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时尚美妆瑜伽教程
22353700000021

第21章 特殊瑜伽介绍(1)

瑜伽特殊练习法

瑜伽发源于印度。它是印度健身、增慧、开发人体潜力的宝贵遗产。是印度古代劳动人民千百年来聪明和智慧的结晶,距今约有5000年的历史。许久以来,瑜伽师徒口传心授,世代相承,创立了不同的功法流派。主要有智识瑜伽、行业瑜伽、敬信瑜伽、赫德瑜伽、罗阇瑜伽、孔荼里尼瑜伽六大派。按其性质,前三者可称为理论瑜伽,后三者可称为实践瑜伽。

理论瑜伽的共同特点是:都认为宇宙万物存在着“宇宙的精神”和“个人的精神”两大元质。三派瑜伽的最终修炼目的都是为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只不过修炼的途径不同罢了。

古典瑜伽认为,人之所以有人的特征,是因为人有知识、行为和欲念三种不同的特质。依据这三种特质,分别构成了三派瑜伽。

智识瑜伽提倡培养知识理念,把人从愚昧中解脱出来,达到神圣境界,以期天人合一。智识瑜伽以为,知识有高低之别。低等知识仅仅局限于生命和物质的外在表现,可以通过直接或间接的途径获得。然而智识瑜伽所寻求的高等知识,则要求瑜伽修炼者转眼向内,透过一切外在事物的本质,去体验和理解创造万物的神,即梵。也就是说,信徒必须诵读古老的、被认为是上天告知的经典,去获取神圣的真谛。智识瑜伽主张:凭借自己的意志行为或一定的瑜伽训练程序,可以收敛生命气息的力量,经上升的生命气脉之门,在头顶上经过“梵窍”(百会穴),打开一条通路,把“梵宇宙精神、信息和能量)招人自己思想中来,这便获得了超上的高等知识和智慧。

行业瑜伽(音译为“格尔玛瑜伽”)本意为行为瑜伽,只因在佛教中把行为译为“业”,故称为行业瑜伽。行业瑜伽认为,行为是生命的第一权能,寻常人的行为主要表现于外向的动作,比如饮食、起居、言谈、举止等等。而行业瑜伽所倡导的行为,则要求将精力集中于内在的生活,由这种内在的精神生活,指导出自己更加完善的行为。若要完成这种外向至内中的转化,则需要瑜伽修炼者有一种虔诚的奉献精神。行业瑜伽的修行方法通常是一种极度的苦行。生活准则是“历尽善行,崇神律己,执着苦行,静心寡欲”。生活行为的依据绝不是凭借个人的爱好和要求,而是服从“梵”所训示的真谛。认为只有这种完全的奉献和皈依,才能使自己的精神、情操、行为都达到与梵合一的最高境界。

敬信瑜伽(音译为“帕克蒂瑜伽”)专注于杜绝愚昧杂念,启发对梵的虔敬和笃信之情,以期与梵同在。该瑜伽认为,智识、行业、敬信三道瑜伽是并行不悖而又相互联系的,知识是日常生活的基础,行为是日常生活的表现。一个人如若没有知识,便会陷人极大的盲目性,行为也便失去了依托。但是无论是知识还是行为,又都应该受到敬信的虔诚之心的指导。否则,知识便成为粗朴无用的知识,行为便成为低劣愚昧的行为。敬信乃是三道瑜伽获得最高成就的极顶。敬信瑜伽师在自己的生活中尊奉“慷慨仁慈”,以“仁爱之心爱人,以虔诚之心敬神”的座右铭。他们或出没于山林,或身居闹市,终生的目的是纯洁自己的灵魂,杜绝自己的杂念,把自己的精神寄寓于“梵”的宇宙精神之中,以求达到与“梵”合一的境界。

以上三派瑜伽都要求修习者做到:纯洁、舍弃、集中。很像我国气功所主张的“万念归一,人静人定”的理论。尽管这三派瑜伽的理论基础是唯心的,但其中不乏辩证的哲理。

实践瑜伽这一名词在印度并不存在,只是我们根据各派瑜伽的性质,把具有实践意义的各派瑜伽归类而强行命名的。实践瑜伽和理论瑜伽的共性都是为了达到与“梵”合一的目的。实践瑜伽主要包括赫德瑜伽、罗阇瑜伽、孔荼里尼瑜伽三大派系。因其和我们将要介绍的训练方法关系密切,故在此较为详细地向大家介绍。

