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说话时警惕忌讳之言
各地的风俗不同,说话交际上的忌讳各异,与人交际,必须留心对方避讳的话。一不留心,脱口而出,可能会惹出大麻烦来。
人生在世有很多忌讳,如果你在无意之中冲撞了别人的忌讳,你就会糊里糊涂地受到对方充满火药味的“熏陶”。所以,说话时,千万别犯忌讳,那样的话,会伤了彼此的感情。众所周知,中国幅员辽阔,各地的方言差别很大,往往同样一句话,意义却完全相反,你以为侮辱,他以为尊敬;你以为尊敬,他以为侮辱。所以才有了“入乡随俗”的主张。虽然对方知道你不懂他的忌讳,情有可原,但若你总是失礼,这就不利于友谊的发展了。比如港澳台同胞喜欢讨口彩,特别是香港人有喜“8”厌“4”的习惯。因为香港人大都讲粤语,而粤语中“8”与“发”谐音,“4”与“死”谐音。因此,在遇到非说“4”不可时,应用“两双”来代替。逢年过节时,不能说:“新年快乐”或“节日快乐”,而用“节日愉快”或“恭喜发财”代替。这也是谐音的关系,因为“快乐”与“快落”听起来很相似。你称呼别人家的小男孩,叫他小弟弟,总不算错吧?但是在江苏太仓人听来,认为你是在骂他;你称呼老年男子为老先生,总算不错吧?但是在上海嘉定人听来,会认为你是在侮辱他;如果你在安徽,那么称朋友的母亲为老太婆是尊敬她。但是你在浙江等地方,称朋友的母亲为老太婆,那简直是骂她了。各地的风俗不同,说话交际上的忌讳各异,你与人交际,必须留心对方避讳的话。一不留心,脱口而出,可能会惹出大麻烦来。
从前有一位小学老师,为了一些小争执,骂学生的母亲混账,不料这位女家长刚好是一个北方人,因此向学校讨说法,要那位老师举出她混账的事实来。原来“混账”二字,在北方是女子偷汉的意思,这种解说使问题显得严重了。学校虽然一再道歉,声明误会,家长还是不肯罢休,只好请出他人劝解,才算了事。
这近乎笑话的故事,更足以证明方言上的忌讳是必须留心的。所以,在与人交谈时,你要避免犯别人的忌讳。尤其在以下几个方面,更要注意:第一,当众揭对方的隐私和错处。有人喜欢当众谈及对方隐私、错处,这是很不明智的行为。据心理学研究表明:谁都不愿把自己的错处或隐私在公众面前“曝光”,一旦被人曝光,就会感到难堪甚至是恼怒。因此在交往中,如果不是为了某种特殊需要,一般应尽量避免接触这些敏感区域,避免使对方当众出丑。必要时可采用委婉的话暗示你已知道他的错处或隐私,让他感到有压力而不得不改正。知趣的、会权衡的人只须“点到为止”,一般是会顾全自己的脸面而悄悄收场的。当面揭短,让对方出了丑,说不定对方会恼羞成怒,或者干脆耍赖,出现很难堪的局面。至于一些纯属隐私、非原则性的错处,最好的办法是装聋作哑,千万别去追究。
第二,故意渲染和张扬对方的失误。在交际场上,人们常会碰到这类情况:讲了一句行外话,念错了一个字,搞错了一个人的名字,被人抢白了两句等等。在这种情况下,对方本已十分尴尬,生怕更多的人知道。如果你是知情者,一般说来,只要这种失误无关大局,不必大加张扬,故意搞得人人皆知;更不要抱着幸灾乐祸的态度,以为“这下可抓住你的笑柄啦”,来个小题大做,拿人家的失误做笑料。因为这样做不仅对事情的成功无益,而且由于伤害了对方的自尊心,你将与人结怨。同时,也有损你的社交形象,实在是一件损人而又不利己的事情。
