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做事就这几招
22128100000105

第105章 攻其一点,发挥所长

任何天才都是相对于某个方面的才能来说的,举例来说,一个神箭手在百步以外放一片树叶瞄准,也许可以十发十中;但如果放十片树叶在那里,那么射中与射不中就不是人们所能把握的了。这是因为一片树叶目标单一,容易集中精神去对付,而十片几乎相同的树叶却会分散人们的注意力,准确性和成功性就会降低很多。

从前有两个神箭手比赛射箭,两人都能在百步之外百发百中,因而十分得意。而在一边观看的卖油翁却不以为然,神箭手上前要与卖油翁理论,卖油翁搁下肩上的油壶,以一枚铜钱盖住油瓶口,自己站在数米之外,以壶嘴透过铜钱中的小眼注入油瓶中,动作熟练而准确,铜钱上没有溅到一星半点的油,卖油翁对神箭手说,这没什么,只是熟练而已。

卖油翁的本领其实和神箭手的本领是不相伯仲的,他们都是由于长时间从事这一工作,攻其一点而达到熟能生巧的程度。

对于上面这个故事,古人发出的感叹是:“人能一其心,何不如之有哉?”意思是说,人如果能够专心致志,那么什么事情办不到呢?确实,智出自专一,禽鸟无知,但却能感觉到人们所不能感觉到的环境变化,那是由于它们专一的缘故。

举例来说,有位朋友问著名指挥家托斯卡尼尼的儿子,他的父亲认为一生中最大的成就是什么?他的儿子回答:“在我父亲眼中,没有所谓最大的成就,只要眼前在做些什么,这就是最重要的事了,不管是在指挥一个乐队或剥一只橘子。”的确,托斯卡尼尼能取得伟大的成就,正是因为他能全神贯注于正在做的事情。

古人指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做人没有十全十美的,要达到成功,就要避其所短而发挥其所长。

爱迪生对整个人类的贡献可说是无与伦比的,他发明的电灯让世界充满了光明。爱迪生没有受过多少正规教育,但他利用自学获得了所需的知识,在他成长的道路上曾有一位陌生人起了难以估量的作用。

早年,爱迪生经常在台脱罗市最大的图书馆里读书。有一次,有一位教师模样的人坐在爱迪生的近旁看书,他不时仔细地打量爱迪生,终于他站起身来,走到爱迪生身边,亲切地问:“我经常在这儿看见你,我想你一定读了不少书吧?”爱迪生说:“我已经读了15英寸厚的书了。”“那么,你到底是怎么读书的呢?”爱迪生又十分认真地回答:“我是按照书架的次序来读书的,因为我想把图书馆里所有的书全部读完。”那人听了以后对爱迪生说:“你这种刻苦读书的劲头真叫人感动。可是,书海浩瀚,学识无涯,世界上所有的科学知识你可能全部掌握吗?你就是天天读,一生也读不完啊!你应当选择一两类主要书籍,有余力再旁及其他。如果这样读,你一定会取得成就的。”

爱迪生听了这一番教诲,心中大悟,从此以后他改变了不加选择的读书方式。专攻机械、物理方面的知识,终于成了一名伟大的发明家和科学家。

爱迪生永远没有忘记那个陌生人,他称之为“终身教师”。一个人的精力和时间都是有限的,不可能成为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超人。我们必须集中力量攻其一点,才有可能达到某种高度。

攻其一点,不仅可用于发挥自己的特长,形成自己的优势,而且也可以用于克服自己的缺点,以达到克弱转强的目的。

例如,李老师讲课时有个“呢”字的口头语,有一次几个调皮鬼事先约好,要统计一下李老师一节课到底说多少个“呢”。他说一个“呢”,大家就在笔记本上画一画,一下课,大家冲出教室,凑在一起对画了几个“正”字。李老师好奇地走过来,发现听课笔记上画满了“正”字,问道:“这是什么意思呢?”又一个“呢”!大家不由得“哄”地笑了。王晓把真相告了他,李老师要王晓把画着一排排“正”字的这页撕给他,王晓照办了。后来李老师口头语越来越少了,两个月后,竟完全改掉了。一天,王晓发现李老师办公桌玻璃板正中压着他画的那页“正”字。

李老师对待自身弱点的做法多么让人钦佩,而这种攻其一点的自纠之法也是最行之有效的。可见攻其一点,对于发挥优势和克服缺点具有同样的效果。

莫扎特7岁那年在莱茵河畔法兰克福开完音乐会以后,有个14岁的少年走到他跟前说:“你演奏得多精彩!可我总学不好。”

“为什么?你再试试看,如果不行,就作曲去吧。”

“我写诗……”

“那挺有趣。写好诗大概比作曲还难吧?”

“不难,容易极了。你可以试试……”

同莫扎特谈话的少年是歌德。

歌德没有作过曲,莫扎特也没有留下诗,但他们都利用攻其一点的方法把自己的特长发挥到了极致,所以他们的成功都是辉煌的。

古人云“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又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面对有特长的人,我们应该用其长,让他的长处发挥到最大。

攻其一点,发挥其长,不仅可以令长处更加明显,还可以用长处带动短处,达到平衡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