赫德瑜伽也有的译为哈达瑜伽。其中的赫德二字意为“日月”、“阴阳”,所以,也可译为“日月瑜伽”,又因为练习此瑜伽时,需要人体的各种动作及呼吸相配合,故又被称为“体瑜伽”。赫德瑜伽认为,人体主要包括两个重要体系,一为精神、心理的体系,一为肌体、生理的体系。很像我们常说的“性”和“命”。赫德瑜伽认为,人的寻常思想活动大部分是无秩序的骚乱,是能力的浪费和消耗,过分地疲劳、兴奋、哀伤、激动都可能导致人体机能失去平衡,使人体处于一种紊乱状态,从而影响了人的身体、智力,埋葬了先天潜能,还会导致精神上和肌体上的疾病。为保持肌体的平衡,使紊乱状态变为有序状态,瑜伽主张体位法,即在练习时通过各种体式或某一种固定的姿势,辅助以各种运动,来去除身体中各种不安定因素,保持并增加体内生命气息的能力,使之不浪费、不虚耗。尽管体式练功的方法在一定时间内仅仅是保持某一姿势不变,但这并不是一种惰性的减低能力的行为,而恰恰相反是一种增强能力,使体内有一种力量逐渐注人流转的行为。在开始练功时,由于人已经习惯于旧有的生活规律和动作,有些练功者几乎承受不了这种逐渐注人增加的内力,时常出现强烈的震动。但是如果继续坚持下去,掌握了体式的要诀,便会进人一种新的功能态,即随便练习任何一种体式,都如安坐在那里一样,平稳、自然、舒适。同时在人体内部却孕育、滋生出强大的生命气息的力。

赫德瑜伽主张制气法,以便排除体内的污秽和神经系统的滞碍,能够有节奏、有规律、有控制地进行瑜伽吐纳运动。制气法是控制呼吸的一种方法,其中最基础、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是简单出息、人息、止息制气法,这在后面的功法介绍中将会不断提及。此外还有单

侧鼻孔出息、人息、止息制气法;清鼻制气法;蛇声制气法;蜂声制气法;上卷舌制气法,后卷舌制气法;启齿制气法等。运用这些呼吸方法,能够有节制地指挥身体中生命气息的流动,循环使生命能量周流于各神经系统,使之无阻碍、不失调,并全面控制、调节、调动神经功能,使人体生物场和外界各种场发生联系,从而开发人的特异功能。

初练制气法时颇感费力,但是久而久之,持之以恒,便可掌握制气的诀窍,以致在止息时也如同正常呼吸一样轻松自如。

为了使人体达到高度有序,增加人体场强度,提高发射信息波的能力,赫德瑜伽主张净化人体各器官,从而总结出各种克里亚(净身术)、般达(闸锁身体),木德拉(姿势动作)和维亚姆(身体放松练习)。

克里亚亦可译为净化术,是采用各种手段净化人体各功能器官的方法。种类繁多,其中主要有“净身六术”。现分别简述如下:

净胃术用来净化胃部的术式,方法有三。其一是盐水净胃术。疗法是双膝呈脆势,将温盐水喝下,直至饱和为止。然后双腿站立,活动腰部,使盐水在胃中搅动。双脚再并拢,向前弯腰90度,用中间三指刺激舌根,将胃中盐水全部呕吐出来(熟练以后可自动将盐水喷出)。其二是布带净胃术。方法是将一条宽十公分、长七米的布带蘸温水慢慢吞下,但要留一头在口中。然后,缓缓用力将布带从胃中控出。如拉动布带感觉困难时,可饮少许盐水,消除咽喉痉挛。此法一般应在教师指导下练习。其三是胶管净胃术。方法是:喝下足够的盐水,取一条直径一厘米、长约一米的医用胶管,将胶管一端从口腔插人胃中至胃底部。身体前屈,使盐水自管中流出,流完后,将胶管慢慢拉出。净胃术应在空腹时进行。

净肠术是一种净化结肠部位的术式。有的方法是喝下适量温盐水后进行各种体位练习。有的是如同医生灌肠一样,从肛门注人适量灌肠剂,进行腹肌旋转后排出。

净鼻术音译为奈地。是一种净化鼻道、鼻腔的术式。方法有四:一是盐水净鼻术;二是绳子或胶管净鼻术;三是牛奶净鼻术;四是酥油净鼻术。其具体方法将在后边阐述。

净目术音译为特拉达迦,是一种净化眼睛的术式。其方法是对某一物体凝神注视,意念和目光同时集中在该物体上。再净目过程中,不能眨眼,时间由短到长,但不得超过一分钟。直到被注视物体好像变成两个向左右分开。这样,你就可以获得透视的超能力。

净腹术音译为纳乌利,是一种净化腹部的术式。按照不同的方法可分为腹部内凹术、中心肠肌隆起术、左(右)侧肠肌隆起术、肠肌转动术等四种。因在后面功法训练中将作详细介绍,故在此不赘述。

净脑术是一种净化大脑皮层的术式。方法是:坐成莲花式,采用腹式呼吸法,尽量快速反复呼吸。初练时,每分钟约呼60次。日久以后,可增加至120次。练习此术时,精力须集中于腹部,呼气后,大脑逐渐归于沉静。

赫德瑜伽所包括的般达、木德拉、维亚姆等将在后面随功法介绍。

长期坚持练习赫德瑜伽,可以收到大小不同的功效。小则延年益寿、青春永驻;大则使身体表现出各种特异功能,即如瑜伽师所说:“重如山,大如天,微如尘埃,轻如飞仙”。有的瑜伽修行者能够遥感、遥视、透视、他心通,还有的能够克服地球引力而在空中浮扬。