第三,过早说深交的话。在交际中,我们有时候结识了新的朋友,即使你对他有一定好感,但毕竟是初交,缺乏更深的了解,你不宜过早地与对方讲深交、讨好的话,包括不要轻易为对方出主意。因为这很可能会导致“费力不讨好”。因为对方若采纳你的主意,却行不通,好友尚可不计,但其他人则可能以为你在捉弄他。即使行之有效,他也不一定为几句话而感激你。所以,除非是好友,否则不宜说深交的话。总之,口无禁忌,嘴无遮拦,这是说话之大忌,是务必要竭力避免的。当然,要了解别人的忌讳需要花些工夫,但这是必须的。只有了解他人的忌讳,才有助于你在人际交往中左右逢源。
8.酒后不要乱说话
酒固然可以喝,但切忌喝得酩酊大醉。这样既有失风度,也会因酒后乱语而招惹是非,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和损失。所以,掌握好喝酒的度对于喜欢喝酒的人是至关重要的。古今中外,不管地理位置相距多么遥远,生活习惯相差多么悬殊,各个民族的人都独立地发明了酒,而且使之与各种文化、习俗,甚至政治、历史发生深刻的联系,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酒文化。
有的人甚至把饮酒和才情的发挥、文思的涌现、灵感的勃发等联系在一起。李白斗酒诗百篇;张旭喝了酒会以发蘸墨,龙飞凤舞地大书特书;武松在景阳岗喝了18碗酒,才打得死那猛虎……诸如此类,不一而足。但是,不可否认的是,除了特殊的人外,大多数人喝了酒,往往便失去理智,管不住自己的嘴巴,只管胡言乱语,这就容易闹出事端。
明朝大将郭子兴战功显赫,因此,朱元璋大封其家族。所以,郭家每个人都身居高位,只有郭子兴的小弟弟郭德成受到冷落,仅被任为骁骑舍人。郭德成能言善辩,聪明异常,却有一个不好的习惯,很喜欢饮酒,常喝得烂醉如泥,有一次差点儿因酒而丢了性命。
郭德成的妹妹嫁到宫中,朱元璋对其宠爱有加,封她为宁妃。宁妃经常在太祖面前称赞这个哥哥德才兼备,朱元璋便想提拔郭德成。一天,朱元璋叫郭德成在后苑陪他饮酒,酒过数巡,朱元璋便对他说:“听说你很有才能,让你做骁骑舍人真是大材小用,现在我准备提拔你,你可高兴?”郭德成当即跪在地上称谢道:“臣好饮酒,常沉醉其中,会误事的。陛下如果提拔我,一定会赋予重任。我竭尽全力也未必能办好。事办不好,陛下一定会杀我。那个时候,首先是陛下后悔不该看重我,臣子则担心再也无头喝酒了。两下都不如意,又何必呢?人生贵在逍遥自在,我只想多拿钱财,多喝美酒,别的没有什么奢求了。”朱元璋连声叫好,称赞他有自知之明,并赐给他美酒100坛和许多钱币。郭德成又谢恩不止。喝了几坛后,郭德成已经醉了,行为也不再拘谨,大声说笑。太祖见他高兴异常,也很高兴,便拿出一个夜光杯对他说:“郭爱卿,这个杯子朕今日赐给你,可好?”郭德成跪在地上,叩头不止,大谢皇恩。他叩头的时候把帽子弄掉了,明太祖见他头上的头发只有稀疏的几根,就哈哈大笑起来。郭德成不解其故,也瞅着皇帝笑。朱元璋用手指着他的头顶,戏谑地说:“醉疯汉,你的头发屈指可数,莫非是被别人拔的,还是喝酒喝掉了?”郭德成嘻嘻傻笑,仰着头,醉醺醺地回道:“虽有这么几根,我还讨厌它呢!光秃秃的才高兴呢!”朱元璋笑声顿止,冷冷地看了郭德成一眼。郭德成已是醉眼迷蒙,摇摇晃晃地回家去了。
第二天酒醒后,郭德成知道昨天说的话犯了皇上的忌讳。朱元璋打天下之前,是一个和尚,所以他讨厌别人说“光”、“秃”等字。郭德成深为惊恐,摸着自己的脑袋叹道:“早知如此,不如真的成秃子罢了。”他灵机一动,让下人去找了件和尚的衣服,把头发剃光了,穿着和尚的衣服,整日念佛不止。明太祖知道后,怒气才算消去。郭德成也算由此而捡回了一条性命。
