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不可不知的圣经故事全集
22420300000040

第40章 附录一 读圣经学做人(4)

知识恰似怀表,只要悄悄地放在口袋里就好。没有必要为了炫耀而从口袋中取出来,也不必主动告诉别人时间。若有人问你时间,只要回答那个时间即可,因为你并不是时间的守护者,所以假如别人不问,也不必主动告知。学问,好似不可缺少的有用装饰品。如果你身上少了这样东西,想必会觉得很丢脸。不过,为了避免犯下前述的过错而招致诽谤,则必须十分谨慎。

谦虚的相反词是浮夸和虚荣。浮夸和虚荣腐蚀人性,但几乎没有人逃过它们的诱惑。有虚荣之念,易生自满之心。在虚荣自满的憧憬里,以为自己功成名就;事实上你自己知道离成功还远。在自筑的象牙塔内,你故作姿态,想引起注意。但就像在大理石上搔痒一样,不起任何作用,等你明白事情真相后,则变得讨厌自己,失落了自己。你不要寻求理想的自我和伟大的目标。

虚荣浮夸除了带来失败之外,一无是处。在玩一场注定失败的游戏,加入夜郎自大俱乐部以前,你最好多加考虑。虚荣浮夸将使你成为必输无疑、警示别人的反面教材。避免虚荣的秘诀是:勿苛求自己,勿强调成功。做自己的好朋友,你就会成为别人的好朋友,诚如中古时期的宗教家康庇斯所言:“对自己的光荣丝毫不引以为傲,你就是真正的不凡。”正如康庇斯曾说过的那样:“对成功不引以为意的谦虚者,非常了不起。”这句话是至理名言。胜不骄,败不馁,的确不凡。

所以,我们每分每秒都要积极地生活,予己快乐,并与他人分享,做一个谦虚谨慎的人。圣经箴言

骄傲的人有耻辱跟随着他,谦逊的人有智慧陪伴着他。

)第七章离家出走的儿子:犯了错误一定要勇于悔改

犯了错误并不可怕,因为我们的亲人,我们的朋友都会给我们悔过并改正的机会。

《圣经》上说:

有一次,耶稣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人有两个儿子,帮助父亲在农场工作。他们有田有牲口,生活富裕,一无所缺,他们熟悉的是成功和繁荣。父亲爱他的两个儿子,他们一切所需的,父母都充分地供给他们,可以说是一个家道殷实的家庭。

可是,小儿子过得不开心。他不满现状,每天早上一起床,就拉长着脸,勉强地做当天例行的工作。他也不喜欢住在家里,家里太受限制,他向往脱离父亲的管教,他要自由,他要自己过,自己做决定。

有一天他对父亲说:“父亲,请把我应得的家产分给我。”意思就是说:“父亲,你过世的时候,你的农场、田地和牲口全归哥哥和我。现在就分家好了,把我那一份给我,由我自己管理。”

父亲听见这个要求,大吃一惊,平时欢喜快乐的面容,这时变得忧伤阴沉,虽然这不是他所愿意的,他还是接受了儿子的要求,把产业分给他的两个儿子。

大儿子是长子,所以得双份,这是当时犹太人的规矩。小儿子得了他理应得到的那一份。

一拿到手,小儿子立刻变卖他所有的产业,准备远行。他要到处旅行,大开眼界,好好享受世界上各种的乐趣。他迫不及待地准备出门。这才是人生的开始,他可要好好地享受一番。

一切准备就绪,箱子关上,他带着所有的财产上路了。他离开父母,开始新的生活,以为有说不完的享受在等着他。

几年以后,在遥远的地方,有一个青年人在荒野放猪。他的衣服破烂,两颊凹陷,双眼无神,带着个黑眼圈。他在后面赶猪,双脚无力,直发抖。

吃饭的时间到了,他把猪群赶到猪圈。有几个人抬来一桶桶的豆荚,倒在食槽里。猪群咕噜咕噜地狼吞虎咽。仆人站在一旁看它们吃,谁也没有留意放猪的年轻人。

青年人看着猪食直流口水,巴不得送猪食来的人赶快离开,他好吃几口豆荚充饥,叫饥饿的肚子平静一下。虽然吃的不是什么好东西,但是起码可以解一会儿饿。可是这些送猪食的人,一直等到猪吃完了所有的猪食才离开。可怜的青年人,失望了,一点儿东西也没吃到,只好空着肚子继续放猪。

