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世界通史(第三卷)
22173100000039

第39章 周达观访真腊

在东南亚,有一个不大的国家叫柬埔寨。而在13世纪末,它的名字叫真腊。现在柬埔寨的首都是湄公河畔的金边,而那时真腊的京城却是洞里萨湖北面的吴哥城。

1295年,中国元朝政府决定派遣使团访问真腊。朝廷开始组织人马,筹集银两,准备中国特有的瓷器、绵帛和药材等。当时,有一个名叫周达观的年轻官员,在宋朝人的著作里看到过一些关于真腊京城吴哥城以及城南吴哥窟的描述。当他听说朝廷要派人去真腊时,就自告奋勇,要求随团出访。朝廷准奏,周达观就这样去了真腊。

中国使团于1296年春节后不久,乘船从温洲出发。经东海。南海、北部湾,过交趾,到达湄公河口。然后,换船沿湄公河逆流而上,穿过洞里萨湖,行船五个月,终于到达吴哥城。

中国使团来访的消息早被传入真腊王宫。所以船一靠岸,立即有真腊大臣迎上前来。周达观在使团的队列里,边作礼节性的应酬,边仔细观察这些真腊人:虽然他们讲的是另一种语言,但长相与中国人却无大差别。真腊人的服饰倒是比中国人朴素。他再向岸上望去,只见人来人往,十分热闹。

在真腊大臣的引导下,中国使团离船上岸,向城门走去。他们登上了护城河大桥。这座桥是石头造的,中间行人。两边有许多跪着的石神。每个石神都手持一条雕刻精致的大石蛇。蛇与蛇之间,首尾相接,连成栏杆。多奇巧的设计!周达观暗自赞赏着。

队伍来到城门前,周达观一抬头,看见城门上的大字。真腊人解释,那是“胜利门”。在城门上,有五个菩萨头像,它们个个面含慈爱的笑容,平静地凝视远方,神态安详静穆。这五尊菩萨分别面朝四个方向,寓意大概是将庄严和慈爱撒播到国都的四面八方。在城门两侧,各有一座巨大的石象。周达观饶有兴致地仔细观察,发现石象居然有三个头,中国不是也有三头六臂之说吗?石象的牙齿着地,长长的鼻子卷在莲花底座中,形态生动,可畏又可爱。

突然,响起一阵鼓乐声。紧接着城门大开。宾主走在城内的林荫道上,还不时地同从身边经过的人友好地打招呼问侯。主人边走边向贵宾介绍途中遇见的一座座庙宇、宝塔。这些庙宇、宝塔都色彩艳丽,雄伟恢宏,在明媚的阳光里显得格外耀眼。

在城中心,有一座巨大的佛教建筑群。主人自豪地介绍:“这是巴戎庙,最早建于三百年前,后来外敌入侵时毁于战火。吴哥王阁耶跋摩七世下令在原址照原样重新修建了一座,就是我们眼前这座巴戎庙。”说罢,主人虔诚地行了个礼。

“啊!真是太宏伟了!”周达观不禁赞叹。

这座巴戎庙的核心部分,是由十六座相互连接的宝塔组成的巨大建筑群。每座塔都布满精美的雕刻。塔内都供有一尊高达四米多的溘耶跋摩七世佛像。这十六座塔代表真腊的十六个省份。每那座塔中供一尊磕耶跋摩七世佛像,则是象征他的王威覆盖整个真腊疆土。在巴戎庙北面不远,就是金碧辉煌的王宫。

周达观落座之后不禁感到奇怪:“为什么这么大、这么漂亮的王宫,全都是木结构的?”后来经人解释才知道,根据真腊人传统的宗教观念,凡人只能住木头或竹子建造的房屋,用石头造的建筑是专给神住的。

游览过吴哥城之后,主人又安排远道而来的中国客人去参观著名的吴哥窟。吴哥窟位于吴哥城的南门外。建造于12世纪上半叶国王苏利耶跋摩二世统治时期。据说当时动用了几万民工,整整花了十年时间才建成。

吴哥窟向四方扩延,各五公里多,占地面积很大。最外层是一条很宽的护城河,将吴哥窟团团围在当中。河的两边有高高的石砌围墙,极为坚固,起屏障作用。墙分内墙和外墙。外墙的西面,有一道门,进门便见一个宽敞的庭院。再往前走有一条长约数百米的大市道,越过护城河,直抵内墙门。

进入内墙之后,华丽而又肃穆的吴哥窟展现在面前。迎面是建在三层台基上的尖形塔。周达观数了数,共五座,中间一座塔最高,大约有六七米。三层台基托住五座塔,台基四边有石刻的高大门楼,门楼连接回廊。回廊壁高两米多,四边廊壁合计长约八百米。所有壁面布满精美的石刻浮雕。浮雕内容,多取材于印度史诗《罗摩衍耶》和《摩河婆罗多》中的神话故事。

“这是什么?”周达观好奇地指着东墙的一幅浮雕问道。

“这是‘乳海翻腾’的故事。”主人说,“印度教的万物之主叫毗湿奴。传说魔鬼和神为取得乳海海底的长生不老药,共同定下了盟约。在乳海中央的一座山上,盘着一条巨蟒。魔鬼们拉住巨蟒的一头,众神抓住另一头,你拉我扯,山旋转起来,搅动了乳海……”

“那么,这是谁呢?”周达观指着一个神问道。

“这就是毗湿奴,”主人说道。“当山快崩倒时,毗湿奴变成了一只巨大无比的乌龟,用它的硬壳顶住了这座山。因为山在旋转,乳海在翻腾,所以各种各样的宝贝都从海中翻了出来。毗湿奴未来的妻子在海水的雾沫中诞生,长生不老药也出来了。但是,这时魔鬼破坏了盟约,企图偷取灵药。于是,毗湿奴同他们展开了搏斗,最后战胜魔鬼,带着长生不老药回到了茂璐山……”

“啊,真是活灵活现!了不起,了不起!”周达观和中国使者都赞不绝口,完全沉浸在神奇的艺术境界之中。

周达观在真腊住了整整一年。他以吴哥为中心,进行了多次的游览和访问,对真腊各个方面进行了解和学习。回国后,他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写了《真腊风土记》一书。这本书以游记的形式,对吴哥古都和吴哥窟等建筑作了实地记录,全面地介绍了整个吴哥文化,并以赞赏的态度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这本书,不仅是世界上第一部介绍吴哥文化的著作,而且也是研究柬埔寨古代历史的重要文献。

周达观离开真腊以前,把他带去的中国荔枝种子种在一座山上。后来,人们就把这座山叫做“中国荔枝山”,以纪念中柬两国人民的源远流长的友好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