人们常说:“酒后吐真言。”人在醉酒后,不管面前是谁,都可能轻易向其说出你心中的秘密,日后这会让你后悔几分。可见,酒后乱说话是会给你带来麻烦的。
当然,在醉酒之后的许多时候,说话已经不受你的思维控制了。不过,这还需要具体分析。一般来说,醉酒的程度大体可分为5个等级,即微醉、初醉、深醉、大醉、沉醉。如果你仅是微醉的话,你的思维依然十分清楚,所以言谈也不会受到酒精的影响,思路也清楚,所不同者,有酒助兴,神经略显亢奋而已。初醉在醉酒程度上已经较微醉更近一层,此时,你交谈的欲望已经出现不受主观意志支配的现象,可以说,这时你说起话来已经有些言不由衷了。而到了深醉,你的思维已经有些混乱,说起话来也开始无所顾忌,甚至是想到什么就说什么,这是说话最混乱的时刻。一旦到了大醉你就已经开始失去理智。此时,你的意识已经模糊,判断能力已经失去,所以已经说不出什么有逻辑、有思想的话了。等到进入沉醉状态时,你的正常意识已经基本消失,大多数人这时会沉沉入睡,即使未曾入睡,也完全失态,即使尚能发声,也是语无伦次了。
从这5种醉酒状态来看,最容易乱说话的等级是在深醉及大醉时。这时候,你很难掌控自己的思维意识,最容易说错话。而要想完全戒除酒后乱说话的现象,那只有将酒喝到正好,至少也不要超过深醉,否则你就真的什么都不知道了。
9.说话时不要针锋相对
在人际交往中,假使你一开始就不站在别人的对立面,然后再回答别人提出的问题,谈话就容易开展了。这好像是在和他人共同探讨问题,然后再把你观察得十分透彻的事实提出来,别人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你的结论,并相信你。两个人争执不休,各持己见,谁也不肯服输,人们将这种情形称之为“抬杠”。生活中,有些人跟别人谈话就喜欢抬杠,只要搭上话就针锋相对,无论别人说什么,他都加以反驳。这样不仅得罪了很多人,连他自己也会深受其害。
其实,这又何必呢?聪明人在跟人谈话的过程中应该设法避免这样的错误。当然,这需要你动一番脑筋,或者转变一下立场。且看下面这个事例。
巴克斯是纽约泰勒木材公司的推销员,很多年以来,他总是正确无误地指出那些脾气大的木材检验人员的错误,为此他经常在某些方面跟对方交谈时针锋相对,自然,大多数情况下他都能赢,可是这对他一点儿好处也没有。“因为那些检验员,”巴克斯说,“和棒球裁判员一样,一旦裁决下去,决不肯再改。”
巴克斯看出,他虽然在口舌上获胜,却使公司损失了成千上万的金钱,因此,他决定改变技巧,不再针锋相对了。他自述了改变后的效果:“有一天早上,我办公室的电话响了,一位愤怒的客户在电话那头抱怨我们运去的一车木材完全不合乎他们的标准。他的公司已经下令停止卸货,请我们立刻安排把木材搬回去。在木材卸下1/4车后,他们的木材检验员报告说,55%不合规格,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拒绝接受。“我立刻动身找到对方的工厂去。途中,我一直在寻找一个解决问的最佳办法。一般在那种情况下,我会以我的工作经验和知识,引用木材的初级规格,来说服对方的检验员,那批木材符合标准。然而,我又想,还是把学到的说话技巧运用一番看看。
“我到了工厂,发现科主任和检验员闷闷不乐,一副等着吵架的姿态。我们走到卸货的卡车前,我要求他们继续卸货,让我看看情形如何。我请检验员继续把不合格的木料挑出来,把合格的放到另一边。
