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便秘腹泻痔患者的饮食
22099200000035

第35章 饮食疗法治腹泻

饮食治疗的目的是减轻胃肠负担,促进肠粘膜修复,预防和纠正水及电解质平衡失调;供给充足的营养,改善营养状况,避免机械性及化学性刺激,使肠道得到适当的休息。有利于病情早日恢复。

一、饮食治疗目的

预防并纠正水及电解质平衡失调;供给充足营养,改善营养状况。避免机械性及化学性刺激,使肠道得到适当休息,有利于病情早日恢复。

二、饮食治疗原则

(一)怠性腹泻饮食治疗

1.急性期禁食:急性水泻期需暂时禁食,使肠道完全休息。必要时由静脉输液,以防失水过多而脱水。

2.清淡流质饮食:不需禁食者,发病初宜给清淡流质饮食。如蛋白水、果汁、米汤、薄面汤等,以咸为主。早期禁牛奶、蔗糖等易产气的流质饮食。有些患者对牛奶不适应,服牛奶后常加重腹泻。

3.根据病情调整饮食:排便次数减少,症状缓解后改为低脂流质饮食,或低脂少渣、细软易消化的半流质饮食,如大米粥、藕粉、烂面条、面片等。

4.饮食选择:腹泻基本停止后,可供给低脂少渣半流质饮食或软食。少量多餐,以利于消化;如面条、粥、馒头、烂米饭、瘦肉泥等。仍应适当限制含粗纤维多的蔬菜水果等,以后逐渐过渡到普食。

5.补充维生素:注意复合维生素B和维生素C补充,如鲜桔汁、果汁、番茄汁、菜汤等。

6.饮食禁忌:禁酒,忌肥肉,坚硬及含粗纤维多的蔬菜、生冷瓜果,油脂多的点心及冷饮等。

(二)慢性腹泻饮食治疗

1.低脂少渣饮食:每天脂肪40g左右,过多不易消化并加重胃肠道负担,刺激胃肠蠕动加重腹泻。故植物油也应限制,并注意烹调方法,以蒸、煮、氽、烩、烧等为主,禁用油煎炸、爆炒、滑溜等。可用食物有瘦肉、鸡、虾、鱼、豆制品等。注意少渣,粗纤维多的食物能刺激肠蠕动,使腹泻加重,当腹泻次数多时最好暂时不吃或尽量少吃蔬菜和水果,可给予鲜果汁、番茄汁以补充维生素;少渣饮食可减少肠蠕动、减轻腹泻,故宜进食细挂面、粥、烂饭等。

2.高蛋白高热能:慢性腹泻病程长,常反复发作,影响食物消化吸收,并造成体内贮存的热能消耗。为改善营养状况,应给予高蛋白高热能饮食,并用逐渐加量的方法,如增加过快,营养素不能完全吸收,反而可能加重胃肠道负担。可供给蛋白质lOOg/d左右,热能10.46~12,55MJ(2500~3000kcal)。

3.禁忌食物:如粗粮、生冷瓜果、冷拌莱等,含粗纤维多的韭菜、芹菜、榨菜等;坚硬不易消化的肉类如火腿、香肠、腌肉等;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烈酒、芥末、辣椒粉,以及肥肉、油酥点心等高脂肪食物。

三.腹泻的家庭护理

腹泻(diarrhea)是一种常见症状,是指排便次数增加≥3次/日,或排便性状改变或含未消化食物或脓血、粘液。腹泻常伴有排便急迫感、肛门不适、失禁等症状。腹泻分急性和慢性两类。急性腹泻发病急剧,病程在2~3周之内。慢性腹泻指病程在两个月以上或间歇期在2~4周内的复发性腹泻。WHO估计,全世界腹泻发生约30~50亿次/年,死亡500~1000万/年。我国8.36亿人次/年,l~2次/年/人。因腹泻死亡者,1岁以内居死亡原因第5位,1/u4岁儿童居第2位。

出现腹泻后,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并留置粪便标本送医院化验检查,以查明腹泻原因。如果腹泻伴有发热、重度失水的,应及时补充水份,住院进行治疗。

腹泻病人应注意饮食的配合。总的原则是食用营养丰富、易消化、低油脂的食物。急性腹泻伴有呕吐的,如急性胃肠炎,应该禁食一天。病情较轻者可以吃流汁、半流汁食物,如米汤、稀饭、面条,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

病人在治疗期间要多喝水,最好是喝淡盐水、果汁,以防止病人由于腹泻出现脱水现象。有脱水表现的,可以口服糖盐水,具体配方是8啤酒瓶盖糖(即40克),1啤酒瓶盖盐(即3.5克),混合加入2啤酒瓶的白开水(即1000毫升)

