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世界通史(第三卷)
22173100000032

第32章 但丁与《神曲》

意大利诗人但丁(1265~1321年),是一位伟大的诗人。恩格斯称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但丁之所以获得如此崇高的评价,是因为他创作了一部闪耀着人文主义光芒、抨击和揭露中世纪黑暗并由此掀开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序幕的不朽史诗《神曲》。

但丁出生于一个没落贵族的家庭,家中穷苦,父母相继早逝。但丁从小喜欢读诗,曾经拜著名学者为师,学过拉丁文和古代文学,他特别崇拜古罗马诗人维吉尔,把维吉尔当做自己的精神导师。维吉尔写的史诗《埃涅阿斯纪》歌颂了罗马祖先建国创业的丰功伟绩,被认为是文人创作的史诗中的最好作品。

但丁少年时曾在一次宴会上见到一位容貌清秀、美丽动人的姑娘贝阿德丽采。但丁非常喜欢她,宴会后常找机会去看望她。随着年龄的增长,但丁把贝德丽当做自己精神上的爱慕对象。这种爱情给但丁以神奇的力量,他为她写下了一系列抒情诗篇。但不幸的是贝阿德丽采却与一位银行家结婚,不久死去。但丁为此悲伤万分,又写了一系列的悼念诗。但丁把为贝阿德丽采写的诗收集在一起,用散文串连起来,说明每首诗的写作动因,取名《新生》。诗中但丁追求纯洁的爱情,把贝阿德丽采看作是上帝派来拯救他灵魂的天使,一个神化的女性。从此之后,贝阿德丽采成了但丁作品中一个象征性的理想人物。

青年时期的但丁还积极参加城邦的政治活动。当时的意大利正处于分裂状态,佛罗伦萨是斗争最激烈的地点。代表新兴市民阶级利益的贵尔夫党经过激烈斗争,战胜了代表封建贵族势力的基伯林党。但贵尔夫党很快分裂为黑党和白党两派,二者又展开激烈的斗争。但丁属于白派,反对教皇干涉城邦内政。1302年,黑党在教皇的帮助下取胜,但丁被加上莫须有的罪名,被赶出城邦,开始了近20年的流放生活。大约在1370年,在流亡生活最痛苦的时候,但丁开始了《神曲》的创作,这是他长期酝酿和构思的一部巨著。但丁说过他写《神曲》的目的是“要使生活在这一世界的人们摆脱悲惨的遭遇,把他们引到幸福的境地”。但丁想寻找意大利民族的出路,渴求祖国和平统一,人民安家乐业,在作品中他表现了他的理想和愿望。

《神曲》的意大利文原意是《神圣的喜剧》。但丁原来只给自己作品取名为《喜剧》,后人为了表示对它的崇敬而加上“神圣”一词。起名《喜剧》是因为作品从悲哀的地狱开始,到光明的天堂结束,带有喜剧的因素。

《神曲》全长14000多行,分为《地狱》、《炼狱》(又称《净界》)、《天堂》三部分。每部分33歌,加上序曲,共100歌。随着诗句的阶梯,人类正从地狱通向天堂,由低贱向高尚攀登、发展。

长诗采用中古文学特有的梦幻形式,叙述但丁在“人生的中途”所做的一个梦。在梦中,但丁在一个黑暗的森林中迷路了。黎明时,他在阳光的沐浴下朝山顶攀登。突然,在他的面前出现了三头猛兽——豺、狮、狼,诗人惊慌呼救,这时出现了古代罗马诗人维吉尔,他遵从圣女贝阿德丽采——即但丁青年时倾心的女子的命令,搭救但丁从另一条路走出绝境。

但丁在维吉尔的带领下游历了地狱和炼狱。地狱共九层,上面宽下面窄,像一个大漏斗。地狱阴森恐怖,凄惨万分,凡生前做过坏事的人的灵魂都被罚在地狱中受刑,并根据罪孽的大小安排在不同的层次,罪孽越重,越在下面,所受的刑也越重。例如,在地狱的第八层,诗人看到了已死的教皇尼古拉三世,以及当时还活在世上的,迫害过诗人的教皇卜尼法斯八世。他们的身体头朝下地被埋在地洞中,两条腿在外面剧烈地扭动着,挣扎着。诗人见后高兴地说道:“真是罪有应得!他们在世上把善良的人踩在脚下,而把凶恶的人捧在头上。让他们永远受罪吧!”