这个青年人是谁呢?他就是财主的小儿子。就是那个腰缠万贯,兴高采烈去发现新大陆的小儿子,远走高飞的小儿子。

他怎么会落到这个地步呢?他不是带了好多好多的钱出门的吗?说来话长,他刚到远方的一个地方,天天吃喝玩乐,交了好多朋友,这些人吃他的喝他的,却一毛不拔。钱大把大把地浪费,没有多久他就坐吃山空了。他从来没想到要工作,他也不愿工作,他以为有足够的金钱,没有必要再工作了。

没有多久,他忽然发现钱花光了,于是就找他以为是“朋友”的人帮忙。可是,没人理他。既然他没钱供给这些人吃喝玩乐,他们就远离他,不再是朋友了。其实他们不过是他的酒肉朋友,而非真正的朋友。

除此以外,当地遭遇大饥荒。粮食涨价,他根本买不起。于是,他开始体验饥饿之苦,常常空着肚子上床,觉也睡不好,因为肚子饿得痛。这时他才决心抹下脸去找工作。最后,他找到一份工作,就是放猪。对犹太人而言,放猪是最卑贱的工作,因为猪是不洁净的动物。饥饿使得他不得不接受这份工作。从此,他每天赶着猪群出去放猪,工钱是少许的食物。他的老板待猪比待他还好。

青年人刚离家的时候,以为人生是一场吃不完的宴席。结果落到这个地步,他失去一切所有,全因自己的过错。这时,他开始回想在家住的日子。热泪流下他的双颊,他为自己的过错伤心,为在罪恶中度日悔改。他自言自语说:“我父亲的工人比我吃的都好,而我却在这里等着饿死。”

可是回家吗?那要自己放下架子,低声下气地求父亲原谅,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越来越想家,晚上不能睡觉,患了思乡病。最后他终于作了大胆的决定,他要回家,他再也忍受不了了。他要承认他的罪,他想恳求父亲饶恕他的过错。

终于,他起身,往家的路上走了!他放下放猪的工作,心情沉重,眼中有泪;可是他还是上路了。来到这个地区的边界,就要到家了。他的心里很不是滋味。他这么一个褴褛不堪的乞丐,父亲还会认他吗?一边想一边踌躇前行。忽然,他被快速的脚步声惊醒。抬头一看,有人朝他跑了过来。来者是个白发老人,是他的父亲!

父亲远远地看见他的儿子。这个父亲天天等着儿子回家!没有一天忘记这个不孝之子,天天到路上去等,盼望儿子归来。这一天,他按例到路上去张望,看见远处有一个人费力地徐徐前进。父亲留心地看,忽然他拔腿就跑去迎接这个陌生人。这个人不是陌生人,而是他的小儿子。他赶紧去欢迎他,一点儿也没有恨意,也没紧握拳头,乃是张开双手,高兴得不得了。

小儿子清醒之前,已经感觉到父亲的双手抱住他,不停地亲吻他了。这完全出乎小儿子的意料之外,他哪里敢这么想。他根本不敢乞求父亲的爱,他深感不配。他跪在父亲脚前痛哭流涕,承认自己的罪过,求父亲的原谅。他由衷的恳求,感动了父亲的心,父亲把儿子抱得更紧。

