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父母习惯影响孩子一生
22435500000007

第7章 绝对不要对孩子做的事和说的话(3)

第二天,妈妈领着可可来到学校,先找到老师,说小鹏欺负自己的女儿,让老师惩罚小鹏。老师蹲下身子,轻轻抚摸可可的头,问:“这是怎么回事啊?”可可很腼腆,没有言语,只是看了看老师。

妈妈一边寻找着小鹏,一边回过头来看着老师,眼神里充满了对老师的期待,期待着老师给她一个交代。看着她的样子,老师不知道该怎么办,老师还不了解事情真相,也不好说什么,只好请小鹏来,让他说说发生了什么事情。可可默不做声,妈妈就一直大声地对女儿说:“你说啊,快点告诉老师呀,老师会帮你的。”

但可可依旧不愿说。妈妈就有点儿生气了:“你这孩子,叫你说干吗不说,真是没用。”

一会儿,小鹏来了,可可的妈妈二话不说,直接走到小鹏面前,很不留情面地教育小鹏:“你以后不能欺负我家可可,要是你再欺负她,我就叫她爸爸把你捆起来,听见了没有?”

“我又没有欺负她。”小鹏委屈地说。

“你还不承认,你这个孩子,真是的。难道我们家可可冤枉你了?我们家可可是不会说谎的。老师,你看,这个孩子,得好好教育教育他,我们可可就是太老实了,总受人家的欺负。”

这样的情况下,老师连忙上去劝止了可可的妈妈:“我们会把事情弄清楚的,你放心吧。”老师看到小鹏的表情很尴尬,他很不服气地盯着可可的妈妈,眼里露出了一丝仇视。

后来,了解真实的情况以后,大家才知道小鹏根本没有欺负可可,而是可可平时在家受宠惯了,一遇到不顺从自己的事情,就向父母告状。而可可的妈妈却看不到自己孩子的缺点和不足,一听说女儿受了委屈,就不分青红皂白,先“竖起了母鸡的翅膀,驱赶敌人”。这样的父母最终只能害了孩子。

遮丑护短是溺爱的另一种形式。有些家长对自己孩子的优点、长处、进步总是赞不绝口,到处向别人夸耀,生怕人家不知道;相反,明明是自己孩子的缺点、过失或错误,却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听之任之,有时别人指出来,还替孩子遮遮掩掩。如果家长习惯这样包庇孩子,对孩子的成长是极其不利的。

1920年,有一个11岁的美国男孩在踢足球时不小心踢碎了邻居家的玻璃,人家索赔12.5美元。闯了大祸的男孩向父亲认错后,父亲让他对自己的过失负责。他为难地说:“我没钱赔给人家。”父亲说:“我先借给你,一年后还我。”

从此,这个男孩每逢周末、假日便外出辛勤打工,经过半年的努力,他终于挣足了12.5美元,还给了父亲。这个男孩就是后来成为美国总统的里根。他在回忆这件事时说:“通过自己的劳动来承担过失,使我懂得了什么叫责任。”

“人恒过,然后能改”,这是中国的古训,大多数人都知道它出自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古代的帝王、将相都犯错误,何况今天的孩子啊。也就是说,人总会犯错误,就看怎么去认识错误、对待错误,进而去改正错误。民谚中,“男子汉大丈夫,敢作敢当”也是这个道理。

如今,已不同于古代,独生子女几乎遍布每个家庭,“421家庭”更是把孩子视作“小皇上”。这些孩子,在家由爷爷奶奶、姥爷姥姥宠着,父母娇惯着,做错了什么事情都由他们来挡……所以,孩子养成了一意孤行的坏毛病,对什么都无所谓。

有个相声段子:老师问学生,圆明园是谁烧的?学生答不上来。家长立即上来解围,烧就烧了吧,咱赔还不成吗?当然,这个段子主要说明家长和孩子的无知,但从另一个方面又说明,无论孩子犯了什么样的错误,家长都乐意替孩子承担责任。试想,孩子不会总是孩子,他很快就会长大,家长可以对孩子的过失负责一辈子吗?

相反,这是对孩子不负责任的一种做法。孩子犯错误,在所难免,关键是让孩子敢于承认错误,担当其责任,从而从错误中悟到经验教训。我们生活中有些孩子,被家长宠惯得什么事都不在乎,特别是有些有钱、有权的家长,他们倚仗父母这座大靠山,心里想,反正出了事父母都给“顶着”。

这样的孩子,其一言一行,所作所为,总是大大咧咧、马马虎虎,缺乏最起码的责任心,根本没有一点儿责任感。试想,他们长大以后怎么会对人生负责?很明显,这种爱,是一种溺爱。

对孩子的缺点和不足视而不见,只能害了孩子。就像下面故事中猫头鹰那样,很可能得到一个悲惨的结局。

猫到林中捕鸟,碰到一只猫头鹰。猫头鹰问它:“亲爱的大哥,你到哪儿去呀?”

