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做人的智慧
22103600000002

第2章 百善德为先:品行决定你的一生(2)

孔子在周游列国的时候。和诸弟子困于陈、蔡之间。饿得前心贴后心,附近正好有一家饭店,孔子便叫仲由去讨饭,老板说:我写一个宇,你如果认识,饭免费招待。仲由心中窃喜,心想:有万八千的也能对付。老板写了一个“真”字,仲由说:连小孩都认识,一个“真”字罢了。老板闻言大怒,说:明明是个白痴,还说大话,伙计们,乱棒把他打出去。仲由挨了打。回去委屈地向孔子案报,孔子叹道:难怪你挨打,真实太笨了,看我的吧。于是来到饭店,老板还是拿出那个字,孔子说:这不是直八吗?老板果然大惊,说:您老真是名不虚传。于是设宴款待。酒足饭饱之时,仲由悄悄问孔子;老师,明明是个真字,什么时候变成直八了?孔子感慨道:你小毛孩子懂个啥?现在是认不得“真”的时代。你偏偏认“真”,只好活活饿死了。大圣人为了一顿饭便不认“真”了,不付责任了。在现代社会里,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都是鄙视那些满口仁义道德,活在虚假的礼法上,心里却是肮脏阴险的不义之人的。借着高尚、严肃的名份,伪装出关心、爱护、正直、无私,严词说教,不仅严重地刺伤了人类的感情,也伤害了人们应有的尊严。古人提倡风流人生,“宁为真学士,不为假道学”,是指有才学而又不拘礼法。“真风流”,一个人是不能活得太虚伪,太不真实的。真实一点,自然一点,也许这会使你感觉更好呢!

今天,我们倡导追寻一种幽默浪漫(幽漫)的生活方式,幽默浪漫的品性是性格健全的外在显示,心理保健的内在培育}是立身处世的灵丹妙药,也是人际交往的润滑剂、加油站;是生存的一种立身谋略,是一把处世利刃,也是心灵修炼的一份涵养,暗含着中国传统儒、释、道的生存智慧;是一个民族新鲜活力的保育室,也是社会完美和谐、人性化的催化剂;是中外名家热情讴歌的主题,也是人们孜孜不倦追求的目标;是东方文明超然物外时的极致发挥,也是东方文明入世随俗时的缺憾不足;幽漫,散发青春朝气的字眼,抒发着人生内涵的智慧;幽漫是阳光明媚的清晨,幽漫是夏雨过后的宁静;幽漫是丽人的笑厣,美好、惬意、向往、又远离敌意;幽漫是温香的玉,高洁、名贵、没有丝毫杂质;幽漫是一种别样的生活,坦荡、磊落、欢乐钟情;幽漫是一份上帝的礼物?慷慨地馈赠每一位无法拒绝的人;

我们倡言追寻幽漫的生活方式,把握幽漫,刨造一个新我,让轻松舒缓、清新高雅的社会空气流动起来,让健康洒脱、充满阳光的心灵树立起来,让你赢得周围的每一位朋友,让我赢得生活中的每一份欢乐。

做人一定要忠诚

公元前597年,楚庄王率军伐郑,攻破郊围,直抵郑都城下。郑襄公派使向晋求救,坚守半个月,军士死伤甚众。后来楚将攻破城门,郑襄王只得亲至楚军,谢罪请盟。

正当楚庄王班师时,晋国拜荀林父为大将,先觳为副,率军前来救郑。楚庄王派使往晋,请罢战修和。荀林父应允而先觳反对,向楚使骂道:“楚夺我属国,又以修和缓我,即便元帅许和,我也决不肯,务要杀得你们片甲不回!”

楚晋交战,先觳违命,私自出战,进不成进,退不成退,终致丧师辱国,大败而归。晋景公闻报怒气冲冲,喝令将荀林父推出斩首。荀林父叹息道:“我身为三军统帅,兵败而丧帅,死而无怨。请国君吸取这次失败的教训,让晋国再强大起来……”群臣都低下了头,觉得荀林父有功于晋国,打一次败仗就处死刑,不合情理,便有人为他求情。 “败军之帅,罪大当诛。有再多言者,与苟林父同罪!”晋景公没有一点商量的余地。这句话出口,谁也不敢再说几句公道话了,大家都怕暴怒中的国君砍自己的脑袋。 “主公请赐臣一死,留下晋国统帅!”死一样沉寂的宫殿里响起一个声音,是大夫士会死谏犯君,挺身而出。 “你、你好大胆——”晋景公正要下令,一见是他平素喜爱的重臣,内心真舍不得杀掉士会。

“荀林父是晋国的栋梁,屡建战功,进则尽忠,退则思过,这样的人杀了,只有敌国高兴啊!”士会不容答话,接着又说,“国君定记得城濮之战吧,晋军大败楚军,缴获无数兵械财物,但先君晋文公仍怀忧虑,他说:‘楚帅得臣善战,只要他活着,晋国便无安宁。’后来,成得臣自杀于归楚途中,晋文公高兴得手舞足蹈。果然,楚国两代一蹶不振。从这件事上不难看出,一个有治军能力的统帅对一个国家有多重要的作用。”晋景公静静地听着,怒气渐消。他听从了士会的意见,斩了违抗帅令的先觳,恢复了荀林父原职。命六卿治兵练将,为待机复仇做好准备。