父亲下令对跑过来的仆人说:“把上好的袍子、鞋子给我的儿子穿上。”然后,又把传家戒指,戴在这个回头的浪子的指上。

他们一块儿走进家门。父亲的爱,强烈的爱让儿子受之有愧。当晚,父亲又设宴,大肆庆祝。杀了一只肥牛犊,烤了,还高唱感恩和喜乐之歌,因为浪子回头金不换。

犯了错误要勇于悔改,千万不要迟疑和执迷不悟。我们的亲人,我们的朋友是愿意给我们悔过自新的机会的。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在与人交往的问题上,我们听一下先人曾国藩的见解:

贤良与不肖的等级如何判断呢?就是看他改正过错的勇气与怯弱的差别而已。太阳和月亮有亏食现象,星辰有陨落之时。对于人来说,说话有过甚之处,行动有后悔的时候,即使是圣贤也难避免。改正过错十倍于人者,他的贤良也十倍于人;改正过错百倍于人者,他的贤良也百倍于人。越是贤良的人,越是光明磊落;越是不肖的人,仗持奸邪而终不悔改了。

人一生下来,气质上相差得并不太远。为善而成了习惯,就成为君子了。他有了过错,他的朋友直率地批评规劝来纠正他,又有的朋友,用谦恭的语言劝勉他。倒退了有人鞭挞,进取了有人颂扬,他们互相比着向上进取。办不好的事成了习惯,就成为小人了。他有了过错,则多方文饰,作他的朋友的,与他较疏远的,心里认为不对却当面称赞他;与他较亲近的,则曲意苟且迎合,害怕因坚持正义而损害了恩谊,他们相互比着堕落。这就是贤良的更加贤良,而不肖的更加不肖的原因。

我的一个朋友告诫我说:“您与某某两人相好而中断了,是由于您的失德而造成的,您为何不谨慎地对待此类事呢?”又有某君告诫我说:“听说您在主持考试,曾经以私人感情求于人家,这样做太不适当了。”两位先生的话,乍一听,好像不合我的夙志。慢慢地分析,他们对我没有什么要求而能进奉逆耳之言,实在是尊敬我呀!进一步自我反省过错,其中大的可能比这个厉害四五倍,而多的可能难计其数,这两位先生,只是举一个方面的罢了,人苦于不了解自己呀!上古君王们的道德教化不能推行,士大夫们都在参与一切得过且过、只顾眼前的事情,往往陷于罪恶之境,而同僚朋友没有片言只语对他进行质问的,而这人自我感觉很适意,还庆幸自己没有犯错误。以孔子这样的贤良,还有待于学习《易经》来避免错误。而现在说没有过错,是欺骗别人还是欺骗自己?自己知道有过错而掩饰一时的失误,辗转掩盖躲藏,以至于到了滔天大奸的地步自己也不知道,这就是不可以接近小人的原因啊!作为朋友而对他的过错隐瞒、忍耐或曲意赞同,助长人家的恶劣,是俳优戏官巴结逢迎之徒呀。

《圣经》上说:“有的话使你的心感到不顺畅,才能求得真正的道理,有的话要更改你的志节,必然得不到真理。”我有意记到本子上以备查看反省,并且展示给朋友们作为逆心之言。圣经箴言

听从劝导,乐于学习,你就套成为一个明智人。

)第八章不给仇敌机会:一定要具备自我约束的能力

胜己比胜人更加光荣。

《圣经》上说:“务要谨守,警醒。因为你们的仇敌魔鬼,如同吼叫的狮子,遍地游行,寻找可吞吃的人。你们要用坚固的信心抵挡它。”这就是要我们在生活中注意保持克制,学会约束自己。

大家可能听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这样一个人,他追求完全自由自在的生活,他讨厌生活对他的任何束缚。

他讨厌理发师对他的摆弄,所以他拒绝理发,任头发、胡须自由地疯长。

他讨厌洗澡时受水的冲刷和毛巾的搓擦,所以他拒绝洗澡,任污垢满身,虱子乱爬。

他讨厌鞋子、袜子对他的约束,所以他拒绝穿袜子,把鞋子也脱掉扔了。

他讨厌身上衣服对他的束缚,所以他把上衣脱下扔了,打着赤膊。

现在,他只剩下腰中皮带和下身裤子的束缚了。

他对皮带说:“你给我滚开吧!你干吗总是这么紧紧束缚着我?”

