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犹太人的善恶观,也是非常有分寸的,而且,易于被人所理解和接受。这正是犹太人绝妙的处世智慧。
(第五节)只有处于不败之地,才能拯救别人
基督教宣扬博爱,而犹太教却教导人们首先要学会珍惜自己,一个人必须懂得如何珍惜自己,然后才会懂得如何珍惜别人,不爱自己的人绝不可能做到“爱你的邻居”之类的事情。
《塔木德》有云:
“客人和鱼一样,新鲜时是美味的,但超过三天便会发出恶臭。”
“道路的右侧冻成冰块,左侧是一片火海,如果走向右侧就会受冻,如果走左侧便会被烧成焦炭。惟有道路的中间保持不冷不热,这是一条恰当的前进道路。”
犹太人在两千多年的流浪漂泊中,受尽歧视、冷落甚至迫害。他们身在异地他乡,除了依靠自己,再别无所依。因此,他们养成了依靠自己,自己来拯救自己的信念。在他们看来,人活在世上,首先就要学会为自己谋福利,只有自己有了财富,才会真正具有帮助别人、普善众生的力量。一个有价值的人生,就是靠自己奋斗与拼搏,最终获得成功的人生,而那些一天到晚心忧天下,而自己却潦倒穷困的人,固然值得尊敬,但他们实际上并没有做出任何贡献。犹太人相信,只有懂得珍惜和完善自己,才真正懂得和有能力去帮助、解救别人。
翻阅那些成功犹太人士的奋斗史,我们总会看到:他们都是将自己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从自我做起,不断超越自己,最终成就自己的强者。就犹太商人而言,那些名震天下、威仪四方的富商巨贾们,更是从无到有,白手起家,不断积累,不断壮大自身实力,最终功成名就。
美国连锁店先驱卢宾,最早也是一个穷光蛋。他16岁时随着“西部大淘金”的浪潮去加利福尼亚,但淘金并没有为他挣来多少钱。
后来他做了一些小商小贩的买卖,才开始赚一些钱,而后,他越赚越多,并将自己的生意扩大到城市,直到发明连锁经营的方式。他的生意才越做越大,以致像滚雪球一样,历经数年的时间,终于成了大富翁。
而金融世家罗斯柴尔德家族的第一代创始人麦耶·罗斯柴尔德最初也只是一个出生于德国法兰克福一条脏乱犹太街的穷小子。他开始时贩买古钱币,并为之苦苦经营了20多年,终于因为世人对古钱币的喜好而命运陡转,成了富翁,并最终投身金融领域,一发不可收,最后成了威震欧洲乃至全球的金融舵手。另外,服装大王罗森沃德,牛仔裤的创始人利维·施特劳斯,美国电报大王萨尔诺夫,股票神人孔菲德等等都是以自己为起点,白手起家,从一无所有,而最终成为富翁大亨的犹太人。
不要轻易对别人下结论
和别人相处的时候需要一定的精明,这样你才不会无意中和某些人发生矛盾,而你并不希望这样。《塔木德》对此训示道:“如果不能设身处地去想,就不要轻易地论断别人。”
因为人们常用自己心中的天平来衡量别人。
精明的耶路撒冷人有这样的规矩:
他们不会在文件上签自己的名字,除非知道另外签名的人是谁;他们不会坐在某法庭上,除非知道同他们坐在一起的人是谁;他们不会在某张桌子前就餐,除非知道同桌进餐的人是谁。
千万别武断地论断他人。
从前有个年轻姑娘遭到了掳掠,两个圣洁的人跟着去赎她回来。
其中一个人走进了妓院,因为姑娘就关在那里。出来之后,他问同伴:“你怀疑我做了什么?”