炼狱里的灵魂的罪孽比地狱中灵魂的罪孽轻些。炼狱是一座浮在海上的山,四周有美丽的海滩,山外有山脚、顶口是地上乐园。炼狱也分为七层,这里每一层分别住有犯过骄、妒、怒、情、贪、食七种罪孽的亡魂。他们的罪孽较轻,可以得到宽恕。经过烈火的焚烧,断除孽根后,他们可以升入天堂。

地上乐园里飘着吉祥的云朵,花瓣般的雨珠,这里出现了圣女贝阿德丽采,她接替维吉尔引导但丁游历天堂。天堂庄严光辉,充满欢乐和爱,住着生前正直行善的人,他们享受着永远的幸福。天堂也分为九重。九重之上是上帝的天府。天府是上帝和天使们的住所,充满上帝的光和爱。诗人觉得,在那天府里才真正见到了人类最理想的境界……

显然,《神曲》虽然描写的全是梦幻世界,却真实地反映和折射了当时的社会,具有强烈的政治倾向和爱憎情感。但丁在作品中积极关心现实,他写的是中世纪晚期的意大利生活。诗中所写的游历三界的所见所闻,很多都是意大利的现实生活,涉及了当时佛罗伦萨以至意大利复杂的党派斗争,涉及教皇和僧侣们的罪恶,也涉及贪官污吏以及新兴资产阶级对人民的剥削压迫等。《神曲》也表明了但丁是个爱国主义者。他渴望祖国统一和平,反对分裂和纷争,即使在另一个世界里,他也和鬼魂们谈论意大利的政治形势和国家兴亡问题,有时禁不住内心的激动,他还抒发自己的强烈的感情。《炼狱》第6歌中他为祖国的分裂和动乱而哀痛道:

唉,奴隶般的意大利,你哀痛之逆旅,

你这暴风雨中没有舵手的孤舟,

你不再是各省的主妇,而是妓院;

……

而你的活着的人民住在你里面,

没有一天不发生战争,为一座城墙,

同一条城壕围住的人却自相残杀。

你这可怜虫啊?你向四下里看看,

你国土的滨岸,然后再看望你的腹地,

有没有一块分享着和平幸福的土地。

……

《神曲》也表达了但丁对人类智慧和理想的追求。《神曲》中的地狱是现实世界的实际情况,天堂是人类的理想和希望,炼狱则是我们人类从现实到理想中须经过的苦难历程、但丁希望人们认识罪恶,悔过自新,去认识最高真理,达到最理想的境界,这在当时是非常难得的思想,显示了新的文化思潮的萌芽。

《神曲》的伟大历史价值在于,诗歌以及其广阔的画面,反映了意大利从中世纪向近代过渡的转折时期现实生活和各个领域所发生的重大事件和社会变革,同时也宣传了诗人反对中世纪蒙昧主义、提倡文化、追求真理的进步思想。此外,诗歌还通过诗人与在地狱、炼狱和天堂中所遇到的诸多著名人物的谈话,全面展示了中古文学领域的成就和贡献,广泛传播了哲学、科学、神学、历史、诗歌、绘画等多方面的知识。因此,史诗又被后人誉为是一部具有划时代历史意义的“中世纪百科全书”。

正因为《神曲》的影响如此之大,价值如此之高,所以它一问世便被当时的读者和作家推崇备至,影响了意大利乃至全欧洲几代作家的创作,作者但丁也被后世公认为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伟大先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