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世界通史(第三卷)
22173100000002

第2章 加洛林文化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碧蓝的天空万里无云。查理帝国的都城亚琛热闹非常,只有宫廷附近的街道上却是静悄悄的。宫里面传来朗朗的读书声。

一个身躯高大,略显肥胖但并不粗笨的男子,闻声向这边走来。他眼睛很大,目光敏锐,鼻子也比一般人大一些,头发浓密,有些花白。来到学堂处,他站住了脚。孩子们都认识他,他就是查理大帝。

里面的孩子们正在上课。一些穿着华丽的孩子正在玩耍,而一些穿着很一般的孩子却觉得十分认真。查理大帝将那些认真读书的孩子叫到一边说:“我的孩子们,你们深得我的喜爱,因为你们竭尽全力去执行我的命令,并且自己也得到了好处。你们今后要继续这样学下去,以期达到完善!我将赐给你们主教管区和华丽的修道院,你们在我的眼睛里永远是光荣的。”

说完,便转过头去,对那些玩耍的孩子发脾气说:“你们这些贵族,你们这些大官们的少爷,你们这群花花公子,你们仗着出身,仗着财产,对我让你们自己谋求上进的命令竟敢置若罔闻。你们不肯研究学问,你们恣意于奢侈和嬉戏,只讲求漂亮的外表。虽然别人或许因此而羡慕你们,但你们千万要明白,除非你们发愤读书,弥补从前的过失,否则,你们永远不会得到我的任何恩宠。”

查理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他时常把觉得最好的穷孩子选送到礼拜堂去当教士,有机会就提拔他们。

一次,有人向他报告,某个教区的主教死了。他听了问道:“他临死的时候,曾否为拯救自己的灵魂而有所捐献?”

来人说,这位主教很穷,只捐献了两磅银子。查理听了后很不高兴。正在这时,一名宫廷的青年教士向查理禀报说,如果他继任这个主教的职位,一定能作出很大的捐献。查理一看,这青年教士原来是个学习得很好的穷孩子,便沉思起来。

不一会儿,许多显贵达人们纷纷进宫,向查理谋求主教的职位;接着,皇后也亲自来请求查理,把主教的缺位让给非常忠诚于她的一个教士。

查理考虑再三,终于拒绝了显贵达人和皇后的请求,任命那个青年教士为主教,但严肃地对他说:

“你一定要遵守自己的诺言,为我作出丰富的贡献!”

就这样,青年教士当上了主教。

查理从小就在宗教生活里长大,对基督教极为热诚和虔信。起初,他没有固定的国都,经常巡行全国各地。当他做了皇帝以后,便定都于阿亨,并在那里大兴土木,兴建了许多宫殿和教堂。这些建筑物金碧辉煌,许多地方用金银装饰起来,正门、旁门都坚固的黄铜制成。所有的大理石柱,都是从遥远的罗马等地拆除了古代建筑运来的。只要健康状况许可,清晨、傍晚和夜间以及献祭的时候,他总要到教堂去祈祷。随着宫殿、教堂的兴修,绘画、雕刻等艺术也有所发展。阿亨的宫廷礼拜堂一直保存至今。

为了巩固封建制度和推行基督教,查理大力提倡文化教育。他召揽人才,邀请欧洲各国知名学者到法兰克宫廷讲学,如大不列颠的阿尔琴、比萨的彼得副主祭、《伦巴德人史》的作者保罗和为查理大帝作传的爱因哈德等。这些人向他传授修辞、语法、天文、算术、辩论术等多种学问。

查理勤奋好学,连用餐时也要人在旁边为他朗读诗文。他特别喜欢听奥古斯丁的《上帝之城》。他时常仔细观测星象。为学习书写,他身边和枕下总放着写字板和纸张。他会讲古德语、古法语、拉丁语并粗通希腊语。尽管拉丁语成为当时有学问人的语言,但大众语言不但没有被查理排斥,反而在各城市流行起来了。这种变种的拉丁语发展成一种新的语言——中世纪的法语。

查理在宫廷中和各地建立了一些学校,聘请饱学之士主持,让贵族子弟和一部分平民入学学习,并且经常在政务和打仗余暇检查这些学生的学业。他发现,凡出身低微的孩子学习都比较好,而贵胄豪门的后代却成绩很差,于是经常教训他们。

在他的倡导下,大批古典和早期教会著作被抄录保存,使蛮族文化与古典文化、早期基督教文化相融合。古罗马灭亡以来,文化湮没的状况得以改观。许多古代诗人、哲学家、法学家和政治活动家的著作得以流传。

查理还召开了全欧范围的宗教会议,制定并统一了教条教规,在西欧系统地加强了各级教会组织和什一税制度。查理制定出了一整套行政、司法、军事制度以及经济生产管理制度,并统一了教会组织。

查理大帝统治的王朝叫加洛林王朝,所以后来的历史学家又把查理时代的文化称为“加洛林文化”。

查理大帝把帝国的广大地区划分成大约二百五十个辖区,由伯爵们进行管辖。伯爵们又把领地逐层分封给他们的附庸。于是封建制度便在整个西欧确立起来了。

在查理大帝统治的46年间,法兰克的文化教育比过去几个世纪有了繁荣和发展。不过,这一时代的文化教育都是由教会垄断的,除教士僧侣外,受教育的人并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