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犹太人智慧大全集
22434900000028

第28章 平凡的人,不平凡的事:犹太人的生活智慧(2)

别让好奇入侵别人的领地

为了尊重别人的隐私,防止他人对隐私做任何方式的探查,犹太人把隐私诉诸于法律的高度。

在日常生活中,犹太人为表现出对于别人隐私的尊重,非常注重守口如瓶,他们认为能够守口如瓶的人才是善于生活的高手。

保守秘密是一个人是否值得信赖的试金石,犹太人常常把人的价值用保守秘密到何种程度来予以衡量。

犹太人认为,只要秘密仍在你手中,你便是秘密的主人,但当你说出秘密后,便会成为它的奴隶。当一个人得知一件秘密时,都会沉不住气地想把那一份秘密透露出来,并且认为这是人之常情。

因为一个人手中握有某种秘密时,他可以借此引人注意——每一个人都喜欢探知别人的秘密,同时也希望借此吸引他人注目的眼光。抖出秘密来时,必定会备受大众的注目,而使人自觉高人一等。

一次,占卜者巴拉姆去诅骂以色列人,可是,一看到他们的营地,他就为他们祈祷。

原来,巴拉姆看到以色列人的帐篷并非彼此正对,他认为他们尊重彼此的隐私,所以为他们祈祷。

在犹太民族中,基于对别人隐私的尊重,任何人不能没打招呼就到别人家里去。甚至,当一个人借债给邻居的时候,也不能闯入别人的家里去拿抵押。而要在外面等着,直到对方自己拿着抵押品出来。

尽管犹太拉比们意识到保守秘密多么困难,但无论是私人意义上,还是职业意义上的,他们都众口一词强调对信任的尊重。正如哈西德派拉比阿普塔所指出的,即使在熟知该秘密的人群中私下提起,也是品质低下的一种表现。

不论是朋友还是敌人,不要讲他们的故事。即使沉默压迫你,也千万不要泄漏别人的秘密。因为一旦他人知道秘密被泄漏,就不再信任你,而且他将抓住每个机会来憎恨你。

最好的诀窍就是,让它死在心里。不要恐惧,你不会因此而爆炸。否则的话,一个怀着秘密的傻瓜就像一个临产的妇女一样痛苦。

据说,拉比艾米的某个学生提前24年泄漏了一场课堂上的秘密讲座。

于是拉比艾米把他赶走了,谴责他“泄漏了秘密”。

假若一个走出法庭的法官这样说:“我主张犯人无罪,可是我的同事认为有罪。他们是多数,我能怎么办呢?”

针对这种人应该说:“不要在人群中搬弄是非!”

曾有一位尊贵的妇女去寻求拉比阿普塔的建议,一看到她富有直觉洞察力的拉比就大叫起来:“通奸!你刚刚犯了罪,现在你胆敢进入我的房子!”

这位妇女激动地说:“上帝耐心对待有罪的人,他不立即惩罚他们,也不泄漏他的秘密,免得他们面对他的时候感到羞愧,他也并不把脸掉转不让他们看见。然而这个坐在屋里的拉比一刻也不能忍耐,非揭露上帝隐藏的秘密不可。”

由于发生了这件事,拉比阿普塔常常说:“除了一个女人,谁也没有打败过我。”

对于如何尊重别人的隐私,为他人保守秘密,犹太人有许多守秘的箴言:

“有3个以上的人知道的消息就不能称之为‘秘密’了。”

“听到秘密很容易,但要将之保存下来则是很困难的。”

“傻瓜和小孩不能保守秘密。”

“喝下秘密这种酒,舌头就会跳起舞来,所以应该特别小心。”

(第三节)骡子的出身

人有三个伴:上帝、父亲、母亲。一个人应该尊敬父母,不仅仅因为他们把你带到这个世界上来,更因为他们给了你道德教训。每一个真正的人都要尊敬父母。

一头骡子在路上走,遇到了一只狐狸,狐狸从来没有见过它。于是观察,它脸上的庄严神气,它的眼睛很明亮,它的耳朵很长,狐狸心里说:“我看到的这是谁呢?这个家伙怎么这样呢?我还从来没有看到像他这样的……”