“我去林子里捕鸟吃。”猫答道。

“啊,猫大哥,千万别伤害我的小孩子。”

“你的孩子长得什么样,这个你可得让我知道。”

“我的孩子呀,长得最漂亮。”

“知道啦。”猫认真地回答,猫头鹰放心地飞走了。

猫在矮树丛中找来找去,鸟巢里净是些美丽的小鸟,猫都怕是猫头鹰的孩子而没有下口,最后发现一窝长得非常难看的小鸟,于是,猫放心地饱餐了一顿。

猫回家的路上,又碰到猫头鹰。猫说:“你放心吧,我吃的是最丑的鸟。”

猫头鹰回来一看,它的“漂亮”孩子一个都不见了,窝里还有几根猫的胡须。

爱孩子是人之常情,但是,爱孩子不能连孩子的缺点也一起爱,这个道理当家长的都该明白。但是,一旦别人指出孩子的毛病时,他们往往不高兴,把脸一沉,觉得丢了面子,有的甚至打孩子,以此向“告状者”示威。有的家长即使自己觉察到了孩子的缺点和毛病,也舍不得严加管教,更容不得别人说长道短。这实际上是充当了孩子毛病的保护伞,是成长中对孩子的一种甜蜜的“宠杀”。

孩子总是有优点也是有缺点的,对待孩子当然要以正面教育为主,有进步时,应当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但是,当孩子确有缺点时也应正视,给予批评,晓之以理,促使其纠正。对孩子的错误、缺点、过失不予正视,漠然处之,就等于默许。不接受批评教育,孩子就认识不到其危害,缺点也就不能克服,不能进步,其优点、长处也保持不住。如果家长有意掩饰,孩子更会有恃无恐,实际上就是助长其缺点、错误和过失,弄不好会酿成大错。

谁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长大以后有所作为,尽管不可能都像里根那样做总统,但我们却能从里根父亲那里得到一点儿教子的感悟,那就是当孩子犯错以后,不一味地包庇,为孩子遮丑护短。这样,才能有利于孩子养成让其受益一生的好习惯。

六、任何时候都不要嘲笑孩子

尊重孩子的想法,也肯定孩子的想法,永远不要嘲笑孩子。孩子的心田是落雪后的原野,你的嘲笑恣意而至,会将它踏得一片狼藉。

一只鸭子顺着河流浮游着,她一直在搜寻鱼儿,但一整天没有找到过一条鱼。到了晚上,她见到水中的月亮,以为是一条鱼,就潜到水中去捉。其他的鸭子看到她这样,都一起嘲笑她。

从那以后,这只鸭子就感到害羞和胆怯起来,以致每当她看到水里的鱼,也不肯去捕捉,就这样饿死了。

受到嘲笑的鸭子宁可饿死,都不再去捉鱼吃,可见,嘲笑对于鸭子的伤害有多大。可是,现实生活中,当孩子问一些幼稚的问题,或做了一件幼稚的事情时,一些家长往往忽视孩子的自尊心,肆无忌惮地嘲笑他。可想而知,这对于孩子的伤害程度。

沙滩上,一个爸爸和一个儿子在享受海风的吹拂。

儿子:“爸爸,为什么,为什么……”

爸爸:“什么为什么啊?男子汉不要吞吞吐吐的,做事干脆点儿。”

儿子:“为什么天空是蓝色的?”

爸爸:“天空本来就是蓝色的啊。”

儿子:“可是,为什么呢?”

爸爸:“没有为什么,天空不是蓝色还能是什么颜色啊!真幼稚。”

儿子:“不要嘲笑我!”儿子生气了,转过身不理爸爸了。

有时候,也许孩子天真的问题令你觉得非常好笑。但是,这并不是父母嘲笑孩子的理由。嘲笑,讽刺挖苦,会使人失去自尊,没有自信。孩子正处于培养自尊和自信的关键时期,家长在任何时候,都切忌嘲笑自己的孩子。

谁小的时候不是经常问些简单、好笑的问题呢?但是,父母如果用安慰、鼓励取代嘲笑,你的孩子会更加自信地面对自己的人生和成长。你和孩子的关系也会获得良性发展。换个态度、换个说法,你可能就会看到不一样的孩子。

两个孩子都做错事了,一个妈妈对孩子说:“你怎么总是没有长进呢?我看你这辈子就这么点儿出息了……”

而另一个孩子的妈妈却这样和儿子说:“孩子,你应该能做得更好,妈妈相信你。”

同样的一件事,用鼓励和嘲笑的方式说出来,效果就大不一样了。

当孩子有缺点时,有的父母不是耐心说服教育,而是嘲笑,这给孩子造成了沉重的心理负担,不利于孩子成长。这样的父母虽然为数不多,却危害极大。嘲笑孩子的父母,最初也是处于一种恨铁不成钢的关爱心理,但是长期下去,会使孩子产生一定的成见、偏激思想甚至敌视心理。

不论是谁,都不希望被别人嘲笑,如果大人被别人嘲笑,会感觉没有受到尊重,但大人有调整自己思想情绪的能力,即使听到嘲笑的声音很不舒服,但只要认为自己是对的,也会坚持下去。而嘲笑对于孩子来说,带来的负面影响要严重得多。不管是何种类型的嘲笑,如果孩子意识到大人是在取笑自己,就会手足无措,失去做下去的勇气,出现畏缩的心理,以致影响其一生的健康成长。

因此,尊重孩子的想法,也肯定孩子的想法,永远不要嘲笑孩子。孩子的心田是落雪后的原野,你的嘲笑恣意而至,会将它踏得一片狼藉。

七、不要为孩子设限

在孩子遇到困难时,不要为孩子设限,而应该鼓励孩子积极乐观地去寻找方法而不是借口。告诉孩子:世界上根本没有“不行”、“不可能”、“办不到”的事情,只要你通过一定的方法和努力,奇迹一定会发生的。

一天上午,沐沐的同学小薇来我家玩。两个小孩在客厅里玩积木,他们将五颜六色的积木摆成各种各样的造型,玩得不亦乐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