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性说中国历代人物
22179400000008

第8章 蜀汉正统而“正经”

三国中蜀国是正统的代表,刘备一心要匡扶汉室,走到哪里都以皇叔自居;而曹操挟君子以令诸侯,玩正统玩不起来就不玩了,干脆另起炉灶,所以曹操一直被骂作“汉贼”;吴国孙权也没拉正统的大旗,不正统反而放开了手脚,少了顾虑,从他们与女人的关系上,可以看出他们不怕被人骂作不正经。

刘备、诸葛亮、关羽、张飞都是正经的人,从他们的婚姻上可以看出他们找老婆是有政治功利目的的,不像曹操金屋藏娇,孙策、周瑜娶大乔、小乔,纯粹是为了性爱。刘备娶糜夫人是看上了糜竺的巨大家产,他迎娶的时候,糜竺“奴客二千,金银货币以助军资”。当然,女婿也不会亏待岳父,糜竺当上了赢郡太守,后来又“拜为安汉将军,班在军师将军之右”。刘备把孙权妹妹孙尚香弄到手,更是让感情掺入了政治阴谋,以性爱潜规则达到蜀吴军事联盟的目的。

以诸葛亮的才华风度,找一个不漂亮但不丑的女人该是没问题的,可他偏偏找了一个丑女结婚,那年他才25岁,不应该急的。他的老婆黄硕长得五大三粗,头发黄,皮肤黑,牙齿不白,诸葛亮能接受这样的女人是了不起的,说明他不歧视丑女。黄硕不是诸葛亮邻居的阿妹,也就是说他与她结婚前是没有感情基础的,见到丑女当个宝,如果从人性角度来看,诸葛亮算不算正常心理呢?翻翻他老婆娘家的家谱,看看她家的社会关系后不能不让人感叹:“原来如此”。

黄硕的爸爸是河南地方名士黄承彦,他有本事,懂兵法,诸葛亮敬佩老黄,但不能与他结婚,只能与他女儿结婚,明白了这个道理也就明白了诸葛亮为什么讨丑女人为妻了。另外,刘表的后妻和黄丞彦的妻子是同胞姐妹,诸葛亮娶了黄承彦的女儿,刘表就成了诸葛亮的姨父。这种关系成了诸葛亮在襄阳生存进取的最大政治靠山,并有了从上层统治者那里获得信息的渠道,他观察分析形势、论述天下大事头头是道,还不是因与黄硕结合后而有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蜀国以正统告示天下,领导者在个人生活上,尤其在男女关系上要把好关,所以他们的两性关系都是正经的。刘备得到孙尚香有些意外,是吴国使用计谋,想把老刘滞留在吴国,让他沉湎女色,无意于荆州之事,结果却赔了夫人又折兵。可以看出,刘备不是只爱美色不要江山的男人,他对孙尚香,在感情上一定花了不少工夫,让她的心向着老公了。刘备招亲弄假成真,刘备当然愿意,否则对于一个高举正统大旗的领袖,在外面乱搞男女关系,可不好向国人交待,将来奉蜀为正统的人写历史编小说也不好处理他这一段生活经历。

诸葛亮与关羽,以及人见人爱的赵子龙都是没有风流韵事的人。至于性爱这个隐秘的事,是为正派人讳的。诸葛亮等人都有小老婆,那是当时的婚姻制度决定的,不是他们贪色,而至于他们与哪个老婆做爱最多,就无人知道了,不像魏国和吴国领导人的私生活,却可以公开。周瑜死得早,他一生气就吐血,与小乔的性生活过多了也有关。诸葛亮胡乱编造吓唬他说曹操造铜雀台就是为打败吴国得到二乔准备的,并且有曹植的《铜雀台赋》为证,“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周瑜听说后气愤不已。诸葛亮的话改变了周瑜的心态,决定了他的军事路线。从这一点又发现诸葛亮是懂人性的,晓得男人喜欢漂亮女人,那么他自己好色是否偷偷地走了潜规则呢?

曹操得风头症,虽然是突然看到关羽的头颅惊吓所致,但他在纵欲的时候就埋下了风头症的隐患。曹操不正统,也不正经,他喜欢女人,56岁功业大成之时,在邺城建造了一片宫城。其中有铜雀台,相当于今天的13层楼的高度,楼顶上铸造了舒翼奋尾势若飞动的巨大铜雀。楼内蓄养一大批供曹操寻欢作乐的婢妾和歌伎。他兴之所致,还写了一篇文章《明本志令》,其中写道:“待我死后,婢妾歌妓都应当嫁出去。”他是向正统挑战吗?那时候可是“三从四德”甚嚣尘上,名教思想,谁敢碰?只有他不正经的老曹敢!

曹操还有一个不顾别人闲言的不正经的作法是立歌伎身份的女人为王后。这个女人姓卞,她20岁时被曹操收纳为妾。曹操结发妻子丁夫人被废之后,卞夫人遂成为正室。曹丕、曹彰、曹植、曹熊诸子都是卞氏所生。

战争中将敌方美女据为己有是最普遍的现象,看好敌方美女,甚至是将帅们志在必胜的一种推动力,但正统而正经的蜀国将帅却不这样。曹操与刘备、诸葛亮、关羽他们有所区别。有意思的是,曹操同刘备攻下邳,关羽对敌方秦直禄的老婆杜氏有好感,可他又顾惜名声,犹豫之中,被敢爱敢为的曹操先下手为强得到了。曹操在征宛城时,将张绣的婶子邹氏收纳为妾。他儿子曹丕不逊色于老爸,破冀州时,将袁绍的二儿媳甄氏收纳为妻。曹丕不嫌她以前与袁熙有过性爱,让甄氏当了皇后,这个有福的女人,以前是少帅之妻,接着丈夫当了皇帝,还生了个未来的皇帝(魏明帝)曹睿。

但曹操正经起来也非常正经,不是什么女人他都动的,例如蔡文姬,曹操就没有把她变成自己的老婆,尽管他对蔡文姬的才貌很倾慕。蔡文姬是辞赋家蔡邕的女儿,她结婚几年后丈夫就死了,战乱中,她被南匈奴军掳去,一去就是12年。她嫁给了匈奴左贤王,为左贤王生下两个儿子。她还学会了吹奏“胡笳”,学会了一些异族的语言。说明她在异国并不是十分的寂寞,因为她有性爱。当然思乡之时也会顿生颠沛流离之感。后来,曹操的势力大了,他想起了蔡文姬,派人把她赎了回来。这种正经事做得有欠对人性的思考。蔡文姬内心真实的想法是不愿离开对自己恩爱有加的左贤王与儿子。回到故土看看是可以的,可从此与亲人分手却叫她柔肠寸断,泪如雨下。曹操看到回归中原的蔡文姬不是十分的快乐,便知道她一个人孤独,于是出面把她与长得一表人才也懂音乐的董祀撮合为夫妻。董祀后来犯法该判死罪,蔡文姬出面求情,曹操竟答应了,可见曹操不仅注重个人的性爱,还会考虑到别人的精神生活,他不愿意看到他赏识的才女蔡文姬后半生的日子里没有男人。

要是换到蜀国,刘备大概是做不到的,在他的正统思想里,是“好女不嫁二夫”。对生活孤独的蔡文姬,同情归同情,但怎么可以从性爱角度考虑,予以人性的关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