狐狸问骡子是谁生的,骡子回答说:“我的叔叔走起路来很骄傲,它是国王的坐骑。打仗的时候,它腾跳奔跃,猛烈地刨地。它的脖颈上披覆着鬃毛,它高贵的嘶鸣令人恐惧。它的蹄子像燧石,它们渴望鏖战和毁灭,它的眼睛像火焰、像闪电。它是主人的力量之塔,伸出脖颈向前……这就是骡子的家谱。”

这个寓言说的是把自己从头到脚华丽地装扮起来的人,他装着很伟大的样子。但是,当有人问他的名字和血缘,他怕说出自己的父母感到不光彩,就说出使他显得尊贵的亲戚,一点儿也不去说谁生了他……

在那些说自己的父母“我从来没有见过他们”的人中,没能找到一个正直的人。

要尊敬父母,重要的不是你做了什么,而是你要怎么做。

一个人可能给父亲吃肥鸡而下地狱,一个人可能让他的父亲在磨坊里做工而去伊甸园。

为什么给父亲吃肥鸡的人还要下地狱?

有一个人常常给父亲吃肥鸡。有一次父亲对他说:“孩子,你从哪里得到的这些鸡?”他回答说:“老东西,别出声,吃吧,就像狗那样吃东西的时候不出声。”这样的人虽然给父亲吃肥鸡但要下地狱。

一个人怎么可能让父亲在磨坊里做工还能去伊甸园?

有个人在磨坊里工作,国王下令每一户要出一个男人给自己干活。这个人对他的父亲说:“父亲,你呆在这里,替我在磨坊工作,我要去给国王干活了。因为如果工人要受辱,我宁愿自己承受,不愿你承受。如果有责罚,希望挨打的是我而不是你。”这样的人让父亲在磨坊里工作,但还能去伊甸园。

一个人不能在言辞中不尊敬父亲,为什么?比如,如果父亲年纪大了,早晨想早点吃饭,就像一般的老人那样,他要求儿子早点弄吃的,儿子说:“太阳还没升起来呢,你就起床要吃的。”

或者父亲说:“孩子,你给我买这件衣服,买这些吃的花了多少钱啊?”儿子说:“我买了,已经付了钱,不关你的事,不要问了!”

或者他自己想着,说:“这个老家伙什么时候死?那时候我就解脱了。”

如果父亲不小心违反了《律法书》,孩子不能斥责他说:“父亲,你犯法了。”他也不能说:“父亲,《律法书》是那样规定的吗?”

之所以不能这样说,因为这两种说法都是对父亲的侮辱。

他应该这样说:“父亲,《律法书》是这样这样规定的。”然后他引用原文,让他的父亲自己得出结论——自己错了。

助人即助己

犹太人被迫离开栖身之处,历经杀戮、驱逐、侮辱,四处流浪。犹太人之所以能在生活的恶风险浪中幸存下来,并且更加繁荣兴盛,这与他们乐于助人的观念是分不开的。可以说这种观念是犹太人生存的一个重要的法宝。

犹太民族助人助己的观念是根深蒂固的。

他们认为,提供帮助是“富人的责任”,获得帮助是“穷人的权利”。在长期流亡的艰苦岁月中,犹太富人往往自觉替穷人掏腰包,接济贫穷在犹太人中成为一种社会习惯。哪怕是家无三餐的穷苦犹太人,也都保存着一个攒钱的小盒子,准备施舍给比他们更穷的人家。

犹太社团里必定会有慈善机构,这些慈善机构都是靠着富裕犹太人的捐助来维持的。在每周不同的日子里,穷苦的犹太学生分别到不同的犹太人家庭中去吃饭,以便使得这些学生能够安心读书。

犹太人认为助人即助己,自私自利是互助的最大障碍。

在新的移民社区中,犹太人虽然没有严密的组织,但是,在很多地方,犹太人自行做出两条不成文的规定:每周聚会一次,集体做礼拜或开研讨会、观看电影、欣赏音乐等;在住宅的选择上,也尽可能集中居住在一起,发生意外时,能够及时相互援助。这种集体特色也体现着助人助己的观念,犹太人也正是利用这一观念,获取生存的机会。

每一件事物都有正反两面

先看一则犹太寓言:

有一天,一位农夫弯着腰在院子里锄草。天气很热,他满头大汗,汗珠不停地顺着脸颊流下来。

“可恶的杂草!假如没有这些杂草,我的院子一定很漂亮,神为什么要造这些讨厌的杂草来破坏我的院子呢?”农夫这样唠叨着。

有一棵被拔起的小草正躺在院子里,它很平静地对农夫说:“你说我们可恶,也许你从来就没有想到过,我们也是很有用的。现在,请你听我说一句吧。我们把根伸进土里,等于是在耕耘泥土,当你把我们拔掉时,泥土就已经是耕过的了;此外,下雨时,我们防止泥土被雨水冲掉;在干涸的时候,我们能阻止强风吹起沙尘。我们是替你守卫院子的卫兵,如果没有我们,你根本就不可能享受种花、赏花的乐趣,因为雨水会冲走泥土,狂风会吹散泥土……所以希望你在看到花儿盛开之余,能够想起一些我们的好处。”

农夫听了这些话,不禁肃然起敬。从那天以后,他就再也不会瞧不起任何东西了。

犹太人强调每一件东西都有用处,事物的好坏在于人对其本身的发掘、转换、变化。好东西并不绝对地好,它也必定会有一些缺陷;坏东西也并不绝对地坏,它也有自身的特殊用途。

犹太人认为,人也是这样,每一个人都有坚强的一面,同时也有脆弱的一面。可是,在人们视之为脆弱的一面当中,也往往包含着许多有用的因素,逆境和顺境、失败和胜利也都如此。每一个人都能有所作为,关键在于自身努力与否。

犹太人不但纪念胜利的日子,同时也纪念败亡屈辱的日子。

也许世人对这种做法会有不同的嘲笑和讽刺,但是几乎所有犹太人都相信一点:只要记住失败那一天,就会产生强大的力量。

在犹太社会的纪念日中,最隆重的节日应该算是“逾越节”了。这一天,是犹太人纪念他们重返以色列的日子。

逾越节是整个犹太民族缅怀祖先、倾诉苦难,庆祝在上帝的关照下逃出埃及,从而摆脱奴隶困境,走向自由的节日。《出埃及记》载,上帝耶和华命令摩西带领犹太人从埃及出逃前夕,决定惩治多次背信弃义的埃及法老,以杀死埃及所有头胎出生的人和牲畜的办法迫使法老屈服。为了防止错杀以色列人,耶和华让摩西吩咐以色列人在尼散月13日晚家家杀羊吃烤肉,然后把羊血涂抹在自己家的门楣和门框上。耶和华在尼散月14日拂晓走遍埃及,将所有头胎出生的人与牲畜都杀死,惟独见门框上有羊血的人家便“逾越”过去。以色列人全都安然无恙。法老摄于上帝的威胁,同意以色列人离开埃及。

此后,耶和华吩咐:“这一日将是你们的纪念日,要当做节日来庆祝,你们要世世代代过这节日,作为永远的法规。”以色列人为感谢上帝对他们的拯救,把每年尼散月14日起的8天定为逾越节。

逾越节又称除酵节,根据习俗,犹太人在逾越节期间,不能吃面包和发酵的食品,这也与古代以色列人逃出埃及的历史传说有关。《出埃及记》载,以色列人逃离埃及时,由于过于匆忙,没有时间准备路上所需的面包,所以他们把未烘烤和未发酵的面团背在背上,靠太阳把它们烤成食品。后来《圣经》做出规定:犹太人在逾越节期间只能吃未经发酵的面饼,以此作为对古代以色列人逃出埃及的纪念。因此在逾越节除夕日,每个犹太人家里都要搜个天翻地覆,以确保没有任何发酵物留下来。在逾越节的8天里,犹太人不吃面包,只吃一种用面粉制成的、未经发酵的薄饼——“马扎”。最初,逾越节与除酵节是两个不同的节日,前者在尼散月14日晚庆祝,后者从尼散月15日开始庆祝,连续7天,后来二者合并在一起庆祝。

圣殿时期,犹太朝圣者从全国各地步行到耶路撒冷来庆祝这个节日。他们用刚满周岁且无残疾的羔羊(逾越节的羔羊)来献祭。腰束带子、手持棍杖的人们匆忙把烤熟羔羊的头、腿、五脏全部吃光,同时吃无酵饼和野莱。

