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便秘腹泻痔患者的饮食
22099200000036

第36章 腹泻营养饮食调理

发病初期,饮食应以能保证营养而又不加重胃肠道病变部位的损伤为原则,一般宜选择清淡流质饮食,如浓米汤、淡果汁和面汤等。

急性水泻期需要暂时禁食,脱水过多者需要输液治疗。

缓解期排便次数减少后可进食少油的肉汤、牛奶、豆浆、蛋花汤、蔬菜汁等流质饮食。以后逐渐进食清淡、少油、少渣的半流质饮食。

恢复期腹泻完全停止时,食物应以细、软、烂、少渣、易消化为宜。如食欲旺盛,就少食多餐。少吃甜食,因糖类易发酵和胀气。肠道发酵作用很强时,可吃些淀粉类食物。每天都应吃些维生素C含量丰富的食物,还可饮用强化维生素C的果汁,以保证足够的维生素C供应。

饮食治疗的目的是减轻胃肠负担,促进肠粘膜修复,预防和纠正水及电解质平衡失调;供给充足的营养,改善营养状况,避免机械性及化学性刺激,使肠道得到适当的休息。有利于病情早日恢复。

一、急性腹泻的饮食原则及要求

(1)急性期应禁食。急性水泻期需暂时禁食,以减轻食物对肠道的刺激,使肠道完全休息。必要时由静脉输液,以防失水过多而脱水。

(2)清淡流质饮食。不需禁食者,病初宜给清淡易消化的流质。如蛋白水、果汁、汤、稀藕粉、稀杏

仁霜、蛋黄米粥、淡茶、过滤茶水、浓米汤等,以咸为主。早期禁牛奶、蔗糖等易产气的流质饮食。对牛奶不适应者,服牛奶后常加重腹泻。

(3)根据病情调整饮食。排便次数减少,症状缓解后改为低脂流质,或低脂少渣、细软易

消化的半流质饮食。如大米粥、藕粉、烂面条、面片、蒸蛋、豆腐脑、龙须面等。

(4)饮食选择。如果腹泻的患者同时伴有呕吐时,要暂停进食物,可以静脉补夜,并减轻胃肠负担。当呕吐停止后,才可以吃一些清流质食物,如浓米汤、稀藕粉、去油肉汤、去油鸡汤、过滤菜汤、淡茶等。如果患有痢疾,可能有肠粘膜溃疡,应尽量减少食物对肠道的刺激,先吃流质饮食、少渣半流食,最后逐步过渡到正常普通饮食。

腹泻基本停止后,可供给低脂少渣半流质饮食或软饭。少量多餐,以利于消化。如面条、粥、馒头、软米饭、瘦肉泥等。仍应适当限制含粗纤维多的蔬菜水果等,以后逐渐过渡到普食。

(5)补充维生素。注意复合维生素B和维生素C补充,如鲜橘汁、果汁、番茄汁、菜汤等。

二、慢性腹泻的饮食治疗原则及要求

1慢性腹泻的饮食治疗原则和要求慢性腹泻由于病程较长,营养丢失较多,身体消耗较大,膳食调酸一方面要补偿所失营养,

同时又要减少对肠道的刺激,以利肠粘膜修复,减少营养素和能量的消耗,恢复肠道消化吸收能力,因此应根据病情,遵循以下饮食原则:

(1)食物应易消化,质软少渣,无刺激性,不吃含粗纤维多的食物,水果、蔬菜尽量少吃,可给予鲜果汁,番茄汁等,以补充维生素,少渣饮食可减少肠蠕动,减轻胃肠道负担,使腹泻得以缓解,可进食鸡蛋、细挂面、烂米粥、皮蛋粥、鸡汤白米粥、鱼丸子小面片等。若有对牛奶不能耐受者,应暂时禁用牛奶及其制品。

(2)高蛋白高热能。慢性腹泻病程长,常反复发作,影响食物消化吸收,并造成体内贮存的热能消耗。为改善营养状况,应给予高蛋白高热能饮食,逐渐加量,如增加过快,营养素不能完全吸收反而可能加重胃肠道负担。可供给蛋白质100克/天左右,热能2500千卡~3000千卡/天。还应供给富含维生素、无机盐和微量元素的食物,尤其是维生素C、维生素B12及铁等,以补充丢失的营养素。

(3)适当控制脂肪。许多肠道疾病均影响脂肪的吸收尤其是小肠吸收不良,故膳食中不用多油食品及油炸食品,烹调制备方法应少油,植物油也应限制,并注意烹调方法,以蒸、煮、

氽、烩、焖、水滑等方法,禁用油煎、油炸、爆炒、滑熘等烹调法,可食用的食物有瘦肉、鸡肉、鱼类、虾、豆腐及其制品。

三、腹泻时应该尽量减少吃蔬菜

许多人腹泻时,认为吃油腻食物会加重消化系统的负担而加重病情,于是就想方设法多吃一些新鲜蔬菜,以为这样对病情有利。其实不然,此举不仅对疾病不利,而且还有害。

许多新鲜蔬菜如小白菜、韭菜、菠菜、卷心菜等均含有亚硝酸盐或硝酸盐,一般情况下这些蔬菜对身体没有不良影响。但当

人处于腹泻、消化功能失调,或胃酸过低时,肠内硝酸盐还原菌大量繁殖,此时食入上述蔬菜,即使蔬菜非常新鲜,也会导致中毒而引起肠原性紫绀。

当发生肠原性紫绀时,亚硝酸盐会引起血液中无携氧能力的高铁血红蛋白剧增,从而造成机体出现缺氧,表现出相应的各种症状。轻者除黏膜、指(趾)甲呈灰蓝色外无其他症状,重者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气促、血压下降等症状,而且皮肤、黏膜及指(趾)甲呈蓝褐色,更为严重者可出现神志不清、昏迷、惊厥、呼吸困难、心律不齐、瞳孔散大等症状,如不及时抢救可发展为呼吸循环衰竭。

