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做事的智慧
22102600000017

第17章 学会经营人际关系

得饶人处且饶人

很多时候我们需要向别人提出自己的见解,我们不能因为自己有理就咄咄逼人,只有尊重对方的交流才能收到好的效果,别人才可能接受你的意见,正所谓得饶人处且饶人,让我们看看下面这个故事。

南宋初年,硝烟四起,乱世出英雄,尤其是大帅良将。朝野上下均离不开此类的话题,所谓前方吃紧思良才啊!

这一天,建康(今江苏南京)的行宫内,宋高宗正要退朝,忽听有人禀报:岳元帅求见!高宗皇帝闻听一惊:“岳元帅从抗金前线回来,定有要事禀告”。于是,立即传令召他进宫。

岳飞满面风尘,但精神饱满。他叩拜后,滔滔不绝向高宗皇帝汇报前线的战事,并有意引到了双方战马的话题。因为他知道高宗喜欢马。

果不然,宋高宗随即问道:“爱卿,你最近得到了什么好马吗?”

岳飞意味深长地说:“臣以前倒是有两匹骏马,它们的食量比一般马的食量要大好几倍,而且,对食物很挑剔讲究,稍微不洁净就不吃,可是,要论本领,那是普通马远远不能相比的。”岳飞说着,看了一一眼高宗,见他兴致正浓,便继续说:“我一早乘马出发,起初那马跑得还不算怎么快,等跑过上百里以后,才风驰电掣般地飞跑起来。到了中午,那马仍然飞速不减,后劲十足。至下午酉时(约下午6时),仍能跑200余里,到达目的地后,我卸下鞍鞯,见这两匹马不但气不喘腿不软,甚至连汗都不出。如此良马,才可托以重任啊!”

宋高宗赞许地点点头,刚要问及,只听岳飞叹了一口气:“可是很不幸,前不久,我的这两匹马先后都死了。”见高宗惋惜的连连摇头,岳飞趁机言道:“现在我乘的这两匹马,食量倒不大,什么样的草料都吃,且不讲究脏净。跑起那路来,开始时倒是能飞奔一阵,可没跑几百里就没劲了,气喘吁吁,汗水淋淋。这种劣马,消耗的食料是少,也容易满足,但是爱逞能,且没有后劲,真是不是可造之材!”

话到此处,宋高宗终于明白了岳飞的言外之意,他是以马为题,奉劝自己要珍爱人才。虽然其中隐含批评,但不乏忠告,况且又是暗喻,并没有伤及宋高宗的自尊心,故而他欣然接受,并连声赞誉道:“你说得好极了!知马善用方能得良马,是良马就更要珍爱它们!”

岳飞很懂得进谏的策略,所以最终皆大欢喜。所以说话是一门很精妙的学问,我们要经常揣摩这些说话的技巧,才能在人际交往里如鱼得水。

家和万事兴

所谓家不治何以治天下,清官难断家务事。不过,和睦的家庭才是美满的,如果一个人处理不好家庭关系,整天生活在家庭的痛苦中的话,那么想必他一定也不会有什么大的作为的。

战国末年,楚国的实权落在春申君黄歇手中。他是著名的“四公子”之一,广交朋友,食客数千,呼风唤雨,好不得意。他治国得手,但是却治家无方,正妻甲和小妾余天天争宠吵闹,搅得家无宁日。从心里讲,春申君是宠爱妾余的,她聪明乖觉,鬼点子多,会讨自己欢心。妻甲呢?虽然人老珠黄,却与自己一同渡过了漫长的艰辛岁月,如今富贵加身了,也应有她一份“苦劳”,所以春申君也不想抛弃她。

妾余看到丈夫摇摆不定,便使出歪点子。一天,她找茬与妻甲对骂了半天,约摸着春申君要回来了,忙跑回自已屋中,把手臂上、脸上抓得血肉模糊,然后跑出房来,正被春申君撞见。