罗阇瑜伽也可译为“拉贾”或“拉谢”瑜伽。也有叫“王瑜伽”的。因其强调意念和调息,故又称其为“静默瑜伽”。如果说赫德瑜伽认为人的躯体是打开瑜伽神秘之门的钥匙,那么罗阇瑜伽则认为人的精神乃是通往至圣天国的必由之路。

罗阇瑜伽虽然偏重意念和调息,但也并未完全排斥体式的训练。只不过它只选择了赫德瑜伽体式中的莲花式作为修炼的基本动作,而摈弃了其他严格的体式及复杂、困难的肢体动作。经过历代瑜伽师的总结和发展,罗阇瑜伽主要包括以下八支:

制欲:不杀生、不说谎、不盗、不淫、不贪;

遵行:清净、知足、苦行、诵经、敬天;

体式:端坐的姿势;

制气:控制呼吸;

制约:限制感觉;

内省:精力集中;

静虑:静定默想;

三摩地:人定。

以上八支中,前两支应理解为罗阇瑜伽的人生道德准则、日常生活的戒律。后六支是修习练功的方法和寻求解脱的要诀。

现在练习瑜伽静默的方法很多,但不论何种流派都必须采取同一种最基本的练功姿势,即坐呈莲花式。这种两腿盘结、身体挺直端坐的姿势,有利于人体上下融会贯通,便于生命气息在周身循环游动,从而焕发出人体的内在潜能。

罗阇瑜伽师在练功时,除恪守戒律、注重调息外,还特别重视美好的意境和练功环境。他们首先选择空气清新、环境幽静的处所,或居静室,或人山林,或端坐在湖海河畔。然后坐呈莲花式,控制呼吸,缓慢吐纳,排除杂念,将精力或集中于事先选定的某一喜爱物体,或寄神于幽雅的自然美景,或使自己的精神完全沉湎于无限广大、深邃的寂静之中。经过这种排除杂念、静定默想的修炼之后,瑜伽师即可达到三摩地的理想境界。使得一切感觉消失,头脑中只有一片无极的、超上的沉寂。

长期练习罗阇瑜伽静默法,不仅可以使人净化神经和肌体,而且还能使人获得某种超能力。据印度报刊报道,印度现代著名瑜伽大师潘?夏尔玛,虽已年逾九旬,但却鹤发童颜,容光焕发。他几乎每年都让弟子把他埋在地下进行瑜伽窒息练习,每次练习时间均长达十余小时,出来后依旧神采奕奕。他的这种超能力难道不能给我们一些启迪吗?

孔荼里尼瑜伽,亦可译为“蟠龙瑜伽”。该瑜伽形成的年代较晚,主要是依据罗阇瑜伽气脉学说繁衍派生出来的。它极大丰富和发展了罗阇瑜伽理论,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明确提出了人体周身遍布着72,000条气脉,其中最主要的三大气脉是:伊达、品格拉和苏叔姆纳。并进一步指出伊达脉自人体肛门起,沿脊椎直达头顶部。品格拉脉和苏叔姆纳脉位于右、左两侧。两脉以伊达脉为轴,同自肛门起始,相互盘旋交叉,又在头顶汇合。两脉自下而上交叉七次,将人体上部分为七个相互关联而又各自独立的部分。该瑜伽称七个交叉点为“七大神秘中心”,通常称为“七轮”或“七朵莲花”。七轮或七朵莲花沿脊椎自下而上,依次

排列。最底部肛门处为根持(音译为木拉达拉),肚脐与会阴中间部位为已舍(施法台斯达纳X肚脐部位为圣居(玛尼普拉),心脏处为无触(阿纳哈达),脖颈处为除杂(维谢达),两眉间为神命(亚谢纳),头顶部为千轮或千叶莲花(萨哈斯喇拉)。

苏叔姆纳脉

孔荼里尼瑜伽认为,这七轮或七朵莲花由于三大气脉相互交叉连接,构成了一个整体,而每一个轮或莲花又自成一个中心,人体内的生命气息即在这七轮间游走。在一般人的身体内,这七轮通常是关闭着的,最多是局部开放着的。生命气息从这仅有的间隙中游走,已足以维持生命的需要。但是,孔荼里尼瑜伽师认为,这是人体的一种低等和无能的状态。

孔荼里尼瑜伽理论认为,在根持轮内眠伏着一条神力巨大的蛇,亦称蟠龙。通过瑜伽静默练功,意念调息,可以使体内生命气息上下隔离的状态逐渐消失。眠于根持轮内的蟠龙被内气催动,蛰起向上,冲破每一个轮,使生命气息在七轮之间畅通游走,在体内积聚成一股强盛的神力。一旦蟠龙力冲至头顶的千轮,即可达到出神人化的境地,人体特异功能就会随之而来。

瑜伽功除此六大派系之外,还有许多不同流派,因与下面介绍的功法联系较少,这里就不再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