另外一个人回答说:“你肯定发现了需要多少钱才能救她出来。”
第一个人说:“以上帝的名义,的确如此!”他又补充道:“像你用我的标准来衡量我一样,上帝会以你的标准来衡量你。”
正视金钱与性
犹太人做事讲求节制,但是如果把犹太民族看做是一个主张禁欲的民族,那就大错特错了。犹太人对人的基本需求采取的是一种相当宽容的客观态度。
犹太人正视人对于金钱和性的欲望,并不认为这是可耻的事情。在犹太人心中,这两者并不肮脏。相反,却是有益于人生的。
犹太教的拉比们认为,金钱和性有某种共同点,缺少了两者或其中之一,人们便会一股脑儿地想着这两件事,直到得到了之后,才会有心情去享受别的乐趣。所以,它们都是人生不可或缺的慰藉。
古代的犹太社会里,曾经有过很多隐士,他们为了摆脱世俗的烦恼,寻求神仙般的生活,就住进沙漠。一面向神祷告,一面苦修宗教,犹太人称这种人为“那吉尔人”。那吉尔人远离酒和女人,在沙漠地一住少则1年,多则10年。但是,一旦他们回到社会之中,就要请求神宽恕自己的罪。
因为在犹太教的观念之中,否定生存的喜悦是一种罪行。
这种观念犹太人保存至今。
对于犹太人来说,一时的脱离常规并不是不可饶恕的事情,比如时而酩酊大醉、口出吃语;时而引吭高歌、放松心情;有时甚至还要打架,疏散心中的郁闷,这都是无可厚非的。但是,无论一个人如何摆脱常规,都应该让自己的行为有益于正常生活的维持。
犹太人并不害怕人生齿轮一时的混转,对于他们来说,可怕的是它终生的乱转。
犹太人并不以金钱和性为耻,但也绝不以此为荣。相反,对于金钱和性,犹太人认为要适当,不可过度沉迷其中。
对金钱和性,既不敌视,看若洪水猛兽,也不倡导放纵沉迷其中。主张对其应有一个正确客观的看法,这一点自古以来为许多民族所缺乏,而犹太人却独特地做到了。
死海与加利利海的“分享观”
在犹太人心目中,任何人都不可妄想占据所有的东西。
因此,在犹太人看来,对于人们来说,分享是一个很重要的观念。但是,大多数的人总是希望分享别人的利益,而不希望别人分享自己的东西。对此,犹太拉比常常用以色列的两个内海——加利利海和死海给犹太人以这方面的教训。
死海在海平面以下392米的低处,它的周围是一片荒无的沙漠,对岸则是约旦的领土。死海的水中含有很高的盐分,盐的比重很大,当人们掉进去时,身体会自然浮起而不会淹死。死海的水中无鱼,也没有其他任何生物。
加利利海是一个淡水湖,里面含有很多生物,因耶稣基督曾在此地渔猎,而享有盛名。海中盛产一种“圣彼得鱼”,这种鱼虽然外观丑陋,可是肉味鲜美,已成为该地名产。加利利海边餐厅林立,都以售圣彼得鱼为主,来游览的旅客们常常因此大饱口福。
加利利海岸边的老树枝叶茂密,树上百鸟云集,啼声悦耳,真是一个充满生趣的美丽世界!相比之下,死海周围就没有这么灵动了。死海没有任何生物生存在其中,周围也没有半棵树,更听不到鸟儿的歌声,连漂浮在死海上的空气,都让人觉得沉重而透不过气来,从来没有一只住在沙漠上的动物,到岸边去喝水,因为如此,人们才会称之为“死海”吧。
两者为什么形成如此差别呢?
犹太拉比们的解释是:加利利海不像死海——只知收,而不知出。
约旦河流入加利利海之后,又流了出来,最后到归之死海。
加利利海接受了多少东西,也会给别人多少东西,所以它一直是活生生的。而每一滴水,到了死海之后,都要被占有。死海把所有的东西都占为己有,只知进而不知出,所以生物都不愿意住在其中,成为死气沉沉的景象。
水不流,鱼不栖,没有任何生物只取而不予,这是非常不正常的现象。因为死海从来不分给别人什么,所以它才会“死”在那里。在人的一生中,也常常会遇到像死海这样只进不出的人。
因此,犹太人认为,人应该像加利利海那样活跃,经常给予,千万不能学死海,只进不出。
有进有出,这才是聪明人的处世之道。而犹太民族在处世之中就常常注意这一点,既接受人家的给予,同时也很注意把自己的东西给予别人,把分享作为人生的信条。这是犹太人成为世界上最优秀民族的原因之一。
靠理智来支撑热情
犹太人把人的热情分为两种。一种是因感情所煽起的热情,另一种则是由理智所支持的热情。
犹太人认为,感情所煽起的热情是很危险的,因为感情时而高昂、时而热烈,但却绝不能持久;而由理智产生的热情则可贯彻终生。
在犹太人看来,人的热情,要靠理性来支持。比如爱因斯坦对“相对论”研究,一直都充满着热情,以理智为基础,理智促进了热情,使热情向困难挑战,终于建造了伟大的科学金字塔。
同时,在犹太人心中,凡是经不起时间折磨,过了一段时间就会失去价值的东西,都不珍贵,感情便是这种不堪时间折磨的东西。
在犹太人心中,同情是一种感情煽动起来的热情。
犹太人称同情为“雷赫姆”,“雷赫姆”是“母亲的子宫”之意。
拉比们说母亲怀胎10月时,不管肚子里的孩子是男是女,她都一定会流露出深切的母爱,“同情”的语源就是这么来的。
《圣经》上说:神本来打算让这个世界成为只有正义才可以统治的地方,但是没有成功,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他把“同情”给了人,使人能继续生存于世上。
犹太拉比告诫人们:绝不可因过度的热情而引火焚身,毁灭自己。因为这种热情会使人生的齿轮狂转,恋爱就是其中的一项。犹太人很少有激烈的热恋,虽然他们也会恋爱,但是大多数人认为,恋爱只不过是在为建立家庭做准备而已。
犹太人很重视“中庸”的观念,而不喜欢偏激,这也是犹太人强调理性处世的原因之一。