春申君见爱妾变成这般模样,着实心疼,忙问怎么回事。妾余边哭边讲,眼泪直往下淌,说妻甲容不得她,要置她于死地。与其死于妻甲之手,不如死在丈夫面前,说着就装出撞墙的架势,被春申君一把抱住。春申君气愤之余,把妻甲大骂一顿,不容她分辩,赶了出去,让她回娘家去住。一步得逞,妾余并不甘心。因为妻甲的亲生儿子还在,日后他一旦掌了家权,决没有自己的好果子吃。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把他也干掉,方能巩固自己的地位。主意已定,妾余又开始了她的第二步计划。瞅准春申君外出,而妻甲之子在家时,妾余自己扯破了衣服,算计着春申君快回来了,便趴在床上哭。

春申君回家见爱妾掩面埋头大哭,忙问缘故。妾余把胸前腰间的破衣服抖给春申君看,说:“你那宝贝儿子干的好事!瞅准你不在家,对我动手动脚,想行非礼——”春申君是个醋坛子,盛怒之下,让手下人把儿子也赶出家门。妾余实现了她的愿望,当起“正宫娘娘”来了。

妾余虽然实现了自己的愿望,但是,她这样破坏家庭的关系,到最后也不会有什么好的下场的,同样也不会得到什么幸福的。所以这里规劝大家,家和万事兴!

对人一定要真诚

北宋宰相寇准,同张咏是至交,寇准谙谋略,有治国兴邦之能;张咏善诗文,有倚马可待之才。两人的共同特点是为人耿直,不卑不亢。

张咏在天府之国做官,饱览西蜀风光。且不说沃野千里,膏腴泽民,也不说人杰地灵,物华天宝,单说那股子辣味风情,也足以使张咏诗兴豪发,咀嚼一辈子还不够。张咏喜欢和同僚登高临风,一览无余,切磋阴阳八卦,抒咏豪情壮志。望天高云淡,数大雁南飞。一天,同僚们把话题扯到他和寇准身上:“听说寇准要当宰相了。你和他可谓是当今双杰。”张咏并没有压人抬己、嫉才妒贤之意,真诚地说:“寇公奇才,可惜学术不足。”

后来,张咏从成都回来,拜访寇准。两个老朋友一见面,不作揖打拱,只拍肩相悦,问长问短,说不完的知心话。寇准摆下百禽宴,盛情款待他。酒逢知己干杯少,他们你来我往,杯盏交错,喝得好不痛快。天下没有不散的酒席,人间没有不别的朋友。过了一些时候,张咏要回成都了。分手前,寇准诚恳地请张咏赠言指教。张咏是不会说“寇公多多高升”的话的,再高升,皇帝放哪儿;也不会说“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恭维话,寇准学术不足嘛!张咏只说了句:“《霍光传》不可不读。”

送走张咏,寇准回家后立即找出《汉书》,翻到《霍光传》,逐字逐句往下读,直读到快完了,心头“咯噔”一愣,“光不学无术”一句进入眼帘。寇准恍然大悟:“这是张咏说我的缺点呀!”从此寇准刻苦研读,成了忠贤皆备、文略俱全的好宰相。

酒逢知己千杯少,千杯过后,我们听到的是忠言,虽说忠言逆耳,但它是朋友的真心话。朋友之间就是要这样,指出对方的缺点是为了让对方更加完美!这才是真正的朋友!

孟子把“天时、地利、人和”看作是战争中取胜的三个要件,其实,战争如是,政坛如是,干工作事业如是,人生之成败也莫不如是。人生难得一知己,的确,像张咏和寇准已不多见!他们给我们的其实不只是对待朋友要真诚,更要珍惜友谊,保存友谊,这样才能使友谊地久天长!

不团结就是等待灭亡

要想攻破一座很坚固的城池,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从里面瓦解。这样,进攻者就可以不费一兵一卒就能取得胜利了。这个很浅显的道理,大家都懂,但是能不能把它用在实际的生活中呢?请看崔安潜以毒攻毒息盗贼的故事。

崔安潜是唐代人,素有“虽位将相,身听狱讼”之称。僖宗时,他代替高骈做了西川的节度使。

崔安潜到任时,西川境内盗贼四起,社会治安极度混乱,民心惶惶。人们都瞪大眼睛看着这位新节度使,如何平息境内的盗贼。然而,崔安潜到位后,却没有下令捕捉盗贼,蜀中的百姓都感到非常奇怪,这位节度使是怎么想的呢?崔安潜认为:境内的这些盗贼如果不是有人通融包庇,他们是不会这样猖狂的。于是,他采取了—个奇特的办法。

他命令拿出府库中的一些钱,放在各地的闹市上,并且贴出榜文说:“凡是告发、捕捉盗贼的,赏五百钱,若是同伙告发的,和平常人一样,并且开释无罪。”榜文发出后,老百姓议论纷纷,不少人怀疑:“这个办法能行吗?为了五百钱,这贼能咬贼吗?”

