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感悟生活
22267500000025

第25章 善待他人,留住机会(4)

互利的方法很多,概括起来,主要有下面几种。

1合作法。

它是交往双方为了满足自己的利益,在一定的物质或精神基础上进行的相互协作。合作是分工的产物。由于每个人的能力有限,又由于生产规模增大,分工成为必然,相应的合作随之产生。但是与谁合作,怎样合作,则与各个人的利益需要密切相关。从横向静态的角度看,人与人之间的互利合作,有以物质为主要基础的合作,如两人合股经营;有以精神文化为主要基础的合作,比如两人合写一本书等等。

合作法是互利相处的一种重要形式,它能使合作的双方都得到利益。但是,合作也能产生内耗。协问论认为,内耗是事物处在某种无序或不协调状态下,其系统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抑制和相互冲突,从而使各种有用力量相互抵消的一种现象。减少内耗,根本途径是增强协调作用,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在人际关系处理中,就是要做到人际间相互理解、协调、同步、互补,形成相互之间的稳定性、协凋性和有序性。

2竞争法。

它通过竞争,给竞争者带来一定的压力或危机感,从而促进竞争者不断地努力进取,以取得交际、相处、情谊各方面的进步。有的竞争是公开的、面对面的,例如球赛等;有的竞争是隐蔽的,非面对面的。人际相处中的关系,大多是此类竞争。竞争的直接目的是要战胜对方,超过对方,赢得友谊。表面看来,竞争的结果是一方欢笑一方愁,不是互利,而是有利于一方。其实不是这样。在大多数情况下,竞争是有利于竞争双方及所有参加者的,只是在结果上一方获利更大些而已。

例如,几个学生为了争取考分第一,他们都必须加倍地学习,虽然最后只有个人得到第一名,但平时的努力定能给其他竞争者带来长进。

3交换法

即交往双方通过相互的交换共同获得利益或好处的一种方法。交换包括物质交换、非物质交换以及物质与非物质交换等几种类型。物质交换在市场上是最为明显的。例如,南方人喜欢吃大米,北方人喜欢吃面粉,于是两者相互交换,各自得利。非物质交换可以是情感传递,思想交流,信息沟通等。甲对乙笑,乙还以笑,就是一种情感的传递,使双方得到一种精神满足。物质与非物质的交换在个人之间不像前两者形式那样普遍,但是也时常发生。

例如,甲送给乙一份生日礼物,乙致以谢意等。这种交换形式在非正式群体中,特别是在家庭中发生比较多,它对交换双方互利的实际内容是不同的,一方是精神上的满足,一方是物质上的满足。

五、待人交往中也应讲点技巧

与人交往,一般情况要注意以下几个误区:

1不要言而无信

为人处世,信用两字是很要紧的。古代君子强调“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一诺千金,一言百系”,便都是讲的一个“信”字。我们现在讲恪守信用,“言必信,行必果”,这既是对别人负责,对事业负责,也是自己在社交中必须树立的一个形象。

古人还说:“人无信,不可交。”指出不讲信用的人,不值得信任,甚至不值得与之交往。在当前的现实生活中,也常见有这种不守信用的人,他今天答应给你买火车票,结果到时连他的影子都找不到;他明天又邀请大家聚餐,而到时赴宴的全来了,惟独他本人不到场。试问:像这样的人与之交往,除了教人上当受骗之外,还能有什么结果?

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交往,是以相互信任为基础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言而无信的人,在社交场里最终都是肯定找不到他们自己的位置的。

2不要飞短流长

人际交往,贵在一个“诚”字。正如一句外国谚语所说:“只要都掏出心来,便能心心相印。”那种在背后叽叽喳喳、飞短流长的做法,是一种旧时代小市民的低级趣味。它不但会破坏彼此之间的团结,伤害人们友之间的情谊,甚至还会酿成社会的不安定因素。同时,它也说明了一个人品格的低下。因此,在社交生活中,我们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不要传播不负责任的小道消息。

(2)不要主观臆断,妄加猜测。

(3)对他人的过失不能幸灾乐祸。

(4)不要干涉别人的隐私。

3不要随便发怒

喜怒哀乐,本是人之常情。心理学的研究指出,随便发怒,就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来说,会伤了和气和感情,会失去熟人之间的信任和亲近。制怒,则是一个人的理智战胜感情冲动的过程。而理智,恰好是一个彬彬有礼的人一种特有的标志。

随便发怒,有人认为这是一个人的脾气,“江山易改,秉性难移”,似乎发怒是人的一种本性,其实这是误解。我们知道,多数人都有为自己的行为、信念和感情辩解的动机,因此,不知不觉中他就把自己和别人分别对待了,强求别人来适应自己,而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别人。这种不能以平等对待自己和别人的心理,还表现在不能平等地对待各种不同的人身上。如:他对同事和下级,比对上级更容易发怒;他对妻子儿女,比对父辈更容易发怒。因为他在强求别人来适应自己时,以为他的同事、下级、同辈或小辈都是应该服从他的旨意的。可见,随便向人发怒,是一种不尊重别人和不讲文明礼貌的行为。

4不要给别人乱起绰号

绰号就是外号。它是依据每个人的特点而人为产生的。有些绰号,例如称中国女排名将郎平为“铁银头”,称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为“铁女人”等,可以说是带有褒意的一种美称,这是包括本人在内都乐于接受的。但是,如果是另一种带有侮辱性的绰号,那就是另一回事了,就决不能给人乱提,因为它是不文明和不礼貌的行为。

