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做事就这几招
22128100000136

第136章 以不变应万变

在古代兵法之中,危战是在人们处于潜在危险环境中的作战方法。善于在安全时觉察到危险,进而采取预防措施,这就是危战之术。《孙子兵法》中说,想要获得胜利,也不要忘记失败的可能,也就是说要居安思危,假设万一失败的话,要事先制定好应变措施。由此可见,未雨绸缪,绝非杞人忧天,而是为了确保获胜,所以必须小心谨慎,以防患于未然。

同样,智者永远都不会满足现状,因为他们的目光总是投在远处,总能居安思危。

(1)居安思危

战国时,智伯想讨伐卫国,就给卫君送去400匹马和一块玉璧。卫君很高兴,群臣都祝贺,只有大夫南文子面有忧色。卫君问他:“大国与我们交好,而你面有忧色,这是为什么?”南文子说:“无功而受赏,没出力而得到礼物,这是不能不明察的。送400匹马和一块玉璧,是小国间的礼节。而大国这样做,大王就要有所提防了。”卫君把南文子的话告诉了边境部队,部队加强了防范。后来智伯果然起兵袭击卫国。等到了边境,见到卫国已有准备,就回去了。智伯说:“卫国有贤人,已预先知道了我的计谋。”

俗语说:“无功不受禄。”智伯无缘无故地送卫国重礼,必定是有所图谋,南文子料定智伯是故意做出与卫国交好的姿态以掩盖起兵袭卫的真实目的。

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像智伯这样的人,很善于用虚情假意打动对手,使对手麻痹大意,进而出其不意地采取行动。南文子对智伯的行为从一开始就有所警惕,清醒地认识到别人根本不会无故地给你好处。这等违反常理之事不可不查明原因,以防后患。南文子的这一韬略可于今日在各种情况下借鉴。

(2)居安买义

居安买义是中国古代圣哲历来倡导的生活谋略,但真正体会它的意义并不容易。

孟尝君派他的门客冯谖去薛地替他收债。临走时冯谖问孟尝君:“收完债买些什么回来?”孟尝君说:“看我家少什么就买什么吧!”冯谖到了薛地,召集所有向孟尝君借债的人,将借据收集以后,就假传孟尝君的命令,将借据全部烧掉了。薛地的百姓都呼“孟尝君万岁”。冯谖很快返回了齐国,孟尝君奇怪他怎么回来得这么快,问道:“债都收完了吗?”

冯谖说:“收完了。”孟尝君又问:“买了什么回来?”冯谖说:“你说看你家所缺少的买,我看你房中藏有大量珍宝,外面犬马很多,美女也无数,只有一件缺乏,那就是义,所以就私自决定为你买了义回来。”孟尝君不以为然:“买义有什么用?”冯援说:“目前你只有薛这一小小的封地,但却不爱护薛地的百姓,只知从那里取利。因此,我假托你的命令把借据都烧掉了,百姓们都非常感激你,这是我为你买的‘义’。”孟尝君此时不明白是怎么回事,心中不大高兴。

一年以后,齐王疑忌孟尝君,就免了他的宰相,让他到薛地去。结果薛城的百姓扶老携幼,远远地都来迎接他,这时孟尝君才明白了冯谖买“义”的深意。

孟尝君为战国时著名的四公子之一,尚不能居安思危,幸亏有冯谖从中谋划。今日社会变化更为常事,万不可顺境时忘乎所以。

(3)遇喜不可忘忧

宋真宗时,陈晋公陈恕做三司使,总揽天下财计。宋真宗命令他将宫廷内外的府库中的钱财、粮食全部统计一下上报给他。陈恕当即答应,但却未统计上报。拖了很久,真宗屡次催促,陈恕始终没有上报。真宗命令宰相去质问他。陈恕回答说:“天子还很年轻,如果他知道府库这样充实,我怕他会生出奢侈之心。”陈恕报忧不报喜,确有远见。

人们在做事时,要考虑到失败的一面,损失的一面,两者兼顾,方能周全。用最大的努力去争取好的结果,同时做好失败的心理准备和物质准备,以及应变措施。

遇喜不忘忧,才可能以不变应万变,永远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