不久,宋了一个人,还绑来一个惯贼。这个盗贼很不服气,大声吆喝:“他和我同样干了17年,获赃都是平分。他怎么能捉我呢?”崔安潜说:“你既然知道我已发下榜文,为啥你不把他先捉来见官?若是那样的话,他就该是死罪,你就该受赏了。现在,你被他占了先,该你死,你还说啥!”而后,当着盗贼面赏给告捕的那人赏钱,并在大庭广众之下斩杀了被捉来的盗贼。这件事一传开,那些盗贼之间互相猜疑起来了,惟恐被告发,也不敢再到过去的窝藏者家了,连夜纷纷散逃出境。此后,这里再也没有一人敢做盗贼了。

从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在坚固的组织中,如果内部产生了猜疑,那么它会很快的瓦解,这就告诫大家,一定要搞好团结,那是稳定的首要条件。

善于察言观色

在人际交往中,察言观色是很重要的,不仅可以让你更受到欢迎,而且也能增长你的交往能力,以便在以后做事情时更加顺利,达成目的。现在让我们看看下面这三则故事:

第一则故事:

战国时,齐威王重用田婴为相,并封其为靖郭君。事无巨细,都请田婴裁夺,因为田婴出的主意,都能合乎齐威王的心愿。田婴是齐国公族,本来没什么功劳,他能爬上如此高位,全凭了“奉迎巴结”四个字。他深深知道,要使自己的恩宠不衰,就要顺从君意去处理一切大事和小事。但是,有时齐威王并不把他的心思讲出来,这点让田婴十分为难。

有一年,齐威王的夫人死了,王后的选立迫在眉睫。但是,齐威王共有七位妃嫔,田婴不知道威王宠爱哪个。他怕一旦推荐错了,威王心中不高兴,影响了他的权势地位。怎么才能探出威王的心意呢?田婴实在犯了难。这时,正巧有位富商为了巴结田相国,送来了一对耳环。那耳环用天然水晶琢成,晶莹剔透,玲珑可爱。田婴盯着那对耳环,突然眼睛一亮,计上心来。

他命人从市井(齐国都城临淄中的一个大商市)买来六对同样的耳环,但那水晶成色和做工都差远了,让人一眼可看出不是什么好货色。田婴又让工匠造了七只同样的豪华木匣,连富商送来的那对,一个匣内装上一对,准备第二天进宫去献给威王。

第二天一大早,田婴便让手下人捧着木匣随自己进宫,对威王说有商人从昆仑贩来水晶耳环七对,献给大王。并特别拿出那对精美的耳环,炫耀——番。齐威王一见正是七对,心想自己的姬妃可每人一对,省去了她们的争吵,心中十分高兴。但一想这样均分,可亏待了自己宠爱的隗姬了。待田婴特别炫耀之后,威王看出有副耳环特别好,才放下心来。当日退朝,威王将七对耳环分送给七位妃嫔。当然,他特别留心,将那副最好的送给隗姬。

时隔不久,田婴便从七位王妃耳朵上戴的耳环上看出了威王的心思。于是他奏明威王,说臣子们都希望册立隗姬为王后。威王一听正合自己心意,十分高兴,册立王后完毕,便加封给田婴不少土地。

第二则故事:

唐代,赵王李德诚喜欢广结有识之士,他镇守江西时,门下食客给他推荐了一位相士,据说此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占卜相面全都精通。李德诚听后,很想与此人结交,就将相士请到府中设宴款待。酒至半酣,两人都喝得有些醉意了。相士奉承李德诚道:“千岁大人,您天庭饱满,印堂发亮,定是福星高照之人,而且还有帝王之相。”李德诚听后微微一笑,道:“有何凭据?”