“看着他们进行了一会儿,我才知道,原来他检查得太严格,而且也把检验规则给弄错了。那批木料是白松,虽然我知道那位检验员对硬木的知识很丰富,但检验白松却不够格,经验也不多。白松碰巧是我内行的,但我要对检验员评定白松的方式提出反对意见吗?不行,我继续观看,慢慢地,我开始问他某些木料不合乎标准的理由。我一点儿也没有暗示他检查错了。我强调,我请教他,只是希望以后送货时,能确实满足他们公司的要求。
“以一种非常友好而合作的语气向他请教,并且坚持要他把不满意的部分挑出来,这使他高兴起来,于是我们之间剑拔弩张的气氛开始缓和了。偶尔我小心地提问几句,让他自己觉得不能接受的木料可能是合乎规格的,也使他觉得他们的价格只能用这种货。但是,我非常小心,不让他认为我在有意难为他。
“渐渐地,他的整个态度改变了。最后他承认,他对白松板的经验不多,并且向我询问车上搬下来的白松板的问题。我就对他解释为什么那些白松板都合乎检验规格。而且仍然坚持,如果他还认为不合用,我们不会强行让他收下。他后来每挑出一块不合格的木材,就会有罪恶感。最后他看出,错误是在他们自己,因为他们没有指出所需要的是什么等级的木板。
“最后的结果是,他重新把卸下的木料检验一遍,全部接受,于是我们收到一张全额支票。”
从这则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呢?如果你常和别人意见相反,不管是在家中,还是在办公室,或是市场上,这个习惯都需要改,绝对要改!诚然,任何人都喜欢坚持相信自己已经相信的事物,而不希望别人来加以反对。凡是有人对我们表示反对的时候,我们就会寻找许多的方法、许多的理由来保护自己的观点。
所以,你在说话的时候,如果一开始就说“我要证明这种”“我要证明那个”,这并不是聪明的办法。这样,你显然就站在了别人的对立面了。假使你一开始就不站在别人的对立面,然后再回答别人提出的问题,谈话就容易开展了。这好像是在和他人共同探讨问题,然后再把你观察得十分透彻的事实提出来,使别人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你的结论,并相信你。这样也就不存在因为立场不同而针锋相对的现象了。
10.倾吐心事要三思
随意吐露心事是一种对自己不负责的行为,要知道,当别人看透或者知道你的心事的时候,你的脆弱之处就会暴露在别人面前。任何人若能在保守秘密这个问题上处理得当,就不会因泄露秘密而把事情搞得复杂化。
有些人有这样一种习惯:肚子里搁不住心事,有一点点喜怒哀乐之事,就总想找个人谈谈;更有甚者,不分时间、对象、场合,见什么人都把心事往外掏。
向他人吐露自己的心事并没有什么不对,但要注意的是,必须把握好度,不能“随便”说。原因有二,一是因为心事的倾吐会泄露一个人的脆弱之处,这脆弱之处会让人改变对你的印象,虽然有的人欣赏你“人性”的一面,但有的人却会因此而下意识地看不起你,最糟糕的是脆弱面被别人掌握住,会形成他日争斗时你的致命伤,这一点不一定会发生,但你必须预防。
第二,如果你所吐露的事情具有危险性与机密性,例如,你在工作上承担的压力,你对某人的不满与批评,当你快乐地向别人倾吐这些心事时,有可能日后被人拿来当成反驳你的武器,这时候你就后悔莫及了。因此,说心里话的时候一定要有“心机”,慎重一些,该说则说,不该说千万别说。也许有人会问,与好朋友分享自己的心事应该很安全吧,答案还是:不可随便说出来。你要说的心事还是要有所筛选,因为你目前的“好”朋友未必也是你未来的“好”朋友。如果有一天你与好朋友反目成仇,那么你的那些心事就有可能成为他攻击你的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