现在依照习俗,犹太人在尼散月15日要全家聚在一起,吃一顿叫“西德尔”(意为“命令”)的逾越节家宴。这是逾越节最隆重的节日活动,正统犹太人家要使用一套专供逾越节使用的餐具。根据传统,桌上要留一个空盘子,并为先知以利亚单留出一个酒杯。这个酒杯通常用玻璃杯或金属杯,流行款式多为铜合金制成,其上刻有犹太传统图案。

家宴上每人喝4杯酒,开始和结束各一杯,席间两杯,纪念犹太祖先在埃及受的苦难以及在上帝的指引下,摆脱奴役,回到迦南的历史事件。家宴开始时,身着白袍的家长举杯为节日祝福。全家人喝第1杯酒,然后洗手。接着,家长把生苦菜和其他生菜蘸醋或盐水分给每一位用餐人,又将象征古代逾越了供品羔羊的羊胫骨和煮鸡蛋自特殊的逾越节家宴盘中取出。这些鸡蛋作为节日食品,象征着犹太民族历经苦难,被放在火上煮的时间越长,鸡蛋就越硬、越难破碎。接着人人唱歌,而后朗诵祷文。斟第2杯酒后,家中最小的孩子要提出下列问题:“为什么今晚与其他夜晚不同?为什么只吃‘马扎’?为什么吃生菜时要蘸盐水?为什么今晚要倚着椅背吃?”然后,全家人依次诵读《哈加达》,复述《出埃及记》中有关犹太人摆脱奴役、获得自由的故事,作为对上述问题的回答,回答完毕后,喝第2杯酒。全家人再次洗手,分食“马扎”和蘸有酒酿果酱的苦菜,然后开始上主菜。主菜用毕,家中年幼者要找出事先藏起来的半块“马扎”,作为甜食全家人分食,这半块“马扎”象征古代在家宴时所食的逾越节羔羊肉。

这时,斟第3杯酒表示对上帝恩惠的感谢。全家人在齐诵《诵赞诗篇》声中,将这杯酒一饮而尽。接下来,斟第4杯酒,同时将桌上的以利亚杯斟满。打开家门,诵读一段欢迎先知以利亚光临的诗词。据传说,以利亚很可能突然出现在逾越节的家宴上,预报救世主弥赛亚降临的喜讯。在饮完第4杯酒后,所有盘子里的食物都要吃净,家宴在“明年相聚在耶路撒冷”的祝词中结束。

犹太人认为,遇到的苦难愈艰深,败北的次数愈多,就会愈坚强。逾越节上吃苦菜和未发酵的面包是为了回味当时的苦难。

人生有成功,也有失败,这是必然的,犹太人普遍对失败持一种容忍、接受的态度。犹太人认为,如果一个人沉湎于成功的甜美,而忘掉了失败的苦涩,那么终有一天他会再次尝到失败的苦果。因为成功会使人松懈,使人自满,而失败却使人奋进。回味失败意味着不断攀登成功巅峰,舍弃失败即舍弃成功。

在犹太人看来,失败并不能证明自己的无能,只要能够自强不息。失败将是一次难得的契机。不敢面对和承认自己失败的人,才是真正的失败。

犹太人面对失败、挫折,确立忍耐致胜的法则是:对“失败”持正确健康的态度,不要恐惧失败,要懂得失败乃是成功必经的过程。焦点不要对着过错与失败!应对准远大的目标,活用自己的过错或失败。遇到失败时,千万不能气馁,要坚忍不拔,矢志不移。发现此路不通时,要设法另谋出路,使自己顺应环境、适应潮流。要善于伺机借势,等待机遇。

(第四节)用勤勉锻造成功

犹太人认为,勤勉和成功是相辅相成的,常常有很多人因为勤勉而成功,但却很少因懒惰而成功的人。虽然勤劳并不一定能获得成功,但人们只要辛勤工作,就能够获得个人最大限度的成功。

在犹太人心中,成功的背后定有辛苦。远古犹太人升火,要花很长的时间去摩擦木头或石头,要吃果实,就爬到很高的树上去摘。因此《圣经》中有两句话:

“流泪撒种的,必欢呼收割。”

“那流着泪出去的,必要欢欢乐乐地带禾捆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