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业林业西北菌草栽培双孢蘑菇原理与实践
22357500000023

第23章 双孢蘑菇栽培的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3)

3发病条件:在自然条件下病原菌广泛存在于土壤、空气、堆肥和水中,可以通过昆虫和喷水传播,高温高湿的环境,尤其是喷水后通风少,菇房空气湿度大,子实体表面积水珠,极有利该病害的发生。温度20℃左右,菇盖表面有水膜或潮湿条件下,该病极易发生流行。有时在采收时看不到症状,但把菇储藏在高湿环境中,几天后蘑菇病斑就出现。

4、防治方法:(1)经常搞好菇房的卫生工作,定期清理菇床,在走道和床底不要堆放废杂物。(2)菇房和覆土要用甲醛或蒸汽消毒。(3)加强通风,子实体表面不能积有水珠。(4)严格控制菇房的温度和湿度,出菇期间温度控制在20℃以下,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85—95%之间,水分管理要干湿交替。(5)发现病菇及时清除,后喷含有效氯150毫克/升的漂白粉水溶液或(100—200)×10—6硫酸链霉素溶液。(6)采收的子实体应储存在1—2℃的冷库中冷藏。(7)在菇潮之间喷洒0.25—0.30%的甲醛溶液。

(二)干僵病(某些假单孢杆菌Pseudomonas spp)

1、病原菌:某些假单孢杆菌Pseudomonas spp。

2、症状:出菇期间的一部分菇床上,蘑菇的生长发育受阻或停止,在子实体基部集中生长着浓密的白色绒毛状菌丝,菇盖歪斜,菇柄弯曲,拉得很长,有含水量很大的感觉。采菇时子实体比正常蘑菇的子实体在覆土中附着力更强,在拔起蘑菇时可以听到吱吱的声音,采收后的子实体基部,菌丝块也附着大量的覆土,砌断菇柄时也可以听到声音,菇柄切面呈赤褐色。该病发生轻时,病菇呈灰色,不变形,可以发现子实体发硬,开伞和菌褶硬化的现象。病菇留在菇床上也不会腐烂掉,就这样直立着,干掉变成皮革质。有时病菇的切口上,也有充满粘物质的空腔。除去干僵化的菇盖,接合部可以看到很少的暗褐色的部分,把菌柄纵切时,也可以看到暗褐色的部分。病菌会在菇床上迅速传播,从发病点以一天30厘米的速度向四面八方扩展。

3、发病条件:病原菌通过蘑菇菌丝的细胞膜在菇床上繁殖,阻碍蘑菇菌丝的代谢作用。堆肥和覆土含水量太高,菇房的空气湿度太大,容易促进该病的发生。

4、防治方法:(1)发现干僵病,迅速切断病区和健康菇床的连络,在菇床上距离病区2米出开一深沟,挖空到床底,使健康和得病的菌丝避开接触。(2)病区喷水时喷盐水。(3)将病区用塑料薄膜或纸覆盖。(4)搞好菇房和菇床的卫生和消毒工作。(5)控制菇房和覆土的湿度。(6)认真做好堆肥的巴氏消毒工作。

(第六节)危害双孢蘑菇的病毒病及其防治

蘑菇病毒病(Mycovirus),又叫顶枯病、法兰西病、x—病。病毒病不易于辨认,但在蘑菇栽培中经常发生。

1、症状:病毒在细胞内广泛存在,当病毒的浓度较低时,菇体不出现病状,当病毒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菇体和菌丝才出现病变。当蘑菇菌丝染上病毒时,发菌速度慢,生长也不均匀。覆土后当菌丝生长到土层时,在直径30—90cm范围内不能形成菌落,床面上出现不长菇的片区,或出现畸形菇。感染病毒的子实体常呈现盖小柄长的“高脚菇”,菌柄呈球形不形成盖的“泡状菇”,盖小柄上粗下细的“钉头菇”,盖小柄长且斜长的“歪斜菇”,盖薄而平展的“早开伞菇”,子实体僵缩长不大的“僵菇”。此外有的菇蕾出现不久后死亡,有的菌柄表现为水渍状。

2、发病条件:病毒可通过菌丝和担孢子带毒传播,带病毒的菌丝与健康菌丝相互接触融合后也可传毒,一般播带有病毒的菌种造成的产量损失严重。菇床上发生病毒病的主要原因有:一是菌种带毒;二是播种后,由空气中带有病毒的担孢子沉降到菇床传毒;三是老菇房中菇床架上存在带病毒的菌丝。