“可是,假如你失去我这唯一的约束,你就可能完全失去你的人格。”皮带说。

“胡说!你给我滚开吧!”他找来一把剪刀,剪断了皮带。

可想而知,皮带断了,裤子当然滑落了。他喜不自胜,为解脱了全身的任何约束而高兴异常。

当然,没有多久,人们就把他当做一个精神病人关进了病房。所有的约束他都无法抗拒了,他被彻底地约束了。

所以说,任何人,伟人也罢,强者也罢,都不能像飞鸟那般自由自在。人可以有所为,又必须有所不为,而鸟则可以为所欲为。

你只要平心静气地想一想,就会发现,正是这种克制,而不是自由,使得人类引以为荣;进而言之,即便低级动物也是如此。蝴蝶比蜜蜂自由得多,可人们却更赞赏蜜蜂,不就因为它善于遵从自己社会的某种规律吗?普天之下的自由与克制这两种抽象的东西,后者通常更显得光荣。

确实,关于这类事物以及其他类似之物,你绝不可能单单从抽象中得出最后的结论。因为,对于自由与克制,倘若你高尚地加以选择,则二者都是好的;反之,二者都是坏的。然而,必须强调一下,在这两者之中,凡可显示高级动物的特性而又能改造低级动物的,还是有赖于克制。

此外,目标是前途,也是约束。为了实现目标,也许你必须干一些自己不情愿干的事,放弃一些自己迷恋的事,这样就感到了一定的“约束”。但是,为了生活,为了目标,为了成功,我们不能试图摆脱一切“约束”,而是应该在“约束”的引导下,一步步沿着既定的目标,稳妥地前进。

巴尔塔萨?格拉西安说:“首先控制你自己,然后你才能控制别的人。”无法控制自己的人,将永远无法控制别人。一个人一旦失去了自制,不管是什么人,都会轻易被击败,这也许是一条铁的定律。控制自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我们每个人心中永远存在着理智与感情的斗争。自我控制、自我约束也就是要一个人按理智判断行事,克服追求一时感情满足的本能欲望。一个真正具有自我约束能力的人,即使在情绪非常激动时,也能够做到这一点。

我们每个人都在通过努力做使自己生活更有意义,并且在向着未来的目标奋进。但是,生活在现实中,我们绝不应该做事仅为了使今天感到愉快而丝毫不顾及明天可能发生的后果。我们的感情大多容易倾向于获得暂时的满足,所以,我们要善于做好自我约束。但是应该注意的是,那些提供大量暂时的满足的事,通常就是对我们长期的健康、快乐和成功最有害的事情。因此,在追求一种有意义的生活时,我们应当努力预测自己所从事的事情对将来可能产生的后果。

不论你现在如何享受目前的生活,深谋远虑总会有益于你考虑未来。那些总是失败的人一再使用“我没有另外的选择,我不得不这样”等类似的借口。而实际上是他们不愿付出短期不自在的代价,换取享受长期的更大报偿。一个没有养成自我约束习惯的人,可能反复地屈从于一种诱惑而从事一种事情,这种行为的后果能长期影响一个人的成败。要具备自我约束的能力,必须不断地分析自己的行动可能带来的长期后果;同时必须不屈不挠地按照符合自己决心、为了长期利益的决定而行动。

人人都能偶尔表现出自我约束能力,但是要一贯取得成功,就要坚持不懈。所谓一生不是指别的什么,它只不过是年、月、日的积累。那些短时间和阶段内发生的事,将决定你的一生是否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