药量或应用新农药。有些新农药开发难度大,对人类健康为害需要数年方可显现,无形中增加了污染和公害。
而用天敌生物虽见效稍慢,但对病虫害控制具长期稳定性,只要种群数量足够,就可收到较好效果,减少用药次数。
3.农药不规范使用而加剧污染
具体表现在下述各方面:①相当一部分果农基于害虫对常用农药的抗性和用药浓度的经验,在应用新农药时,不经试验即以其最浓的说明浓度甚至加倍使用,增加了用药量和污染。②配药和喷药操作不规范,配药时不用专门计量器具,而以瓶盖、堆垛大小粗略估计,甚至凭颜色深浅,不按农药适用条件(水的pH值、气温高低、光照等)盲目使用;喷洒质量不高、喷布不均匀、漏喷等造成害虫局部发生,重复用药。③单纯应用一种或一类农药,部分果农对新农药抱有怀疑态度,连续使用已用过多年的农药,一旦认识了新农药接着连续使用以求保守防治,使农药杀虫效率降低,增加用药量。④认为高毒、高残留农药必定杀虫除病效果好,盲目采用这类农药。⑤农药生产中品牌过乱,不标明有效成分或复配剂种类,甚至将试验品用来销售,使果农增加了用药选择的重复性或盲目性,无形污染加剧。
二、优质高档杏生产农药使用原则
1.严格执行农药的使用准则
农药按毒性分为高、中、低毒三类,无公害果品生产中禁用高毒、高残留及致病(致畸、致癌、致突变)农药,有节制地应用中毒、低残留农药,优先采用低毒、低残留或无污染农药。
(1)禁用农药:有机磷类高毒农药有:对硫磷(1605、乙基1605、一扫光)、甲基对硫磷(甲基1605)、久效磷(纽瓦克、纽化磷)、甲胺磷(多灭磷、克螨隆)、氧化乐果、甲基异柳磷、甲拌瞵(3911)、乙拌磷及较弱致突变作用的杀螟硫磷(杀螟松、杀螟磷、速灭虫);氨基甲酸酯类高毒农药有:灭多威(灭索威、灭多虫、万灵等)、呋喃丹(克百威、虫螨威、卡巴呋喃)等;有机氯类高毒、高残留农药有:六六六、滴滴涕、三氯杀螨醇(又称开乐散,其中含滴滴涕)等;有机砷类高残留致病农药有福美胂(阿苏妙)及无机砷制剂如砷酸铅等;二甲基甲脒类慢性中毒致癌农药有:杀虫脒(杀螨脒、克死螨、二甲基单甲脒)等;具连续中毒及慢性中毒的氟制剂有:氟乙酰胺、氟化钙等。
(2)有节制使用的中等毒性农药:拟除虫菊酯类:功夫(三氟氯氰菊酯)、灭扫利(甲氰菊酯)、天王星(联苯菊酯)、来福灵(顺式氰戊菊酯)等;有机磷类:敌敌畏、二溴磷、乐斯本(毒死蜱)、扫螨净(速螨酮、哒螨灵、牵牛星、杀螨灵等)。
(3)优先采用的农药制剂:植物源类制剂:除虫菊酯、硫酸烟碱、苦楝油乳剂、松脂合剂等;微生物源制剂(活体):Bt制剂(青虫菌6号、苏云金杆菌、杀螟杆菌)、白僵菌制剂和对人类无毒害作用的昆虫致病类其他微生物制剂;农用抗生菌类:阿维菌素(齐螨素、爱福丁、7051杀虫素、虫螨克等)、浏阳霉素、华克霉素(尼柯霉素、日光霉素)、中生菌素(农抗751)、多氧霉素(宝丽安、多效霉素等)、农用链霉素、四环素、土霉素等;昆虫生长调节剂(苯甲酰基脲类杀虫剂):灭幼脲、定虫隆(抑太保)、氟铃脲(杀铃脲、农梦特等)、扑虱灵(环烷脲、噻嗪酮等)、卡死克等;矿物源制剂与配制剂:硫酸铜、硫酸亚铁、硫酸锌、高锰酸钾、波尔多液、石硫合剂及硫制剂系列等;人工合成的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类:敌百虫、辛硫磷、螨死净、乙酰甲胺磷、双甲脒、粉锈宁(三唑酮、百理通)、代森锰锌类(大生M+45、新万生、喷克)、甲基托布津(甲基硫菌灵)、多菌灵、扑海因(异菌脲、抑菌烷、咪唑霉)、百菌清(敌克)、菌毒清、高脂膜、醋酸、中性洗衣粉等。
2.科学使用农药
(1)严格按产品使用说明使用农药:这方面包括:农药使用浓度、适用条件(水的pH值、温度、光、配伍禁忌等)、适用的防治对象、残效期及安全使用间隔期等。
(2)保证农药喷施质量:一般情况下,在清晨至上午10点前和下午4点后至傍晚用药,可在树体上保留较长的农药作用时间,对人和作物较为安全,而在气温较高的中午时分用药则多产生药害和人员中毒现象,且农药挥发速度快,杀虫时间较短。还要做到树体各部位均匀着药,特别是叶片背面、果面等易受害虫为害的部位。
(3)提倡交替使用农药:同一生长季节单纯或多次使用同种或同类农药时,病虫的抗药性明显提高,既降低了防治效果,又增加了损失程度。必须及时交换新类别的农药交替使用,以延长农药使用寿命和提高防治效果,减轻污染程度。
(4)严格执行无公害安全用药标准:果品采收前20天停止用药,对喷施农药后的器械、空药瓶或剩余药液及作业防护用品要注意安全存放和处理,以防新的污染。
3.要依据病虫测报科学用药
对病虫为害要做多方面预测,如气候、天敌数量和种类、病虫害发生基数及速度等。
在充分考虑人工防治难度和速度、天敌生物控制及物理防治的可行性基础上,做出准确的测报依据,是决定化学药剂是否采用的科学方法。在病虫害发生时,能用其他无公害手段控制时,尽量不采用化学合成农药防治或在为害盛期有选择地用药,以综合防治来减少用药。
三、优质高档杏生产农药使用安全标准
果品的农药使用安全标准是由国家或行业发布的,一般来讲,绿色果品标准中规定的农药残留标准一般高于国家标准,无公害果品可按国家标准执行。
(第二节)杏树主要病害防治
杏树的病害较多,为害较重。应在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树势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自然界抑制病害的因素,科学地使用农药,尽量减少杏果中农药残留和对环境的污染。
一、杏疔病
1.概述
又称杏疔叶病、红肿病、叶枯病等,是北方杏产区的重要病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