混合溶解。如果病人由于腹泻出现了皮肤发皱、缺乏弹性、眼窝下陷等症状,要考虑送医院注射葡萄糖。

腹泻病人要注意卧床休息,以减少体力消耗和肠蠕动次数。另外要注意病人的腹保温,受凉会使病情加重。

对腹泻频繁的病人要注意肛门护理,便后应先用吸水性强的软纸擦试,再用热毛巾试干净。如病人肛门发红,可涂少量软膏类抗菌素。另外,要搞好家居卫生,管好病人的粪便,不吃不干净的瓜果、蔬菜和腐败变质的食物: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洗手,对病人用过的餐具、便器、卧具都应该消毒,以避免疾病的传播和流行

四.腹泻饮食治疗

预防并纠正水及电解质平衡失调;供给充足营养,改善营养状况。避免机械性及化学性刺激,使肠道得到适当休息,有利于病情早日恢复。

1、急性腹泻饮食治疗

1)急性期禁食:急性水泻期需暂时禁食,使肠道完全休息。必要时由静脉输液,以防失水过多而脱水。

2)清淡流质饮食:不需禁食者,发病初宜给清淡流质饮食。如蛋白水、果汁、米汤、薄面汤等,以咸为主。早期禁牛奶、蔗糖等易产气的流质饮食。有些患者对牛奶不适应,服牛奶后常加重腹泻。

3)根据病情调整饮食:排便次数减少,症状缓解后改为低脂流质饮食,或低脂少渣、细软易消化的半流质饮食,如大米粥、藕粉、烂面条、面片等。

4)饮食选择:腹泻基本停止后,可供给低脂少渣半流质饮食或软食。少量多餐,以利于消化;如面条、粥、馒头、烂米饭、瘦肉泥等。仍应适当限制含粗纤维多的蔬菜水果等,以后逐渐过渡到普食。

5)补充维生素:注意复合维生素B和维生素C补充,如鲜桔汁、果汁、番茄汁、菜汤等。

6)饮食禁忌:禁酒,忌肥肉,坚硬及含粗纤维多的蔬菜、生冷瓜果,油脂多的点心及冷饮等。

2、慢性腹泻饮食治疗

1)低脂少渣饮食:每天脂肪40g左右,过多不易消化并加重胃肠道负担,刺激胃肠蠕动加重腹泻。故植物油也应限制,并注意烹调方法,以蒸、煮、氽、烩、烧等为主,禁用油煎炸、爆炒、滑溜等。可用食物有瘦肉、鸡、虾、鱼、豆制品等。注意少渣,粗纤维多的食物能刺激肠蠕动,使腹泻加重,当腹泻次数多时最好暂时不吃或尽量少吃蔬菜和水果,可给予鲜果汁、番茄汁以补充维生素:少渣饮食可减少肠蠕动、减轻腹泻,故宜进食细挂面、粥、烂饭等。

2)高蛋白高热能:慢性腹泻病程长,常反复发作,影响食物消化吸收,并造成体内贮存的热能消耗。为改善营养状况,应给予高蛋白高热能饮食,并用逐渐加量的方法,如增加过快,营养素不能完全吸收,反而可能加重胃肠道负担。

可供给蛋白质100g/d左右,热能10.46~12,55MJ(2500~3000Kcal)

3)禁忌食物:如粗粮、生冷瓜果、冷拌莱等,含粗纤维多的韭菜、芹菜、榨菜等;坚硬不易消化的肉类如火腿、香肠、腌肉等;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烈酒、芥末、辣椒粉,以及肥肉、油酥点心等高脂肪食物。

五.腹泻饮食方谱

腹泻是消化系统疾病中的一种常见症状,系指每日排便次数多于平时,粪便稀薄,含水量增加,有时脂肪增多,带有不消化食物,或含有脓血。临床分为急性与慢性两种,多是由胃肠道和消化系统疾病引起的。急性腹泻多伴有发热呕吐,多见于饮食不当、食物中毒、急性传染病、过敏性疾病及化学药品中毒。慢性腹泻病期长,病程在2个月以上,症状轻,多由急性腹泻未及时治愈而造成,且以胃肠性疾病为主。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夏秋两季较为多见。

腹泻属中医“注下”、“后泄”、“飧泄”、“下利”、“泄泻”等病证范畴。中医认为腹泻主要由于湿盛与脾胃功能失调所致。根据临床表现一般可分为寒湿腹泻、湿热腹泻、伤食腹泻、脾虚腹泻、肾虚腹泻、肝郁腹泻等证型。