因此,当消化功能不好时最好到医院就医,在医生指导下合理选择饮食,并减少蔬菜的进食量。

四、腹泻对婴幼儿的危害

婴幼儿体质柔弱,正处在生长发育时期,因此腹泻对婴幼儿的危害很大。

腹泻除影响婴幼儿对食物中营养物质的吸收外,还消耗体内储存的营养物质,损害某些机体组织。这是因为在腹泻过程中,本来应该消化吸收的营养物质不能进入机体,但机体内各器官还需照常进行各项生理功能。如长期慢性腹泻就会造成营养不良,使患儿身体瘦弱,抵抗力降低,容易感染各种疾病。这不仅影响婴幼儿的正常生长发育,还会引起并发症。常见的并发症有:

1、营养不良及维生素缺乏症:腹泻病程较长,如禁食时间过久或长期热量不足,常可引起营养不良和各种维生素缺乏症。消化不良与营养不良可互为因果,往往造成恶性循环,导致不良后果。维生素A缺乏可引起干眼症及角膜软化症;维生素D缺乏可引起手足抽搐症。

2、感染:常见有中耳炎、口角炎、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疖肿、败血症、泌尿道感染及静脉炎等。各种感染可能成为腹泻的病因,但也有在腹泻之后,由于全身抵抗力降低而继发感染。迁延性腹泻或原有营养不良病儿,容易并发真菌感染,如鹅口疮、真菌性肠炎,甚至引起全身性真菌病。

3、中毒性肝炎:重型腹泻可能出现黄疸,常见于营养不良及重症败血症病儿,预后不良,故中毒性肝炎是腹泻的严重并发症之一。

4、其他:如急性肾功能衰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感染性休克、中毒性脑病等,如处理不当还可发生急性心力衰竭、高血钾、中毒性肠麻痹、肠出血、肠套叠等,偶可见肠穿孔和腹膜炎。

五识腹泻的两个误区

误区一:腹泻必须用抗生素

目前,小儿腹泻使用各种抗生素的现象非常普遍,而实际上,小儿腹泻约一半以上为病毒所致,或者由于饮食不当引起。对这些原因引起的腹泻,抗生素药物不但无效还会杀死肠道中的正常菌群,引起菌群紊乱,加重腹泻。

近年来出现了许多生态制剂,如双歧杆菌、整肠生、培菲康、乳酸菌素片等,这类药物扶植肠道正常菌群,无副作用。当然对于严重的痢疾,合理使用抗生素药也是必要的。

误区二:腹泻应该禁食

以往患儿腹泻,为了让胃肠道得以休息,比较强调限制饮食,或干脆禁食。近年来,专家们认为禁食有害无益。特别是在腹泻大量丢失水分的情况下,会加重脱水和酸中毒;同时进食太少,孩子处于饥饿状态,会增加肠壁消化液的分泌,加重腹泻。

所以,孩子腹泻时,不必禁食,应该多补充水分,特别是营养丰富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米粥、面条等。只要孩子能吃,精神好,给予适当的饮食,孩子即使腹泻次数多一些,也会逐渐好起来的。

贴心建议

预防腹泻的最好方法,就是把好“病从口入”关。

孩子的食物要现吃现配,不要贪图方便而吃隔夜食物,冰箱里拿出来的食物要加热透。

家长还要注意玩具的清洁,孩子容易把玩具放入口中,或玩过以后将手放入口中,这就造成了一个极大的感染机会,这一感染机会往往被年轻的父母们所忽略。

夏天腹泻的食疗可以选用以下这些:

1、胡椒7粒,鸡蛋1枚。将鸡蛋打1孔,胡椒研为细末,放入蛋中,湿纸封口,蛋壳外用湿白面团包裹3-5毫米厚,放于木炭火中煨熟,去壳,空腹白酒送服。1日3克。功效:散寒温中,止泻。

2、粳米100克。将米炒焦,加水煮粥,任意服食。功效:健脾祛湿。

3、黄瓜叶治腹泻:取新鲜黄瓜叶适量,将叶上的绒毛刷掉后用清水洗净,捣碎挤汁,盛于碗内,再取等量蜂蜜(约3汤匙)与黄瓜叶汗混合搅匀,1次服下,多则2次即可痊愈。

4、西洋参、川黄连、春砂仁、乌梅各3克,白芍、煨葛根各6克,甘草2克,车前子8克,每日1剂,水煎取汁,与大米共煮成粥食用。

5、樟木皮200克(去除黑色外皮,取红色内层),石榴嫩叶50克,大米50克。先把樟木皮捣烂,用武火炒成炭,石榴叶炒至干酥,大米炒至黄色,加水煮沸后约5-7分钟,取药液饮用。

6、葡萄叶治腹泻:取新鲜葡萄叶25-50克,洗净入锅,加水稍过药面。水煎2次,合并2次药液,过滤后备用。

7、芡实30克,山药60克,藿香叶4克,山萸肉15克,谷芽(或麦芽)15克,乌梅10克,枳壳9克。焙焦研细为散,瓶装密封备用。每次10克,用开水冲,再放少许白糖,稍煮沸,待微温服之用于治疗慢性腹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