真正的忠诚是敢于冒死直谏的精神,没有私心的品质,好好的磨砺自己,去做一个忠诚的人吧——忠于家庭,终于事业,忠于社会的人。

如果不能忠于某些目标,那么在你的日常生活中便不会精力集中;你一向真诚,坚持原则,你就会得到别人的尊重,真正的忠诚,不是消极的,而是积极的,是根据自己崇高的目标献出全心全意的真诚。

要有正确的价值观

公元前314年,秦惠文王欲发兵攻齐,因齐楚结盟而不能如愿。于是,秦王即派张仪赴楚游说,以“离齐楚之党。”张仪入楚,得知楚怀王的宠臣靳尚,“在王左右,言无不从”。于是先以重贿于靳尚,然后去见怀王。张仪说,秦王派我来与贵国交好,可惜大王却与齐国通好,若大王与齐绝交,秦王愿把商于之地600里献给楚国。贪利的楚怀王一听便动了心,他高兴地对张仪说:“秦肯还楚故地,寡人何爱于齐?”此事遭到大臣陈轸的极力反对,已得利的靳尚却为之辩护说:“不绝齐,秦肯与我地乎?”楚怀王遂以相印授张仪,并赐其良马、黄金。之后就与齐断交,同时派使臣随张仪去秦国接受商于之地。张仪回秦都咸阳后,称病不出,等到离间齐楚之目的达到后,便向楚臣道出他的骗局,说献给楚王的土地是6里而不是600里。楚怀王因此而恼羞成怒,于公元前 312年派10万大兵攻打秦国,结果兵败将亡,丢失楚地600里,真可谓,偷鸡不成蚀把米,贪利不得反失利。

《军谶》曰:“香饵之下,必有悬鱼。”军事作战的双方,无不是为利而战,也就容易为利所惑。而指挥战争,以谋取利,可以说是广大指挥员所共有的主观愿望。正如《兵经百篇?法篇》所云:“行兵用智,必相其利。”但利与害总是密切相连的,“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因此,辩证地看待利害,权衡利弊,趋利避害,既是每个指挥员必须经常把握的问题,更是决策者选择手段时应该把握的基本原则。一个优秀的政治家必须把握全局,对每一个军事行动都应兼顾利弊,在利思弊,在害思利,始终处于主动地位,而那些楚怀王式的贪利之徒,见利忘义,必然为利所惑。成为“贪饵之悬鱼。”以利诱之,使其就范,也是重要的政治谋略之一。古往今来,不乏其例。利令智昏,必然乱谋,从而上当受骗。

金钱的万能论在今天似乎广为称道。但是,那些推崇这种观点的人,是否意识到了这样的一个问题,人来到这个世界上不是光为了金钱。过分的注重金钱,最终将会越陷越深,不能自拔。

摆正个人对金钱的追求的态度,“金钱不是万能的”,至少金钱不能买到亲情。再者,就是不要利令智昏,耽误了自己的大好前途。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正确的对待利益和诱惑,才能正身修性。

不要贪图功利

一个人如不彻底除掉功利思想,即使他能轻视富贵荣华而甘愿过清苦的生活,最后仍然无法逃避名利的诱惑。下面这个故事就讲了这样的道理。警戒世人,多行不义必自毙。

审石擒凶手的故事,是包拯做定远县县令时留下的。某日,包大人微服私访,路经一处山岗时,忽然看见不远处的草丛上方苍蝇乱飞,山风中夹杂了一股恶臭的血腥味,迎面扑了过来,呛得包拯一行喘不过气,他们呕吐了一阵后,包拯令衙吏前去察看。

衙吏看过禀报:草丛里有一具男尸,身体已经腐烂,面目全非。背上压着块大青石板,肩上还搭一马褡裢子,内有木制的“宋记”印戳。包拯断定,死者是个收卖粗大布的商人。他命人找来地保查问,此地根本没有姓宋的贩布商人。于是,包拯又断定,这是一起谋财害命的案子。那么杀人犯又是谁呢?

包拯返回县府后,经过反复推敲,连夜赶写了一则布告,一早便命人贴了出去。布告说:要在大堂之上审石板。此言一出惊四座,许多人围住布告议论纷纷,说包大人怎么做这种稀奇古怪的事呢?但又捺不住好奇心,所以开堂不一会儿人就围得水泄不通了。大堂中央果然放着一块青石板,包大人一睑正色,断然喝道:“大胆石板,竟敢在光天化日之下谋财害命!真是目无国法,来呀!给我狠打40大板!”差役果真扬起板子,狠狠地朝石板打去——“噼噼啪啪”震得差役只喊手痛。众人见状,禁不住笑了起来。包拯斥责道:“本县断案,大堂上理应肃静,你们竟敢喧哗公堂!该当何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