寒湿

临床表现泄泻清稀,甚如水样,腹痛肠鸣,脘闷食少,苔白腻,脉濡缓。若兼外感风寒者,则有恶寒发热头痛,肢体酸痛,苔薄白,脉浮。

【生姜泡茶】

配方:生姜9克,绿茶9克。

制法:上二味以开水冲泡即可饮用。

功效:辛温散寒,固肠止泻。

用法:每日1剂,不拘时频饮。

【姜橘椒鱼羹】

配方:鲫鱼250克,生姜30克,橘皮10克,胡椒3克。

制法:生姜片、橘皮、胡椒用纱布包扎后填入鲫鱼肚内,加水适量,小火煨熟,加食盐少许调味。

功效:温中散寒,健脾利湿。

用法:空腹喝汤吃鱼。

湿热

临床表现腹泻腹痛,泻下急迫,或泻而不爽,粪色黄褐,气味臭秽,肛门灼热,烦热口渴,小便。

【豆花煎鸡蛋】

配方:扁豆花30克,鸡蛋2个,盐少许。

制法:将鸡蛋打入碗中与扁豆花拌匀,用油煎炒,撤盐末少许即可。

功效:清热解毒,化湿止泻。

用法:每日1剂,分2次服用,可连服5~7日。

【黄瓜叶速溶饮】

配方:鲜黄瓜叶1000克,白糖500克。

制法:将鲜黄瓜叶加水适量,煎煮1小时,去渣,再以小火煎煮浓缩,至将要干锅时停火,冷却后拌入干燥的白糖粉,吸净煎液,混匀,晒干,压碎,装瓶备用。

功效:清热利水,健脾止泻。

用法:每日3次,每次10克,以沸水冲化,顿服。

伤食

临床表现腹痛肠鸣,泻下粪便臭如败卵,泻后痛减,脘腹胀满,暧腐酸臭,不思饮食,苔垢腻或厚腻,脉滑。

【莱菔鸡金粥】

配方:莱菔子9克,鸡内金6克,淮山药粉50克。

制法:莱菔子与鸡内金先加水煎煮20分钟,去渣,再加入淮山药粉煮沸成粥,白糖调味即可。

功效:顺气消食,健脾止泻。

用法:每日1剂,趁热服食。

【神曲粥】

配方:神曲15克,粳米100克。

制法:将神曲捣碎,加水200毫升,煎至100毫升,去渣取汁,入粳米,再加水适量,煮成稀粥即可。

功效:健脾消食。

用法:每日1剂,分2次服食。

脾虚

临床表现大便时溏时泻,迁延反复,完谷不化,饮食减少,食后脘闷不舒,稍进油腻食物则大便次数明显增加,面色萎黄,神疲倦怠,舌淡苔白,脉细弱。

【茯苓粉粥】

配方:茯苓细粉30克,粳米30克,红枣7枚。

制法:先将粳米、红枣加水适量煮粥,粥将成时,加入茯苓粉,用筷子搅匀煮沸,加少许白糖调味。

功效:健脾渗湿,调中止泻。

用法:每日1~2次,可作早晚餐食用。

【薯蓣汤】

配方:淮山药30克,茯苓15克,神曲10克,红糖10克。

制法:上药水煎顿服。

功效:补脾渗湿止泻。

用法:每日1剂,顿服。

肾虚

临床表现黎明之前脐腹作痛,肠鸣即泻,泻下完谷,泻后则安,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沉细。

