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责任胜于能力全集
22359800000015

第15章 工作中的责任心(5)

主考官看了看他,说:“你错了。我去过花椒产地,采集花椒的最佳时间只有一个月。太早了,花椒还没有成熟;太晚了,花椒在树上就已经爆裂了。花椒采好后,要在太阳下暴晒一整天,如果晒不好,就不能称之为上品。近几年来,许多农民图省事,把采集好的花椒放在热炕上烘干。这样烘出来的花椒虽然从颜色上看起来和晒过的花椒差不多,但是味道就相差很远了。因此,一个好的业务员要重视工作中的各个细节,认真把每一件事都做透。”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这样一个道理,一个人对工作是否用心关系到工作质量与结果。如果非常用心地做好每一个环节,那么工作质量就有保证,而如果图省事,用敷衍的态度对待工作,就不会收获好的结果。

只要用心去做,每个人都能够把事情做好。然而,在工作当中,对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始终把握不到位,“熟不生巧”的人比比皆是。这是因为他们缺少“做好每一件事”的耐心与责任心,总是抱着“差不多”和“想当然”的念头,做起事来敷衍搪塞,结果是即使是第100次做同一件事,也不会比第一次做得更好。

身在职场,一个人只有用心把每一件事情做好,才能为自己的事业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以敷衍的态度对待工作往往会付出惨重的代价。例如,在美国宾夕法尼亚的奥斯汀镇,因为负责筑堤工程的承建者没有按照事先的设计去筑石基,结果导致堤岸崩溃,无数人死于非命。

在现实生活中,诸如此类的悲剧事件,总会不时地在我们的身边上演。而导致悲剧发生的原

并不是工程的难度,或者其他技术方面的原因,而仅仅只是一时的疏忽、敷衍。这种事件的发生是由于工作人员责任心的缺失,他们只是“用手”做事,而不是“用心”做事。

不用心工作,不但降低了工作的效能,而且还会使人丧失做事的才能。因此,不“用心”工作,实际上是在摧毁理想、阻碍前进的最大的拦路石。无数事实证明,要实现成功目标的唯一方法,就是在工作时,抱着非做不可的决心,要抱着追求尽善尽美的态度。而所有为人类创立新理想、新标准,有重大发明创造、为人类创造幸福的人,都是具有这样素质的人。而那些无论做什么事,都只是做到“差不多”就止步,或者半途而废的人,首先表明他根本就没有“用心”做事,更重要的是表明他是一个不负责任的人,他也必将为自己的这样敷衍的行为而付出代价。

纵观成功者和失败者,可以发现,他们的区别就在于:成功者无论做什么工作,都会用心去做,力求做到最好。而失败者则相反。态度不同,成就自然就不同了。

用心做好每一件事情的人往往是热爱工作的人。一个人只有爱自己的工作,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也许你不喜欢自己眼下的工作,甚至让你感到了厌烦,但你要记住,这并不是老板或公司的错。需要改变的是你自己,你要学着去爱你的工作,并把工作当作自己的事业,那样你就会用心地去对待工作了。

用心对待工作,就应在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每一件事情都要用心去做,能做到最好,就不要允许自己只做到第二好;能完成百分之百,就不能只完成百分之九十九。不论你的薪水和职位是高还是低,你都应该保持这样的工作作风。

13.勇于对事情的结果负责

每一个人都应该对事情的结果负责。只有具有对所做事情负责的精神,才能保证每一次任务、每一个行动具有实际效用和价值。

对任何一个人来讲,他的失败或成功的人生,都是他每天结果的累加。这就意味着,每一个人都得对自己所做事情的结果负责。在工作当中亦如此,你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工作,就会取得什么样的结果。

对所做事情的结果负责的人,就是对自己负责的人。纵观所有成功的人士,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对自己所做事情的结果负责任。那么,何谓事情的结果呢?事情的结果就是行动的落实、目标的实现、任务的达成,是赢得胜利,取得成功的标志。一次没有结果的行动,是无效的,也是毫无价值可言的;而一次与目标结果相反的结果,则是具有破坏性和毁灭性的,会毁掉一个企业。只有具有对所做事情负责的精神,才能保证每一次任务、每一个行动具有实际效用和价值。

有时,老板或上司让你去做一件事情,而这件事情在你看来,不能完成或者你认为不太合理,但领导却等待着你的结果。这时,你应鼓起勇气,不要退缩,不要抵触,不要对自己有所怀疑……因为你被要求提供结果,同时也意味着你正在承担一种责任。此时,你要做的就是担负起责任,勇敢地面对任务,尽心尽力地把事情做好,对所做的事情负责。在开发笔记本产品方面,三星比索尼晚很多年,然而,三星却后来者居上,新产品不断地涌向市场,而索尼的新产品却是“千呼万唤始出来”。

早在以前,索尼公司生产出来的笔记本,外形精致,款式新颖,因此,在上市后深得消费者的青睐。于是,眼红的三星也决定开发笔记本电脑。当然,三星的领导层知道,要想抢占索尼的市场份额,自己生产出来的产品与索尼相比一定要有优势。

经过市场调查,三星决定开发出比索尼公司同类产品“至少薄1厘米”的新款笔记本电脑。当然,这个高标准被大多数高层人员认为是天方夜谭,但是三星的研发人员经过10多次反反复复的实验与提高,还是实现了这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目标。

当时主攻技术创新的陈大济(2003年3月被任命为韩国信息通信部部长),带领研发团队接手了这项艰巨的任务。就在此时,全球经济不景气,在其他企业纷纷缩减研发经费之际,陈大济和研发人员却勇敢地承担起责任,并没有因为“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放弃努力。因为这些技术人员知道,他们的责任就是生产出更好的产品,只有实现了比索尼产品“至少薄1厘米”的目标,三星笔记本电脑才会有更大的市场空间,三星也才会越来越强大。