3、防治方法:(1)作好栽培过程中的预防工作。做好菇房的消毒,清理病房时菇床喷甲醛溶液,用蒸汽消毒,70-75℃持续12小时,(2)选用无毒菌种。(3)注意菇房的空气的干净,播种后及时用报纸或地膜覆盖。(4)出现病菇时应及时隔离处理,防止扩散(5)子实体在开伞之前采收,防止孢子飞散传播。(6)播种后在菇床上喷杀虫剂、铺报纸或地膜,并在上面喷0.5%的甲醛溶液。(7)把可能染病的子实体采掉,喷上2%的甲醛溶液,并用塑料薄膜覆盖。(8)菇房要换新的空气过滤器。

(第七节)危害双孢蘑菇的主要虫害及其防治

在蘑菇栽培过程中,虫害是普遍存在的,特别是在夏季高温高湿季节进行栽培时,虫害发生更为严重。由于我国多数地区高温和降雨同期,夏季不仅气温高,而且又是时值雨季,虫害发生来得迅猛、量大,防治不当,造成严重减产,甚至绝收。虫害对蘑菇的危害包括对菌丝体和子实体的危害,发生虫害后,菌丝被残食消失,或培养料变质,菌丝生长不良,子实体被啃食,引起小菇死亡或影响品质。

危害蘑菇的寄生动物(害虫)主要分为:蝇类与蚋类、螨类和线虫等。

寄生动物利用它们的刺或类似吸管的口,在蘑菇子实体上钻孔和吸取汁液,同时它们又是蘑菇其它病害的传播者。蝇类和蚊类的幼虫会啃食蘑菇的菌丝体或在子实体上钻孔。螨类以蚕食蘑菇的菌丝体和子实体来危害蘑菇。线虫它是消耗蘑菇生长的养分,并排泄出阻碍蘑菇生长的物质。

一、蝇类与蚋类

蘑菇栽培场经常出现的蝇类和蚋类:

(一)多菌蚊(Mycetophilidae Docosia),俗称菇蚊或菇蛆。多菌蚊是栽培中最重要的几类虫害之一。其幼虫直接危害菌丝和菇体,尤其是蘑菇菌丝,钻蛀幼嫩菇体,造成菇蕾萎缩死亡。成虫体上常携带螨虫和病菌,随着虫体活动而传播,造成多种病虫同时发生危害,对产量和质量造成很大的损失。

1、发生规律:多菌蚊适宜于中低温环境下生活,当温度在0-26℃之间,都能完成正常生活周期,以15-25℃之间为活跃期。成虫喜欢在袋口中和菌床上飞行和交尾,适温下成虫寿命较长,可达3-5天。当温度在10-22℃时,卵期5-7天;当温度在18-26℃时,卵期3-5天,孵化期7-10天。幼虫一般为4-5龄,幼虫期10-15天。初孵化的幼虫成丝状,群集于水分较多的腐烂料内,随着虫龄的增长边取食边向料内或菇体内钻蛀。老熟幼虫爬出料面,在袋边或菇脚处结茧化蛹。以蛹的形式越夏。

2、防治方法:(1)认真做好堆肥的巴氏消毒工作。(2)合理选用栽培季节与场地;(3)在多菌蚊多发地区,把出菇期与多菌蚊的活动盛期错开。栽培场周围50米范围内无水糖、无积水、无腐烂堆积物,这样可以有效地减少多菌蚊寄生场所,减少虫源。(4)菇房门窗要安小孔的纱窗,防止害虫飞入。(5)化学药剂防治,可用敌敌畏、辛硫磷和菊酯类杀虫剂。或在堆肥中拌0.1%的二嗪农杀虫剂。(6)搞好菇房内外的环境卫生,在清料前菇房要先用70℃的蒸汽消毒。清场后菇房要清洗和消毒。菇房内外的杂物要清理干净。

(二)闽菇迟眼菇蚊(Bradysia minpleuroti),在发菌阶段发生严重时,大量的菌丝被咬断、啃食,使菌丝由白色变黄褐色,料面变米糠状会有下沉现象,严重时菌丝消失,堆肥变黑腐烂发臭,出菇阶段小菇被害后,由于基部菌丝遭破坏,水分供应不上,造成菇蕾死亡,大的子实体被危害时,可将菌柄基部蛀食成海绵状,菌柄外表可看到针头大小的孔眼。

1、发生规律:一年发生多代,世代重叠。成虫具明显的趋光性和趋化性,尤其对废堆肥浸出液的趋性强。菇房温度在17—23℃、空气相对湿度在90%以上时有利于此害虫的发生和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