虽然如此,但并不是所有的犹太人都不重视感情。
《塔木德》中有一句很美的话:“心满了的时候,就会从眼睛溢出来。”可见《塔木德》是肯定了感情的存在。但是,当犹太小孩哭时,他们的父母就会以“笑是风力、哭是水力”这句谚语来耻笑孩子,教导他以理性的态度来停止对感情的泄放。
总之,在处世的智慧中,犹太人作为整体的民族来说,它是比较偏重于理性,而少感情的。
掌握命运,开拓未来
犹太人的眼里只有个人的力量,其他的诸如家世显赫、门面堂皇之类的东西不过是与己无关的陪衬罢了。他们只相信自己的力量,认为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里,那种将个人的命运依靠在别人身上的人注定是要过悲悯的一生。
《塔木德》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两个犹太人,一个是家世显赫的青年,另一个则是一贫如洗的牧羊人。家底殷实的青年非常神气,他为自己的祖先和自己的富有而自豪,并向牧羊人趾高气扬地吹嘘。牧羊人听后,毫不自卑地回应说:“原来你是那样伟大祖先的后代啊!可是,你要知道,你或许是你们家族的最后一个人,而我却是我们家族的祖先。”
牧羊人的意思是说,尽管你很富有,但你不过是背靠着显赫的家势,并不能说明你自己有多大本事;我尽管贫穷,但我的一切都来自我自己的努力,而不是家族或祖先的给予,并且只要我努力去奋斗,我们的家族就可能因我而开始富裕,进而慢慢显赫起来,到若干年后,我就是我们这个显赫家族的祖先了。由此看来,在犹太社会当中,个体的存在是高于家庭,乃至家族的存在的。家族的存在不是不重要,但在个人的成功方面,家庭或家族并不是最重要的因素,最重要的因素是自己,是个人的努力与奋斗。
正是基于此种认识,我们才有了马克思、爱因斯坦、弗洛伊德、奥本海姆这样伟大的智慧头脑,而他们并没有来自一个个显赫的家族,他们惟一依靠的就是自己。
具体而言,怎样才能将命运握在自己的手心呢?在犹太人的思想和犹太商人的行动当中,可以体现出以下几点:
1.要有顽强的独立意识;
2.要具有自强不息的精神;
3.要确立自己人生奋斗的远大目标;
4.要在人生奋斗的旅程中,积极进取,奋斗不已。
如果做到了这四点,估计你就找到了掌握自己命运的金钥匙。
(第六节)万事从我做起
人最爱犯的错误是认识和观念上的错误,一旦观念不正确,就必然导致行为跟着错。
任何人都希望别人给予自己帮助。在困难和危险面前,我们总在想:要是有人帮我一把有多好!于是,我们老寄希望于别人,特别是自己的朋友。但实际上,朋友再好也仅仅是朋友,他的心里想什么你只能去揣测,而绝对不会受你的左右,而那些不曾相交的一般人,就更别指望了。一般而言,人是有善心的,但是绝不是每个人都是菩萨。所以,自己不做事而寄希望于别人,自己便是天生的寄生虫。与其将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不如从自己开始,牢牢把握自己。
人人都希望有个好的家庭,在生活中获得成功与幸福,也希望自己有个好的工作,希望自己能拥有一个好的祖国。这样的话,我们便可以不怎么努力也能衣食无忧。可是,我们知道如何去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好的工作条件和富裕的国家吗?我们羡慕那些显赫的家族,可我们必须知道,当他们的先辈创业时多半也是白手起家,靠自己的双手和智慧才赢得了一片天地,而后继者也是勤耕不辍,兢兢业业,在先辈的基础上继续前进,而绝不是坐享其成,坐吃山空。我们梦想着能有一个优雅舒适的工作空间,做个令人艳羡的白领或金领贵族,可是我们必须知道,这样的工作空间是靠自己不断地学习和积累经验才有的。同样,我们希望自己降生在一个美丽富饶繁荣的国度,可是,正如肯尼迪说的那样:不要问你的国家能给予你什么,而要问自己能为自己的祖国做些什么。如果没有个体的奋斗与努力,一个国家又何来繁荣与富强呢?
总之,一个道理,一切都要从自己开始,善断好坏远远不够,与其指望别人,不如自己亲自动手。
可是,人的天性就是对别人的过失总是很敏感,而对自己的错误却异常的宽容,有时甚至还为自己强词夺理,巧言辩护。人很能严格地要求自己的妻子、儿女、同事、朋友、上司、下属……却惟独不能严格要求自己。因此,人最大的缺点就是不能以身作则,从我做起。中国有句俗话叫“正人先正己”,更告诫人们“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我们要时时反省自己,“吾日三省吾身也”,先自我批评,管好自己,然后才能推己及人。
《塔木德》中这样告诫犹太人:
“最值得依赖的朋友在镜子里,那就是你自己。”
“人们介意他人身上的皮肤病,却睁眼不见自己身上的重病。”
“人有两个耳朵和一张嘴,就是要人凡事应多做少说。”
同时,《塔木德》也这样来比喻领导者:
“身体从头开始。”
“没有船长的船,就如同没有舵,全然不知方向。”
“能以微笑回答别人非难的人,是领袖之才。”
人首先要要求自己,然后才可以要求别人。路要自己去踩,才真正算走自己的路。自己不走,叫别人走,是毫无意义的,而踩着别人的脚后跟走,其实是替别人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