强烈的责任心使技术人员不断开拓创新,积极探索。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实践证明,他们的心血没有白费,最终攻克了技术难关,成功地实现了在别人看来不可能实现的结果。

三星笔记本电脑上市后,令全球最大的计算机公司戴尔大吃一惊,看到如此精良的产品,戴尔公司急忙派人到三星采购。由此,三星顺利地从戴尔手中得到了160亿美元的采购合同,使三星一下成为全球制造高端笔记本最强大的企业之一。

从三星成功地在电脑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即企业或个人的成功与财源、机会、性格、知识等都没有必然的联系,在他们身上,只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对所做事情的结果负责。

行动与结果往往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只有采取了正确而又积极的行动,才会获得一个好的结果。在经营过程中,有些企业管理者雄心勃勃,制定了一些非常宏伟的战略计划,却在实际动作中屡屡受挫,不仅战略计划无法实现,员工的自信心大受打击,企业也陷入市场和财务的双重窘境,难以自拔。究其原因,就是他们将行动与结果分离,甚至将结果抛至一边,一味地为了行动而行动,因此没有获得一个好的结果。

实际上,一个企业无论制定何种发展战略,实施何种管理模式,采用何种先进技术,最终极的目标就是要获得一个好的结果,即能为企业制造多少利润,能使企业有多大提升。20世纪90年代,IBM信用公司推出了为客户提供融资服务的项目,其具体做法共分五步,而要完成这一流程则需要长达两周的时间,在漫长的等待中,销售代表和客户根本不知此项申请公文旅行到了哪个驿站,电话询问也不得而知。

于是,那些没有耐心的顾客,纷纷弃IBM而去……后来,IBM发现了问题的症结,并大刀阔斧地对业务流程进行优化重组,使这项历时漫长的审批工作,仅需4个小时就完成,从而赢回了客户的心,保持了市场优势。

由此可见,策略仅是达成目标的手段,真正应该要做的是对出现的结果负责。在一些人的观念当中,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过程。其实,这是一种脱离现实的想法。因为,一个人行动的目的就是取得结果。其实,一个人是否能够成功,最关键的要素就是“你是否对结果真正负责。”放眼望去,那些在工作中关注结果的人,生命价值得到了体现,那些对结果负责的人,人生价值更得到了提升,因此,每一个人都应该做一个对结果负责的人。

14.不要养成拖延的习惯

在工作当中,拖延并不能使问题消失,也不能使问题变得容易,而只会使问题恶化,给工作造成更严重的危害。我们没解决的问题,会由小变大、由简单变复杂,像滚雪球那样越滚越大,解决起来也就越来越难。

积极地对待工作是每个员工的责任,然而,在工作当中,有些员工总是以拖延的态度对待工作,例如,明明是今天可以完成的事,偏偏要拖到明天或者后天;现在该打的电话等到一两个小时以后才打;这个月该完成的报表拖到下个月;这个季度该达到的进度要等到下一个季度……这些都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也是一种不良的习惯。

大部分有拖延习惯的人都是被动地对待工作,他们往往被上司逼着才向前走,不愿意自己主动开拓。这种类型的人主动意识较差,意志消沉薄弱,他们或者不敢面对现实,习惯于逃避困难,惧怕艰苦,缺乏约束自我的毅力;或者目标和想法太多,导致无从下手,缺乏应有的计划性和条理性;或者没有目标,甚至不知道应该确定什么样的目标;另外,认为条件不成熟,无法开始行动也是导致拖延的原因之一。

拖延如果形成了一种习惯,就会消磨人的意志,使你对自己越来越失去信心,怀疑自己的毅力,怀疑自己的目标,甚至会使自己的性格变得犹豫不决。在工作当中,拖延的习惯会使许多工作无法开展,情况严重的还会导致事故的发生。杰佛逊是一位火车后厢的刹车员,他聪明、和善,常常面带微笑,非常受乘客们欢迎。一天晚上,一场暴风雪突然降临,火车晚点了。杰佛逊抱怨起来:“这鬼天气!害得我要加班了。”

就在杰佛逊思考着该如何摆脱加班的烦恼时,暴风雪已经造成另外一辆快速列车不得不拐道,几分钟后也要拐到杰佛逊所在的这条铁轨上来。列车长赶紧跑过来命令杰佛逊到后车厢去。可杰佛逊认为,后车厢还有一名工程师和助理刹车员在那儿守着,他笑着对列车长说:“老兄,不必那么着急,后面有人在守着,等我拿上外套就去了。”列车长一脸严肃地说:“人命关天,一分钟也不能等,那列火车马上就要来了。”“好的!”杰佛逊回答说。于是,列车长匆忙地离开,又赶紧向发动机房跑去。但是,杰佛逊没有立刻就走,他认为后车厢里的工程师和助理刹车员在那儿替他扛着这项工作,自己没有必要冒着严寒和危险快速地跑到后车厢去。因此,他停下来喝了几口酒,驱了驱寒气,这才吹着口哨,慢悠悠地向后车厢走去。

在杰佛逊刚走到离后车厢十来米的地方,他发现工程师和那位助理刹车员根本不在里面,原来,他们被列车长安排到另一个车厢处理其他问题去了。当杰佛逊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时,一切都晚了。在这可怕的时刻,那辆快速列车的车头,撞到了自己所在的这列火车上,乘客的嘶喊声与蒸汽泄漏的咝咝声顿时混杂在了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