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做事就这几招
22128100000108

第108章 败军之将,更需言勇

有一句老话,叫“败军之将,何以言勇”。其实不然,在我们的周围,许多成功人士恰恰是从失败中重新站起的。很多人都曾经犯过严重错误,遭辞退、降级,或者不知怎的失败了——然后又重新爬起。

捷曼只不过是其中一例;华特·迪斯尼就业之初,就曾有一次被上司革职,而迪斯尼和亨利·福特两个都曾在事业成功之前做生意破产。

可是,为什么有些人栽倒后便一蹶不振,而有些人又重振雄风?社会学专家分析过这问题,指出成功的人有以下品质。

(1)设想下一次赢得重大胜利

遇到失败时一般人往往失去自信;适应能力强、不屈不挠的人却仍充满信心。宾州大学心理学教授马丁·赛力曼研究过30种行业雇员的表现。“能够重新振作起来的都是乐观的人,他们认为:‘我这个问题只不过是暂时的。’”他说,“悲观的人却不能东山再起,他们认为自己一败就会涂地。”

(2)勇于冒险犯难

捷曼因事业受挫离开可口可乐公司后,有14个月没有和该公司的任何人来往。“那时候很寂寞,”他说,但他没有断绝社会上的接触。他跟人合伙开顾问公司,设在亚特兰大他家的地下室,设备简单,只有一台电脑、一个电话和一部传真机,客户包括微软电脑公司和米勒·布鲁恩公司等,他的座右铭是:打破传统,勇于冒险。

后来,甚至可口可乐公司也咨询他的意见,捷曼说:“我做梦也想不到可口可乐公司会找我回去。”管理阶层告诉他,他们需要人帮助整顿业务。可口可乐总裁罗伯图·戈雪艾特说:“我们一向不容许有错,因此逐渐失去了竞争能力。一个人只在行动时才有可能跌倒。”

(3)定下具体目标

在20世纪60年代,简·莱斯利是世界十大网球好手之一。“我的目标不是要成为世界冠军,而是要在温布尔登中央球场上比赛,”这个高大结实的丹麦网球名将说,“我每次练球,都会想象自己在温布尔登打球,嗅到草地的气息,听到观众的喝彩声。”1969年,莱斯利终于进入中央球场比赛。

20年后莱斯利成了施贵宝公司董事长,后来莱斯利被挤出局。他花了一年时间在普林斯顿大学修读宗教和哲学课程,但从未放弃要做总裁的目标。到了1994年,莱斯利终于取得史密斯奇连·毕湛公司的总裁的职位。

(4)艰时能屈

历克·米勒很早就知道,世事不能尽如人意。他在破碎家庭中长大,父亲经常酗酒。

到1989年,米勒已成为行内顶尖人物,极负盛名,以擅长逆转公司颓势见称。他应聘挽救王安电脑公司免予破产,可是该公司问题比他所想象的困难得多。王安公司业务始终不振,米勒只好承认失败。为了挽救公司,他向当局申请重组,并售出公司的制造业务,然后自己辞职。王安公司比起以往规模只剩空壳,但能够赚钱,米勒已无所憾。

童年逆境确实有助于使人适应环境和败后复兴。屡跌屡起的人知道自己不能控制世界。成功人士视失败如青春期:尴尬,不自在,但却是迈向成熟的经历。

今天,米勒是美国电话电报公司的最高财务管理人。这家机构的总裁罗伯特·雅伦和他首次会面时便告诉他:“我认为你在王安公司的经验是非常有利的条件。”在美国电话电报公司,米勒曾问那些在担心失败的年轻职员能否“对着镜子说:‘我已竭尽所能。’要是能够的话,不论结果如何,都是成功。”

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败后一蹶不振,丧失信心。有位成功学家说过: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来。只要你敢于直面失败,失败早晚会被你击败。所以,败军之将,更要言勇,因为这是证明你自己的又一次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