相士拍着胸膛吹嘘道:“不瞒千岁大人,小生号称‘江湖神算’,所见之人不论男女尊卑,我都能将他身前身后之事断得清清楚楚。”李德诚半信半疑,暗想:“改日定要考考他。”

过了几日,李德诚请相士来到府中坐定,向侍卫一摆手,从屏后走出六名高矮胖瘦相仿、穿戴一样的俊俏女子。赵王冲他说:“你看看这几名女子之中,哪一个是我的妃子。”相士一听可傻眼了。他哪有这等本事?平时只是靠察言观色、见风使舵,凭那三寸不烂之舌唬人而已。他深恨自己贪杯而夸下海口,现在无法收场。无奈,只好装出胸有成竹的样子,慢步走到六名女子跟前,心想:“都称赵王之妻美若天仙,我就找最漂亮的那个。”他仔细打量了每个女子,不禁急出一身冷汗。原来个个都生得花容月貌、婀娜多姿。在他看来,都是一样的国色天香。这司怎么办?心想:“看赵王的样子,我要过不了这一关,小命难保。”相士毕竟在江湖上混得久了,他眼珠一转,计上心来。只见他一会儿摇头晃脑,一会儿连连点头故作惊讶地冲赵王作揖道:“千岁大人,王妃天生是贵人命,她头上有朵五彩祥云。”赵王和另外五个女子听后,都惊奇地向右边第一个女子头上看去。相士冷眼旁观,连忙指着那女子道:“这就是您的王妃。”赵王对相士大加赞赏,说不愧是“江湖神算”,接着又厚赏了他。

第三则故事:

董行成是唐朝青州人氏。他不是什么达官贵人,只不过是地方上一个小小的里正(相当于现在的街道干部)。但他善恶分明,并把维护地方治安看作是扬善惩恶、人人应尽的责任。

有一次他去赶集,集上人来人往很热闹。只见集市尽头有一说书艺人正在说唱,董行成喜欢听书,人们见了他,都敬重地让出一条路来,说:“董相公到了。”“捉贼神来了。”弄得董行成很不好意思地走出人群。这时,他看到有一个牵着毛驴的老头,本来站在听说书的人群旁边,想凑进去听热闹。见人们说“捉贼神来了”,便非常戒备地偷着窥视董行成,一只手不自觉地紧护住腰间的皮包,另一只手高举着鞭子狠命地抽打毛驴,催促毛驴上路。但那头疲惫不堪的毛驴却不肯快步向前赶路。见此情景,董行成走了过来,伸手夺过老头的鞭子说:“大胆小偷,光天化日之下,竟敢行窃,还不把偷来的赃物留下。”

那老头听到喝声,扔下鞭子就跑。但集市上人多,他跑不多远,就被大伙扭住,送到董行成面前。董行成说:“看你偌大年纪,就不把你送官府衙门了,但你要从实招来。”老头只得承认了自己的罪行:原来他昨晚宿在一客栈内,趁同屋的一个客商酒醉未醒,偷了他的皮包,又骑上他的驴子逃了出来,不想刚走了十几里路就被董行成抓住了。

大家很佩服地问董行成,如何认得这个小偷的?董行成说:“察颜观色乃是判断的重要前提。此人一听说‘捉贼神来了’,就神色慌张,其一也。狠命地抽打毛驴,毛驴却不走,肯定这牲口不是他的,其二也。一只手紧护着腰间钱包,说明心虚胆怯,其三也。所以断定其人是小偷无疑。”大家频频点头。这时有一客商走过来,寻找他被偷窃的钱包和驴子。大家更信服董行成了。

田婴运用“人私已所爱”的常理,有意制造不平衡的礼物,赠送威王,从而探明齐威王心意,加固了自己的恩宠。适当的试探别人的心意,获知对放在想什么,从而达成自己的目的,是智慧的做法。而李德诚的做法则是运用人们“好奇心”的常理,然后察言观色,来达到辨别王妃的目的。第三则故事的主角董行成则是利用“做贼心虚”的道理而抓住盗贼的。三人都是善于察言观色的人,所以从中找到自己想要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