【荔核大米粥】

配方:干荔核15枚,山药15克,莲子肉15克,粳米50克。

制法:先煎前三味,去渣取汁,后下米煮成粥。

功效:补肾健脾,温阳散寒止痛。

用法:可作早晚餐服食。

【补骨脂蛋】

配方:鸡蛋3枚,补骨脂30克,肉豆蔻15克。

制法:先将鸡蛋用清水煮一沸,捞出打破外皮,与补骨脂、肉豆蔻同煮15分钟即可。

功效:温肾暖脾,固肠止泻。

用法:每日1剂,趁热将鸡蛋食完。

【荔枝山药粥】

配方:干荔枝肉50克,山药、莲子各10克,粳米50克。

制法:将前三味加水煮至酥,再加入淘净的粳米,煮成粥。

功效:温肾健脾,固肠止泻。

用法:每日1次,临睡前食用。

肝郁

临床表现素有胸胁胀闷,嗳气食少,每因抑郁恼怒或情绪紧张之时,发生腹痛泄泻,腹中雷鸣,攻窜作痛,矢气频作,舌淡红,脉弦。

【乌梅粥】

配方:乌梅15~2o克,粳米1o0克,冰糖适量。

制法:先净乌梅入锅,加水适量,煎煮至汁浓时,去渣取汁,加入淘净的粳米煮粥,至米烂熟时,加入冰糖稍煮即可。

功效:泻肝补脾,涩肠止泻。

用法:每日2次,趁热服食。可作早晚餐服食。

【三色奶】

配方:韭菜250克,生姜25克,牛奶250克。

制法:将韭菜、生姜切碎,捣烂,绞汁,放锅内兑入牛奶煮沸。

功效:抑肝扶脾止泻。

用法:每日1剂,趁热1次服完。

五、慢性腹泻的饮食治疗

1.低脂少渣饮食:每天脂肪40g左右,过多不易消化并加重胃肠道负担,刺激胃肠蠕动加重腹泻。故植物油也应限制,并注意烹调方法,以蒸、煮、氽、烩、烧等为主,禁用油煎炸、爆炒、滑溜等。可用食物有瘦肉、鸡、虾、鱼、豆制品等。注意少渣,粗纤维多的食物能刺激肠蠕动,使腹泻加重,当腹泻次数多时最好暂时不吃或尽量少吃蔬菜和水果,可给予鲜果汁、番茄汁以补充维生素;少渣饮食可减少肠蠕动、减轻腹泻,故宜进食细挂面、粥、烂饭等。

2.高蛋白高热能:慢性腹泻病程长,常反复发作,影响食物消化吸收,并造成体内贮存的热能消耗。为改善营养状况,应给予高蛋白高热能饮食,并用逐渐加量的方法,如增加过快,营养素不能完全吸收,反而可能加重胃肠道负担。

3.禁忌食物:如粗粮、生冷瓜果、冷拌莱等,含粗纤维多的韭菜、芹菜、榨菜等;坚硬不易消化的肉类如火腿、香肠、腌肉等;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烈酒、芥末、辣椒粉,以及肥肉、油酥点心等高脂肪食物。

六、慢性腹泻食疗方

蒜泥马齿苋

组成:独蒜50克,鲜马齿苋500克,黑芝麻15克,白糖13克。

用法:将马齿苋择洗干净,折成小段,用沸水烫透,装盘中,独蒜捣成泥,芝麻炒香捣碎,放入盘中,加精盐、味精、白糖、花椒粉、酱油、醋拌匀,佐餐食之。

作用:清热止泻;适用于慢性肠炎,腹泻反复不愈。

粟米山药糊

组成:粟米100克,山药100克,白糖适量。

用法:将粟米、山药用小火炒至焦黄,研为细粉,每次取30克,加水200毫升,煮熬成糊,加白糖调匀,随宜食用。

作用:补脾胃,助消化;适用于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腹泻便溏。

茴桂黄羊汤

组成:小茴香10克,桂皮5克,生姜10克,黄羊肉500克。

用法:将黄羊肉洗净,切成小块,生姜切片,同小茴香、桂皮、精盐、葱、姜、料酒一同入砂锅中,加水适量,炖煮约50分钟,至羊肉熟烂,食肉喝汤。

作用:补中益气,散寒止泻3适用于脾胃虚寒,饮食难以消化,腹泻便溏。

四君子蒸鸭

组成:肥鸭1只,党参15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炙甘草6克。

用法:将肥鸭杀死,去毛及肚肠,洗净,党参、白术、获荟、炙甘草用纱布包好,放入鸭肚内,整鸭放于大碗中,加葱、姜、料酒、盐、味精、鲜汤,用湿棉纸封住碗口,于笼中蒸至熟,去棉纸、药袋,佐餐食之。

作用:健脾补气;适用于脾虚,消化力弱,大便稀薄。

车前山药粥

组成:山药30克,车前子12克。

用法:山药切碎,研成细粉,车前于择去杂质,装入纱布袋内,扎紧袋口,与山药粉一同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用小火煮成粥,可作点心食用。

作用:健脾清热,固肠止泻;适用于慢性肠炎,久而不愈,腹泻反复发作。

八宝糯米饭

组成:莲子50克,白扁豆50克,薏米30克,核桃肉30克,桂圆肉30克,青梅20克,大枣20枚,去皮鲜山药100克,白砂糖100克,糯米500克,猪油50克。

用法:将糯米、薏米、白扁豆、莲子洗净后分别入笼中蒸熟,取大碗1个,用猪油10克抹于碗内,再排放青梅、大枣、桂圆肉、核桃仁、莲子,加入糯米饭,入笼中蒸30分钟,取出翻扣于大盘中,再用猪油和白砂糖溶化后浇淋饭上即成,用以佐餐或用正餐。

作用:健脾益胃;适用于脾胃虚弱,经常腹泻。