有的绰号,是根据人的生理缺陷而拟就的,例如什么“瘪嘴”、“瞎子”、“痢痢”、“周围有”等等。这无异于是揭别人的短处,这种绰号一旦流传,肯定会给当事人增加精神上的负担,影响其自尊心,甚至是对其人格上的侮辱。

当有人给您起绰号之后,更要灵活对待和处理。针对性格、生理特点或缺陷等所起的绰号,往往有很强的刺激性,一旦流传开来就很难挽回局面,甚至给当事人带来许多烦恼。如果只是偶尔对您开句玩笑,大可不予理睬,一笑了之,予以淡化。

5不要恶语伤人

恶语是指那些肮脏污秽、奚落挖苦、尖刻侮辱一类的语言。很显然,这是一种与文明礼貌相俘的粗俗的东西,与社会主义的人与人之间平等友好的关系无疑是格格不入的。俗语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恶言中伤,是最不道德的行为,不但我们自己不该说,听到这一类的话也不要随意乱传。说话要注意言辞口气,避免粗野和污秽。轻蔑粗鲁的语言使人感到受侮辱,骄横高傲的语言使人与你疏远,愤怒粗暴的语言有可能将事情导向不良后果。本来,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信息和情感的工具,但恶语却是损害别人尊严、刺痛别人神经和破坏相互关系的祸根。

6不要嘲笑别人的生理缺陷

生理上存在缺陷的人,一般都较为内向,内心会充满苦恼与忧伤,并从而常常感到自卑和失望。他们中,有些人因为行动不便,交际范围狭小,在集体场合或不熟悉的人面前显得腼腆拘谨,更不敢主动与正常人交往,有一种隔阂感。这些由精神上给他们带来的沉重负担,会使他们对精神性的需要看得比物质需要更重,特别渴望真诚的友谊、尊重、信任和感情,当受到别人的嘲笑。冷遇或不信任、不公平的对待时,也容易引起委屈、哀怨或其他情绪。

与正常人相比,生理上有缺陷的人会碰到更多、更大的困难,例如学习的困难、工作的困难、生活的困难以至得不到好的职业的困难等等。生理上的缺陷,限制了他们活动的天地、职业的选择、工作的开展和学习的进行。因此,他们比正常人更需要别人关心、帮助、支持和鼓励,这样,才能使他们看到生命的价值和感到社会的温暖。

六、记住周围人的名字

人类基本的活动形式是群体活动。对人生而言,群体活动也是人生的重要环节,人生就是在群体活动中渡过的,没有了群体活动,人生就变得枯燥乏味,没有生气了。也许正因为如此,社会交际便成为人生的焦点问题之一。交际关系是简单而又复杂的社会现象,之所以说它简单,是因为每个人从一出生直到死亡,从每天清晨起直到深夜入睡,都离不开与别人交往,它对每个人来说似乎已经习以为常,司空见惯,没有什么不可思议的。之所以说它复杂,是因为人们在交往过程中,每个人都是有思想、有情感。有自我的心理特点,有各种各样的目的和有欲望的。每个人在交际中都有难以把握的心理因素,有猜不透的奥秘。人际关系尽管复杂,却不能望而生畏,止步不前,培养良好的习惯不仅会对你的交际大有助益,而且使你的交际溢彩纷呈,增添不少亮色,为你的成功奠定坚实的基础。

1记住别人的名字

西奥多·罗斯福是美国有名的总统,他和善可亲,异常地受人欢迎,甚至他的仆人也都非常喜爱他,人们不禁要问,他运用了怎样的魔法使人们都喜欢他呢?其实很简单,其中的原因之一就是总统很善于记忆别人的名宇。

据说有一天,罗斯福在卸任后重回白宫拜访新总统,碰巧塔虎脱总统和太太都不在,这时他真诚地喜欢卑微身份者的情形全表现出来了,因为他向所有白宫的仆人打招呼,并且他礼貌而又真诚地叫起了每一个人的名字,他叫出每个人的名字来,甚至连厨房的小妹也不例外。当他见到厨房的欧巴桑·亚丽丝时,就亲切地问她是否还烘制玉米面包,亚丽丝回答他,她有时会为仆人烘制一些,但是楼上的人都不吃。“他们的口味太差了,”罗斯福有些抱不平地说,“等我见到总统的时候,我会这样告诉他。”亚丽丝听着端出一块玉米面包给他,罗斯福一边走到办公室去,一边吃,同时在经过园丁和工人的身旁时,还跟他们打招呼……

罗斯福对待这里的每一个人还同他以前一样,仆人们都彼此低语讨论这件事,而一名名叫艾克胡福的仆人道出了大家的心声:“这是将近两年来我们惟一有过的快乐日子,我们中的任何人,都不愿意把这个日子跟一张百元大钞交换。”

显而易见,罗斯福充分赢得了人们的信任,我们来做一个假设,假如罗斯福再次参加竟选,相信他仍会成为美国总统。

由上述事例,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在社会交际中,如果你能准确无误地记住了对方的名字,你成功的天平上砝码又会增加一倍。

一个人如果想在政府部门从事行政管理工作,或在公司从事市场方面的工作,他必须能够见了别人几面后就能叫出别人的名字,这样对他的工作是非常有利的。很难想象一个见第一次能叫出别人的名字,第二次见面就不知道怎样称呼别人的经理是个好经理。

周恩来是这方面的典范,总理生前能够赢得人民的敬佩,是因为他的平易近人,是因为他功勋卓著。周总理能够在第二次见面时很快叫出别人的名字,不管这个人是大人物还是个小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